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肝脾康颗粒成型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阎敏  肖炼红 《中国药业》2009,18(19):41-42
目的确定肝脾康颗粒的最佳制粒处方组成。方法以颗粒吸湿百分率、成型率和溶化率为指标,筛选颗粒的最佳辅料与配比。结果处方最佳组成为3份浸膏粉与3份辅料(蔗糖∶糊精=2∶1的混合辅料);所制颗粒的吸湿率小、成型率高、溶化率高。结论试验结果可为肝脾康颗粒制剂处方组成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坤怡宁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出膏率和芍药苷总量为指标,正交试验法优选水提条件;以颗粒吸湿性、流动性和成型性为指标,筛选颗粒最佳辅料与配比。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加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5 h;制备坤怡宁颗粒的最优处方组成为:1份浸膏与1份辅料(乳糖:蔗糖粉:糊精=3:1:1)混合制粒。结论该制备工艺合理、简便、实用,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3.
止嗽颗粒成型辅料的筛选与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奉勤  范文成  史冬霞  苏平菊 《中国药房》2007,18(15):1150-1152
目的:优选止嗽颗粒的成型辅料。方法:考察不同辅料对止嗽颗粒成型性、吸湿性和临界相对湿度的影响,并用综合评分法筛选出制备止嗽颗粒的最优辅料及处方组成。结果:制备止嗽颗粒的最优辅料为乳糖;最佳处方组成为4份喷雾粉与6份乳糖混合制粒。结论:本法所制颗粒成型性、溶解性好,且不易吸湿,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清热解毒颗粒剂提取工艺及制剂处方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优选清热解毒颗粒剂提取工艺及处方组成 ,以黄芩苷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法优选了清热解毒颗粒剂的提取工艺 ,并以综合评分法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筛选了颗粒剂的处方组成。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 :煎煮 3次 ,每次 1小时 ,每次加水量为处方药材量的 10倍。最佳处方组成为 :1份浸膏粉与 5份糖粉混匀 ,制粒。实验表明最优提取工艺条件提取率高 ,工艺稳定 ,合理可行。最佳处方所制颗粒溶解性好 ,成型率高 ,吸湿性小 ,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芪丹颗粒剂成型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春华 《中国药业》2011,20(23):36-37
目的确定芪丹颗粒剂的成型工艺条件。方法采用颗粒成型率、吸湿性为指标筛选颗粒的最佳辅料配比。结果以干浸膏粉与辅料(蔗糖∶糊精=3.32∶1.43)按7.25∶4.75比例混匀,以90%乙醇为润湿剂,制得的颗粒成型率高、吸湿率小。结论该成型工艺条件可为芪丹颗粒制剂处方组成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舒肝扶正颗粒处方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舒肝扶正颗粒的处方组成.方法考察不同辅料对舒肝扶正颗粒成型性、堆密度、休止角、吸湿性和临界相对湿度的影响,用综合评分法优选辅料及最佳组成.结果舒肝扶正颗粒的最佳辅料为乳糖,最佳处方组成为浸膏粉/乳糖(11),混合制粒.结论所制颗粒成型性好,溶解性好,且不易吸湿.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选除萎平异颗粒的最佳处方。方法以影响颗粒质量及成型的3个主要因素(成型率、溶解度、吸湿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优选。结果最佳处方为浸膏∶乳糖∶糊精=1∶0.5∶1,此时制出的颗粒成型率高、溶解度好、吸湿率低。结论本处方比例较好,优势明显。药用辅料对药品质量和药效有决定性作用,药学人员应不断试验、不断探索,以筛选出最佳配方及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8.
郭俊浩  杜光 《医药导报》2012,31(2):216-219
目的应用星点设计 效应面法优化足宁颗粒制剂处方。方法以处方中浸膏粉的含量及润湿剂加入量为考察因素,以吸湿率、成型率和溶解率为评价指标,根据星点设计原理进行实验,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和二次多项式方程拟合指标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经效应面法预测最佳处方。结果采用二次多项式拟合的相关系数优于线性方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综合效应面优化和评估结果,最终选取浸膏粉含量62.50%,湿润剂加入量6.30%。结论通过星点设计 效应面优化法所建立的模型可以用于足宁颗粒处方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天杞颗粒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优选天杞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 方法以多糖为指标,正交实验法优选水提条件;以颗粒吸湿性和成型性为指标,筛选颗粒最佳辅料与配比. 结果 最佳水提工艺为药材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 h;制备天杞颗粒的最优处方组成为:干膏:糊精:阿斯巴甜1:4:0.04,95%乙醇混匀制粒. 结论 该制备工艺科学合理,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优选定眩饮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芍药苷提取量和干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选取煎煮次数、加水倍数、煎煮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处方药材提取工艺;以颗粒的成形率、休止角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定眩饮颗粒成型工艺。结果: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5 h,芍药苷平均提取量为135.69 mg,干浸膏平均得率为32.22%;成型工艺中浸膏与辅料最佳比例为1∶2,辅料糊精与蔗糖的最佳比例为1∶1。结论:优选的定眩饮颗粒药材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所制颗粒成型性和溶化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选养心颗粒的制备工艺参数。方法采用L9(34)正交实验,以马钱苷总量和出膏率为工艺评价指标,优选出提取工艺参数;以颗粒吸湿性、溶化性和成型性为指标,对制剂成型工艺进行优选。结果养心颗粒的最佳水提取工艺参数:12倍量水,提取时间1.5h,共3次。制剂成型处方为水提浸膏粉∶蔗糖∶糊精=1∶1∶1。结论所选工艺科学、稳定、合理,适合大生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选痛风颗粒剂的成型工艺条件。方法:在确定辅料配比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颗粒的外观、成型性、水分含量、流动性、溶化性和吸湿性作为综合指标,考察浸膏粉与辅料配比,润湿剂乙醇体积分数和用量的工艺参数。结果: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浸膏粉与辅料(糊精甘露醇乳糖=0.1:1:0.5)比为1:2,乙醇体积分数为80%,乙醇用量为11%。结论:该复方颗粒的成型率高,抗吸湿性强;优选的成型工艺简单、方便、可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补肾健脑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慧  李启艳 《中国药业》2006,15(13):44-45
目的 确定补肾健脑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颗粒得率、吸湿百分率为指标筛选颗粒的辅料,并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颗粒得率、溶解率为考核指标进行综合评分,考察快速搅拌制粒工艺中的几个影响因素。结果 最佳制剂工艺是乳糖用量为0.2%,制粒机转速比为快/慢,制粒时间为210s。结论 试验结果可为补肾健脑颗粒制备工艺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茂慧  赵军  袁圆  王建华 《中国药房》2010,(35):3305-3307
目的:优选乳痛宁颗粒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浓度、乙醇用量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柴胡、刘寄奴和锁阳的醇提液中总黄酮含量和乙醇浸出物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设计进行试验。结果:优选工艺为用10倍药材用量的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h。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可行,可为研制乳通宁颗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选复方芍甘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颗粒的成型率、吸湿率及有效成分保留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浸膏粉与辅料用量比(A)、混合辅料乳糖与糊精比(B)、乙醇浓度(C)、干燥温度(D)因素进行优化.结果:最佳工艺为A1B1C3D3,即浸膏粉与辅料用量比为1∶1、混合辅料乳糖与糊精比例为1∶1、乙醇浓度为70%、干燥温度为80℃.结论:优选的处方工艺可行,可用于复方芍甘颗粒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6.
张源  周琴妹 《中国药房》2012,(27):2519-2521
目的:研究甲花片处方及制粒工艺。方法:以颗粒外观、制粒难易程度、颗粒成型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流化床制粒工艺;以原料粒度、黏合剂浓度、黏合剂用量为指标,以粒度、休止角、颗粒强度、硬度、脆碎度、崩解时限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甲花片处方。结果:流化床制粒的最佳工艺为物料温度49~53℃、喷雾压力0.10~0.12MPa、蠕动泵转速度30~38r·min-1;甲花片最佳处方为干膏粉粒度80目、黏合剂浓度3%、黏合剂用量为干膏粉重量的180%~200%。结论:采用流化床制粒法并对处方和工艺进行定量化控制,可以得到质量合格的制剂。  相似文献   

17.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mannitol as filler along with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MCC) in wet granulated tablet formulation, in situations where lactose cannot be included in the formulation due to chemical incompatibility with the active drug. A two-level full factorial design with two center points wa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ree variables: mannitol: MCC ratio (mannitol weight fraction of the filler; low 0 (no mannitol) and high 0.5), water to intragranular solids ratio (low 0.25 and high 0.4) and magnesium stearate concentration, w/w (0.6% low and 1.2% high). The response variables evaluated were granulation compactibility, ejection force, normalized granule size, % fines, flowability index, compression speed sensitivity and hardness loss upon storage. Addition of mannitol in the MCC formulation increased compactibility of the final granulation as it decreased the susceptibility of the formulation to compaction loss upon wet granulation. Presence of mannitol in the formulation reduced the compression speed sensitivity and also decreased the susceptibility of the formulation to hardness loss upon storag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考察以乳糖、甘露醇为辅料对骨疏灵颗粒吸湿性和成型性的影响.方法 考察单一辅料和混合辅料对骨疏灵颗粒的成型性、吸湿性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浸膏与辅料的配比.结果 综合吸湿性、成型性和制粒难易程度,以浸膏与混合辅料(乳糖、甘露醇比例为4∶1)1∶2的比例防潮效果最好.结论 乳糖和甘露醇通过适当配比能明显降低骨疏灵颗粒的吸湿性,提高成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