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相关性腹泻是儿童慢性腹泻的病因之一,多见于神经内分泌肿瘤,也可由其他系统肿瘤引起。腹泻可作为首发症状出现,也可作为伴随症状,其特点是大量稀水样便。患者外周激素、胺和肽类变化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该文重点介绍了肿瘤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以及各疾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肿瘤相关性腹泻是儿童慢性腹泻的病因之一,多见于神经内分泌肿瘤,也可由其他系统肿瘤引起。腹泻可作为首发症状出现,也可作为伴随症状,其特点是大量稀水样便。患者外周激素、胺和肽类变化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该文重点介绍了肿瘤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以及各疾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应用于儿童血液肿瘤及非肿瘤性疾病治疗, 使患儿生存率及预期寿命得到改善。但随着患儿生存时间的延长, 各种内分泌并发症会出现在这些儿童肿瘤幸存者中, 降低患儿的生活质量。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的并发症是由于原发病和(或)移植前后治疗所致, 包括糖脂代谢异常、性腺功能减退、身材矮小等。规律的内分泌评估可帮助临床医生及早发现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的内分泌功能异常。该文总结了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及急性白血病患儿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常见的内分泌并发症及随访评估指标, 旨在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儿的内分泌功能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慢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的胃肠道症状,而胃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储存淋巴细胞最多。多种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将出现胃肠道表现,包括顽固性腹泻、吸收不良、炎症性肠病/类炎症性肠病或生长迟滞等。文章将阐述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相关慢性腹泻的病因、线索提示、临床特征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肠三叶因子属三叶肽家族 ,是近年来被人们注意到的对肠道黏膜具有重要保护和修复作用的新型生长因子类多肽物质 ,因其分子中含有一个特征性三叶结构而得名。它结构稳定 ,不被多种消化酶破坏 ,能抗酸、抗蛋白酶和抗热分解 ,在消化道内能保持结构及功能上的完整 ,可能为胃肠疾病的治疗开辟一个新的途径 ,在肿瘤研究中的作用也将得到定位。本文即针对肠三叶因子的结构、分布、调节 ,它在胃肠道疾病、肿瘤等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肠三叶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三叶因子属三叶肽家族,是近年来被人们注意到的对肠道黏膜具有重要保护和修复作用的新型生长因子类多肽物质,因其分子中含有一个特征性三叶结构而得名。它结构稳定,不被多种消化酶破坏,能抗酸、抗蛋白酶和抗热分解,在消化道内能保持结构及功能上的完整,可能为胃肠疾病的治疗开辟一个新的途径,在肿瘤研究中的作用也将得到定位。本文即针对肠三叶因子的结构、分布、调节,它在胃肠道疾病、肿瘤等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碳和胃肠道平滑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肠道自主神经系统传统地分为肾上腺素能和胆碱能二类。随着对肽能、5 羟色胺能及一氧化氮能 (nitricoxide,NO)神经等一类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nonadrenergicnoncholinergic ,NANC)神经元研究的深入 ,人们对支配胃肠道运动的肠神经系统 (entericnervoussystem ,ENS)有了较全面的认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哺乳动物体内多种细胞可产生内源性一氧化碳 (carbonmonoxide ,CO) ,调节从神经、心血管、呼吸、免疫到消化几乎所有系统的多种生理功能 ,而且可…  相似文献   

8.
消化道黏蛋白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如炎症性肠病、消化道肿瘤、过敏性疾病等.近年来黏蛋白( mucin,MUC)基因在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MUC是消化道黏液主要成分,是形成消化道屏障主要因素,与胃肠道上皮、肠道微生物、炎症因子紧密相关.此外消化道MUC基因,尤其是MUC1、MUC2基因异常表达与消化道炎症、肿瘤有关.目前认为消化道MUC基因表达有助于消化道疾病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治疗上只能以对症处理为主。临床研究发现,有20%~50%毛支炎患儿以后发展为小儿哮喘。近年来研究证实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作为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nonadrenergic noncholinergic,NANC)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在哮喘的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而毛支炎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关系密切,因此推测它们在毛支炎的发病机制中也可能起…  相似文献   

10.
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RNA病毒,其基因序列已经基本查明.它是引起婴幼儿严重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不仅可以引起胃肠道疾病,还可导致全身各个脏器的病变,发病机制和多个因素有关.肠道外发病可能是免疫功能异常(或正常)的情况下,轮状病毒穿透胃肠道屏障通过血液播散,感染肠道外多个器官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