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缺铁性贫血 (IDA)儿童胃泌素水平的变化 ;观察间断补铁治疗儿童IDA的疗效。方法 :49例 IDA患儿每周口服一次铁制剂 (元素铁 2 mg/kg) ,共 1 2周。在治疗前后测查 Hb、ZPP、SF及血清胃泌素。结果 :经补铁治疗 ,Hb、SF均极显著性升高 (P<0 .0 1 ) ,ZPP则明显下降 (P<0 .0 1 ) ;IDA患儿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 :1每周一次间断补铁治疗儿童 IDA效果显著。 2 IDA患儿胃泌素的异常分泌可能与缺铁所致的胃粘膜萎缩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IDA)儿童胃泌素水平的变化,观察“铁、维生素C、叶酸速溶冲剂”对IDA的治疗作用。方法:34例IDA患儿每天口服1包“铁、维生素C、叶酸速溶冲剂”(含元素铁10 mg),共12周,治疗前后检测Hb,ZPP,SF及血清胃泌素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IDA患儿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值(P<0.01),治疗后Hb,SF均显著升高(P<0.01),胃泌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34例患儿治疗后精神食欲明显改善,无1例中途停药,所有患儿均未出现胃肠道副作用。结论:IDA患儿胃泌素水平增高可能与铁缺乏引起的胃粘膜萎缩有关,“铁、维生素C、叶酸速溶冲剂”治疗IDA具有依从性好、疗效确切、无副作用、服用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血锌原卟啉对缺铁性贫血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探讨血锌原卟啉(Zpp)测定对小儿缺铁性贫血早期诊断及疗效的临床意义。研究方法铁缺乏患儿232例(140例伴贫血,92例为非贫血铁缺乏),8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进行血Zpp测定研究。并对20例血清铁蛋白正常的贫血患儿进行铁试验治疗。结果缺铁性贫血组及非贫血缺铁组的Zpp值(分别为1.423±0.253μmol/L及1.040±0.133μ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566±0.121μmol/L)(P<0.01)。铁试验治疗显示,随治疗的继续,Zpp值逐渐下降,治疗8周后Zpp下降正常,贫血纠正。结论Zpp作为缺铁性贫血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的指标,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在儿童缺铁性贫血(ID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6个月~12岁缺铁性贫血儿童50例及正常儿童20例均进行血红蛋白(Hb)、sTfR、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测定,并将受测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轻度IDA组(IDA1组)、中~重度IDA组(IDA2组),以不同浓度sTfR为临界点计算其诊断IDA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以确定最佳的诊断临界点。结果以sTfR浓度40nmol/L为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和85%,为敏感度和特异度之和最大的临界点。结论当sTfR为40nmol/L时诊断IDA准确度最高,即为IDA的最佳临界点。  相似文献   

5.
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对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ang JR  Zou DD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5):388-389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小儿的常见病。诊断缺铁的生化指标很多,但都不同程度地受病理生理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机体铁代谢调节及铁状况评价方法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中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测定方法的建立和应用,提高了铁缺乏及IDA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可靠性…。本课题对正常儿童及IDA儿童进行sTfR及其他铁参数及血红蛋白(Hb)的测定,计算以不同sTfR为临界点时诊断IDA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以确定最佳诊断临界点,以研究sTfR在儿童IDA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相关性缺铁性贫血 (IDA)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899例 2~ 7岁入托儿童进行外周血细胞、血清铁、血清铁蛋白 (SF)及HP抗体检测 ,并将HP抗体阳性IDA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 甲硝唑 阿莫西林治疗 2周 ,而后口服铁剂 ;对照组单纯口服铁剂治疗 ,8周后复查血红蛋白 (Hb)和SF。结果  2 79例感染HP ,62 0例儿童未感染 ,99例患IDA ,其中HP感染性IDA患儿 58例 (2 0 .8% ) ,HP未感染IDA 41例 (6 .7% ) ,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χ2 =39.46 P <0 .0 1 )。治疗组Hb、SF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上升 ,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HP感染患儿易患IDA ,IDA又易感染HP ,故HP感染相关性IDA患儿治疗需先抗HP治疗而后服用铁剂  相似文献   

7.
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对儿童缺铁性贫血(IDA)的诊断价值。方法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患儿63例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分为IDA和非缺铁性贫血(n-IDA)组,测定sTfR及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等铁代谢指标,并分别行t检验和ROC曲线分析。结果IDA组sTfR均值高于正常值,与n-IDA组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而IDA组SF和SI均值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尽管SF与SI特异度较高,但其敏感度和ROC曲线下面积明显较sTfR低。结论血清sTfR可较准确反映铁贮存状况,是诊断IDA的有效客观指标,在儿童铁缺乏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血锌原卟啉 (ZPP)和血清转铁蛋白受体 (sTfR)测定在合并感染的缺铁性贫血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999~ 2 0 0 2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采用血液荧光测定仪测定ZPP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转铁蛋白受体 ,检测了 6 0例合并常见感染性疾病的缺铁性贫血 (IDA)患儿 ,设为感染合并IDA组 ,Hb( 70 4± 2 1 7)g/L。同时检测了 2 0例患同类感染性疾病的血红蛋白正常患儿 ,设为对照组 ,Hb( 12 3 1± 10 2 ) g/L。结果 ZPP :对照组为 ( 0 5 4± 0 18) μmol/L ,而感染合并IDA组为 ( 2 5 5± 1 72 ) μmol/L ,明显高于对照组 ( t=8 71,P <0 0 0 1)。血清转铁蛋白受体 :对照组为 ( 7 0 9± 2 32 )mg/L ,感染合并IDA组为 ( 2 4 4 0± 17 84 )mg/L ,亦显著高于对照组 (t =7 33,P <0 0 0 1)。结论 两种诊断IDA的新指标ZPP和sTfR受感染因素的影响较小 ,在合并常见感染性疾病的IDA患儿中 ,仍可作为诊断铁缺乏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贫)高发区小儿地贫并缺铁性贫血(IDA)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地贫并IDA的地贫突变类型和治疗效果。比较地贫并IDA组与单纯地贫组、单纯IDA组的血常规参数。结果 25例患儿中,轻型β-地贫14例,轻型α-地贫7例,中间型α-地贫3例,中间型β地贫1例。补铁治疗有效,血红蛋白升高(21.24±7.62)g.L-1。单纯地贫组红细胞容积、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小板计数较地贫并IDA组与单纯IDA组稍高(P<0.05),2组平均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地贫高发区地贫患儿并IDA较常见,对地贫患儿需进行常规铁代谢指标测定。  相似文献   

10.
血清铁蛋白在缺铁性贫血并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血清铁蛋白(SF)在并感染的缺铁性贫血(IDA)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60例感染性疾病IDA患儿SF,其中38例骨髓铁染色显示铁缺乏患儿为A组[Hb(62.9±21.3)g/L],22例未做骨穿检查患儿为B组[Hb(83.3±16.4)g/L];同时检测20例患同类感染性疾病Hb正常患儿为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SF为(170±150)μg/L,A组和B组分别为(40±32)μg/L、(53±37)μg/L,A、B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在有骨髓铁染色作为金标准A组中,若分别以SF<14μg/L、<60μg/L、<100μg/L作为诊断界点,诊断缺铁敏感度分别为15.8%、73.7%、92.1%,约登指数分别为0.26、0.52、0.57,以SF<100μg/L为诊断界值准确性最好;在B组中若以同样几个界点作为判断缺铁标准,其敏感度分别为18.2%、63.6%、95.5%,约登指数为0.18、0.43、0.61,与A组相似。结论 在并感染性疾病的贫血患儿中,建议可将SF<100μg/L作为判断IDA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观察了105例缺铁性贫血(IDA)儿童的血清铁、锌、铜、锰、钙含量变化,同时分析其饮食特点和临床表现。资料及方法按IDA 的诊断标准,诊断105例IDA,研究对象均来自营养专科门诊,年龄8~14岁,观察贫血儿童(贫血组)血清铁、锌、铜、锰及钙含量变化,并与85例非贫血儿童(正常组)进行比较,对IDA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缺铁性贫血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感染与儿童缺铁性贫血 (IDA)的关系。 方法 研究分两部分。试验 (1) ,从体检儿童中按随机原则选择符合IDA诊断标准的轻中度贫血患儿 30例作为观察 (1)组 ,选择无贫血表现的健康儿童 30例作为对照 (1)组 ,分别予以13 C呼气试验。试验 (2 ) ,门诊因再发性腹痛就诊 ,查13 C呼气试验阳性者 2 0例为观察 (2 )组 ,查13 C呼气试验阴性者 2 0例为对照 (2 )组。分别检测血清铁蛋白 (SF)和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 )。结果 试验 (1) ,观察 (1)组 30例IDA患儿中13 C呼气试验H .pylori阳性者 14例 ,而对照 (2 )组阳性 6例 ,经 χ2 检验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试验 (2 ) ,观察 (2 )组和对照(2 )组比较SF、Hb、MCV、RDW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H .pylori感染是IDA的原因之一 ,在治疗IDA的过程中应注意清除H .pylori感染。  相似文献   

13.
红细胞多项参数的动态变化对缺铁性贫血治疗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IDA)时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RDW)的变化规律,现将观察的21例患儿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男15例,女6例;年龄4个月至5岁,所有病例符合全国制定的小儿IDA诊断标准(中华儿科杂志,1989,3:159)。Hb65g/L~80g/L6例,81g/L~90g/L15例。治疗方法:应用南京第三制药厂生产的速力菲薄膜衣片,每片含琥珀酸亚铁100mg,元素铁35mg。以元素铁5mg/(kg·d)分2次服,待Hb≥90g/L时以元素铁3mg/(kg·d)分2  相似文献   

14.
铁营养调查中有些患者Hb和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异常,而血清铁蛋白(SF)正常或符合缺铁性贫血(IDA)诊断,但给足量铁剂治疗后Hb回升不满意。此时应警惕影响Hb及FEP的另一重要因素——铅中毒。本文应用1987年3月~1988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缺铁性贫血(IDA)儿童血小板(PLT)数目改变与血细胞、血清铁代谢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诊断的214例IDA患儿初诊时血常规及血清铁代谢参数结果,统计学分析不同贫血程度IDA患儿中血小板数目的改变,以及和血清铁代谢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1)本组病例中,PLT数增多171例(79.9%),正常37例(17.3%),减少6例(2.8%);(2)重度贫血组PLT数明显低于非重度贫血组(P=0.005);(3) PLT数目改变与血细胞及血清铁代谢参数无简单线性关系;(4) PLT数增多组中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减少组(P=0.034,P 0.01),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明显低于减少组(P=0.013); PLT数正常组中转铁蛋白明显低于增多组(P=0.047);余血清铁代谢参数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1) IDA患儿中,血小板数目具有双向模式改变特点,但与血细胞、血清铁代谢参数无简单线性关系;(2)血清铁代谢参数中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转铁蛋白的改变与IDA患儿血小板数目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6.
隐性缺铁性贫血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缺铁性贫血是指机体储存铁已经减少 ,但贫血尚未发生的一种临床表现 ,发生率高于缺铁性贫血[1] 。因常根据血红蛋白来评价儿童是否贫血 ,忽略了隐性缺铁性贫血的存在。近年有学者根据红细胞体积 (MCV)下降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 )升高诊断缺铁性贫血的报道 ,临床上很多Hb、RBC在正常范围而RDW升高者存在铁缺乏 ,所以末梢血MCV下降和RDW升高对诊断隐性缺铁性贫血有重要意义[2 ] 。为了解隐性缺铁性贫血与铁缺乏的关系 ,我们对 5 0例患儿进行了骨髓可染铁的测定 ,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对象 选择 2 0 0 0年 1…  相似文献   

17.
910840 农村儿童缺铁性贫血群体防治研究/廖清奎…∥中华儿科杂志。-1991,29(1)。-23~25 对彭县农村2549例3个月~7岁小儿进行3年共四次缺铁性贫血(IDA)流行病学调查及三次不同干预措施防治IDA效果观察。设铁治疗、铁预防、宣传教育膳食指导及传统膳食四个组。结果:贫血患病率为33.5%,以6个月~3岁为最高。轻度贫血为93%,中度贫血为7.03%,无重度贫血。IDE患病率为13.3%以3个月~2岁最高。贫血患儿中IDA患病率30.1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深圳市学龄儿童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以及有关情况 ,调查了深圳市某小学 2 85名小学生 ,测定了血红蛋白的含量 (Hb)、锌原卟啉 (Zpp)、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 (Fe)及运铁蛋白饱和度 (TS)。提示ID患病率 32 4 2 % ,IDE患病率4 1 4 4% ,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 7 78% ,男生高于女生 ,P <0 0 5。调查结果显示 ,在深圳市学龄儿童中铁缺乏症较为普遍 ,应加强防治工作及膳食指导。  相似文献   

19.
血清铁蛋白(SF)及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已作为诊断铁缺乏症(ID)及缺铁性贫血(IDA)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有学者认为血中锌卟啉(ZnPP)的升高也是IDA的一项灵敏指标。目前尚缺乏黎族儿童SF及ZnPP的正常参考值,本文对海南省保亭县黎族自然村小学儿童进行SF及ZnPP测定,对象为黎族小学1~6年级学生,年龄7~14  相似文献   

20.
缺铁性贫血婴幼儿体内微量元素及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对41例IDA患儿和22名健康儿童进行了6项免疫学指标和6种必需微量元素含量检测,发现IDA患儿免疫功能明显低于健康儿童。尤其细胞兔疫功能随贫血程度加重而损伤更明显(P<0.01)。血清锌、锰、氟和碘与对照组比较有不同程度下降,尤其锌、氟和碘 下降更明显(P<0.01),且不受贫血程度影响,钻在IDA组高于对照组(P<0.05),铜在三组中无差别。提示IDA患儿伴有多种微量元素缺乏,其免疫功能低下除因铁元素缺乏外,可能受到其它微量元素缺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