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老年人心脏性猝死(SCD)的原因及诱因,探讨预防SCD的临床对策,以减少猝死的发生.方法:对16例老年SCD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6例老年SCD81.2%是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避免诱因是预防猝死的关键,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猝死的先兆症状,加强对病房病人的巡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尽快尽早有效的进行抢救,以降低猝死的发生率.结论:消除诱因、及时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是降低猝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心源性猝死(SCD)发病特点,降低病死率,为避免医疗纠纷提供参考。方法对73例涉及医疗纠纷的SCD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6岁;冠心病占74.0%;有明显诱发因素占78.1%,其中感染为主要诱因;有先兆症状占91.8%,猝死前有胸闷、胸痛、气急、晕厥等症状;初诊误诊占31.5%,以误诊为胃炎居多。猝死地点在医院病房占68.5%。结论防治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识别和防治危险人群,关注高危患者,规范诊疗,加强沟通,可以减少SCD的发生,或避免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心脏性猝死(SCD)的发病的危险因素、猝死的临床过程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8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SCD主要病因为冠心病37例,占77.08%。全部病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比例达84%。结论老年人中SCD占所有猝死者的80%~90%以上,在临床工作中更应注意老年性猝死,可以通过干预手段预防其发生和发展,干预SCD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和治疗原发心血管疾病,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肺心病猝死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6年7月至2009年6月因老年肺心病38例猝死者的原因。结果发现缺氧、过度利尿、交感神经兴奋和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与老年肺心病猝死有关。结论要充分认识老年肺心病猝死的原因和诱因,在治疗过程中及时纠正缺氧、防止过度利尿、避免交感神经兴奋和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是降低老年肺心病猝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SCD)的相关诱因和护理方法,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4年5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住院发生SCD心血管疾病患者33例,对33例猝死病例的资料进行统计和原因分析,并对护理方法进行探讨。结果本组SCD患者29例有明显相关诱发因素,占87.88%;发生于各种诊疗护理活动过程和大小便后的分别有16例(占48.48%)、11例(占33.33%)。1:00~8:00时间段为一天中猝死最高时间段(占42.42%)。3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其中急性左心衰17例(占51.51%)。结论大小便、各种诊疗护理活动时患者恐慌心理为SCD常见相关诱因,心力衰竭为高危因素,猝死时间分布有较明显的昼夜节律。因此,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应重视患者大小便的护理,特别注意提高各种诊疗护理活动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同时加强夜间巡视与病情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SCD)的病因、诱发因素、抢救方法及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对发生SCD的7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冠心病是SCD的最常见病因,室性心律失常猝死最常见的直接原因。结论:控制多种危险因素和及时有效的抢救可减少S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猝死的病因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急诊科自1961年-2002年因心脏病,坏死性胰腺炎,以及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猝死的75例进行了回顾性的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本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老年组年龄59—87岁,平均68岁,非老年组年龄14—58岁,平均43.5岁。57例为心源性猝死(SCD)76%,非SCD18例(24%)。SCD中:冠心病猝死36例(36/57),36例冠心病猝死病人病理解剖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31例。非SCD18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8例,尸检病理发现:胰腺有明显的出血。坏死性改变,胰腺肿大成黑棕色或暗红色。结论:积极防治冠心病高血压是减少猝死发生的根本措施,对突发的腹部疼痛,不能忽视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8.
安豫  安泉  安效声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6):2401-2402
目的:探讨老年肺心病猝死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84年4月~2006年12月因老年肺心病34例猝死者的原因.结果:发现缺氧、过度利尿、交感神经兴奋和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与老年肺心病猝死有关.结论:要充分认识老年肺心病猝死的原因和诱因.在治疗过程中及时纠正缺氧、防止过度利尿、避免交感神经兴奋和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是降低老年肺心病猝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SCD)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料的自然死亡.美国每年约有40万人发生SCD,其中80%为冠心病(CHD)猝死[1].减少SCD对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有重要意义.为探讨SCD的发病特点、危险因素与预防,对6年内发生的78例SCD病例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心脏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SC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历资料并询问现场医务人员和知情家属,采集SCD患者的诱发因素、猝死前征兆、直接原因及高危因素等数据资料。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相应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部感染是SCD事件发生的主要诱因(26%);恶性心律失常是绝大多数SCD事件直接原因(96%),其中心室颤动占71%;既往存在冠心病病史是SCD事件发生的高危因素(79%);在时间分布方面SCD多发生在01:00~12:00(93%)。结论提高高危患者与家属的知晓率,并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全方位预防;同时强化医护人员专业素质,提高抢救效奎,最终可改善SCD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猝死20例临床分析与前瞻性健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诱因、预防与前瞻性健康教育,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猝死率。方法对20例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病例的一般资料、诱发因素、猝死前临床表现和发生时间进行分析。结果20例病例中,16例猝死前存在明显的诱发因素,占80%。猝死前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加剧,心悸、呼吸困难、大汗、全身湿冷等。心电图19例表现为室速室颤,1例表现为心室停顿。结论及时进行有效的前瞻性健康教育,清除猝死诱发因素,对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老年冠心病猝死发生率逐年提高。我们对1987-1997年在我科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发生猝死的3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以探索老年冠心病猝死的诱因及发生规律,以便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1一般资料1.1调查对象:老年冠心病患者,病情基本稳定,突然意外  相似文献   

13.
心脏猝死是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突然的、未能预料的自然死亡。绝大多数心脏猝死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80%的患者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他并发症引起。通过对16例心脏猝死发生的病因、诱因分析,便于探讨心脏猝死的预防,以减少猝死的发生。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吉林省梨树县东河镇卫生院与吉林省四平  相似文献   

14.
猝死多为心源性,即心脏性猝死(SCD)。由于其不可预知,住院期间的猝死易引起医疗纠纷,尤其在基层医院(本组8例中有2例发生纠纷)。及时发现猝死原因及危险因素,及早告知患方可能发生的后果,同时采取必要措施,可能会减少猝死发生率,从而减少纠纷。现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住院期间猝死的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引起猝死的危险因素作一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15.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研究者们对 SCD 的直前状态与诱因进行了研究。人们对这两个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主要是二者对 SCD 具有预防意义。关于 SCD 的直前状态与诱因的研究,迄今尚有许多问题仍然不清。因此,应当对其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关于这两个问题的  相似文献   

16.
尽管随着医疗卫生技术的高速进步,心血管病防治领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发生率却无明显下降,且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生命,是医疗保健方面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临床及预防医学界高度关注的棘手问题。据统计,大约40%的猝死患者是在没有旁观者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预防SCD的关键是在发生心脏骤停事件前识别高危患者,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和防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邯郸市160例冠心病猝死病例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危险状态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心血管病史、冠心病家族史、精神刺激及过度体力活动、患者对冠心病猝死的严重性不认识、长期大量饮酒、高血脂构成冠心病猝死的主要六大危险因素。预防冠猝的重点是有心血管病史者,重点措施是避免诱因发生。普及心肺复苏术,将是防治冠猝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院内心脏性猝死166例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军  陆俊杰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0):1032-1033
目的 分析院内心脏性猝死(SCD)的临床特点。方法 以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166例院内SC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院内SCD具有时辰、季节变异性,60岁以上占65.1%。导致院内SCD的常见病因是冠心病(52.4%)、高血压心脏病(10.8%)、风心病(9.6%),导致院内冠心病猝死的常见病因是急性心肌梗死(AMI)(39.7%)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3.4%)。77.1%的院内SCD合并心力衰竭(HF)。心脏骤停时检测到心室颤动最多见,实性停搏次之。结论 院内SCD事件以老年人所占比例最大,是防治重点,对于AMI、UAP及HF病人应警惕其SCD的高度危险性,尽早除颤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心源性猝死(SCD)的病因、诱因、预防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门诊和住院心源性猝死患者56例,找出与猝死有关的病因、诱因和预防方法.结果 (1)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猝死与左心功能有关;(2)不稳定心绞痛(UA)的猝死皆非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患者;(3)心力衰竭的猝死与低钾、大心脏、重度腹型肥胖有关;(4)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猝死与延迟送院,未及时确诊与治疗有关.结论 (1)用Killip分级评估AMI患者的泵功能,及早发现和治疗左心功能不全;(2)评估UA、心力衰竭的高危患者,入CCU监护,CCU监护减少心源性猝死,晚入院的ACS患者属高危患者;(3)对低钾的心力衰竭患者避免大剂量利尿等;(4)CHD患者要预防缺氧.  相似文献   

20.
心脏猝死及致死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心脏性猝死(SCD)的抢救和预防的理论日新月异,随着新概念的出现和临床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地得到改进.每一个医务人员都应该熟练而深知SCD的抢救和预防.对于心脏猝死的患者只有采取正确有效的心肺复苏,才能更多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