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三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从免疫学方向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 l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加减三痹汤与常规西药联用)31例,对照组(单纯西药)30例,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主要症状与体征的改善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沉、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血小板下降幅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三痹汤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损伤,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8例来门诊就医的类风湿因子(RF)阳性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结果:治愈16例(42%),有效20例(52.3%),无效2例(5.3%)。治疗前ESR(血沉)增快者20例,治疗后恢复正常16例。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经散寒通络汤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114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两组均实施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温经散寒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78.9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水平均较治疗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针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应用温经散寒通络汤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炎症症状。  相似文献   

4.
通痹汤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老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痹汤合用雷公藤治疗老年性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 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120例老年性类风湿性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用雷公藤多甙片口服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上加用通痹汤口服治疗, 4 周为1 疗程,共治疗4 疗程,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血沉( ESR) 、C 反应蛋白(CRP) 、类风湿因子(RF) , 并观察晨僵、关节肿胀数及关节疼痛数的变化及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后, 临床表现及ESR、RF、CRP 均有降低;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在治疗后疗效均好于对照组.结论:通痹汤和雷公藤片联合治疗老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三水白虎汤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炎症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三水白虎汤。比较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功能指数、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类风湿因子(RF)水平、骨钙素(OC)水平、骨密度检测25羟维生素[25-(OH)VitD]水平、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和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功能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NF-α、IL-6、R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OC、PI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β-CTX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25-(OH)VitD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三水白虎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改善骨代谢,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加味四妙勇安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加味四妙勇安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及实验指标的变化。方法 :将 16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10 8例 ,对照组 61例分别采用加味四妙勇安胶囊和雷公藤多甙片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 ,实验室指标 :血沉 (ESR)、类风湿因子 (RF)C 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 5 9 2 6%,总有效率为 95 3 7%,主要症状体征均有显著改善 (P <0 0 5或P <0 0 1) ,血沉 (ESR)、类风湿因子 (RF)C 反应蛋白 (CRP)均有显著下降 (P <0 0 1) ,治疗组的疗效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加味四妙勇安胶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药物配合手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中医药配合手法组与西药组各60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根据关节疼痛指数、活动度以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实验室指标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中西药物配合手法组与西药组相比,患者病情改善更明显,Ⅰ级、Ⅱ级患者增多,Ⅲ级、Ⅳ级患者减少。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33%,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药物配合手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通类中药配合虫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辨证为寒胜型的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中药汤剂治疗。结果:治疗90天后,近期控制9例,显效32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67%。治疗前疼痛关节数200个,治疗后疼痛关节数32个;治疗前压痛关节数为129个,治疗后压痛关节数为22个;治疗前肿胀关节数为278个,治疗后肿胀关节数为36个;治疗前功能障碍关节数为122个,治疗后功能障碍关节数为29个;治疗前晨僵时间为平均2.6小时,治疗后晨僵时间平均32min。治疗前血沉升高者55例,治疗后血沉下降者48例;治疗前类风湿因子(RF)升高者57例,治疗后类风湿因子(RF)下降者52例;治疗前C反应蛋白(CRP)升高者41例,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下降者32例。结论:温通虫类药为主,酌情使用或重用虫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远期治疗效果显著,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汪珏  郑林峰  徐进  赖树华  詹荣飞 《新中医》2015,47(2):103-10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施治。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变化,检测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及C-反应蛋白(CRP)指标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症状、体征均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ESR、RF、CRP均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ESR、RF、CRP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5.59%,对照组67.6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长蛇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7月—2019年6月选取本院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普通针刺,观察组采用长蛇灸+普通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RF、ESR、CRP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RF、ESR、CRP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RF、ESR、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观察组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蛇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有效降低患者RF、ESR、CRP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膝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膝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37例,研究组予来氟米特以及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联合甲氨蝶呤。8周后观察2组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沉、类风湿因子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沉、类风湿因子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后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膝类风湿性关节炎能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症状,降低血沉、类风湿因子含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与中药熏洗内外合用对类风湿关节炎炎性因子改变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0月接诊的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整个研究均在患者的知情同意下进行。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并给予患者糖皮质激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中药内外合用治疗。治疗后,检测记录2组患者炎症因子及类风湿因子(RF)改善状况,并对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及RF水平均明显降低,但治疗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炎症因子及R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3.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与中药熏洗内外合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炎症状况,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仲小龙  温小红  沙文虎 《新中医》2020,52(13):91-93
目的:观察祛寒除痹汤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类风湿性关节炎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祛寒除痹汤治疗,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者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数量、关节红肿数量变化及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00%,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关节疼痛、关节红肿数量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ESR、R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寒除痹汤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肯定,效果优于单纯双氯芬酸钠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美洛昔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及体征变化、ESR、CRP、RF指标变化、炎性及免疫因子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75%,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疼痛、晨僵、关节肿胀指数、握力、20 m步行时间等症状明显较对照组改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ESR、CRP、R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L-1、IL-6、TNF-α、ICMAM-1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IL-6、TNF-α、ICMAM-1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利于症状及体征的持续改善,可抑制机体炎性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取六味地黄合四物汤治疗对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8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2组,各44例。对照组服用甲氨蝶呤,观察组给予服用六味地黄合四物汤,比较2组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ESR、CRP、RF水平及西部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ESR、CRP、RF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WOMAC指数中关节疼痛、关节僵硬、生理功能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合四物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降低ESR、CRP、RF等指标水平,促进临床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资料,按患者入院治疗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西药甲氨蝶呤片治疗;联合组100例,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剂联合针灸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RF(类风湿因子)、ESR(血沉)、CRP(C-反应蛋白)水平和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患者RF、ESR、CRP、VAS水平以及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联合针灸并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对改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解毒祛风通络方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来氟米特片及醋氯芬酸片治疗,治疗组采用解毒祛风通络方及来氟米特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介素-1(IL-1)、类风湿因子(RF)水平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CRP、ESR、IL-1、RF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治疗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祛风通络方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临床疗效,可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身体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4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与西医组各72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分级,并对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血小板计数(PLT)等实验室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中西医结合组与西医组相比,患者病情改善更明显,Ⅰ级、Ⅱ级患者增多,Ⅲ级、Ⅳ级患者减少。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优于西医。  相似文献   

19.
李松伟 《中医药学刊》2006,24(9):1738-1739
目的:观察中药三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从免疫学方向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加减三痹汤与常规西药联用)31例,对照组(单纯西药)30例,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主要症状与体征的改善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沉、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血小板下降幅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三痹汤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损伤,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光明中医》2021,36(19)
目的 探讨中药熏蒸配合针刺疗法在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6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在常规西药对症治疗基础上进行中药熏蒸治疗,观察组30例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穴位针刺治疗。对比2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2组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并发症,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2组RF、ESR、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RF、ESR、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2组关节肿胀数、晨僵维持时间以及握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关节肿胀数、晨僵维持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而握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熏蒸、针刺疗法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更为理想,能够快速、有效促进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症状的消退,改善类风湿相关实验室指标,并且治疗方案安全性较高,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