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回顾分析12例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探讨早期胃癌的X线表现.方法 采用低张双对比造影法.结果 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12例早期胃癌X线表现为凹凸样改变;胃体小区癌性破坏即胃轮廓改变,出现不规则钡点;黏膜皱襞样改变,以破坏、中断、消失为主特征;小点状影,密度不均匀成剌状,小结影表现为形状不规则,密度浅淡的小结节透亮区.结论 低张双对比造影法能清晰显示胃黏膜细节,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胃淋巴瘤的影像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鹏天  程天立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12):1841-1842
目的:对胃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加以分析,作出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选择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患者23例,采用CT与胃肠道低张双对比造影的方法进行检查。结果:23例患者中,浸润型为12例,占52.2%;肿块型6例,占26.1%;溃疡型4例,占17.4%;多发结节型1例,占4.3%,以浸润型最多见。结论:在胃淋巴瘤的诊断中,合理运用影像检查手段,提高综合诊断分析能力,该肿瘤的早期发现与早期鉴别诊断是能够及时准确作出的。  相似文献   

3.
针刺与耳穴贴压在胃窦部肿瘤性病变X线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鹏天  王麦绒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10):1479-1480
胃窦部是胃肠道疾病最好发的部位,而窦部肿瘤性狭窄病变又是其常见病和多发病。良好的检查方法,不但能对疾病作出及时准确的诊断,而且可以确定病变的性质,指导临床进行治疗。针刺和耳穴贴压的方法能满足胃肠道病变的低张双对比检查,特别是对胃窦部肿瘤性狭窄病变的检查与鉴别,能得到令人满意的诊断效果,它避免了临床常规应用山莨菪碱进行检查的不利因素,同时扩大了检查范围。是一种检查胃窦部肿瘤狭窄性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鹏天  王麦绒 《陕西肿瘤医学》2007,15(10):1479-1480
胃窦部是胃肠道疾病最好发的部位,而窦部肿瘤性狭窄病变又是其常见病和多发病。良好的检查方法,不但能对疾病作出及时准确的诊断,而且可以确定病变的性质,指导临床进行治疗。针刺和耳穴贴压的方法能满足胃肠道病变的低张双对比检查,特别是对胃窦部肿瘤性狭窄病变的检查与鉴别,能得到令人满意的诊断效果,它避免了临床常规应用山莨菪碱进行检查的不利因素,同时扩大了检查范围。是一种检查胃窦部肿瘤狭窄性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食管双对比造影对食管瘤的诊断较常规钡餐检查优越,食管双对比造影有水钡法与气钡法二大类。我们认为食管低张力双对比造影是简便易行,效果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鹏天  程天立 《陕西肿瘤医学》2007,15(12):1841-1842
目的:对胃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加以分析,作出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选择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患者23例,采用cT与胃肠道低张双对比造影的方法进行检查。结果:23例患者中,浸润型为12例,占52.2%;肿块型6例,占26.1%;溃疡型4例,占17.4%;多发结节型1例,占4.3%,以浸润型最多见。结论:在胃淋巴瘤的诊断中,合理运用影像检查手段,提高综合诊断分析能力,该肿瘤的早期发现与早期鉴别诊断是能够及时准确作出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针灸穴位刺激下,使泌尿系平滑肌松弛,达低张状态后,对肾癌的造影显示价值。方法:分析50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应用针刺法低张造影的准备和操作方法以及检查结果。结果:50例患者中,显影优良率为58%,比654-2低张法显影优良率52%有所提高。结论:针刺法低张静脉肾盂造影诊断肾癌是一种有价值的泌尿系检查方法,它避免了临床上常用抗胆碱药物654-2的毒副作用,扩大了肾癌的检查范围,使过去不能进行造影的患者,做到早期发现与诊断,保证了其生存质量,因而,可作为临床对肾癌的常规检查方法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针灸穴位刺激下,使泌尿系平滑肌松弛,达低张状态后,对肾癌的造影显示价值。方法:分析50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应用针刺法低张造影的准备和操作方法以及检查结果。结果:50例患者中,显影优良率为58%,比654-2低张法显影优良率52%有所提高。结论:针刺法低张静脉肾盂造影诊断肾癌是一种有价值的泌尿系检查方法,它避免了临床上常用抗胆碱药物654-2的毒副作用,扩大了肾癌的检查范围,使过去不能进行造影的患者,做到早期发现与诊断,保证了其生存质量,因而,可作为临床对肾癌的常规检查方法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杨伟  司芩  夏炳兰 《现代肿瘤医学》2015,(13):1885-1888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胆囊癌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及误诊分析。结果:常规超声误漏诊8例,3例误诊为胆泥,2例误诊为慢性胆囊炎胆结石,2例误诊为胆囊息肉,1例胆囊癌伴肝转移仅诊断为肝占位。超声造影误诊1例胆囊腺瘤局灶性癌变为胆囊腺瘤。与常规超声比较超声造影对胆囊癌诊断的符合率从72.4%上升到96.6%。结论: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检查相比可提高早期胆囊癌的检出率,对胆囊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直肠常规超声检查或联合超声造影检查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疑似前列腺癌的70例男性患者,均先行经直肠常规超声检查后再行经直肠超声造影检查,比较分析经直肠常规超声检查(常规法)或经直肠常规超声检查后再行经直肠超声造影检查(联合法)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病理检查符合率,并以病理活检为对照。结果 病理活检阳性率为62.9%。常规法正确诊断前列腺癌21例,联合法正确诊断前列腺癌37例。常规法与联合法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病理检查符合率分别为47.7% vs 84.1%、53.8% vs 69.2%、63.6%  vs 82.2%、 37.8% vs 72.0%及50.0% vs 78.6%,二者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与经直肠常规超声检查比较,联合经直肠超声造影检查对前列腺癌诊断有较高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病理检查符合率,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气钡双对比造影和螺旋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资料,其中24例行CT扫描,14例行胃肠道双对比造影.结果肿瘤发生于胃21例,小肠5例,结肠1例,肠系膜1例.GISTs的胃肠道气钡双对比造影表现包括腔内充盈缺损或外压迹,局部粘膜展平,瘤周粘膜推移.CT扫描表现为肿块实质部分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明显,瘤体内可见液化坏死、囊变,多数瘤体以腔外生长为主,邻近胃肠道壁无增厚,转移病灶与原发灶的CT表现相似.结论GISTs的CT和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均表现出粘膜下病变的特点,而CT能提供更多的胃肠道腔外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间质瘤的CT和胃肠双对比造影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气钡双对比造影和螺旋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资料,其中24例行CT扫描,14例行胃肠道双对比造影。结果:肿瘤发生于胃21例,小肠5例,结肠1例,肠系膜1例。GISTs的胃肠道气钡双对比造影表现包括腔内充盈缺损或外压迹,局部粘膜展平,瘤周粘膜推移。CT扫描表现为肿块实质部分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明显,瘤体内可见液化坏死、囊变,多数瘤体以腔外生长为主,邻近胃肠道壁无增厚,转移病灶与原发灶的CT表现相似。结论:GISTs的CT和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均表现出粘膜下病变的特点,而CT能提供更多的胃肠道腔外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3.
应用动脉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肿瘤810例。810例中,306例作了手术切除及病理检查,149例作了钳夹或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经手术证实的定位符合率为98。7%(302/306),经病理证实的良、恶性这恶性循环 符合率为97.8%(445/455)。该项检查造影剂用量少,副反应轻,创伤较小,造影成功率高,对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结果可靠,有利介入性治疗,可基本替代常规血管造影,并有独到之处。作者着重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对经二维超声发现但难以定性肝内肿块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造影剂SonoVue和低机械指数连续成像方法观察63例肝内肿块,观察造影后各时期的灌注特征,对图像进行分析比对。结果 与增强CT、穿刺病理及术后病理结果比较,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可达97%。结论 超声造影在诊断肝内肿块性质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常规超声所见的脂肪肝背景下肝内低回声病变的特点,应用实时超声造影(CEUS)进行鉴别诊断。方法本研究对128例常规超声检查发现脂肪肝背景下的肝内低回声病变进行CEUS检查,对考虑恶性与高度怀疑恶性及部分诊断良性的病灶(共52例)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其余76例经临床综合诊断证实为良性,对比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图像特点并进行定期随访。计算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以及ROC曲线下面积,对超声造影和常规超声诊断结果应用Kappa检验进行信度分析。结果128例患者中共23例恶性病变,105例良性病变。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诊断肝内恶性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95.65%、98.10%、93.75%与87.00%、91.43%、84.43%。超声造影检查脂肪肝背景下低回声病灶的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具有较好的信度( Kappa=0.922,P=00.45)。结论脂肪肝背景下的肝内低回声病灶应当予以重视,超声造影可有效鉴别脂肪肝背景下肝内低回声病变,有助于确诊肝内良恶性病变,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6.
胃“一点癌”:附四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一点癌”(附四例报告)上海长宁区红十字一心医院张国维,蒋志泽,陈昌谷胃“一点癌”非常罕见,我们收集4例,胃低张双对比造影诊断均为胃炎,内窥镜活检找到典型癌细胞,经手术标本病理检查证实无癌细胞残留,现报告分析如下。病例报告例1.女,57岁。二周来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取肝脏良恶性肿瘤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术前超声造影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进行观察与对比,并评估2种方法单独或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 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为86.46% (83/96),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符合率为91.67% (88/96),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诊断符合率为94.79% (91/96).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诊断效能高于单独诊断,但三者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可提高肝脏肿瘤诊断准确率,对于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低张动态尿路静脉肾盂造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 6 0例低张动态尿路静脉肾盂造影研究结果 ,探讨其对尿路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提示 ,本技术简便易行、经济、安全、诊断符合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对脂肪肝背景下肝脏单个低回声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106例脂肪肝患者肝脏单个低回声局灶性病变进行分析,并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106例脂肪肝背景下肝脏低回声病灶中,超声造影诊断原发肝癌28例,转移性肝癌16例,肝血管瘤27例,肝脓肿9例,肝腺瘤1例,肝局灶性结增生5例,非均匀性脂肪肝11例。超声造影的诊断准确率为91.5%,明显优于常规超声的64.2%。结论超声造影可以提高脂肪肝背景下肝脏低回声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是鉴别诊断脂肪肝背景下肝低回声结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胃肠道肿瘤的现代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家尧  黄金华  吴沛宏 《癌症》2000,19(1):93-94
1历史回顾与现状 胃肠道钡餐造影技术始于1910年,自应用于临床以来[1],一直是胃肠道疾病诊断的主要和首选方法之一.近二十年,随着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技术的应用以及CT、MRI等新影像设备的应用,使胃肠道肿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