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颈动脉体瘤的DSA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体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7岁.发现双侧颈部包块4年半.查体:双侧颈动脉三角区可见一隆起的肿物,呈球形,表面光滑无结节,直径约2 cm,质地中等硬度,表面皮肤颜色正常,与皮肤无粘连,上下活动度差,前后活动度尚可,触压包块未引起咳嗽,无压痛,可触及搏动,未闻及血管杂音.MRI示双侧颈总动脉分叉上颈内外动脉间右侧、左侧分别可见直径约3.06 cm、1.32 cm结节影(图1).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体瘤又称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化学受体瘤,是头颈部最常见的副神经节瘤[1]。根据其是否分泌儿茶酚胺分为嗜铬与非嗜铬副神经节瘤,前者罕见。组织学上,颈动脉体由主要细胞或称副神经节细胞及支持细胞2种细胞组成,后者在颈动脉体瘤中几乎不存在[2]。一般认为,肿瘤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后方的外膜内,但Knight等[3]最近报道指出,肿瘤位于外膜周围组织而不是外膜内。颈动脉体瘤呈散发性和家族性发病,散发性发病原因可能与高海拔导致慢性缺氧而刺激颈动脉体增生有关,而家族性发病与基因缺陷有关[4]。在一般人群,如发现一侧颈动脉体瘤,则双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诊断颈动脉体瘤(CBT)的价值。材料与方法: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BT进行MRI和MRA检查。结果:4例CBT MR检查均显示颈总动脉分叉(common cartid artery bifurcation,CCAB)处类圆形或椭圆形肿瘤,包绕颈内、外动脉,T_1WI呈等或略高信号,T_2WI呈高信号;包膜完整。T_1WI、T_2WI均呈低信号。肿瘤中见多发蜿蜓纡曲的肿瘤小血管。MRA均示CCAB角杯状扩大及肿瘤血管丛。结论:MR不仅能直接显示肿瘤部位、形态、大小及颈动脉关系,也能显示肿瘤血管及CCAB角扩大,是CBT诊断与鉴别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6例颈动脉体瘤的彩色多普超声诊断经验,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该法能有效显示肿瘤大小、形态及血供情况,易与颈部其它肿瘤鉴别。声像图诊断依据为:(1)位于颈劝脉分叉部的卵圆形肿物,与颈动脉关系密切;(2)颈内、外动脉角受压、增大、移位。(3)有丰富的动脉血流供血。认为对临床诊断和手术方案设计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威  于红 《临床医学》2001,21(6):24-25
颈动脉体瘤又称动脉体副神经节瘤,是少见的起源于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肿瘤,生长在颈总动脉分叉的外膜下,多为良性,常易误诊。因其血运丰富,切除时易致凶猛的人出血;颈总动脉阻断时间超过15分又易引起脑缺血脑细胞损害致严重并发症,故手术比较困难。本人于1999年手术切除治疗颈动脉体瘤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对我院颈动脉体瘤2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例1:男,40岁。左耳后下肿物缓慢增大5 a,以左颈部肿物收入住院。检查:左颌下区明显膨隆,肿物约5 cm×4 cm×3 cm大小,表面光滑,质中等,可触及传递性搏动并可闻及血管杂音。颈部B超检查考虑为“颈部淋巴结肿大”。遂在局部麻醉下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呈棕红色位于颈动脉三角区上方,包膜完整,呈分叶状,有丰富的血管网;肿瘤下分骑跨于颈动脉分歧部,包绕压迫颈内动脉,使其仅为正常粗细的二分之一。颈外动脉位于肿瘤表面,结扎切断颈外动脉后分离肿瘤过程中颈内动脉壁破裂约0.4 cm,喷射状出血约1 000 m l。  相似文献   

9.
DSA在颈动脉体瘤手术前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是一种少见的发生在颈动脉化学感受器的肿瘤[1],常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较大时压迫颈总动脉及颈内、颈外动脉,或将血管包绕。本文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对5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均行颈动脉体瘤完整切除,1例重建颈内动脉。无死亡病例,术后1d发生脑梗死1例,2周后康复,未留有后遗症;未发生偏瘫、脑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随诊4个月~3a,平均1a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外科手术切除为颈动脉体瘤的最有效治疗手段,尽量避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女性患者,28岁,藏族,发现左颌下肿物4个月,无疼痛及明显变化。查体:左侧颌下部局限性隆起,触之无压痛,质较硬,边界清。CT表现:平扫示左颈部颈动脉鞘区一大小约 2.8cm×3cm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31岁。主因右颈部肿物7年来我院就诊。7年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右颈部肿物,如小枣大小,无不适,未曾诊治。近1年来肿物增长明显,伴坠胀感,无呼吸及吞咽困难。查体:血压13.3/10.7kPa,气管居中。右颈部下颌角下方触及一约4.0cm×4.0cm×2.5cm大小的肿物,质硬,边界清,无压痛,不随吞咽上下移动。超声检查:右侧颈动脉管腔外侧紧邻分叉上方可见一约3.8cm×4.4cm×2.3cm的实性肿物,将颈内、外动脉向内外推移并于边缘处包绕(图1),肿物形态欠规则,边界清,有包膜,内呈中等偏低较细密点状回声,实质内可见交错分布的小管状结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体瘤亦称副神经节瘤,为颈部不常见的肿瘤,其发病率不高,临床常易误诊。随着CT、MRI的普及应用,多数病例可在术前得到明确诊断。本组从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中,收集4例CT和MRI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23岁,主因"发现左侧颈部搏动性肿块6个月,肿块明显增大3个月"入院.查体: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伸舌右偏,左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可见局限性隆起,大小约7.0 cm×5.0 cm,边界清楚,可移动,可触及搏动,质地略硬,无明显压痛.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体瘤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共16个颈动脉体瘤的超声表现,重点观察肿瘤与颈动脉外膜的关系及肿瘤的血流特征。结果16个颈动脉体瘤超声表现为颈动脉分叉处边界清晰的中低回声团块,瘤体均位于颈动脉外膜与管腔之间;颈动脉体瘤内血流丰富,为高速低阻血流信号。13个颈动脉体瘤瘤体供血血管发自颈动脉;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间距增宽者8个。结论根据颈动脉分叉处的中低回声团块,颈动脉外膜下方的瘤体位置,瘤体内血流丰富,颈动脉发出供血血管等特征,超声可对颈动脉体瘤作出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体瘤的灰阶超声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价值。资料和方法:用灰阶超声对36例共37个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进行分析,肿瘤最大10cm,最小2.5cm。结果:颈动脉体瘤在灰阶超声上主要表现为位于颈动脉分叉处有管道样结构或无回声区的低回声光团(81%),颈内外动脉间距增大,多大于10mm等。结论:灰阶超声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少见的化学感受器瘤 ,迄今国内仅报道 30 0余例。临床上常因经验不足而误诊 ,误诊率高达5 4% [1 ]。我院 1994~ 2 0 0 0年共收治颈动脉体瘤 11例 ,误诊 3例 ,误诊率 2 7.3%。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例 1,女 ,32岁。因发现右侧颈部肿块 6个月入院。 6个月来颈部无红肿疼痛 ,肿物进行性缓慢增大 ,无其他不适。检查 :右颌下胸锁乳突肌前缘可及近梭形扁平肿物 ,质韧 ,光滑 ,无压痛 ,可活动 ,2 cm× 1.5 cm× 1cm大小 ,搏动感明显 ,无血管杂音。颈部 B超显示右颈总动脉表面及前侧 1.8cm×1cm× 1cm实质性肿块 ,有包膜 ,与血管似…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体瘤(又名化学感受器瘤)是临床上少见的肿瘤,加之其解剖部位复杂,术后并发症多,给诊断和治疗均带来诸多不便,常令五官科医生棘手,现将我院1987~1998年间收治的5例总结及结合文献讨论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例患者中男3例,女2例;左4例,右1例...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体瘤误诊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我科1993-02~2003-06颈动脉体瘤误诊3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体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体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超声仪器及超声医生经验与诊断的相关性.方法总结21例手术后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患者的超声表现,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分析超声仪器及超声医生经验与诊断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体瘤表现为颈动脉分叉处低回声肿物,边界清晰有包膜,常包绕颈内、外动脉及颈内静脉等周围血管.颈内、外动脉受挤压可使两血管之间角度增大出现"金杯"征,肿瘤内部血流信号非常丰富.结论超声医生的经验及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可显著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