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2045名供血者及206名非供血者抗─HCV检测160医院(河南省焦作市454151)耿春浩,崔文华随着输血及血液制品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输血后肝炎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特别是输血和血液制品后引起的丙型肝炎(HC)的感染已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我院从...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机体组织中病毒复制与血清学改变是否协同一致及病理诊断丙型肝炎的临床意义,应用了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区段的生物素探针,及病毒核酸的3′和5′末端非结构区(NS3和NS5)的单克隆抗体,对60例血清学抗HCV阴性的石蜡包埋的肝活检组织进行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检测,并同时检测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核酸及HBsAg、HBcAg的表达。结果HCVRNA的检出率为30%,NS3及NS5分别为48.8%和58.3%;HBVDNA及HBsAg、HBcAg检出率分别为51.6%和41.7%。HCVRNV的阳性信号为感染细胞浆内分布为主的棕色颗粒出现;HCVNS3和NS5抗原的阳性信号亦为棕色细颗粒状,分布于感染的细胞浆中。实验结果可以说明,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中,组织病理学的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可起到血清学检测中难以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检测144例海洛因依赖者抗—HCV、五种HBVM和ALT。结果为:总体HCV和成HBV感染率为88.89%(128/144)。HBVM阳性率为73.61%(106/144),抗—HCV阳性率为68.75%(99/144)两者差别无显著性(P>0、05),HBV、HCV合并感染率为53.47%(77/144)。HCV、及HBV感染组ALT异常率为70.08%(89/127),无感染组ALT异常率为41.17%(7/17),两者差别显著(P<0.05)。其中HCV、HBV混合感染ALT异常率84.42%(65/77),较HCV及HBV单独感染ALT异常率47.6%(10/21)和48.28%(14/29)增高(P均<0.01)。表明昆明地区吸毒人群中HBV和HCV感染率较高,两种病毒混合感染较多见。此人群肝损发生率也较高,其肝损与肝炎病毒感染有关,两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可加重肝脏损害。  相似文献   

4.
胸腺α1和干扰素α1b联合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丙型肝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取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50例及丙型肝炎20例,应用胸腺α1和干扰素α1b联合治疗6个月,治疗后其PCR-HBV-DNA的阴转率为68.0%,PCR-HCV-RNA的阴转率为70.0%,较对照组(干扰素α1b)的PCR-HBV-DNA阴转率440%及PCR-HCV-RNA的阴转率30.0%为高(P〈0.05)。通过治疗前,后检测T细胞亚群,sIL-2Rα及TNFα发现,治疗前CD8,sIL-2Rα和  相似文献   

5.
采用ELISA法对146例血液透析(HD)患者进行了抗-HCV的检测,并与450例献血员做了对比分析,结果抗-HC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5.5%与7.1%,两者相差非常显著(P<0.01)。同时对81例抗-HCV阳性HD患者进行HBsAg、HBeAg及抗-HBC测定,结果表明:74.1%(60/81)抗-HCV阳性HD患者HBV检测阳性。追访部分HD者发现:抗-HCV阳性合并HBV重叠感染者,ALT升高者占83.3%(516)。ALT值多波动在0.014~0.028μmol·s ̄(-1)。提示:乙型肝炎合并丙型肝炎感染者,可加速对肝脏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6.
阎惠平  黄德庄 《天津医药》1997,25(6):355-357
为观察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双重感染的尸体肝组织中两种病毒核酸及抗原的分布,对15例HBV与HCV双重感染的尸检肝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BsAg、HBcAg和HCAg,Digoxigenin标记的探针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HBV DNA和HCV RNA。结果:HBsAg、HBcAg、HBV DNA、HCAg和HCV RNA的阳性数分别为12/15(80.0%)、10/15(66.7%)、9/15(60  相似文献   

7.
试用新型免疫调节剂胎盘肽治疗丙型肝炎115例,单一用药每天肌注2~4ml,平均治疗3~4月。临床治愈91例,占79.1%,近期HCV—Ab、HCV—RNA阴转率分别为34.5%和39.O%;急性乙丙混合感染者HBsAg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71.4%和66.7%;慢性乙丙混合感染者HBsAg转阴率为20.3%、HBV—DNA阴转率为35.O%。随访出院急性病例未见复发,慢性病例出现肝功波动者在11.4%以内;肝组织病理复查均见明显进步,已有假小叶形成者亦示消退。证明急、慢性丙型肝炎在恰当治疗下预后良好,说明新型免疫调节剂胎盘肽对单纯丙型肝炎或乙丙混合型肝炎均能获得较好效  相似文献   

8.
李冬田  贾彦征 《天津医药》1997,25(3):131-135
用nestedPCR、ELISA三种方法对天津地区209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了病原学分析,初步探讨了其临床意义。结果揭示天津地区慢性肝病(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目前仍以HBV单独感染为主占69.8%,HCV单独感染(HCV抗体和HCVRNA均阳性)率为13.4%,表明HCV感染在天津地警惕一肝病中占有一定癸209例中的HBV和HCV重叠感染为9.1%,揭示该地区亦存在相当数量的HBV和HCV重  相似文献   

9.
应用套叠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检测了46例首发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105例随机正常人血清中的甲型肝炎病毒RNA(HAV、RNA)、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和人类巨细胞病毒DNA(CMV、DNA)。结果显示:AA组中HAV、HBV、HCV和CMV一率分别为8.7%、78.89%、41.3%和67.39%;而正常人中HAV、HBV、睡C  相似文献   

10.
膦甲酸治疗慢性乙,丙型肝炎近期疗效观察小结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从1995年6月至1996年2月,我们用解放军302医院华星制药厂生产的膦甲酸注射液治疗了21例慢性乙型及/或丙型肝炎患者,以评价该药对乙、丙型肝炎的临床抗病毒疗效及不良反应。其中14例单纯乙型,3例乙、丙型重叠感染,4例单纯丙型。治疗方法为2500mg静滴(2h输完)q12h,疗程28d。结果:治疗前HBsAg(+)17例,HBeAg(+)12例,HBVDNA(+)13例,治疗结束时HBsAg、HBeAg及HBVDNA分别有1例(5.9%)、7例(58.3%)及10例(76.9%)转阴。治疗前抗-HCV(+)5例,HCVRNA(+)7例,治疗结束时抗-HCV及HCVRNA分别有1例(20.0%)及4例(57.1%)转阴,另有2例用药后血清HCVRNA浓度下降约90%。不良反应大多较轻,发生率为42.9%,主要为纳差、恶心、腹胀、乏力等消化道及全身症状。3例血钾轻至中度降低,仅1例因恶心、呕吐较重于用药第17天停药。本研究结果提示,按本文给药方法静点膦甲酸可以达到较好的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效果,对丙肝病毒复制很可能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对献血员作抗--HCXV筛查后血液病患者的HCV情况,再次对住院的119例血液病患者进行了抗--HCV检测。结果显示:其抗--HCV总阳性率为9.2%(11/119),受血的90例中阳性率为11.1%(10/90),与筛查前130例血液病患者的总抗--HCV阳性率20.8%(27/130)及受血的110例中阳性率24.5%(27/110)比较均明显降低,后者尚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  相似文献   

12.
董钧铭  张云东 《贵州医药》1996,20(4):209-211
丙型肝炎病毒系经血传播。为探讨献血人群中HCV感染情况,我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3110名献血员每次血前作抗-HCV调查,结果,抗-HCV阳性检出率在供全血的献血员为0.96%,在供浆员对随献浆次数增多,由0.19%逐月上升至目前的15.55%,同时,我们对抗-HCV阳性的供血者进行血清丙所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观察发现,抗-HCV阳性的献血员大多有ALT不同程度升高,ALT水平高低可能还与HCV在体内复  相似文献   

13.
肝癌高发区不同人群HBV,HCV感染率及其与肝癌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了解国内肝癌高发区HBV、HCV的流行情况及其与肝癌发病的关系。方法:在肝癌高发的江苏 省启东地区,对不同人群进行血清HBsAg(固相放免法)、抗-HCV(酶免法)、AFP(固相放免法)测定,结果进行统计 学处理。结果:肝癌、肝炎、献血员三组人群中HBsAg 及抗-HCV阳性率分别为86.02%与7.53%,59.81%与 0.93%,4.04%与4.04%。血清HBsAg及AFP含量与抗-HCV间无明显关系。结论:国内肝癌高发区人群主要感 染HBV并与肝癌发生有关,HCV感染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14.
452例病毒性肝炎血清病原学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高洪  胡肇绂 《江苏医药》1993,19(12):652-654
对452例病毒性肝炎患的血清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HCV、HBV、HAV和HDV感染率分别为5.75%、66.37%、35.40%和0.42%,表明该地区以HBV感染为主,HCV与HBV重叠感染普遍存在,重叠感染时HCV有抑制HBV复制的作用。在肝炎患中,慢肝患HCV感染率高于急肝患,肝炎后肝硬化居各型之首(15.15%)。  相似文献   

15.
PCR法与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  严新民 《云南医药》1998,19(4):260-261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传染,传播途径有输血、母婴、静脉毒隐用药及密切接触等多种方法,常致感染者形成急慢性肝炎或病毒携带状态,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CV还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混合感染〔1~4〕,其传染率仅次于乙型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16.
ELISA检测丙型肝炎(抗-HCV)孵育温度与时间的探讨102800廊坊市中心血站杜文功HCV是已知的非甲非乙型肝炎(也称丙型肝炎)的致病因子,运用ELSA方法过筛献血员是否受到HCV的感染,是目前较为适用的一种方法。本站化验室在对三千多名献血员体检...  相似文献   

17.
杨京  丁静娟  李媛媛 《贵州医药》2000,24(10):604-605
目的 了解海洛因静脉药瘾者HGV/HCV重叠感染状况。方法 用酶联免疫间接法,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CR)分别检测107例静脉药瘾者抗-HCV、HCV RNA、HGV RNA。结果 抗-HCV(+)者HGV RNA(+)检出率达48.15%,而抗-HCV(-)者则为22.64%,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X^2=7.59,P〈0.01)。在HGV/HCV重叠感染者中,单项抗-HCV(  相似文献   

18.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抗体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干扰素抗体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的检出情况及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检测9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干扰素抗体。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干扰素抗体治疗前后的检出率均高于慢性丙型肝炎(P〈0.05)。干扰素治疗后,产生干扰素抗体者与未产生抗体者HBV-DNA/HCV-RNA阴转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出现干扰素抗体和HBV-DNA/HCV-RNA阴转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机体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免疫机理,综述了丙型肝炎(HC)疫苗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癌与其它恶性肿瘤患者HCV及HBV感染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与其它恶性肿瘤患者HCV及HBV感染率调查福建省肿瘤医院林舒叶先仁目前,血清丙型肝炎抗体(抗HCV)的检测已受到普遍关注。在恶性肿瘤疾病中,原发性肝癌的HCV感染率已有报道,但结果差异较大。为此,我们于1995年11月至1996年12月,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