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研究胃脘痛的辨证分型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对100例胃脘痛患者采用辨证分型治疗。结果:100例患者中以肝胃郁热型最多32例,其次为肝胃不和型25例,寒热错杂型15例,胃阴亏虚型10例,脾胃虚寒型10例,胃络瘀血型6例,湿热中阻型2例。经用辨证分型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结论:胃脘痛是临床上多见的一种病证,治疗胃脘痛的关键是辨证分型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8例胃脘痛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予以相应的治疗措施,观察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98例患者中包括肝胃郁血热型35例、肝胃不和型27例、寒热错杂型12例、胃阴亏虚型11例、脾胃虚寒型8例、胃络瘀血型5例。经过治疗,98例患者中显效58例,有效32例,无效8例,分别占59.2%、32.6%、8.2%,总有效率为91.8%。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脘痛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减轻疼痛,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胃脘痛是临床最常见的脾胃病症,导致胃脘痛的病因虽然很多,但其病机都关系到胃失和降,不通则痛。中医辨证治疗胃脘痛有很好的疗效,尽管临床治法分型各异,但总不离乎通降,“通降”二字体现了胃脘痛治疗的根本方法。现就对以通降为主治疗胃脘痛的认识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胃脘痛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证,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唐江山认为其发病与胃、肝、脾关系最为密切,病理机制主要是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辨证以急慢、寒热、虚实、气血为要,故治疗胃脘痛应从通降入手,用药应轻灵流畅。其根据多年临证经验,分10个证型对胃脘痛进行辨证施治,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5.
高金弟 《河北中医》1999,21(6):356-357
胃脘痛一证临床极为多见,病机为忧思郁怒,肝木横逆犯胃或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之气。胃脘痛病情多变,病机较为复杂。笔者于临证之时立足于辨证施治,取得较好疗效。今整理医案5则,浅谈治疗体会如下。1 胃降则和,承其通降下行之性陈某,男,46岁。1996-10-14初诊。患者胃脘痛反复发作10余年,因旅途疲劳,饥饱无常,胃脘痛又作2日。症见胃脘胀满,剑突下压痛,纳呆,食后加重,嗳气频繁,泛吐酸水,舌苔白腻,脉弦细。西医诊断:慢性胃炎。证属气滞食阻,胃失和降。处方:柴胡、枳实、白芍药、娑罗子、大金牛草、浙贝母、海螵蛸、焦山楂、炒谷芽、炒麦芽各10g,…  相似文献   

6.
杜昌  林静 《河南中医》2011,31(10):1152-1152
目的:观察通降和胃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56例患者给予通降和胃汤加减辨证治疗。结果:156例患者中,痊愈98例,好转55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8.08%。结论:通降和胃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理气和胃汤治疗慢性胃脘痛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胃痛 ,即祖国医学之胃脘痛。包含了现代医学的许多慢性胃病 ,如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经过临床观察 ,结合有关资料和辨证分析发现 ,慢性胃痛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 ,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 ,而致肝胃不和型最为常见 ,是慢性胃病的基本病机 ,正如叶天士所云 :“肝为起病之源 ,胃为传病之所”、“肝木肆横 ,胃土必伤”。故治疗重在柔肝疏肝、理气和胃。笔者以自拟理气和胃汤治疗慢性胃脘痛 38例 ,疗效满意 ,兹报道如次。1 临床资料本组 38例 ,均系门诊病人 ,…  相似文献   

8.
韩玉秀  李岩 《新中医》1989,21(6):55-52
“胃脘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三年来我病房收治194例“胃脘痛”患者。其中浅表性胃炎31例,肥厚性胃炎15例,萎缩性胃炎10例,糜烂性胃炎22例,胃溃疡3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0例。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脾胃虚寒型与寒湿凝滞型较为多见,现将其辩证施护介绍如下: 一、辨证要点 (一)辨急胃痛急暴,时因外受寒邪或恣食生冷,以致寒伤中阳或积滞不化,胃失通降而“不通则痛”。 (二)辨寒寒性凝滞,寒邪犯胃之疼痛,多伴脘腹胀满,拒按,食少纳呆,舌苔  相似文献   

9.
胃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胃脘痛的产生,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感寒伤湿等因素,引起胃经气血郁滞,导致通降功能失调,从而出现痛胀呕逆之症。因此遂其通降之性,是治疗胃脘痛的重要手段。笔者运用“通降法”治则,临床辨证加减治疗胃脘痛,常收显效。一、宣通上焦肃降肺胃悲忧过度,肺气郁结,胃气失降可致胃脘隐  相似文献   

10.
<正> 消化道溃疡,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心痛”、“肝胃气痛”及“血证”的范畴。临床以慢性周期性发作及节律性上腹部疼痛为特征。其病情复杂,病程较长,可并发出血、穿孔、梗阻恶变等,笔者在临床上用中医辨证治疗本病,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分型与治疗1、肝胃气滞:以胃脘胀痛,两胁作胀为主症,伴见嗳气、吞酸、口苦、纳差、脉弦、舌苔薄白。本型多为慢性胃炎发展而成,多有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病史。治则: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为基础方(柴  相似文献   

11.
平肝舒怒饮加减治疗慢性胃痛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胃痛,即祖国医学之胃脘痛。包括了息按代医学的许多慢性胃病,如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十二指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经过临床观察,结合有关资料和辨证分析发现,慢性胃痛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致肝胃不和型最为常见,是慢性胃病的基本病机,正如叶天士所云:“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肝木肆衡,胃土必伤”。故治疗重在柔肝舒肝,理气和胃.笔者以平肝舒怒饮治疗慢性胃脘痛38例,疗效满意,兹报道如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孙朝宗教授辨证治疗胃脘痛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方法分别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临床思辨与治疗方法等方面论述孙教授治疗胃脘痛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结果胃脘痛多由外邪侵袭、饮食不节、七情内伤、劳倦久病等原因引起,发病机制多为气机不畅、胃失通降,其治以通降为法,故孙教授擅用通降之法治疗胃脘痛。结论孙教授运用通降法治疗胃脘痛疗效显著,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胃脘痛病肝寒犯胃型的病机和吴茱萸汤的作用机制,结合吴氏扶阳学术思想"辨证尤重亚阳虚"、"扶阳抑阴承佩衡"理念,在临床上,胃脘痛辨证先别阴阳,尤重视对亚阳虚型的辨别,论治首重脾肾阳气,及早扶助阳气可较快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吴茱萸汤具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功效,临证加味可有效治疗肝寒犯胃型胃脘痛.  相似文献   

14.
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与HP感染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14C-UBT尿素呼气HP检测实验。结果:食积胃滞、肝胃郁热、瘀阻胃络、胃中蕴热型HP多为阳性。胃阴不足、脾胃虚寒型HP多为阴性。结论:HP感染与胃脘痛辨证分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治疗胃脘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胃脘痛患者,对比分析中医中药治疗组40例与西医西药治疗对照组40例二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40例胃脘痛患者采用中医中药降逆和胃、理气通腑法治疗,总有效率90%(36/40);对照组40例胃脘痛患者用西药治疗总有效率80%(32/40),两组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中医中药降逆和胃、理气通腑法治疗胃脘痛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同时可以标本兼治,优于西药治疗,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与胃泌酸功能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与胃泌酸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口服镁呼氢实验.结果虚证为主患者中胃酸分泌下降;肝胃气滞、肝胃郁热型为主患者胃酸分泌较高.结论胃泌酸功能与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李艳波  吴发胜 《陕西中医》2013,34(6):692-694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以及诊治。方法:对124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以临床主症、临床兼症、全身症状及舌、脉征象为主要辨证方法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以内镜检查作为诊断方法。结果:将其分为4种证型:肝胃气滞型45例总有效率97.8%;胃热炽盛型31例总有效率90.3%;食滞胃肠型30例,总有效率96.7%;脾胃虚寒型18例总有效率88.9%。食管24hpH值、酸反流次数及DeMeester评分显示:肝胃气滞型与脾胃虚寒型较两外两种证型差异较大(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以肝胃气滞型为主,脾胃虚寒型最少,推测肝胆疏泄功能虚实最为密切,依据中医辨证分型给予对症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何文华 《陕西中医》2009,30(1):58-59
目的:介绍施仲安诊治胃脘痛的经验。方法:跟师临床,总结所长。结论:施仲安治胃脘痛,注重辨证分型。主要分为肝郁气滞型、脾胃虚寒型、瘀血阻络型。治疗中不只调胃,亦顾及肝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脏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心脏病并于术后发生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120例,其中,胃阴不足型48例,脾胃虚弱型29例,脾虚湿阻型27例以及肝胃不和型16例.根据患者的不同辨证分型给予不同的中药治疗.结果:胃阴不足型患者总有效率为95.83%,脾胃虚弱型患者总有效率为96.55%,脾虚湿阻型患者总有效率为96.30%,肝胃不和型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12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不同辨证分型患者间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心脏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确切,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分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韩立民 《中医药学刊》2008,26(3):539-540
目的:探讨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与胃泌酸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口服镁呼氢实验。结果:虚证为主患者中胃酸分泌下降;肝胃气滞、肝胃郁热型为主患者胃酸分泌较高。结论:胃泌酸功能与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