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弥散性轴索损伤(DAI),是在特殊的外力机制作用下,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突断裂为特征的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意识障碍是其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困难,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和探讨磁共振敏感成像(SWI)在弥散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某院2014-11—2016-11收治的弥散性轴索损伤患者6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MRI、DWI及SWI扫描检查,对比和分析检查出的病灶情况。结果 MRI检出病灶81个,DWI检出病灶88个,SWI检出病灶112个。结论联合DWI序列和SWI监测弥散性轴索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能够有效检测患者脑部出血和水肿病灶,为DAI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 )是在颅脑外伤患者详细病理解剖时发现的一种病理变化,其研究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末,1977年Adams等[1]多次报道这种脑损伤死亡的脑病理表现,并于1982年将其命名为DAI。研究[2]表明因头部受减速惯性力或(和)成角加速所造成的颅脑损伤会导致DAI ,主要特征为广泛神经元轴索断裂,因病情较严重,且病理学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植物及重残生存率达到30%~40%,死亡率高达42%~62%,从而使患者、家庭及社会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和负担。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 )也称之为外脑性轴索损伤(TAI ),其发生与外脑性损伤(TBI)有着密切的关系。因外脑性损伤(TBI)所引起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至少占35%,而不会发生占位损伤[3]。当前,临床治疗DAI 仍无特效药物及相关措施。本研究中作者对65例颅脑DA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DAI的临床诊治措施和预后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在特殊外力作用下发生的以神经元轴索断裂为主要特征的弥漫性脑损伤,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死亡、重残和植物状态生存的最常见原因之一[1].根据伤后轴索断裂的病理过程,DAI可分为原发性轴索断裂和继发性轴索断裂.原发性损伤是由于机械性损伤直接导致的轴索离断,而继发性损伤则是由于损伤后一系列生化和细胞反应导致的延迟性轴索断裂[2].  相似文献   

5.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导致非火器性颅脑损伤患者重残及植物生存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脑组织的加速、减速及旋转运动均可造成DAI,其主要病理特征为轴索断裂后形成轴索球。提高综合治疗及有效的防治并发症,仍是临床倡导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弥散性轴索损伤(DAI), 是在特殊的外力机制作用下,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突断裂为特征的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意识障碍是其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困难,预后极差.DAI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占28%~42%, 患者病情危重,昏迷时间长,伤残率高,死亡率高达42%~46%.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和对其认识的深入,本病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均有了明显的提高.本科1997年~2008年共收治DAI患者105例,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7.
戴慧芳  王莹莹 《护理研究》2006,20(12):3238-3239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以胼胝体、脑十等中线部位局灶性病变及脑白质广泛性轴索损伤为主,以原发昏迷时间长而又缺乏神经定位体征为其临床特征的一组原发性弥散性脑损伤。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占20%,病死率高达42%~62%。最常见于车祸颅脑损伤病人,也可见于高处坠落伤者。病人多合并其他部位损伤,特点为伤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和休克发生率高,且病死率高。护理时矛盾多,易顾此失彼,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为更好地总结对该类损伤病人的救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模型,研究DAI发生后脑干部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影像特点,对照病理形态学表现以及免疫组化检查,探讨DAI大鼠脑干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FA值与AQP4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8只,其中1组为对照组,不进行头部重物打击,5组为实验组,采用Marmarou自由落体致伤模型造成弥漫性轴索损伤,分别于致伤后3h,6h,12h,24h,72h行MRI扫描,随后立即处死行病理学检查。6组均行常规MRI检查、弥散张量成像、HE染色、嗜银染色及AQP4免疫组化染色。比较DTI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病理检查显示DAI后大鼠脑干部水肿、轴索肿胀、轴索收缩球出现。DAI后AQP4表达上调,于24h达到高峰,随后下降。ADC值先升高后降低,12h达到顶峰,各向异性FA值持续下降。AQP4表达与ADC值在12h内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在12~24h内未有相关性,24~72h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AQP4表达与FA值在72h内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DTI可以在活体水平无创的观察DAI后脑水肿变化情况及轴索的病理改变。DAI后AQP4的表达随时间变化,提示DAI后脑水肿变化情况。大鼠DAI后脑干ADC值与AQP4表达具有相关性,联合AQP4表达及ADC值能够为DAI后的血管源性脑水肿和细胞毒性脑水肿的类型鉴别、发生机理及演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与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技术(DTT)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价值。方法对14例临床确诊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例及14例健康志愿者进行MR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WI)、DTI及DTT检查,测量全部受检者胼胝体及脑干的ADC值和FA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TI显示DAI患者除胼胝体膝部外的其他测量区域FA值均明显减低(P<0.01)。ADC值可早期发现DAI的脑部损伤水肿区,但量值随发病时间变化较大;DTT结合弥散张量椭球体图可很好显示感兴趣区白质纤维束,在某种程度上更直观地显示脑白质受损范围。结论DTI联合DTT是目前在活体中诊断与评估弥漫性轴索损伤最敏感、准确的检查方法,并可用于动态观察神经纤维的临床转归过程,提示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一种严重的闭合性颅脑损伤,是以脑深部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特征的脑损伤类型,死亡率和致残率高。我院自2003年1月~2005年6月间曾收治18例DAI病人,对其早期的CT表现予以回顾性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上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1.
戴慧芳  王莹莹 《护理研究》2006,20(35):3238-3239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以胼胝体、脑干等中线部位局灶性病变及脑白质广泛性轴索损伤为主,以原发昏迷时间长而又缺乏神经定位体征为其临床特征的一组原发性弥散性脑损伤。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占20%,病死率高达42%~62%。最常见于车祸颅脑损伤病人,也可见于高处坠落伤者[1]。病人多合并其他部位损伤,特点为伤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和休克发生率高,且病死率高。护理时矛盾多,易顾此失彼,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为更好地总结对该类损伤病人的救治,现将我院2004年4月—2006年1月急诊科收治的19例以弥漫性轴索损伤为主的多发伤病人…  相似文献   

12.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一种头部加速度运动引起的脑深部应变性损伤,主要为角加速度损伤,脑组织易受剪力作用发生应变,使神经轴索和血管折曲损伤,是一种原发性、器质性、闭合性弥漫性脑损伤.本病伤情重,治疗困难,伤残率和病死率高,预后差,是引起成人死亡、严重致残及植物生存的主要原因[1].现将本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DAI患者19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弥漫性轴索损伤是在特殊的生物力学机制的作用下,脑内发生以神经轴索肿胀、断裂、轴索球形成为特征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临床以意识障碍为特点的综合征。轴索损伤是一个病理过程,要经历几小时到几天的时间,伤后早期轴索断裂的发生率很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从2004年6月~2007年6月共收治DAI患者56例,现将急性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12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在药物及手术治疗等综合治疗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本组存活103例,死亡23例,存活率81.74%。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患者在药物及手术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规范的护理干预,可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酒精中毒合并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发生后脑干部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影像特点,结合病理学检测和AQP4免疫组化检测,探讨急性酒精中毒对DAI大鼠脑干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急性酒精中毒组、DAI组、急性酒精中毒合并DAI组,模型制作成功后各组分别于致伤后1 h、3 h、6 h、12 h、24 h行头颅MRI检查,随即取材行病理学检测和AQP4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急性酒精中毒合并DAI组脑干ADC值于伤后3 h开始降低,6 h达低点,低于DAI组(P0.05),此后逐渐升高,24 h达到最高,高于DAI组(P0.05),各项异性FA值持续降低,急性酒精中毒合并DAI组致伤后各时间点FA值低于DAI组(P0.05)。DAI组脑干AQP4表达于致伤后1 h开始上升,逐渐升高,于24 h达顶峰,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酒精中毒合并DAI组AQP4表达于各时间点和DA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可于活体水平上无创地观察DAI后脑水肿及轴索损伤情况。大鼠DAI后AQP4表达随时间变化。急性酒精中毒可加重DAI后脑水肿及轴索损伤。  相似文献   

16.
余松祚 《浙江临床医学》2013,(11):1701-1702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指头部受到外伤作用后发生的,主要弥漫分布于脑白质、以轴索损伤为主要改变的一种原发性脑实质的损伤。自从1956年Strich通过尸检描述了DAI的病理学改变,并由Adams等于1982年正式命名以来,DAI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类型,已被神经外科学界所接受。作者自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对本院2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受伤方式、临床表现及诊疗特点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安梅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3):1241-1242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头部在特殊生物力学机制作用下,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索肿胀断裂、轴索球形成为特征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1]。患者大多数为多发伤,病情较重。我科2006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14例合并有多发伤的弥漫性轴索损伤  相似文献   

18.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在特殊外力机制作用下发生的原发性脑白质广泛性损伤,病理生理变化以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特征。其病情严重,治疗困难,并发症多,临床上大都采取综合治疗,但仍有相当多的患者留有长期昏迷、偏瘫、失语、功能障碍等严重后遗症,恰当的康复治疗及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至关重要。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高新区医院康复科对2005年7月-2006年10月收治的12例DAI急性期过后的患者进行后续康复治疗和护理,取得较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理改变及临床症状的相关关系。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加速机对36只猫从冠状位分别以不同的角加速度转动造成损伤。结果主要的病理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外血肿、胼胝体损伤;皮层下及白质区可见多发针尖样出血灶。光镜下见:轴索扭曲、肿胀、断裂、轴索收缩球出现及轴索问条带样的问质水肿。结论 DAI是一种闭合性原发性颅脑损伤。DAI的确认主要有赖于病理观察。  相似文献   

20.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合并脑疝形成在重型颅脑损伤中死亡率极高,预后差,其病死率为49%.DAI是指颅脑损伤导致的大脑半球、胼胝体、基底节、小脑、脑干轴突的弥漫性损伤,是重型颅脑损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特点是伤后立即出现无血肿性持续昏迷.临床处理较为棘手,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DAI患者36例,采用双侧去骨瓣平衡减压术及药物、亚低温等综合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