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总结输尿管癌的诊治情况,为提高其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0例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30例输尿管癌患者均为低分级尿路上皮癌,临床分期T1期20例、T2期10例;行输尿管切除端吻合术18例,膀胱袖口状与输尿管末端切除再植膀胱术12例。术后给予膀胱灌注化疗1年,28例随访6个月5年,均未出现肾盂肿瘤及同侧输尿管癌复发;4例患者术后出现膀胱尿路上皮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均未复发。结论输尿管癌早期一般可有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结合影像学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早期行保肾手术治疗,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是泌尿系统的常见肿瘤,传统手术方法需经腰部和下腹部两个切口,机体损伤较大,术后恢复慢;且手术并发症较多.近年来腹腔镜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已逐步开展,联合尿道电切镜行膀胱袖套状切除术,效果良好,且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本文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9年7月我院诊治的泌尿系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腹腔镜行肾输尿管并膀胱袖状切除与传统开放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并膀胱袖状切除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输尿管癌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新刚  徐军  范医东 《山东医药》2008,48(30):40-41
回顾性分析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持续性镜下或肉眼血尿占96.8%,同侧肾积水占74.2%,伴尿路感染症状占38.7%。术前经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膀胱镜、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CT等检查确诊29例。均采用患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加部分膀胱切除术治疗,12例术后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随访6~60个月,24例存活。认为B超I、VU、膀胱镜检查及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是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最基本且有效的检查方法。患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加部分膀胱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联合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肾盂及输尿管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7例肾盂及输尿管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联合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袖状切除术,术后常规灌注吡柔比星。结果 37例手术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术后随访3~42个月,其中3例膀胱肿瘤复发,予经尿道膀胱肿瘤钬激光切除术,2例因肿瘤全身多发转移死亡。结论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联合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肾盂及输尿管恶性肿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输尿管癌临床较少见,近年来我们收治2例误诊病人,现报道如下。例1:男,60岁。2年前,因无痛性肉眼血尿在外院诊为膀胱多发性肿瘤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1年因肉眼血尿复发而来我院。B超及CT检查发现膀胱左侧壁有新生物,左肾积水;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示左肾输尿管不显影。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在侧壁近三角区有一4cm×4cm×4cm大菜花样肿物,左输尿管开口看不清,未行输尿管逆行插管。肿瘤活检病理为移行细胞癌Ⅱ~Ⅲ级。经手术将膀胱部分切除后,发现左输尿管全长僵硬,多处硬结,故仅行输尿管下段部分切除(约1/4),其余部分因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73例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受者临床资料,其中17例在移植术后发生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结果 17例患者中,男3例,女14例.肾移植术后均采用三联免疫抑制方案进行免疫抑制治疗,14例采用CNI类药物+抗增殖类药物+泼尼松,3例采用西罗莫司+抗增殖类药物+泼尼松.通过术前输尿管CT及根治手术可见肿瘤部位:单纯膀胱肿瘤4例,输尿管合并膀胱肿瘤4例,肾盂、输尿管合并膀胱肿瘤1例,单纯肾盂肿瘤2例,单纯输尿管肿瘤4例,肾盂合并输尿管肿瘤2例.术后病理:移行细胞癌16例,均为高级别,其中2例伴腺性及鳞状分化,1例(80%)为鳞状分化;肾盂-输尿管腺癌1例.根治手术后随访3~ 72个月,死亡1例,死亡时间为肿瘤手术后3个月.随访至今,存活16例.结论 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是影响肾移植术后受者长期存活的一个重要因素;无痛性肉眼血尿是最常见的症状;输尿管CT可提高肾移植术后泌尿系统肿瘤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1 病例 患者,男,汉族,75岁.于1993年6月超声检查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当时无自觉症状,静脉肾盂造影示双肾功能良好,右侧肾盂、肾盏无明显受压及侵犯,胸片无异常,CT检查提示右肾癌,遂于当年7月在全麻下行右肾肿瘤切除术,切除肿瘤大小为 4 cm×4 cm×2 cm,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输尿管切缘未见癌,肾周围脂肪囊及输尿管周围未见肿大淋巴结.病理诊断为右肾透明细胞癌,术后予中药贞芪扶正冲剂治疗2月.  相似文献   

8.
膀胱癌合并上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癌合并上尿路上皮癌的诊治方法。方法本组膀胱癌合并输尿管癌13例,膀胱癌合并肾盂癌5例。用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CT、膀胱镜检查及输尿管镜检查进行诊断。对上尿路癌予切除患侧肾及全长输尿管或切除含肿瘤的下段输尿管后行再种术;对膀胱癌行扩大范围的管口周围膀胱切除术,或管口周围+膀胱部分切除术,或管口周围切除+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结果IVU诊断上尿路梗阻最好,检出率为100%;CT对上尿路癌定位诊断符合率最高(87.5%),膀胱肿瘤诊断符合率为93.75%;膀胱镜发现膀胱癌比率为100%;输尿管镜发现输尿管癌比率为100%。采用各种手术方法均一期完成手术,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6—24个月,各手术方法间疗效无明显差别。结论多种检查方法相结合有利于减少膀胱癌合并上尿路上皮癌的漏诊率。对该疾病的治疗应根据具体病情采用个体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盂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008-2009年华西医院34例肾盂癌临床资料,29例行肾盂癌根治手术。腰部行开放手术根治性切除患肾,输尿管下段用电切镜经尿道输尿管膀胱壁段袖套样电切拖出术。结果左侧19例(65.6%),右侧10例(34.4%),术后病理检查为尿路上皮细胞癌,G1级4例,G2级17例,G3级8例,临床TNM分期T1N0M0 3例,T2N0M017例,T3N0M08例,T4N0M01例。结论肾盂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尿,B超是肾盂癌的常规检查,CT是其主要诊断方法,腰部开放手术联合经尿道输尿管下段切除拖出术对治疗肾盂癌有效。  相似文献   

10.
我院泌尿外科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利用腰部单切口联合经尿道电切术行输尿管剥脱,术共完成改良型肾盂、输尿管癌根治术12例,疗效满意.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例,年龄50 ~ 78岁,平均67.2岁,男性5例,女性7例;肾盂肿瘤9例(左侧5例,右侧4例),输尿管上段肿瘤3例(左侧2例,右侧1例).主要症状为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伴患侧腰部不适.B超、CT及静脉肾盂造影提示有肾盂、输尿管占位性病变或充盈缺损,直径0.8~2.9 cm,平均约1.8 cm,未见局部浸润及远处转移征象,其中3例输尿管上段肿瘤行输尿管镜检查并活检,均提示移行细胞癌Ⅰ级改变,膀胱镜检未发现下尿路占位性病变.8例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4例阴性.术前检查总肾功能及对侧分肾功能正常,术后病理报告为肾盂移 行细胞癌Ⅱ~Ⅲ级,输尿管移行细胞癌Ⅰ~Ⅱ级.  相似文献   

11.
双J导管置管时间对输尿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效东  张文超 《山东医药》2008,48(39):103-103
近年来,我们在43例输尿管手术中留置双J导管,并观察了置管时间对患者输尿管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13-71岁。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行肾盂成形术5例,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1例,输尿管结石切开取石术29例,膀胱肿瘤输尿管再植术4例,盆腔手术后输尿管狭窄2例,输尿管瓣膜行瓣膜切除术2例。术中置管41例,经膀胱镜逆行置管2例。术前均行静脉尿路造影(IUV)和逆行造影检查,除1例显影效果较差和2例部分输尿管显影外,输尿管功能均正常。分别于拔管后即刻及1、2个月,  相似文献   

12.
肾移植术后自体泌尿系统移行细胞癌的诊治(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术受者于术后32-47个月出现自体泌尿系统移行细胞癌12例,对其中5例肾盂和输尿管癌行肾、输尿管全程及膀胱部分切除术,7例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膀胱灌注丝裂霉素、吡柔比星、表阿霉素化疗,并减少环孢素A(CsA)用量。随访6~62个月,仅1例复发。认为对肾移植术后自体泌尿系统移行细胞癌应强调早期积极行手术治疗,并适当调整免疫抑制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根治性切除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疗效。方法经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小切口行输尿管癌根治术36例。在后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肾切除,输尿管尽量向下游离;然后下腹部做5~8cm切口,行下段输尿管及部分膀胱袖状切除,取出肾标本。结果本组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为(160±58.5)min,术中出血量为(260±66.5)ml,术后住院时间为(10±2.3)d。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腹腔镜肾输尿管根治性切除术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子宫切除术后双侧输尿管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1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原发性双侧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症状表现为间断全程无痛肉眼血尿,伴右下腹及右腰部疼痛不适.CT示右输尿管走行区至右输尿管口软组织密度影,膀胱右后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输尿管镜检查示距左输尿管口约2 cm处可见数个小乳头状肿物突入输尿管腔内.行右肾全切、右输尿管全切、膀胱部分切除术及左输尿管再植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双侧输尿管癌;膀胱肿物低—高恶性移行上皮乳头状癌.患者输尿管癌术后1年4个月、2年再发膀胱癌.结论 双侧输尿管癌临床罕见,应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诊断,确诊依靠术前活检或术后病理.该病首选手术治疗,尽量保留肾单位,术后根据情况辅以化疗及膀胱灌注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膀胱癌术后输尿管、睾丸及肺转移一例许龙根张志根患者79岁。因无痛性血尿3个月,于1981年11月行排泄性尿路造影:双肾、输尿管未见充盈缺损,膀胱充盈密度不均,膀胱镜检提示膀胱肿瘤(2.5cm×1.8cm),行膀胱部分切除。病理报告:膀胱移行细胞乳头状...  相似文献   

16.
以往临床治疗肌层性浸润膀胱癌首选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但膀胱全切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相对于失去膀胱和肿瘤治疗不彻底及复发,更多患者情愿选择保留膀胱及排尿功能的微刨手术治疗,特别是对于年龄大于70岁和(或)合并有一种以上基础疾病的高危膀胱肿瘤患者[2-4].本文拟回顾分析老年高危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施行经尿道大功率钬激光膀胱部分切除的微创手术治疗疗效,以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1999年 ,我院收治肾移植术后肾肿瘤 2例。现报告如下。例 1:女 ,39岁 ,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导致尿毒症而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 13个月、血尿 2周 ,于 1999年 6月 2 8日入院。尿呈深红色 ,有多量不规则血块 ,排尿血块梗阻时有尿痛症状 ,曾按泌尿系感染治疗 5天无效。入院后查血肌酐90 umol/ L。 B超示移植肾无异常 ,左肾萎缩 (4 cm× 3cm×2 cm) ,右肾 6 cm× 5 cm× 3cm ,右肾盂及输尿管上段积水 ,有不规则高回声区 ,疑为血凝块 ,不能排除占位性病变。膀胱镜检查见右输尿管口喷血 ;逆行肾盂造影示右肾盂及输尿管上段积水 ,右肾下盏轻度受压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肾盂输尿管积水的临床特点,提高早期发现SLE合并肾盂输尿管积水的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2008年SLE相关肾盂输尿管积水31例,总结其临床特点,对不同治疗时机下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数据分析采用X2检验和t检验.结果 SLE相关肾盂输尿管积水占同期SLE住院病例1.26%(31/2468),同时合并慢性假性肠梗阻28例(90%);14例(45%)有膀胱刺激症状;双侧肾盂输尿管积水19例(61%),单侧肾盂输尿管积水8例(26%),动态观察由单侧发展至双侧肾盂输尿管积水4例(13%),双侧肾盂输尿管积水多合并膀胱壁增厚、膀胱容积变小;抗核抗体S型比例及抗SSA抗体阳性率高,均为14例(45%).31例患者均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11例完全恢复,3例无效,其中2例永久保留肾需造瘘术,1例行膀胱颈切开加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结论 肾盂输尿管积水可以出现在膀胱刺激症状之前,常并发慢性假性肠梗阻,高S型ANA核型和抗SSA抗体阳性率可能是其重要免疫学特征,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我院于1980~1994年收治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18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12例,女 6例;年龄43~78岁,平均58.9岁。病程10天至1.3年。肿瘤位于左侧11例,右侧7例;输尿管下段13例,中段2例,上段3例。主要表现为血尿16例,腰部酸痛9例(3例有肾绞痛发作史),膀胱刺激症状4例。16例行IVU,其中9例示肾积水,输尿管显影不清;5例肾脏不显影,2例肾脏正常。1例管口喷血,2例并膀胱肿瘤。15例行RGP,其中8例插管受阻,造影示肿瘤远端呈不同程度的杯口状改变;7例导管达肾盂,4例显示该段输尿管狭窄,3例充盈缺损。12例行B超检查,均提示不同程度的肾输尿管积水,未探及肿块。9例行CT扫描,仅2例发现肿块。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11例,阳性3例。术前确诊16例。  相似文献   

20.
陈天民 《山东医药》2007,47(21):107-107
1999年7月~2007年2月,我们采用单一切口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肾盂输尿管癌患者2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