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40例加用低分子肝素钠和舒血宁,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无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嘧达莫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双嘧达莫治疗,观察组给予双嘧达莫联合疏血通治疗。对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MMSE评分及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 (1)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照组(P<0.01)。(2)治疗后观察组的Bathel指数(BI)评分和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照组(P<0.05或P<0.01)。(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P<0.05)。结论双嘧达莫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及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05~201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1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5 000 IU腹壁皮下注射,2次/d,连续应用7 d;同时给予舒血宁注射液1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应用7 d。两组患者均以7 d为一个疗程。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评定总有效率、心电图疗效评定总有效率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能够显著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天麻素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IBV)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采用天麻素联合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天麻素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治疗7 d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及脑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76%。两组治疗后症状、血流动力学变化、脑血流速度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的疗效、血流动力学、脑血流速度改善更为明显,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联合丁咯地尔治疗IBV能更好的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UAP患者,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29例,给予硝酸甘油、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等药物;舒血宁组31例,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疗程10 d.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变化,血流变学指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舒血宁治疗组心绞痛缓解和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血宁治疗组血流变学指标显著改善(P<0.05).结论 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治疗UAP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晓英  王万华  吴艳  马敏 《西南军医》2006,8(6):115-116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厦护理中的注意事项。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生活能力状态分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组较对照组的疗效显著,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血栓通联合舒血宁治疗脑梗死4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超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1):2033-2033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舒血宁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01~2010-01急性脑梗死患者83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根据两组患者具体临床情况,给予对症治疗等。对照组患者给予血栓通3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共应用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舒血宁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共应用14 d。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舒血宁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杨振威 《武警医学》2017,28(8):789-791
 目的 观察祛瘀化痰通腑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5例符合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诊断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采用祛瘀化痰通腑方联合西药抗栓降脂治疗,对照组32 例采用西药抗栓降脂治疗,疗程3个月,通过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比较,观察祛瘀化痰通腑方的临床疗效。结果 (1)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6%,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观察组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NIHSS)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在改善日常生活能力(ADL)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5)血胆固醇、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CRP)检测均提示观察组较对照组指标下降方面有优势。结论 (1)祛瘀化痰通腑方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中医症候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2)祛瘀化痰通腑方在改善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血胆固醇的指标方面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宫血宁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药物流产后立即给予缩宫素20 U肌注,1次/d,共2次,当天开始口服宫血宁胶囊,2粒/次,3次/d,连服3 d。对照组待其绒毛排出后不用任何药物。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0%,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治愈率为64.7%,总有效率为88.2%,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缩宫素宫血宁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常规加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手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手功能缺损5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9例。两组均常规治疗原发病。对照组采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每次400mg,加入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观察两组手功能改善情况及总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手功能分值分别为(10.01±4.30)分和(17.01±5.43)分,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观察组总有效252例(97.3%),对照组157例(60.6%),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常规加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手功能缺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前瞻性研究,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生活能力状态分级,予以统计分析。结果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组较对照组的疗效显著,两者有显著差别(P〈0.05),治疗组对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显著(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李卫平  王江林  黄娟  李萌 《西南军医》2012,14(4):587-589
目的观察针刺与吞咽训练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20例,分为吞咽训练组、针刺+吞咽训练组两组进行治疗,每组60例。参照洼田饮水试验于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进行评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3周治疗,针刺+吞咽训练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优于吞咽训练组(58.33%)(P〈0.05)。结论针刺与吞咽康复训练结合更能有效改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均采用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及高压氧治疗,并进行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分别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S-QQL)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吞咽功能、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为(21.02±2.76)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6.35±4.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向力、瞬时记忆和语言能力等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角色、语言和活动能力等日常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针刺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认知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琴 《西南国防医药》2012,55(7):750-75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和实验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神经缺失功能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基本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有所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后7、14、21、28d的神经缺失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依这拉奉可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为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卒中单元组、卒中单元+高压氧组,均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卒中单元组早期制定标准化操作程序,给予规范的综合康复治疗,卒中单元+高压氧组在卒中单元的基础上加上高压氧治疗。在治疗前后均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和Barthel指数(BI)评分,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后卒中单元组、卒中单元+高压氧组ESS评分及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卒中单元+高压氧组ESS评分及BI评分显著高于卒中单元组(P<0.05)。结论卒中单元联合高压氧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阙永康 《临床军医杂志》2012,40(6):1445-1447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急性脑梗死病例70例随机分为两组:(1)治疗组(35例),GM1 100 mg/d,静脉滴注,联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2)对照组(35例),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d,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14 d,评定指标包括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总体改善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显效率分别为57.14%(20/35)与34.29%(12/35),总有效率分别为94.3%(33/35)与71.43%(25/35);两组总体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残缺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M1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中枢神经保护作用,其疗效明确,可大大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蒺藜总皂苷(GSTT)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按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选择2001年5月-2006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118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及Barthel指数(BI)评分等基础临床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接受原发病和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餐后口服GSTT30mg,3次/d,对照组餐后顿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疗程12周。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ND及BI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副作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GSTT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降低血黏度,患者的神经功能重建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视神经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70只眼)视神经挫伤的住院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治疗组35例(35只眼)采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同时应用激素治疗;对照组35例(35只眼)除不用葛根素外其他治疗不变。治疗21天后根据患者视力、VEP观察治疗前后的视神经挫伤变化情况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57%,高于对照组的65.71%,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视神经挫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中老年难治性抑郁症临床疗效,判断分析艾司西酞普兰、奥氮平联合治疗效果与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中老年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分为实验组40例,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法,实验组患者评分(11.61±2.22)分,评分低于对照组,(14.22±3.5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中老年难治性抑郁症在临床表现上具有显著影响效果,它可以在短时间内控制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在药效作用上优于单使用艾司西酞普兰药物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