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以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方法:通过对42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治疗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占76%,病理性黄疸占24%,经治疗护理后均好转出院。结论:加强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和护理,有助于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更好的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2.
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见于50%~60%以上足月儿和80%以上早产儿[1]。由于新生儿早期的代谢特点,新生儿期黄疸大部分属于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期特定发生的一种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新生儿黄疸是病理性的,可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主要为血清末结合胆红素增高所致。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一般14天后逐渐消失,而病理性黄疸需要治疗。光疗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易行的方法。蓝光箱治疗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操作简单、方便、易于观察病情和及时处理,有效减少护理工作量,即安全、有效,现将我院近5年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护理要点及体会总结如下,共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正常发育过程中发生的一过性血胆红素增高,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它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新生儿游泳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项婴儿保健运动,通过游泳不但可以使新生儿体格健壮而且还能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和发展。我院自2005年3月-2006年7月采用新生儿游泳预防新生儿黄胆,在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中和缩短黄疸持续时间上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黄疸是新生儿,尤其是生后1周内即早期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近年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有增高趋势,但胆红素在血浆中高于多少能对婴儿神经系统造成毒性的准确水平还不可预料[1]。为了减轻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程度,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2007-10~2008-12笔者对20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进行保婴汤干预,效果比较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07-10~2008-12在我院分娩,胎龄37~42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症状之一。如为高胆红素血症,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发展为核黄疸,进一步形成脑瘫,这是世界医学界都难以解决的课题。我们发现新生儿及不同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在有窒息缺氧、溶血、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颅内出血、饥饿、胎粪排出延迟等状态下黄疸加重,在生理性黄疸范围内即有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但德康  龚小平 《光明中医》2009,24(5):914-914
1 引言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发病率高达34.94%左右,它是由于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所致,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包括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两种,生理性黄疸多不治疗,而病理性则可能由于血清游离胆红素浓度增高,导致神经细胞中毒性病变,引起后果严重的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即使轻度或中度的病理性黄疸也会造成脑损伤,影响新生儿智力发育,是严重威胁新生儿的"隐形杀手".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黄疽是新生儿早期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新生儿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皮肤,巩膜及粘膜黄染的症状。黄疽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病是性黄疽的病因复杂,当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异常增高可并发核黄疽,引起死亡或损害组织而造成严重的神第系统后遗症。新生儿黄疸治疗主要是降低血清胆经素。目前,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症状之一.生理性黄疸发生于大多数新生儿,生后2~3 d出现黄疸,婴儿一般情况好,无需干预,可自行消退,预后较好.而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多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在缺氧、酸中毒等情况下,胆红素可通过开放的血脑屏障而发生胆红素脑病,即出现嗜睡、反应低下、吸吮无力,甚至惊厥、发热、颅内压升高等.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症状,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及其它因素所致,约有5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可出现肉眼黄疸[1].病理性黄疸如治疗不及时可致胆红素脑病,从而产生严重的后遗症.故对其进行及时恰当的干预,至今仍十分重要.我院近年来主要采用物理光疗,中西医药物相互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出生时间将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抚触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的黄疸指数以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中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日排便次数、胎便初排时间、黄疸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的常见原因,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新生儿黄疸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儿确诊为新生儿黄疸后,进行患儿病情询问调查,包括出生天数、胎龄、家族遗传病史等,随后送入医院检验科进行常规检验和针对性黄疸指标的检验,统计记录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60例调查者中90%是由于感染和围产期保健不良引起的,并且新生儿胆红素异常主要是各种感染和围产期影响因素导致的。结论:新生儿黄疸的常见原因主要是感染和围产期孕婴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发生的原因、分类及预后特点以指导患儿家属和基层医师如何正确对待新生儿黄疸。方法:2012年8月我院妇产科出生的新生儿100例,观察黄疸的发生及出现的时间、程度及转归,并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结果:62例新生儿黄疸,其中溶血性黄疸1例,母乳性黄疸5例,56例均为生理性黄疸。结论:新生儿的黄疸较为普遍,但大多为生理性黄疸,基层医师应指导患儿家属做好防治,并重点筛查病理性黄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通过对38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占71%,病理性黄疸29%.经治疗护理后均好转出院。结论:加强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和护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取得家长的信任,更好的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5.
脐血胆红素预测新生儿黄疸程度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脐血胆红素预测新生儿黄疸程度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分娩的200例新生儿脐血胆红素变化和新生儿黄疸的情况。结果:新生儿脐血胆红素>36μmol/L时黄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30μmol/L的发病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脐血胆红素测定是一种较为准确、无损伤、简便易行的预报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疸茵陈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机制和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儿科新生儿黄疸病例共188例,其中100例作为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妈咪爱和黄疸茵陈颗粒冲服,进行临床观察;88例作为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结果:两组从新生儿大便次数、大便转黄天数、黄疸消退时间及由生理性黄疸转为病理性黄疸比例等几方面对照,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此方法能有效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缩短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时间,明显减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且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主要是因新生儿出生后胆红素产生的量过多和葡萄糖醛酸酶发育不成熟而引起,亦与肝细胞摄取胆红素的能力不足,形成胆红素的能力低下,排泄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不成熟,胆红素在肠肝循环增加等因素有关。一般在生后2~3d出现,部分可引起胆红素脑病,严重者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为了新生儿健康成长,通过护理干预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显的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徐丹军  王爱兰  蒋苏月 《新中医》2020,52(15):148-150
目的:观察穴位推拿联合抚触防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足月正常分娩的新生儿300例,随机分为抚触组与联合组各150例。从新生儿出生沐浴后抚触组给予常规抚触干预,联合组给予抚触联合穴位推拿。比较2组新生儿胎便首次转黄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与睡眠时间;并检测新生儿护理前后经皮测黄疸指数与血清胆红素;比较2组新生儿因黄疸转儿科治疗住院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新生儿胎便首次转黄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于抚触组,睡眠时间长于抚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联合组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抚触组(P0.05)。因黄疸转儿科住院率联合组为3.33%,抚触组为1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抚触干预比较,联合穴位推拿更有利于新生儿黄疸的恢复,其可明显降低黄疸指数、胆红素含量,降低住院率。  相似文献   

19.
孙浩汉 《中医杂志》2002,43(10):794-794
答:新生儿黄疸,中医称胎黄、胎疸。是指婴儿出生后,皮肤、粘膜、巩膜、小便发黄。新生儿黄疸可分为2种。1 生理性黄疸:黄疸在婴儿出生后2~3天内出现,一般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黄疸可在2周左右消退(早产儿须3~4周)。此种黄疸发生的原因,古代医家多认为系母体素有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的累积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病因复杂,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类。黄疸常在出生后24小时出现,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早产儿在3周以上,或黄疸在出生后消失复现并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