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陆渊雷对任应秋早期学术思想的影响。方法:根据文献,分析任应秋早期治学的时代背景和学术特点。结果:任应秋早期的学术思想曾受陆渊雷的影响,以“中医科学化”为己任,代表著作具有“中医科学化”的痕迹。结论:陆渊雷对任应秋早期学术思想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中医科学化”浪潮中,中医学家欲以科学方法研究和阐释《伤寒论》作为“中医科学化”的突破口,科学化思想在《伤寒论》中得到了很好的实践和应用。谭次仲的《伤寒评注》是“中医科学化”重要代表著作之一。本研究以谭次仲《伤寒评注》全本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谭氏以《伤寒论》为例阐明科学化思想,对伤寒含义及六经实质的创新性发明,对《伤寒论》术语、病证、方药的科学化阐释,总结《伤寒论》的证治规律为“五定法”以及确立“三脏四变”的急救原则,彰显黜虚崇实、实事求是之医学思想等内容。总结出了谭次仲在《伤寒评注》中贯穿的科学精神以及革新传统《伤寒论》研究范式,开创新的研究道路的科学化实践,以期为当今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丰富的思想与实践来源。  相似文献   

3.
从中医进修到西医学习中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回顾与分析,建国初期兴办中医进修学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中医科学化;1954年后的中医政策虽有所调整,但基本宗旨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提倡西医学习中医是为了让西医承担起把祖国医学整理、提高到现代科学水平的重任.困扰中医界"后继乏人、乏术"尴尬局面的形成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4.
“中医科学化”的口号始提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其后中医药界围绕“中医是否科学”这一论点展开了多次论争。民国时期围绕中医药理论是否科学及怎样整理提高这一主题,主要有三种观点:弃医存药,废除部分理论,保持基本理论。对民国时期“中医科学化”论争的回顾和总结有助于我们从中汲取有益的思路和方法,为中医现代化研究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同时温故知新,结合高科技时代中医现状,总结历史经验,探讨中医现代化发展的可行途径,为中医政策的制定和学科发展提供准确依据与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史学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西医结合”是在“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基础上变革产生的解决中西医关系问题的先进科学思想的体现.中西医结合方针的确立和研究成果的不断取得,是20世纪中国医学史上的亮点之一。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曲折道路而逐步建立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日益显现出巨大优势,必将对中国医学乃至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 一我生于中医家庭,先父名梦觉,毕生业医。自幼目睹中医药能为人们解除疾苦,乃有志于医学,及长就读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学习五年,为中医学打下了基础。毕业时(1937年)正是中医备受压迫摧残之秋,国民党勒令我校改名为“中医学社”。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医出路何在?当时有人提出“中医科学化”的口号,乃为我们所接受。提出这一口号的是广东谭次仲先生,上海恽铁樵与陆渊雷先生等,并正进行这方面的工作,这些前辈的著作,对我的思想有过一定的影响。中医科学化,如何化法?限于三十年代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发展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医药学的生存发展到目前为止,还一直处在坎坷与艰难之中.面对西方现代医学明晰实证的医学理论,面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冲击与压力,中医药学在不断地接受挑战.中医学受到的磨难与冲击,究其根源是西方科学技术、思想文化的涌入.曾提出的所谓"中西汇通"的主张是走不通了.而中医科学化、现代化也不象前贤想得那么简单一只将其理论科学化就可完结.  相似文献   

8.
陆渊雷(1894~1955年)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和著述家,作为近代上海中西医汇通派代表性医家之一,倡导"中医科学化"。本文详细阐述了陆先生"中医科学化"观点,他主张打破旧说、用现代医学知识以解释祖国医学。他不但自己主张中医科学化,还通过"办学"、"编写教材"、"创办刊物、撰写文章"等推广"中医科学化"的观点。虽然后人对他所倡导的中医科学化争议很大,但是笔者认为它倡导的中医科学化为今天的中西医结合事业做出了早期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一)三种学习中医的方法最近,贤明的毛主席和党中央提出了“西医学习中医”的号召,可以说是近年来“中医科学化”工作的一个结论。这真是一个极其正确的必要的结论。因为不如此,仅依靠中医进修,终只是使中医学到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发展中医、中医现代化和中医科学化,许多学者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对中医证的实质研究,微观与宏观辨证的研究等正如火如茶地进行着,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认为当前中医现代化研究的迫切需要是"用科研的观点建立中医病症诊疗常规".文章从社会因素、中医学现代化的的要求、中医与国际接轨及现代研究中的困惑4个方面论述其必要性,并提出进行多中心协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