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利新 《安徽医药》2013,17(11):1917-1918
目的探讨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拟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对照组采用传统异感定位,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及阻滞操作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实验组麻醉成功率达93.3%,而对照组麻醉成功率71.1%,实验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操作简单、定位准确率高、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神经刺激仪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肌间沟异感法和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从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60例ASA Ⅰ或Ⅱ级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Ⅰ组应用周围神经刺激仪进行定位操作;Ⅱ组按常规找异感方法实施臂丛神经阻滞.对比观察两组的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结果 Ⅰ组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明显高于Ⅱ组,并发症也显著低于Ⅱ组.结论 运用神经刺激仪行肌间沟臂丛神经定位,可显著提高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减少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对患者运动与感觉分离阻滞情况。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在本院进行上肢外伤治疗且需要进行下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盐酸罗哌卡因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术;对照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术。结果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阻滞完善时间以及整个麻醉操作时间均较短。此外,观察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正中神经的阻滞率为96.67%(29/30);尺神经的阻滞率为93.33%(28/30);桡神经的阻滞率为100.00%(30/30)。对照组采用常规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正中神经的阻滞率为80.00%(24/30);尺神经的阻滞率为83.33%(25/30);桡神经的阻滞率为83.33%(25/30)。而观察组患者在注药治疗后,患者的肌力恢复时间较快。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时间段,麻醉效果起效快且有效阻滞率高,麻醉治疗后患者的肌力恢复时间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用外周神经刺激仪定位臂丛神经阻滞与传统针刺定位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断指再植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断指再植的小儿患者50例均等分为两组,均采用基础麻醉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Ⅰ组用神经刺激仪定位腋路臂丛神经阻滞。Ⅱ组采用传统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两组穿刺点均用两点法麻醉。神经阻滞药物为0.375%罗哌卡因(耐乐品0.75%)注射液,按3 mg/kg给药。完成阻滞后记录麻醉起效时间,作用效果,维持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在基础麻醉下阻滞起效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阻滞成功率Ⅰ组显著高于Ⅱ组,阻滞维持时间Ⅰ组显著长于Ⅱ组(P<0.05)。结论小儿断指再植手术在基础麻醉下使用外周神经刺激仪,施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较准确的实施,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观察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进行肩部手术的临床效果,与传统盲探的肌问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进行比对观察分析.方法 将肩部手术患者30例分为两组,每组15例.Ⅰ组使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肌间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Ⅱ组采用传统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传统颈丛神经阻滞.局麻药物选择1%利多卡因与0.25%左旋布比卡因.记录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Ⅰ组阻滞完全者占86.7%(13/15),显著高于Ⅱ组的46.6%(7/15)(P<0.01);Ⅰ组阻滞不全者占13.3%,显著低于Ⅱ组的26.7%(P<0.01).Ⅰ组无阻滞失败病例;Ⅱ组阻滞失败4例.结论 使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肌间沟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能明显提高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9,(22):118-12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小儿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63例行上肢手术患儿,依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30)与试验组(n=33),对照组施以解剖定位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试验组施以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观察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麻醉药物使用量、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麻醉优良率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苏醒时间与麻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较短,镇痛持续时间明显较长,麻醉药物使用量明显较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的麻醉优良率为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其并发症发生率为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传统的解剖定位方式相比,超声引导下小儿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与较高的安全性,不仅能够缩短苏醒时间与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镇痛持续时间,减少麻醉药物使用量,同时能够提升麻醉优良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李任国  李伟  马涛  胡世峰  柳顺锁 《河北医药》2008,30(10):1515-1516
目的 探讨改良微电针麻仪辅助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120例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60例,A组用改良微电针麻仪辅助定位,B组用异感定位,均用0.375%罗哌卡因行肌间沟臂丛阻滞.结果 A组神经阻滞完全56例(93.3%),阻滞不全4例;B组神经阻滞完全46例(76.6%),阻滞不全9例.无效5例,神经阻滞成功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 改良微电针麻仪辅助定位行臂丛阻滞比异感方法 定位准确,阻滞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8.
观察顺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臂手术的麻醉效果。采用不同进针法肌间沟注入0.45%~0.79%甲磺酸罗哌卡因,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术者和患者对所用方法的效果满意度及麻醉效果判断进行评估。实验组中麻醉效果及穿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麻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顺行法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臂骨科手术,阻滞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法,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神经刺激器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1月收治的200例前臂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ASA分级为Ⅰ~Ⅱ级,根据其麻醉阻滞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以神经刺激器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以传统盲探异感法进行普通静脉留置针与硬膜外导管置入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阻滞效果。结果观察组阻滞成功率为92.0%,对照组为80.0%,且观察组麻醉阻滞操作以及阻滞起效时间、术后麻醉药物使用量及并发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刺激器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应用中,作用效果较为突出,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臂丛神经包裹在连续相通的筋膜间隙中,只要有足够容量注入筋膜间隙,理论上均可使全臂丛阻滞[1].但传统的肌间径路臂丛神经阻滞(BPB)是一种盲探式操作,要求患者清醒、合作并及时诉说穿刺针触及神经干的异感,给患者带来主观上的不适感.本文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3月拟行肩关节以下的上肢手术患者100例,采用解剖定位无异感法与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其阻滞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7,(21):155-157
目的探究神经刺激仪定位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人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5月于我院择期行上肢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腋路、肌间沟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传统异感定位法行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麻醉维持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定位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好,成功率高,术后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碳酸利多卡因在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临床应用和可行性。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的麻醉方式: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肌间沟神经阻滞;对照组的麻醉方式:传统方法下行肌间沟神经阻滞。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麻醉起效完善,麻醉效果好。结论: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起效时间短,麻醉效果确切,副作用少,是骨科医院行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传统针刺异感定位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阻滞操作、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阻滞成功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较好,可明显缩短操作时间,且阻滞起效快,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异感定位或神经刺激定位对肌间沟臂丛一点阻滞的起效时间、成功率以及并发症。方法以神经刺激定位法(PNS)或诱发异感法(PAR)定位臂丛神经主支,注入1.5%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合剂20 ml,观察和记录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可行手术时间及总的麻醉时间。结果PNS组各项时间均明显短于PAR组,PNS组的完全阻滞发生率较PAR组高(P〈0.05)。结论PNS较PAR成功率更高,阻滞出现更快,麻醉效果好,技术优势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法臂丛阻滞对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30例,超声引导下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B组30例,肌间沟法臂丛阻滞(对照组),均采用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合剂。结果 A组与B组差异明显,(1)痛觉阻滞起效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2)麻醉效果A组优良事100%大于B组优良率87%;(3)局麻药用量A组在10-15ml之间,明显少于B组25ml;(4)A组未发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B组3例。结论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能明显提高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腋路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前臂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多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腋路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阻滞情况、运动及感觉阻滞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前臂手术患者的麻醉优良率、首次阻滞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臂丛神经阻滞时间、手术等待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同神经的感觉阻滞评分、运动阻滞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前臂手术中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腋路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具有较好的麻醉阻滞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吴宝华 《医药世界》2009,(12):797-798
目的:观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压迫法在尺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50例行尺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两组局麻用药均为0.5%罗哌卡因20ml。对照组常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操作,实验组则用食指或中指压迫阻滞点上方的肌间沟,持续按压到注药后5min。结果:实验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2%,对照组为80%,实验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尺骨手术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压迫法,麻醉效果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麻醉方法,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臂丛颈丛联合阻滞用于肩部及锁骨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臂丛颈丛联合阻滞用于肩部及锁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60例肩部及锁骨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肌间沟进路臂丛神经阻滞组(A组)和肌间沟进路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组(B组)。用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复合液25~30ml行神经阻滞。观察术中镇痛效果及麻醉并发症。结果B组术中镇痛效果28例优良好于A组的19例(P〈0.05)。麻醉并发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臂丛颈丛联合阻滞用于肩部锁骨手术较单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镇痛效果完善,不增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汪东学  金侃 《安徽医药》2015,36(5):589-591
目的 探讨神经刺激仪定位用于老年桡骨骨折患者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 方法 选择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老年桡骨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S组(50例)和P组(50例),分别在神经刺激仪和传统异感法定位下予罗哌卡因行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满意度。 结果 S组操作,臂丛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完善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麻醉满意度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刺激仪定位应用于老年患者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胡凯 《江西医药》2008,43(12):1383-1385
目的观察C4横突阻滞联合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60例锁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Ⅰ组n=30)、试验组(Ⅱ组n=30),Ⅱ组采用C4横突阻滞联合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Ⅰ组采用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均应用1%利多卡因 0.25%罗哌卡因混合液25ml,根据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来评定阻滞效果。记录麻醉前后及术毕监测患者HR、BP、SpO2,观察有无麻醉并发症。结果Ⅱ组中麻醉效果为优者(93.3%)明显多于Ⅰ组(53.3%)。术中两组病人生命体征均平稳,无麻醉并发症。结论C4横突阻滞联合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阻滞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