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临床运用价值。方法:改良腹腔镜下对45例子宫肌瘤患者行次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单发肌瘤28例(包括肌壁间肌瘤19例及浆膜下肌瘤9例),多发肌瘤17例。传统开腹手术对40例子宫肌瘤患者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单发肌瘤25例,(包括肌壁间肌瘤20例,浆膜下肌瘤5例),多发肌瘤15例。结果:手术时间133.53±30.35 m in,术中出血量42.23±30.12 m 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3.8±10.2 m in,术后住院时间3.8±1.2 d,术后伤口感染率为0,甲级愈合100.00%。结论:改良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对要求保留子宫颈的子宫肌瘤患者是一极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常规手术步骤为子宫肌瘤剔除后行残腔缝合关闭切口,但肌壁间肌瘤应用该方法手术操作困难,时间长,出血量多且术中转开腹的危险性高[1],当肌瘤超过6cm时,术中出血和手术时间明显增加[2]。腹腔镜下套扎法行外突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国内已有报道,并认为这一手术方法较常规方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3-4]。本研究将进一步探讨外突型子宫肌壁间肌瘤的大小、位置、肌瘤外突比例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成功率的关系,旨在指导做好术前评估,更好地选择合适病例应用腹腔镜下套扎法行外突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壁小切口辅助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4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腹壁小切口辅助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结果:24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1例中转开腹(大切口)。肌壁间肌瘤20例,5例进腔,浆膜下(无蒂)+肌壁间肌瘤4例。肌瘤直径0.5~10cm,每例患者肌瘤1-6个。手术平均时间78.12±28.13分钟,术中出血100.17v76.30ml。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体温最高38.2度,2天后恢复正常,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8±1.2d。术后随访3~18个月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运用腹壁小切口辅助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既能达到开腹手术缝合子宫的质量标准,又能保留腹腔镜下手术的所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腹腔镜下对42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其中单发31例,多发11例。单发肌瘤中肌壁间肌瘤24例,浆膜下肌瘤5例,阔韧带肌瘤2例。结果:4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出血(115.23±32.54)m l,手术时间(109.81±46.41)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72±0.43)天,术后病率为0,术后住院(5.23±1.70)天,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创伤小的保留子宫的手术方法。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主要与肌瘤的生长部位及其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悬吊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子宫肌瘤患者行悬吊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47例手术全部成功,其中浆膜下肌瘤7例,肌壁间肌瘤28例,阔韧带肌瘤1例,浆膜下合并肌壁间肌瘤11例。单发肌瘤29例,多发性肌瘤18例,其中一例多达13枚。肌瘤直径0.5~8 cm,手术平均时间(84.24±28.09)min,术中出血(78.26±50.19)ml。术后体温最高38.0℃,2~3天后恢复正常,术后住院(7.00±0.88)天。结论:悬吊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完成了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的完美结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较为理想的治疗子宫肌瘤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6.
戴红  王庆一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4):3441-3443
目的:探讨和比较腹腔镜下肌壁间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两种缝合方式的疗效。方法:对215例腹腔镜下肌壁间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两种不同缝合方式进行比较和疗效总结分析。结果:215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病例,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单层间断内翻缝合子宫术式(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62.37±21.65)min,较双层间断全层缝合术式(对照组)的(88.64±37.14)min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5.32±21.73)ml,较对照组(79.62±38.49)ml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采用单层间断缝合子宫的方法能有效止血,是一种有价值的创意性缝合方式。  相似文献   

7.
徐红丽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6):5819-5821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线圈套扎子宫肌瘤瘤底部或子宫峡部在腹腔镜下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160例子宫肌瘤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随机分为腹腔镜套扎和腹腔镜常规缝合2组,每组各80例,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发生。腹腔镜套扎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腹腔镜缝合组(P<0.01),套扎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少于缝合组(P<0.01);两组剔除子宫肌瘤数日、子宫肌瘤大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子宫多发肌瘤、肌壁间肌瘤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多于子宫阔韧带肌瘤及子宫浆膜下肌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自制线圈套扎法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操作简便,安全可行,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8.
经阴道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阴式下进行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83例多发、肌瘤较大、多部位的肌瘤(即复杂子宫肌瘤)患者在阴道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其中多发性子宫肌瘤(肌瘤≥4个)者36例,单发子宫肌瘤直径≥8 cm者32例(肌壁间肌瘤20例,子宫浆膜下肌瘤12例),子宫阔韧带肌瘤5例,宫颈肌瘤10例。剔除子宫肌瘤最多达8个,子宫肌瘤直径≥12 cm者22例,其中直径最大的达到13.4 cm(为宫颈部向左突出的阔韧带肌瘤,重1 950 g)。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转开腹,也无手术中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75±26)m in,平均术中出血量(125±33)m 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天。子宫多发性肌瘤、肌壁间肌瘤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多于宫颈肌瘤,阔韧带肌瘤及浆膜下肌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未产妇分别在6~12个月妊娠,足月产8例,2例分别是孕35周先兆子宫破裂行剖宫产,另1例孕36周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手术。手术无年龄限制。结论: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可在阴道完成。手术器械、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张庆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8):2541-2542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对2004年7月~2006年6月151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发肌瘤114例,多发肌瘤37例。壁间肌瘤82例,浆膜下肌瘤31例,阔韧带肌瘤15例,混合型肌瘤23例。最大肌瘤直径12cm,肌瘤数目最多5个。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1例中转开腹,无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平均(90.15±32.4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01.28±36.53)ml,术后体温平均(37.3±0.3)℃,肛门排气时间平均(20.23±3.62)h,术后住院时间平均(4.87±1.60)d。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合理选择适应证利熟练掌握镜下缝合技术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王海波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1):1853-1855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术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妇女263例,其中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67例(腹腔镜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96例(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及术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结果:腹腔镜组子宫肌瘤类型主要为浆膜下肌瘤,开腹组主要为肌壁间子宫肌瘤,两组肌瘤类型不同(P<0.05);最大子宫肌瘤直径开腹组为(9.0±5.3)cm,腹腔镜组(7.4±3.7)cm,开腹组大于腹腔镜组(P<0.05);开腹组剔除子宫肌瘤数目为(6.8±3.5)个,腹腔镜组(3.2±1.6)个,开腹组明显多于腹腔镜组(P<0.05);开腹组出血量为(122.6±20.9)ml,腹腔镜组为(83.2±19.8)ml,开腹组的出血量明显多于腹腔镜组(P<0.05);开腹组手术时间为(87.6±40.3)min,腹腔镜组(72.5±30.2)min;开腹组住院时间为(7.7±2.1)天,腹腔镜组(4.4±2.5)天,开腹组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腹腔镜组(P<0.05);两组术后妊娠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肌瘤残留、复发率、妊娠率均较为相近,但腹腔镜组的围术期状况明显优于开腹组。  相似文献   

11.
程玲玲  洪波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9):1312-1313
目的: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措施。方法:选择2006年9月~2011年6月在长兴县长兴中医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出现并发症的80例患者,分析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和处理方法。结果:阴式子宫切除术的并发症与中转开腹率显著高于子宫肌瘤剔除术(P<0.05),比附件手术并发症与中转开腹率高(P<0.01);子宫肌瘤剔除术与附件手术的并发症与中转开腹率相当(P>0.05)。结论:了解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诊断和治疗原则,掌握预防措施,是减少及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钱月芳 《现代保健》2014,(32):28-3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9月-2013年9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5例,其中50例患者给予腹腔镜子宫肌瘤剜除术为腹腔镜组,35例患者给予子宫肌瘤剜除术为开腹组,对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两组在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术后发热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年龄、原有腹部手术史、住院时间及并发症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剜除术具有腹部切口小、术中失血量少、肠道功能恢复较快、疼痛程度轻等优点,是保留子宫并剜除子宫肌瘤的可行性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1月~2005年5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93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3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单发肌瘤71例,多发性肌瘤22例;肌瘤直径为0.2~14cm;手术缝扎止血21例,其余采用套扎止血和电凝止血;手术时间40~300min,平均(100.54±47.35)min;术中出血量5~600ml,平均(68.28±111.39)ml;术后住院时间4~13d,平均(7.49±1.95)d;无明显并发症。单发肌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多发肌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壁间深部肌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多于前壁、后壁肌瘤组(P均<0.01)。后壁肌瘤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前壁肌瘤组(P<0.01),而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肌瘤直径≥6cm组术中出血量多于肌瘤直径<6cm组(P<0.05),而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微创手术的优点,是有效地保留子宫的手术方法;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主要与肌瘤生长部位及其大小有关。术者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巧和合理选择适应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84例和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6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及肌瘤剥除率。结果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经腹子宫肌瘤剥除术,其手术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下剥除肌瘤数目占术前B超检测数目的94%,而开腹手术为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不能完全替代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南通市瑞慈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4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抽样,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研究组患者予以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肌瘤残留率、肌瘤复发率、术后妊娠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经阴道与经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扬州友好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96例,其中观察组46例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50例行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情况、住院花费、术后情况、肌瘤复发率及肌瘤残留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病率及镇痛剂使用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剔除的肌瘤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肛门排气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子宫肌瘤复发率、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剔除的肌瘤数多,而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创伤小,粘连发生率低。两种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子宫肌瘤的数目、大小及手术者的经验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黄晓莉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1):4991-4992
目的:探讨3种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其中治疗组行阴道式手术治疗,对照组行腹腔镜术治疗,观察组行传统开腹术治疗。观察对比三组的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3.89,P<0.05);治疗组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13,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26,P<0.05)。结论:采用阴道式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其他两组,且具有微创、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不影响美观、恢复快等优势,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子宫肌瘤妇女微创剔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妇女微创剔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份来十堰市太和医院救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将所选的研究患者分为两组,即腹腔镜组与开腹组.腹腔镜组患者下给予腹腔镜肌瘤剔除术,开腹组患者给予开腹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相关指标.结果 腹腔镜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肌瘤剔除术患者(t值分别为2.451、2.631、2.042、2.185,均P<0.05).腹腔镜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肌瘤剔除术患者(x2=5.613,P<0.05).腹腔镜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肌瘤剔除术的患者(t=1.993,P<0.05);而术后6个月后患者的肌瘤残留率及复发率均略高于开腹组患者,但无统计学的差异(x2值分别为1.422、2.021,均P>0.05).结论 微创肌瘤剔除术具有手术和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开始下床和术后排气时间早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陈颖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678-4679,4681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武汉协和医院西区2005年10月~2011年10月128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的患者作为实验组,以131例单纯行剖宫产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术中同时性子宫肌瘤剔除并不明显增加手术难度,也不明显影响患者预后,如无明显禁忌症,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卫金线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1):1641-1643
目的:探索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辅助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4月就诊的71例子宫肌瘤患者,机械抽样随机将其中24例分为Ⅰ组,采取上行支阻断辅助术式;余者47例分为Ⅱ组,采取常规术式。对照分析Ⅰ组和Ⅱ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卵巢功能者构成比、激素值、卵巢窦状卵泡数及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结果:Ⅰ组和Ⅱ组患者手术前卵巢功能正常者和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者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Ⅰ组和Ⅱ组患者E2、FSH、LH、FSH/LH比值及AFC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结论:由于样本资料有限,虽然该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辅助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显著的优势,对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但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应该慎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