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经汤联合消炎贴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10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予温经汤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消炎贴穴位贴敷治疗,均连续治疗5个月经周期。参照COX痛经症状量表进行评分;测定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比较2组痛经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00%,对照组为62.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MSS时间、程度及PGF2α含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汤联合消炎贴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用针刺配合穴位贴敷,对照组口服艾附暖宫丸,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7%,对照组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配合益肺健脾通窍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予中药穴位贴敷配合益肺健脾通窍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用益肺健脾通窍中药治疗。结果:2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配合益肺健脾通窍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远期疗效优于单用益肺健脾通窍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山东中医杂志》2019,(11):1042-1045
目的:探索中药巴布剂穴位贴敷对老年阴虚阳亢型1级原发性高血压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贴敷组各30例。两组均保持原有治疗不变,均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无药巴布剂贴敷,贴敷组予交泰丸加味制备的巴布剂贴敷。两组每周均贴敷6 d、休息1 d,共干预4周。比较两组干预后的血压和中医症状积分、疗效。结果:干预后,贴敷组舒张压下降不明显,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收缩压下降明显,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贴敷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37)。贴敷组中医症状改善总有效率5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阴虚阳亢型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中药巴布剂穴位贴敷,有助于降低患者收缩压,并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2月间在我院治疗的68例原发性痛经实证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8%、70.59%,两组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痛经疼痛积分低于对照组,PGE_2明显高于对照组,PGF_(2α)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实证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伏贴配合TDP照射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32例、B组20例和C组31例。A组采用穴位贴敷配合TDP照射治疗,B组采用单纯穴位贴敷治疗,C组采用口服痛经宝颗粒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并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3.1%,B组为85.0%,C组为77.4%。A组总有效率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总有效率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后VAS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配合TDP照射是一种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珠海高栏港经济区(南水镇)卫生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与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治疗组,各50例。中药治疗组患者采取中药治疗,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治疗组对患者采取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患者体温降低到正常的时间、胸部炎症完全吸收的时间、咳嗽咳痰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慢性支气管炎的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肺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治疗组疗效达到100 %高于中药治疗组的7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慢性支气管炎的炎症指标、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治疗组慢性支气管炎的炎症指标均显著低于中药治疗组,而肺功能指标显著高于中药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治疗组患者体温降低到正常的时间、胸部炎症完全吸收的时间、咳嗽咳痰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短于中药治疗组相应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治疗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效果确切,可改善肺功能和控制炎症,缩短治疗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膏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32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为单纯西药治疗,B组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C组为中药膏方治疗,D组为中药穴位贴敷及膏方治疗,以治疗前后的年发病次数、年累计发病时间、症状积分为观察指标,观察期两年。结果:其他3组与A组比较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年与治疗1年比较,A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膏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显著疗效,较单用贴敷或单用膏方效果更好,且安全方便,依从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扶正平喘化痰中药颗粒配方联合穴位贴敷干预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收集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稳定期患者281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予益气扶正平喘化痰中药颗粒配方联合穴位贴敷干预,对照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予安慰剂中药颗粒配方联合安慰剂穴位贴敷。干预24周后比较两组症状评分、CAT评分、急性加重次数、呼吸困难指数、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AT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AT评分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急性发作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急性发作次数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急性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呼吸困难评分降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呼吸困难评分降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呼吸困难评分等级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肺功能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肺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扶正平喘化痰中药颗粒配方联合穴位贴敷干预可降低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稳定期患者症状评分、CAT评分、急性发作、呼吸困难指数,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采用中药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方法:选取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原发性痛经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西药对照组、中药外治对照组各40例。其中治疗组:温经止痛方联合穴位贴敷神阙穴;中药外治对照组:穴位贴敷方贴敷神阙穴;西药对照组:布洛芬胶囊,0.3g/次,2次/d口服。一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记录治疗前、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的COX痛经症状量表积分、视觉模拟积分法(VAS)量表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及治疗后两组总体疗效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治疗组COX痛经症状量表积,明显低于西药对照组及中药外治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治疗组视觉模拟积分法(VAS)量表积分,明显低于西药对照组及中药外治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西药对照组及中药外治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9%,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7%,高于中药外治对照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能减轻痛经症状,有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膏方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的影响。方法:将39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97例,为单纯西药治疗,B组102例,为加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C组97例,为加用中药膏方治疗,D组95例,为加用中药穴位贴敷及膏方治疗,疗程均为1年,每月ACT评分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后每个观察时间点D组ACT评分均高于A、B、C组(P0.05);B、C组均高于A组(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治疗后ACT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内各个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每个观察时间点D组有效率均优于A、B、C组(P0.05);B、C组有效率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4组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及膏方治疗,能进一步提高ACT评分,较单用贴敷或单用膏方效果更好,更有利于达到哮喘控制的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12.
《新中医》2016,(9)
目的:观察鍉针点穴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近视眼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近视眼患者(200只眼)随机分成2组各50例(每组100只眼)。治疗组予鍉针点穴结合穴位贴敷和视力训练治疗。对照组予针灸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视力屈光度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3.0%,对照组6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鍉针点穴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近视眼疗效良好,可作为治疗近视眼的有效方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膏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73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4组,A组为单纯西药治疗,B组为加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C组为加用中药膏方治疗,D组为加用中药穴位贴敷及膏方治疗,以治疗前后的年发病次数、年累计发病时间、CAT评分、肺功能为观察指标。结果 D组与其他三组比较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与A组比较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之间比较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比较,D组1秒率改善显著(P0.05),其他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膏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显著疗效,较单用贴敷或单用膏方效果更好,且安全方便,依从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膏方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激素用量的影响。方法:将4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100例,A组为单纯西药治疗,B组为加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C组为加用中药膏方治疗,D组为加用中药穴位贴敷及膏方治疗,疗程1年,观察比较4组各时间点的ACT评分及氟替卡松的用量。结果:每个观察时间点D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9月后,A组激素用量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膏方治疗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疗效,能减少激素的用量。  相似文献   

15.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实证患者3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前列腺素(PGs)的影响.方法 将原发性痛经实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行中药穴位贴敷,对照组口服田七痛经胶囊.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痛经的疼痛积分以及伴随症状,并测定外周血前列腺素F2α(PGF2α)与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疗效、疼痛积分及伴随症状改善程度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PGE2含量增高,PGF2α及PGF2α/PGE2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PGE2升高程度和PGF2α/PGE2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实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前列腺素的合成有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伏九天穴位贴敷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功能、免疫球蛋白(IgE)、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2组各60例,在三伏三九天治疗组给予中药穴位贴敷,对照组则予模拟药膏穴位贴敷,治疗1疗程,随访1年,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肺功能、IgE、EOS情况。结果: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肺功能相关指标FVC、FEV_1、FEV_1%、PEF、MEF25、MEF50、MEF75均改善,IgE、EOS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相关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伏九天穴位贴敷可以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减少哮喘的发作次数,提高哮喘的有效率,改善肺功能,同时可明显降低IgE、EOS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治疗产后宫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产后宫缩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予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治疗,对照组50例予单纯中药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 d。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变化,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治疗24、48及72 h 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24、48及72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同期(P0.05)。2组治疗后疼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均较本组治疗前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后疼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治疗产后宫缩痛,能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程度,缩短疼痛持续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无哺乳禁忌,产妇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辨证使用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便秘的疗效,为临床更有效地使用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糖尿病便秘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麻仁丸组、穴位贴敷组、辨证贴敷组,每组40例。在维持降糖方案不变和进行糖尿病便秘健康教育基础上,麻仁丸组予以麻仁丸通便,穴位贴敷组用大黄粉贴于特定穴位,辨证贴敷组进行虚实辨证给予相应的中药粉贴于特定穴位,7 d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对3组治疗前后便秘严重程度、首次排便时间、生存质量、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等进行比较。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便秘严重程度、首次排便时间、生存质量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穴位贴敷组、辨证贴敷组便秘严重程度改善均优于麻仁丸组(P0.05),穴位贴敷组与辨证贴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可改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贴敷组、辨证贴敷组首次排便时间短于麻仁丸组(P0.05),穴位贴敷组与辨证贴敷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辨证贴敷组首次排便时间短于穴位贴敷组;麻仁丸组总有效率为62.5%,穴位贴敷组为65.0%,辨证贴敷组为85.0%,穴位贴敷组总有效率与麻仁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辨证贴敷组明显高于麻仁丸组、穴位贴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便秘情况,且便秘的改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通过辨证用药的穴位贴敷能明显缩短首次排便时间,更能提高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  相似文献   

19.
李寿杰  陈高峰  吴建奇 《新中医》2016,48(4):202-205
目的:通过前瞻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观察逐水膏穴位贴敷联合益气化痰法治疗晚期肺癌胸水的临床疗效,探讨晚期肺癌胸水患者切实可行的具中医药特色的治疗方案。方法:以前瞻性的随机对照法进行临床研究,观察住院病例80例,随机分配到治疗组20例,对照各组(逐水膏穴位贴敷组、中药汤剂组、西医对症支持组)各20例。治疗组予逐水膏穴位贴敷,同时给予益气化痰中药汤剂口服。逐水膏穴位贴敷组:仅予逐水膏穴位贴敷。中药汤剂组:仅予益气化痰中药汤剂口服。西医对症支持组:以常规对症营养支持治疗为主。当小便量小于800 m L/24 h时,予速尿20 mg,口服,每天2次;安体舒通片20 mg,口服,每天2次。分别记录各组治疗前后胸水量、KPS评分、症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评价疗效,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各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PS评分、症状改善情况等治疗组与对照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各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各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逐水膏穴位贴敷联合益气化痰法能提高晚期肺癌胸水的临床疗效,是安全可靠,切实可行的具中医药特色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按摩疗法配合中药贴敷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将180例功能性便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治疗前均采用开塞露帮助患儿排出宿便。对照组采用酪酸梭菌活菌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按摩疗法配合中药贴敷治疗。结果:两组治疗10 d后观察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2%,对照组为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NO、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穴位贴敷配合足三里穴位按摩治疗小儿便秘有效,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