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研究PICC置管对乳腺癌患者中后期化疗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方法在护士向患者详细讲解静脉化疗相关知识,包括化疗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化疗途径及各途径化疗的优劣,以及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化疗的优劣,帮助患者了解超声下PICC置管术,在患者知情同意后自愿选择静脉治疗的途径。根据静脉治疗途径不同将10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置入PICC进行化疗,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整个化疗期间的化疗依从性,PICC认可度,护士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化疗依从性,护士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PICC认可度随着化疗的进行逐步提高。结论 PICC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中后期化疗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袁海娟  陈虹 《哈尔滨医药》2013,33(4):316-317
我科于2013年1月7日,成功地为一名右位心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了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此属罕见病例,患者置管过程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现将置管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55岁,因"发现右乳头溢液四天余"于2012年12月24日收治我科.入院后B超检查显示内脏反位,肝脏位于左上腹,脾脏位于右上腹.胸部X线检查显示右位心.12月27日在全麻下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第11天予CET方案化疗,化疗前1天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术,经置管前慎重定位和置管后精心护理,置管过程顺利,置管后无并发症发生,于1月12日化疗结束携带PICC导管出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在超声引导PICC置管治疗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需要行PICC置管的52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正确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置管的成功率、置管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置管成功率92.3%,平均置管时间29.6 d,并发症发生率13.5%,其中出现了导管堵塞4例,出现出血3例,经过积极对症处理后,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治疗肿瘤患者,给予规范化的临床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整个化疗过程,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患者的恢复具有促进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ICC置管术的护理体会.方法 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通过PICC置管术进行输液的我院80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PICC置管术患者中,静脉穿刺成功率达到100%.置管过程中,1例出现置管困难,不能一次性达到上腔静脉,经过调整后,成功置管.置管术后,10例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经过热敷等对症处理,均在1周后,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 PICC置管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给药方式,严格无菌操作,做好相关护理干预,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科2013年因治疗需行PICC置管的患者,均无法在直视或触摸不到外周静脉血管下直接穿刺置入PICC管的89例患者,经超声引导下运用塞丁格技术置入三向瓣膜PICC导管.结果 89例患者均成功置入PICC导管,其中80例一针成功,9例2针成功,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采用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穿刺置管显著减少了机械静脉炎的发生,提高了PICC置管的成功率.有效的解决了肿瘤患者多次化疗后外周浅静脉血管很差,无法直接行PICC导管穿刺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影响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PICC置管态度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对策,促进PICC置管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对82例乳腺癌术后首次化疗患者进行PICC相关知识宣教,患者反馈置管态度,总结影响因素.结果 影响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PICC置管的相关因素包括:导管携带不方便,影响美观及日常生活、工作;主管医生未告知,等待确认;经济条件;出院后并发症发生及维护麻烦;对发泡性化疗药外渗的严重性不了解,存在侥幸心理;护理人员操作技术等.结论 强调化疗药外渗的危害性,加强医护合作,提高业务水平,强化健康教育,去除影响因素,提高置管依从性及成功率,造福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血液内科化疗患者拒绝采用外周静脉中心处静脉置管(PICC)的原因,以探讨护理相关对策.方法 选取本科2012年1~6月收治的50例应接受化疗但不接受采用PICC的患者,自行设计问卷对其进行调查,并对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50例患者中,拒绝PICC的原因具有多样性,12%的患者认为在化疗期结束将至无必要采用置管;16%的患者对PICC不了解,其担心使用后会出现导管脱出、感染等情况;10%的患者认为置管会造成生活不便;40%的患者经济状况不允许;8%的患者担心置管后妨碍美观;14%的患者认为出院后的维护工作比较复杂.结论 护士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对PICC的宣传,提高患者对PICC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需行PICC而临床盲穿失败的恶性肿瘤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术,术前行彩超检查评估血管条件及选定穿刺部位,消毒后在超声实时监视下置入导管,然后监视导管置入路径,确认导管准确进入上腔静脉。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施行PICC置管术,33例一次穿刺成功,3例两次穿刺成功,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约91.7%。超声显示所有置管全部进入上腔静脉,与胸片结果一致。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准确、安全、有效,在盲穿困难患者中尤其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贾克俭 《现代医药卫生》2013,(22):3478-347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后的维护和护理。方法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通过PICC置管术进行静脉滴注的4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行PICC置管术患者中,静脉穿刺成功率达100%,置管过程中.4例是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二维血流显示技术引导下行PICC置管,术后常见并发症为导管阻塞、穿刺部位渗血、机械性静脉炎等,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PICC置管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给药方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中应用具有安全、方便、留置时间长、患者痛苦小等优点,严格无菌操作,做好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导管的正确维护,加强临床护理.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接受PICC置管术后的临床护理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1~2018/1间收治的152例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在两组患者接受临床治疗和护理干预一段时间后,护理组患者的PICC平均置管时间和一次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组患者的PICC置管出血量以及诱发静脉炎的发生概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的过程中,如果可以做好PICC置管术前后的护理管理工作,那么可以显著缩短PICC置管的置管时间,提升置管成功率,同时也可以减轻患者治疗期间的出血量,提升患者治疗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肿瘤病人PICC置管术的依从性,并进行护理干预,使更多的肿瘤化疗病人受益于PICC技术。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住院的196例肿瘤化疗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干预前87.5%的病人不了解PICC,干预后愿意置管的病人自15.0%上升至92.5%。结论:病人对PICC知识的缺乏导致了依从性的降低,护士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提高病人的置管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实施"关爱乳房"联谊会健康教育模式并对其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选择参加联谊会活动的乳腺癌患者87例,通过大型的授课前后,运用乳腺癌康复期相关知识问卷进行评价。结果教育前患者对乳腺癌康复期相关知识问卷及格率为35.6%。教育后及格率为94.2%。两次测试成绩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关爱乳房"联谊会的健康教育模式有利于帮助患者获得解决疾病相关知识及应对技能,建立健康行为,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化疗行PICC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2年10月乳腺癌患者28例,治疗方法均为术后化疗行PICC。随机分为两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14例为对照组,实施护理干预患者14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1.4%),观察组二次及以上置管成功率(0.0%)、并发症发生率(7.1%)明显低于对照组(28.6%、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在术后化疗行PICC的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阶段性健康教育对提高肿瘤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生陆  王淑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1):1636-1637
目的:探讨阶段性健康教育对提高肿瘤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75例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对照组63例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满意度、相关知识知晓率、对药物不良反应认知及主动应对率。结果: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后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行为、满意度、相关知识知晓率、对药物不良反应认知及主动应对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性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肿瘤患者化疗的依从性,顺利完成化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赛丁格尔技术PICC置管在乳腺癌术后化疗的应用方法和价值。为化疗患者建立无痛、安全、有效的静脉通道,避免反复静脉穿刺,防止频繁采血及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静脉炎及局部组织坏死。方法对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255例术后需长期静脉输液化疗的乳腺癌患者行健侧PICC插管,并观察其临床效果。其中204例经肘窝外周静脉穿刺,51例行改良赛丁格尔技术穿刺。结果传统PICC置管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5%,导管留置时间为26~112d,平均为69d,少数患者出现轻微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好转。赛丁格尔技术PICC置营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9%,导管留置时间为34~146d,平均为83d,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操作快速、方便,穿刺成功率高,维护简单,导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低,为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用药提供了一条安全、方便的输液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丁金霞 《安徽医药》2013,(10):1812-1814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对乳腺癌首次化疗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70例乳腺癌手术治疗并进行首次化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5例,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 对照组35例,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不良反应、SCL-90症状评分、自护能力、治疗依从性、健康教育达标率、功能锻炼完成率、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发生药物外渗、静脉栓塞、静脉炎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观察组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观察组在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方面的得分以及自护能力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健康教育达标率、功能锻炼完成率、护理满意度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自护能力,从而减少乳腺癌首次化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e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异位后实时处置引导正位的作用及出现血栓等并发症时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外周静脉血管行导管置入术的122例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在X线发现有导管异位后立即在彩超引导下行位置调整及再固定,并对实施PICC导管置管后的肿瘤化疗患者或化疗结束即将拔管的肿瘤患者行外周血管彩超检查。结果122例中,X线发现有18例导管置入发生异位,均在彩超引导下一次调整成功;并经彩超检查发现有10例外周血管发生血栓形成。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对肿瘤化疗患者置管过程中出现的导管尖端异位准确复位,并对置管后出现的血栓等并发症准确判断,为临床处置提供及时协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辅助放疗或化疗的治疗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乳腺癌达到更好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乳腺癌术后辅助放疗或化疗的患者共90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辅以放疗者40例(A组),辅以化疗者50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5年生存率等。结果B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5年生存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辅助放疗和化疗可以改善生存率,但因各有优缺点,需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综合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肿瘤内科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内科经PICC置管发生置管相关并发症85例患者资料,并通过开展强化护理培训、规范PICC置管操作流程、积极处理并发症、加强健康宣教等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预防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果①干预前两年间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1.14%,并发症例次构成分别为导管堵塞27.68%、穿刺点渗血21.43%、置管处感染16.96%、静脉炎13.39%、导管移位9.56%、导管脱出7.14%、导管破裂3.57%,非正常拔管构成比为18.82%。②干预后半年内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07%,并发症构成分别为穿刺点渗血36.36%、导管堵塞27.27%、静脉炎22.73%、导管移位9.09%、导管脱出4.55%,非正常拔管构成比为7.14%。结论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是减少PICC置管化疗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必要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