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3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凌媚 《安徽医药》2011,15(2):213-214
目的分析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9年12月该院妇产科的36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均采用积极治疗后36例患者中32例一期愈合,余4例二期愈合,病人切口均未发生感染。结论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与肥胖病人脂肪含量过高、术者手术技巧、高频电刀的使用及合并症密切相关。提高手术操作水平,纠正患者全身异常情况,早期发现并运用积极的防治措施处理腹部切口可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并总结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根本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在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55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55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切口脂肪液化得到有效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肥胖是导致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此外,咳嗽、糖尿病、滞产、贫血以及高频电刀的使用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方法以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04—2012年我院妇产科经腹部手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1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后。结果10例患者经治疗和针对性的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的患者进行相应的处理能够使得切口的愈合更加迅速,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方案及效果,研究可提升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整体效果的方案。方法研究活动当中的实验组患者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接受诊治的32例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同期选取32例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为研究活动的对照组,分析与观察切口脂肪液化诱因的基础上,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和引流治疗,同时观察其效果。结果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诱因涉及到使用电刀、肥胖、糖尿病、滞产、咳嗽以及贫血等。予以不同治疗以后,两组患者在感染率以及愈合率方面并未表现出差异(P>0.05)。但是,两组患者在切口的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十分明显(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建议以常规治疗+引流治疗为主要方案,对于控制脂肪液化情况的出现,加快切口整体愈合速率都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和做好预防措施。方法收集分析我院妇产科以往的30例腹部手术患者脂肪液化的情况资料。结果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实施抗感染和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跟妇女的肥胖、贫血、糖尿病、术前不使用抗生素、术后切口暴露太久等有关系。切口脂肪液化应及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这样才能有效减轻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加速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手术后发生腹部脂肪液化的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按照临床常规处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性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积极分析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早期予以针对性治疗有利于促进切口愈合,改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妇产科1065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发生脂肪液化25例,探讨与切口脂肪液化可能相关的因素。结果 25例脂肪液化患者经合理治疗后切口愈合良好,平均住院11.2 d。1例患者切口全部裂开,对症处理2周后痊愈出院。出院后随访1个月无异常。结论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可以减少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措施及其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2011年5月~2013年5月就诊的50例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分析发现,妇产科腹部切口液化的主要因素是肥胖、贫血以及糖尿病等,因此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可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TDP照射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TDP照射治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3月的39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TDP照射治疗后37例患者Ⅰ期愈合,2例患者Ⅱ期愈合,无1例继发感染。结论重视腹部脂肪液化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并运用积极的防治可减少或避免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 108例行开腹手术发生脂肪液化患者,根据脂肪液化程度将其分为A组44例、B组42例、C组22例,分别给予三组不同的治疗方法 ,并观察其疗效。结果三组患者均于术后10~20 d愈合,腹部切口均未发生院内感染。结论对于妇产科腹部手术并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程度采取不同治疗方法 ,对可能发生脂肪液化的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壁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1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病灶切除术,术后均无复发。结论腹壁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手术史、典型临床表现与妇科及B超检查做出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对病灶范围大且深的病例,应慎重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及术后的正确处理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及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2.
刘玉兰 《淮海医药》2012,30(3):230-231
目的 探讨使用超短波治疗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9月~2011年10月在我科行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扩开切口脂肪液化处,去除无生机的脂肪组织,纱条填塞引流,然后用超短波电疗机对切口处进行治疗.每日换药1次,超短波治疗1次,每次15 min,切口干燥后用蝶形胶布拉拢固定.对照组:扩开切口脂肪液化处,去除无生机的脂肪组织,纱条填塞引流,每日换药1次,切口干燥后用蝶形胶布拉拢固定.结果 观察组切口完全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 超短波能促进组织细胞再生,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加快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3.
黄鹄  甘建春  朱励民  陆鉴  刘芸  潘成文  董财富  周力 《安徽医药》2016,20(11):2121-2123
目的 探讨自制双套管持续低负压冲洗引流在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的患者63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双套管组与传统换药组,分别采用自制双套管持续低负压冲洗引流与传统换药方法处理切口,比较两种处理方法换药次数、医疗费用、切口愈合天数、住院增加天数及二期缝合率。 结果 双套管组换药次数、医疗费用、切口愈合天数、住院增加天数及二期缝合率均低于传统换药组,两组病例各项指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自制双套管持续低负压冲洗引流对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脏术后不同类型胸部正中切口愈合不良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1 067例成人患者,手术涵盖冠状动脉搭桥、心脏瓣膜成形或置换、冠状动脉搭桥+瓣膜成形或置换、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改良扩大Morrow术等,均采用胸部正中手术切口,术后44例患者出现不同类型的切口愈合不良,其中男19例、女25例,年龄(65.2±6.73)岁。经积极处理,均愈合良好。结果 14例患者胸部正中切口脂肪液化,予以换药加压包扎,痊愈;11例患者胸部正中局部切口愈合不良,清创后予以二次缝合术,痊愈;10例患者胸部正中切口全程愈合不良,清创后予以二次缝合术,除1例愈合欠佳,中段再次予以清创缝合术,均愈合良好;5例术后胸骨钢丝松动,收紧钢丝后予以清创缝合术,愈合良好;4例胸骨哆开,予以胸大肌皮瓣翻转术,一次性治愈。结论 针对心脏术后不同类型的胸部正中手术切口愈合不良,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均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吴霞  桑学梅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3):3547-3548
目的 探讨妇科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防治的最佳措施.方法 将84例行腹部手术的妇科肥胖患者根据术中皮下脂肪层是否放置负压吸引球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腹部切口理疗.结果 观察组脂肪液化发生率为8.7%,低于对照组的26.3%(x2=4.65,P<0.05).结论 防治妇科肥胖患者腹部切口术后脂肪液化,保持切口干燥、引流通畅很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切口加硫酸奈替米星局部治疗化脓性阑尾炎合并腹膜炎的疗效。方法以224例化脓性阑尾炎者为此次的探究主体,随机将其分组。观察组接受的术式是小切口,同时应用硫酸奈替米星。对照组则选用传统的术式。结果在所需的手术时间以及切口长度等指标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手术情况要好于对照组。随访术后切口的恢复,发现观察组效果明显较好。其中观察组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现象的仅有3例,其他皆完全恢复。而对照组有12例患者出现了脂肪液化现象。其余有4例发生腹腔感染,切口疝3例。P〈0.01,两组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切口的术式可以较好的治疗合并有腹膜炎的阑尾炎者,同时使用硫酸奈替米星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状的发生原因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和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方法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一共收治了30例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对于病灶大以及特殊部位处的病灶,给患者使用药物进行治疗,让患者的病灶得到缩小。使得手术的难度和患者的损伤程度得到减轻。如果对患者的病灶进行了彻底的清除,术后就不需要再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患者能够完全治愈,而且不易复发。结论根据患者的病史和身体的检查,能够对患者进行诊断和确诊,患者不仅可以得到治愈,而且还可以对相关疾病进行预防,避免产生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18.
腹部切口术后脂肪液化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锋  邢军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7):27-28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切口术后脂肪液化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使用电刀切开皮下脂肪层,术后未行理疗者,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较高。结论 电刀使用等因素所致脂肪细胞的病理改变是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合理使用电刀、术后理疗等方法可减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于闭合性腹部损伤导致结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07年1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30例闭合性腹部损伤导致结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治愈27例,治愈率为90%,死亡3例,死亡率为10%;有5例术后出现刀口感染,2例出现腹腔内脓肿,1例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症状,经换药及2次手术治疗后治愈。结论对于闭合性腹部损伤所导致的结肠破裂.早期明确诊断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肠破裂后围术期感染是其主要的并发症.应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