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 94例头位难产用产钳和胎吸术助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两种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对母婴的影响及中、低位产钳术对母婴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产钳术在胎儿大、产力差及危急情况下优于胎吸术 ,但对产妇的影响大于胎吸术 ,尤以中位产钳损伤最大 ,而对新生儿影响两者无显著差异。提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正确选择手术方式是减少母婴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何惠端 《广东医学》2003,24(7):713-714
目的 对产钳助产术的适应证及并发症进行分析,指导临床正确掌握产钳助产术。方法 观察5年间收治的162例产钳助产术产钳位置不同对母婴的影响。结果 高位产钳对母婴损伤大,中位产钳比低位产钳对母婴损伤发生率高,低中位产钳比低位产钳对母婴损伤率高。结论 高中位产钳术在胎儿存活的条件下,应由剖宫产取代。低中位产钳在解决分娩难产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正确掌握手术指征及操作方法,才能降低产钳术对母婴损伤及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产钳术与胎头吸引术在分娩中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凤英 《安徽医学》2012,33(2):194-195
目的观察产钳术、胎头吸引术临床效果,比较两种助产方式优缺点。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3年间行产钳助产术、胎头吸引术113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产钳组45例,胎吸组68例。结果产钳术软产道损伤发生率高于胎吸组(P0.05),产钳组面部损伤高于胎吸组(P0.05),但两组新生儿头皮血肿、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者不能完全相互代替或偏废,应根据条件及分娩进展情况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4.
产钳及胎头吸引术在产科临床上应用广泛,但二者对母婴均有不同影响。本文分析我院1994年产钳47例,胎头吸引术51例,产钳组母体软组织损伤较胎吸组多(P〈0.01),但窒息儿生后一周内病情加重者以胎吸组为多(P〈0.01),表明两者不能相互代替或偏废,使用时应恰当掌握适应证,正规操作,以减少对母婴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胎吸术和产钳术是解决头位难产中常见的助产手段,但是否会给新生儿带来不良影响,已成为产科界重视的问题。胎吸术和产钳术对母儿的影响以往论述较多,可对新生儿颅脑损伤的头颅CT观察,尤其是无明显颅脑损伤临床表现的受术儿,是否还需影像学诊断,未见国内外报道。l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1994年2月~1995年9月选择52例胎吸与产钳儿进行临床观察并行头颅CT检查,定期随访及智能筛查。其中胎吸14例,产钳31例,胎吸加产钳7例。同时选择同期正常分娩的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并选其中12例行头颅CT检查。4组中孕产妇年龄22~42岁,初…  相似文献   

6.
产钳及胎头吸引术在产科临床上应用广泛,但二者对母婴均有不同影响。本文分析我院1994年产钳47例,胎头吸引术51例,产钳组母体软组织损伤较胎吸组多(P<0,01),但窒息儿生后一周内\病情加重者以胎吸组为多(P<0.01),表明两者不能相互代替或偏废,使用时应恰当掌握适应证,正规操作,以减少对母婴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文对我院7年间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产钳助娩胎头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应用产钳指征依次为胎头高浮、胎头深嵌致出头困难。本文对剖宫产手术中应用产钳助娩胎头指征及对母婴损伤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就如何正确使用产钳娩胎头方法进行了探讨,指出产钳术是解决剖宫产出头困难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1964~1986年初产单胎枕后位570例的产程、难产倾向、分娩方式、母婴损伤及围产儿死亡因素等。剖宫产313例(54.9%),产钳术170例(29.8%),胎吸术46例(8.1%),胎吸十产钳术10例(1.8%),自然分娩29例(5.1%),穿颅2例(0.3%),总手术产95.0%,新生儿死亡率剖宫产组9.6‰,产钳术组23.5‰,围产儿死亡率23.3‰。讨论了枕后位的诊断,发生的有关因素及剖宫产在枕后位中的地位,提出了降低枕后位母婴病率及围产儿死亡的措施及方法。  相似文献   

9.
持续性枕横位是常见的头位难产 ,手术产率较高 ,由于胎头位置不正 ,先露下降常欠佳 ,是产钳术困难的主要原因。手术不当 ,易致严重母婴损伤。通常处理持续性枕横位的产钳方法有 2种 ,一种是阴道内徒手转胎头为枕前位后放置产钳 ,一种是使用kielland产钳助产。本人于 2 0 0 0年 8月~ 2 0 0 2年5月在产科工作 ,对 6 9例持续性枕横位采用徒手旋转胎头为枕前位施行产钳术 ,结果手术均顺利 ,母婴损伤很少 ,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孕妇年龄 2 1~ 34岁 ,平均年龄 2 5 .3岁 ;初产妇 6 7人 ,经产妇 2人 ;单胎 6 8例 ,双胎 1…  相似文献   

10.
<正> 胎头吸引术及产钳术均是处理头位难产时的重要方法,二者适应症相仿。胎头吸引术在我国广泛应用于产科临床已有30年的历史,此法简便易学,应用广泛。产钳术由16世纪chamberlen家族发明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此后几经改进,现使用的产钳已很精巧,但由于高、中位产钳对母婴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胎头吸引产术(胎吸术)在阴道分娩中的助产应用。方法 对我院1999年1月~2003年12月使用胎吸分娩(VE)41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胎吸术在我院分娩约占4%,VE引起的母体并发症以软产道损伤为主约占23%,对新生儿的影响主要为头颅损伤,新生儿窒息及黄疸,约占19.6%。结论 VE是解决头位难产的重要方法之一,应正确掌握手术指征,操作轻巧、熟练,以期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王萍 《海南医学》2005,16(8):113-114
目的探讨胎头吸引产术(胎吸术)在阴道分娩中的助产应用。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使用胎吸分娩(VE)41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吸术在我院分娩约占4%,VE引起的母体并发症以软产道损伤为主约占23%,对新生儿的影响主要为头颅损伤,新生儿窒息及黄疽,约占19.6%。结论VE是解决头位难产的重要方法之一,应正确掌握手术指征,操作轻巧、熟练,以期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在阴道助产中 ,胎吸术与低位产钳术经常运用 ,经临床比较 ,低位产钳术比胎吸术更安全、更有效 ,对新生儿损伤更小。胎吸术的主要并发症是儿头血肿 ,产钳术的主要并发症是软产道损伤  相似文献   

14.
当前分娩产钳术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Kjelland’s产钳(简称产钳术)有其独特的优点,在解决枕横位、枕后位难产中明显优于胎头吸引器旋转和胎吸助产,母婴并发症亦明显减少。为此,作者对本院1994~1998年资料较完整的产钳术180例、胎吸术284例进行对比分析,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详见表1。表1可见,产钳术组胎儿窘迫、妊高征、内科疾病较胎吸术组多,娩出胎儿体重产钳术组大于胎吸术组。其余均无明显差别。1.2 并发症资料 两组并发症情况见表2。表1 两组孕妇一般情况(珋x±s)组…  相似文献   

15.
产科手术     
940498胎吸术和产钳术在头位难产中应用的比较分析/朱鹤珍一//同济医科大学学报一1993,22(4).一291 作者对1951年1月至1990年12月3846例次手术产资料进行分析,胎吸术3471例(9 .69%),产钳术375例n.05%),其中214例属胎吸术失败后改用产钳术,直接用产钳术161例(0 .45%)。作者对两种助产手术在头位难产中应用进行比较,结果:①两种助产术对母体软产道损伤:宫颈裂伤、阴道壁裂伤、阴道血肿发生率,胎吸术为。.59%、。.97%、0.50%;产钳术则为2.93%、13.07%、2.40%。②对Apgar评分的影响:)7分、4~6分、<4分,胎吸术为89.50%、9.29%、1.23%.产钳术则为…  相似文献   

16.
分娩属生理过程,可自然结束,不需干预和进行手术助产,但分娩发生病理现象危及母婴生命时,则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结束分娩。产钳较胎头吸引器难于掌握,若使用不当,可造成母婴创伤,多在胎头吸引术未成功时才考虑应用。产钳术分类:根据儿头在盆腔内位置的高低,分为高位、中位及低位产钳术。高位系指儿头未衔接时上产钳,危险性大,已不采用。胎头衔接后上产钳,称中位产钳术。目前也很少采用。儿头颅顶骨最低部位(不是先锋头的最低部分)降达会阴部时上钳,称低位产钳术。儿头显著于阴道口时上产钳,为出口产钳术。尤其是出口产钳术,困难多较小,较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为观察产钳术、胎头吸引术临床效果,指导临床正确掌握阴道助产术,对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5年间行产钳助产术、胎头吸引术的26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产钳组136例,胎吸组124例,比较两种阴道助产方式的利弊。结果,产钳组助产时间短于胎吸组(P<0.05),两组产妇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产钳组低于胎吸组(P<0.05),说明阴道助产产钳术明显优于胎头吸引术。  相似文献   

18.
张健 《包头医学》2005,29(3):25-25,43
目的:通过对产钳术的使用指征及产钳对母婴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指导产妇临床正确合理使用产钳助产术,降低剖宫产率.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1月~2002年12月产钳助产术¨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产钳助产率为5.00%,2年的产钳助产率为4.23%和5.64%,差异无显著性(x2=2.01 p>0.05);(剖宫产率却有上升趋势(x2=9.99,p<0.01);手术指征依以为胎儿宫内窘破,胎头位置不正,宫缩乏力,第二产程延长,妊娠并发症,胎吸失败者;并发症主要为母体软组织损伤;对新生儿影响以新生儿窒息发病率高.结论:只要产钳指征明确,按规程操作,产钳术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迅速结束分娩,使用方法得当对母婴影响较小.应重视阴道分娩,提高产钳助产技术,减少产伤,保证母婴安全,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9.
头位产钳术330例临床分析银川市妇幼保健院罗剑琴,田春霞,徐亚彬我院1986年7月~1994年12月共施行产钳术330例,对产钳术的指征及母婴损伤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在本院分娩的总数15840例中,剖宫产1610例,剖宫产率为1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胎头娩出困难应用压肠板助胎儿娩出的疗效。方法腹部横切口剖宫产胎头娩出困难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与对照组(58例),治疗组术中应用压肠板协助胎头娩出,对照组按常规徒手或使用产钳协助胎头娩出,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产钳使用情况与母婴损伤情况。结果治疗组胎头娩出困难原因.如头位高浮、巨大儿、麻醉肌不松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产钳使用较对照组少,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及产妇子宫切口撕裂发生率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术中平均出血量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主要为宫缩乏力引起,对照组则主要为子宫切口撕裂出血。结论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极度胎头高浮,胎头深嵌骨盆底娩出困难行压肠板助娩胎儿,可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降低母婴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手术方式可行、安全、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总结经验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