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管胃吻合口瘘是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我科自1978年6月~1990年5月施行食管贲门癌切除术1080例,发生吻合口瘘35例,发生率为3.2%。现结合临床分析讨论其发生原因,预防和治疗措施。临床资料1、性别与年龄:男26例,女9例。年龄39岁~67岁,平均54岁。2、病变部位:食管癌387例,发生吻合口瘘15例(3.8%);贲门癌693例,发生吻合口瘘20例(2.8%)。总发生率为3.2%。3、吻合口瘘发生部位:均为胸内吻合口瘘。其中手法吻合32例,吻合器吻合3例;主动脉弓上14例,弓下21例。  相似文献   

2.
吻合口瘘足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的严重并发症,其死亡率较高。我院自1986年以来采用改良套叠式食管胃吻合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143铡,术后尚未发生吻合口瘘,现将我们的经验作一报道。本组143例中,男性102例,女性41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31岁;食管癌85例,贲门癌58例。本组行胸内食管胃弓下吻合术67例,弓上吻合术57例,颈部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贲门癌首选的治疗是外科手术。在食管重建方面手工缝合方法众多 ,虽然不断改进 ,但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仍较高 ,约为 3 %~ 5 % ,胸内吻合口瘘的死亡率约 5 0 %左右 ,目前仍是胸外科医生颇感棘手问题。我院 1993~ 1998年 ,用GF I型管状消化道吻合器行食管胃吻合加围领式缝合 ,已连续 79例未发生胸内吻合口瘘 ,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病人术前均经上消化道钡餐或内镜确诊 ,本组 79例 ,年龄 42~ 75岁 ,平均 6 1岁。食管癌 2 8例 (胸上段 3例 ,胸中段 12例 ,胸下段 13例 ) ,贲门癌 5 0例 ,高位胃溃疡 1例。1 2 手术…  相似文献   

4.
胸内食管胃端侧器械吻合1555例的经验和体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总结胸下段食管癌或贲门癌切除术后胸内食管胃端侧器械吻合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5年6月间行胸下段食管癌或贲门癌切除食管胃端侧器械吻合术共1555例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平均耗时2小时40分钟,术后吻合口少量出血24例、吻合口瘘16例、吻合口狭窄32例、胃食管返流110例,发生率分别为1.54%、1.03%、2.06%和7.07%,术后3个月内发生吻合口胸主动脉瘘9例(0.58%),其中手术止血成功4例,死亡5例结论:应用管状消化道吻合器行胸内食管胃端侧吻合术效果可靠,操作方便,易于掌握,值得推广应用,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发生,尤其是吻合口胸主动脉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胸下段食管癌或贲门癌切除术后胸内食管胃端侧器械吻合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5年6月间行胸下段食管癌或贲门癌切除食管胃端侧器械吻合术共1555例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平均耗时2小时40分钟,术后吻合口少量出血24例、吻合口瘘16例、吻合口狭窄32例、胃食管返流110例,发生率分别为1.54%、1.03%、2.06%和7.07%,术后3个月内发生吻合口胸主动脉瘘9例(0.58%),其中手术止血成功4例,死亡5例结论:应用管状消化道吻合器行胸内食管胃端侧吻合术效果可靠,操作方便,易于掌握,值得推广应用,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发生,尤其是吻合口胸主动脉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经食管床食管胃弓上器械吻合治疗食管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食管癌切除手术中应用吻合器行经食管床食管胃弓上器械吻合的临床经验.方法全组食管癌46例,其中食管胸中段癌32例,胸下段癌11例,胸上段癌3例.全部经左胸后外侧切口行食管癌切除,术中采用国产WGW-Ⅱ型消化道吻合器,行经食管床食管胃弓上吻合.结果全组手术吻合顺利,无术后死亡、吻合口瘘及明显吻合口狭窄.结论经食管床食管胃弓上器械吻合治疗食管癌具有扩大切除范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沪产GF-I型消化道管状吻合器在食管、贲门癌手术中已被广泛应用,但对吻合器型号的选用尚无统一规范。作者从1988年6月至1991年4月,根据测量食管残端横径的大小选用吻合器型号,对食管、胃胸内吻合手术200例的观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测量方法及经验报告如下:本组皆为食管、贲门癌病人。男150例,女50例,年龄45~75岁,平均55岁,其中食管癌155例,贲门癌45例,均系左侧进胸。胸顶吻合15例(7.5%),弓上吻合140例(70%),弓下吻合45例(22.5%),本组并发  相似文献   

8.
吻合口瘘是食管贲门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死亡率较高。我们应用上海产弯管消化道吻合器行胸内食管胃吻合加围脖式缝合82例,未发生吻合口瘘,总结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病例选择及一般资料2001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行手术治疗食管贲门癌食管胃器械吻合82例,男58例,女24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62岁,中位年龄60岁。其中食管癌48例,肿瘤位于胸中段28例,胸下段20例;贲门癌34例。根据1987年UICC分期标准,T2N0M08例,T2N1M012例,T3N0M026例,T3N1M033例,T4N1M03例。鳞癌45例,腺癌37例。同期我院行常规手法胸内吻合10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7…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防治体会(附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除食管癌和贲门癌790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8例,发生率4.8%。12例颈部吻合口瘘经局部切开引流全部治愈,26例胸内吻合口瘘死亡23例。作者认为鉴于胸内吻合口瘘愈合差,颈部吻合口瘘预后好,主张对胸段食管癌行全胸段食管切除,颈部食管胃(肠)吻合术;避免吻合口张力,胃游离要充分;保证吻合口血运,注意保护胃部血管;食管胃吻合时层次对准;用大网膜加固吻合口;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围术期应用足量抗菌素。胸内吻合口瘘,则主张胸腔闭式引流加空肠造瘘。本组存活的3例即用此法治愈。  相似文献   

10.
迄今为止,食管胃吻合口瘘仍是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尤其胸内吻合口瘘有较高的死亡率。本组557例食管癌、贲门癌剖胸后切除共401例,发生吻合口瘘22例。(颈部瘘13例,胸内9例)吻合口瘘发生率为5.48%(22/401)。全组401例切除术后死亡共14例,手术死亡率为3.46%,其中死于吻合口瘘8例,占手术死亡的(8/14)57.14%。22例吻合口瘘死亡8例,瘘的死亡率36.3%。第一阶段吻合口瘘发生率9.33%,第二阶段3.14%。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及胸胃瘘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和胸胃瘘的原因、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6年6月至2006年6月我院11例食管癌术后发生胸内吻合口和胸胃瘘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内镜检查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发生瘘的时间为术后2~12 d,中位数为9 d.临床表现主要为低热、进食后胸痛、胸闷、气促.胸内吻合口瘘7例,胸胃瘘4例.上消化道造影确诊7例,胃镜确诊4例.保守治疗9例(其中1例死亡),手术修补2例(成功1例,再发瘘1例).治愈时间8~137 d,中位数为38d.结论 电子内镜与上消化道造影互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胸内吻合口和胸胃瘘的诊断率;治疗上首选积极的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2.
食管胃单层机械吻合11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是食管胃吻合术后常见并发症。本组112例单层机械吻合,吻合器紧固刻度为1mm,不作任何形式的吻合口覆盖,无吻合口瘘和狭窄,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全组食管癌84例,贲门癌28例。男75例,女37例,年龄42~74岁。贲门癌均经左胸腹联合切口切除。食管癌经左胸切除69例,经右胸切除15例。颈部吻合4例,主动脉弓上或胸顶吻合59例,主动脉弓下吻合21例。方法 肿瘤探查、切除等操作均按食管、贲门癌规范性切除进行。术前仔细检查吻合器各部件,确保安全使用。于预定食管切除处以荷包缝合钳(荷包缝合钳及吻合器均为上海手术器械六厂生…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26例治疗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 1988年 3月— 1999年 10月手术切除食管、贲门癌 80 6例 ,术后发生胸内吻合口瘘 2 6例 ,发生率为 3.2 3% ,均治疗成功 ,现总结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6例 ,其中食管癌 2 3例 ,贲门癌 3例 ,左胸主动脉弓上胃代食管 2 2例 ,弓下胃代食管 4例。术后 7天内发生吻合口瘘 2 0例 ,8天~ 12天 6例。 2 6例中 ,有症状瘘 2 4例 ,包裹瘘 2例 ,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胸痛、胸闷和气喘等 ,主要体征为体温升高 ,心率快 ,术侧胸部叩诊呈浊音 ,患侧肺呼吸音低 ,切口周围皮肤水肿。胸部 X线摄片和 B超检查示胸腔液气胸 18例 ,…  相似文献   

14.
食管胃吻合口瘘是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近来由于操作技术的熟练,吻合方法的改进及吻合器的使用,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吻合口瘘的死亡率仍然很高。文献上对于吻合瘘的发生原因,预防及治疗已有不少报道,但二次开胸治愈胸内吻合口瘘的报道不多。1988年6月我们对1例贲门癌术后早期胸内吻合口瘘采用二次开胸,胸内食管胃重建吻合口获得成功,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卫东  吴艳春  陈健  张佩文 《肿瘤》2006,26(5):492-492,494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据文献报道,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5%~10%,其死亡率在50%左右。作者10年来共收治食管贲门癌1526例,发生胸内吻合口瘘19例,颈部吻合口瘘13例,发生率2.1%,治愈29例,死亡3例,治愈率90.63%。  相似文献   

16.
食管胃吻合口瘘,是食管贲门癌根治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文献记载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国内约2%,国外高达28%。我院从1980~1997年间手术治疗食管贲门癌403例,其中使用吻合器吻合30例,40例为剖胸探查晚期病灶不能切除,333例全部行食管胃吻合术,术后并发吻合口瘘6例,占1.6%,死亡4例,占60%,2例治愈。临床资料 本组手术切除333例,男273例,女60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23岁,40岁以下36例,占10.8%;60岁以上51例,占15.3%;40~60岁的246例,占73.9%。癌肿部位:333例中食管颈段及胸上段23例,占7%;食管中段癌135例,占40%;食管下段癌45例,占13.5%;贲门癌130…  相似文献   

17.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胸内吻合口瘘常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我们通过 10例胸内吻合口瘘的再手术治疗 ,取得较理想效果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1~ 1999年 ,我院共行经左胸食管癌切除、胃食管胸内吻合术 (机械吻合 ) 112 3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 2 9例 ,发生率 2 6 %。其中男 2 0例 ,女 9例 ;年龄 38~ 6 4岁 ,中位年龄 5 2岁。手术行主动脉弓上吻合 2 4例 ,主动脉弓下吻合 5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时间 5~ 16d ,平均 7 8d。常见临床症状为发热、胸痛、胸闷、心悸等 ,体征为体温升高、心率快、患侧呼吸…  相似文献   

18.
食管贲门癌手术治疗中 ,吻合器重建食管胃吻合口已渐普遍且效果较好。尤其是国产吻合器 ,可多次使用 ,因其经济有效而广泛应用。我院 1 989年 2月~ 1 999年 6月 ,应用 GF- I型吻合器行食管胃吻合术 1 0 1 7例 ,术中失误或失败 37例 (3.6% )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7例 ,男性 2 9例 ,女性 8例 ;年龄 34~ 71岁 ,中位年龄 61岁。胸中段癌 1 4例 ,下段癌 1 6例 ,贲门癌 7例。右胸顶吻合 1例 ,弓上吻合 2 1例 ,弓下吻合 1 5例。吻合器型号分别为 2 6、2 8、31号。食管癌切除采用食管和胃底后壁吻合 ,贲门癌切除采用食管胃端端或端侧吻…  相似文献   

19.
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多发生于术后7~14天,死亡率高,而发生在术后1月或更长时间的吻合口瘘,予以积极地治疗则愈合的可能性大。作者曾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男,65岁,因吞咽困难半年而入院。经钡餐造影、纤维胃镜、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贲门腺癌。于1996年12月5日行经左胸贲门癌根治术,术中见癌肿末向腔外浸润。用GF-I型管状吻合器做弓下食管胃吻合,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任何不适,至术后第27天出现低热,第28天在进食后有不适感,当日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发现吻合口周有一0.3cm×0.4cm大小瘘口并左侧包裹性脓胸,行闭式引流,引流液恶臭、培养有弗劳氐枸橼酸杆菌生长,同时予抗感染、完全胃肠外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2月余,痊愈出院。 例2.男,46岁,因食管中段癌在外院行食管癌根治术(颈胸腹三切口,颈部吻合),恢复尚好,于术后第12天开始进流食、无不适,至第22天进食后有胸部胀痛感,发热,钡餐造影发现胸腔胃中部有一约0.2cm×0.4cm大小瘘口,局限性脓胸,予以闭式引流、抗炎、营养支持治疗,病情得以稳定,术后第35天转入我院,行空肠造瘘,住院1月余瘘口愈合出院。 例3.男,62岁,因食管贲门癌在外院行经左胸  相似文献   

20.
C(S)DH圆型吻合器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梁朝阳  周乃康  柳曦 《癌症》2001,20(3):320-322
目的:评价C(S)DH圆型吻合器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中的优缺点。方法:1996年1月至2000年1月,我科采用该吻合器进行了600例食管、贰门癌切除及胸内或颈部吻合术,其中食管癌410例,贲门癌190例,颈部吻合33例,胸顶吻合20例,弓上吻合357例,弓下吻合190例。结果:600例中无器械故障发生,颈部吻合口瘘1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11例,结论:通过与另外两种常用的国产吻合器进行比较,作者认为C(S)DH型形吻合器在上消化道重建手术中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