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尿路感染(UTI)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留置尿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使用双腔气囊硅胶导尿管,对照组每日膀胱冲洗2次,每2天更换集尿袋.试验组每周膀胱冲洗1次,更换集尿袋,鼓励饮水.导尿前均无全身及泌尿系统感染.两组均用碘伏每日擦洗尿道口2次,观察并记录菌尿及UTI的发生率.结果:适当减少膀胱冲洗次数延长集尿袋更换周期不增加UTI的几率(P>0.05).结论:留置尿管后保持尿道口周围清洁并适当减少膀胱冲洗次数,延长集尿袋更换周期护理方法不增加尿路感染几率,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减少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脑卒中患者留置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分析2010年脑卒中患者留置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并对2011年留置尿管的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总结预防感染对策。结果对留置尿管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地减少尿路感染,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增加患者的舒适度。结论对留置尿管患者在导尿及护理过程中,抓住引起尿路感染的重点环节,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翟君 《中国医药指南》2010,8(2):133-134
目的预防膀胱造瘘术后因膀胱冲洗、留置尿管等因素造成的泌尿系感染。方法选择64例膀胱造瘘术后患者通过系统护理至拨管出院,拨管前做尿常规检查及尿培养。结果64例患者未发生1例院内泌尿系感染。结论及早预防膀胱内出血,控制冲洗的速度和温度,减少置管时间、冲洗时间,增加饮水量及尿量,及早进行排尿功能及张力性膀胱的训练,有效地控制了术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膀胱冲洗预防留置导尿尿路感染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病例105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同时进行预防泌尿系感染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膀胱冲洗,于留置尿管后1、3、7、14 d两组留取尿标本细菌培养。结果两组在留置导尿后1、3、7、14 d尿液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冲洗不能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宫颈癌术后留置尿管患者预防尿路感染中的作用,总结护理干预措施,降低泌尿系感染率.方法 将120例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尿管留置期间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尿路感染率分别为6.7%、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有助于降低宫颈癌术后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接受留置尿管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以预防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88例接受留置尿管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尿管留置期间实施护理;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尿管留置期间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尿管留置期间出现尿路感染症状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尿管留置治疗时间和临床疾病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留置尿管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接受留置尿管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以预防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7.
非泌尿手术留置导尿致膀胱痉挛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斌  彭兵 《中国医药指南》2008,6(14):118-119
目的探讨非泌尿手术原因留置尿管致膀胱痉挛的原因和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85例非泌尿手术留置导尿致36例膀胱痉挛的患者的治疗和护理。结果非泌尿手术留置尿管致膀胱痉挛的患者经采取保持管道通畅、合理调整管道气囊的位置以减小对尿路的刺激。教会患者应对控制膀胱痉挛的方法,结合药物并辅以针灸及心理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结论留置尿管致膀胱痉挛可以通过妥善的管道护理、积极教会患者对膀胱痉挛的应对、合理的药物使用和心理护理可得到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马红玲 《淮海医药》2007,25(5):456-457
目的 帮助脊髓损伤伴截瘫病人留置尿管期间自我膀胱的管理,防止病人在恢复期自我护理的盲从性,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自律性膀胱的早日恢复.方法 将34例脊髓损伤伴截瘫病人进行随机分组:干预组17例,对照组17例.结果 干预组留置尿管时间缩短平均67 d,留置尿管期间无感染.结论 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伴截瘫病人尿管护理、膀胱训练有直接指导作用,能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缩短留置尿管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摘计分析脑卒中患者留置尿管导致尿路感染的因素,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留置尿管且发生尿路感染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分析感染原因;对2011年收治的留置尿管的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作为干预组总结预防措施。结果留置尿管的脑卒中患者发生尿路感染与患者身体状况、性别、年龄、尿管留置及更换时间、抗生素应用情况有关。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感染,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结论对于留置尿管的脑卒中患者,应针对引起尿路感染的因素采取及时的护理干预,才能有效避免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我科从1996年~1998年为排尿困难或尿潴留患者留置导尿112例,其中32例发生泌尿系感染,占286%。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112例患者全部为男性,年龄22~75岁,平均62岁。留置尿管时间3~56天,平均14天。前列腺肥大组86例,留置尿管时间短,不冲洗膀胱,采用消毒尿袋密闭引流尿液。尿道断裂组26例,留置尿管时间长,给1∶5000呋喃西林液冲洗膀胱,并接消毒瓶引流尿液。结果 112例留置尿管病人中有32例发生感染见表。附表32例感染病人情况尿路感染(例)无尿路感染(例)合计感染率(%)前列腺肥大组尿道断裂组合  计2012326614808626112…  相似文献   

11.
留置导尿是解决重症脑外伤患者排尿异常和观察尿量的基本手段,但留置尿管引起的感染占院内感染的40%左右.为了预防和治疗尿路感染多采用膀胱冲洗,但常规膀胱冲洗是将引流管用无菌剪刀剪开,再连接输液器(分离针头)进行冲洗,由于密闭系统的开放,不仅容易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更易导致腔内感染.我们从2000年起采用改良膀胱冲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两种膀胱冲洗的效果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留置尿管的舒适护理方式,减轻患者不适,提高舒适度,缩短留置尿管时间,预防尿道感染。方法:将172例行剖宫术的产妇随机分为常规组(86例)和观察组(86例),两组均在硬膜外麻醉前留置导尿管。常规组采用一般护理常规,观察组采取插管后对尿管再次固定,术后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拔管采用产妇自行排尿的方法,观察两组产妇留置尿管期间的尿管舒适度、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和拔管后尿路刺激征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留置尿管时间缩短,尿管的不适、尿路刺激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通过对剖宫产留置尿管护理方法的改进,减轻了产妇术后留置尿管的不适。  相似文献   

13.
拔尿管前膀胱冲洗对患者自主排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改进腰椎手术后留置尿管病人拔除尿管的方法,促进患者自主排尿的成功,预防尿潴留的发生.方法 将100例腰椎术后清醒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病人在拔除尿管前先给予膀胱冲洗,待膀胱充盈后将其尿管拔除;对照组病人按常规操作方法拔除尿管.结果 实验组有4 8例拔除尿管后可自行排尿,对照组有3 9例拔除尿管后可自行排尿,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7.16,P<0.01).结论 对腰椎手术留置尿管的病人先行膀胱冲洗后再拔除尿管,可有效促进患者的自主排尿.  相似文献   

14.
郭煜 《现代临床医学》2005,31(5):356-357
膀胱冲洗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其目的是预防长期留置尿管的病人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由于临床中没有供膀胱冲洗专用的一次性冲洗器,我们常用一次性输液器作为冲洗工具,在操作中常出现因产品不配套、管路连接不严密而致冲洗液外漏的情况,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我科作为泌尿外科,需留置尿管的病人多且尿管留置时间长,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对膀胱冲洗的装置进行改进,将输液器与尿管之间加入一连接装置--谓之为连接头,使输液器与尿管之间能紧密连接,克服了在冲洗过程中的冲洗液外漏及尿管漏尿等情况.我们将此方法与原来的另两种方法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留置尿管是引起医院内泌尿系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据统计,留置尿管3d内发生尿路感染率为31%,5d以上为74%,长期留置尿管几乎为100%。对于昏迷的尿潴留患者,留置尿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训练膀胱功能,争取尽早拔除导尿管,成为临床护理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对85例神经外科昏迷的留置尿管患者采用膀胱冲洗法训练其膀胱功能,以促进其功能的早期恢复,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掌握导尿术后泌尿系感染的预防方法,防止或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综合ICU收住需导尿的252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生泌尿系感染32例,感染率为12.69%,位于ICU医院感染的第2位(第1位是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与性别、季节、住院时间无关,与年龄、留置尿管时间及无菌操作有密切关系。结论严格掌握插尿管适应症与尿管的选择,采用国际提倡的弗氏导尿管,严格无菌操作,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尽量减少膀胱冲洗,是防止和降低尿路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叶寿惠 《重庆医药》2009,38(14):1796-1797,179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留置气囊导尿管并发症中的临床实践。方法依据循证护理途经,确定循证问题,结合本院500例留置气囊导管患者资料分析,得出循证结果。结果尿路机械性损伤出血8例,尿路感染10例,尿道口漏尿4例,尿管堵塞2例,拔管后尿潴留5例,拔管困难3例,尿管脱出6例。结论通过循证护理在留置气囊导尿管并发症防治的临床实践,促进护理人员利用科学依据的护理实证去指导和解决临床护理问题,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实施最安全、最有效的系统化的高质量护理。  相似文献   

18.
巫娜  荣桂芳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29-29,31
目的有效的控制和预防医院内留置导尿管患者的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留置导尿患者132例;分别对患者留置导尿时间、拔除尿管当晨尿细菌培养结果、拔除尿管后第3天尿路刺激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留置尿管时间1~14d(平均3.8d),尿细菌培养26例阳性,其中18例尿培养有大肠埃希菌生长,5例出现屎肠球菌生长,3例真菌生长,8例出现发热,经抗感染治疗1周后尿液培养阴性;拔除尿管后第3天有尿路刺激症状者53例。结论预防尿路感染的最好方法是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掌握导尿指征,严格尿管护理,尽量缩短导尿时间,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王慧敏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348-349
目的探讨女性留置尿管患者的护理隐患及防范措施。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200例妇科手术患者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均留置尿管24~48h不等,对患者采取正确诱导排尿、引导损伤预防、泌尿系统感染预防和尿管留置前后的护理等处理措施,并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隐患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结果经过综合性的临床护理,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无一例患者发生尿道损伤和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患者尿管拔除后均能够自主排尿。结论本次临床实践结果表明,对女性留置尿管患者采取综合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并防范护理隐患,能够有效提高女性留置尿管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脊椎裂患者预防上尿路功能受损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脊椎裂患者的尿动力结果,评估膀胱上尿路功能功能状况,根据膀胱相对安全容量等进行保护上尿路功能的个体化护理措施,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52例患者均未出现膀胱上尿路功能进行性损害.结论根据脊柱裂患者的膀胱上尿路功能,实施个体化护理是预防和保护上尿路功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