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5年9月至2007年3月收集的7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类并分析.结果 老年和儿童患者更易发生ADR,ADR以抗感染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居多,其次为中药制剂,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结论 加强对用药过程的ADR观察,强调合理用药和ADR监测,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ADR报告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14年上报的1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20例ADR报告中,涉及药物共有70个品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最多,约占44.4%;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ADR最多,约占81.7%。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重视安全合理用药,以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督促临床合理用药,杜绝不合理用药,现对我院2005年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2005年1~12月我院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1.2方法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用Excel进行处理,分别对患者的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警示,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临床医师上报的ADR,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主要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ADR的发生与年龄、给药途径、不合理用药有关,其中静脉给药中的抗感染药,中成药注射液引起的ADR居多。结论临床应加强合理用药及ADR监测,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及时报告,最终实现安全有效地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与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11月~2009年3月收集的7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分析。结果:我院ADR报告中,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占首位;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慎用中药注射剂。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药品不良反应(ADR)系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开展ADR监测工作有利于及时发现各种类型的ADR,以避免更大药害事件的发生。我院是一所大型三级甲等眼科专科医院,2007年门诊291982例次,住院6816例次。为了全面了解涉及眼科药品的ADR发生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2006年收集的103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由抗菌素导致的ADR所占比例最高(76.70%),中药注射剂次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吴敏  梁陈方  梁宇红 《临床荟萃》2009,24(22):2000-2001
随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在我国已深入开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保障。随着新药的不断上市及临床用药品种的增加,ADR的发生越来越多,严重的ADR尤其值得密切关注。我们对本院近年来收集的21例严重ADR报告进行分析,旨在了解ADR病例的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09-2010年上报的219例ADR报表,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所涉及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年龄,以31~60岁年龄段发生ADR比例最高(48.86%);给药途径方面,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比例最高(88.58%);药品类别方面,抗菌药引起ADR比例最高(52.97%);ADR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占首位(48.86%)。结论医院应重视和加强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更好地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月~12月,我市共收集上报221例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报告,占上报总数的6.60%。现将221例ADR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严重的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是合理用药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广大患者用药安全的一件大事,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医院的医疗质量。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要求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生产、经‘营、使用过程中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我院于2004年开始进行ADR监测工作,建立了医院ADR报告制度,并将临床各科室都纳入ADR监测网。2006年我院加入全国ADR监测网。现将我院开展ADR监测工作中的一些情况介绍于此,以供同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12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有76例,占63.3%。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为常见,有81例,占67.5%,经过相应的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本院发生ADR最多的是抗菌药物,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占首位,提示临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用药前要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后认真观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3.
王洪贵  任强  陈佳  李小梅  郑咏池 《华西医学》2012,(10):1510-1512
目的分析都江堰市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正确评价ADR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9年1月一2011年12月收集上报至全国ADR监测网络的16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类与统计分析。结果ADR报告例数最多的为临床科室,男女病例数比为O.87:1,静脉给药途径引发的ADR最多(占77.98%);抗感染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占61.90%);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27.98%)。结论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加强ADR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南昌大学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南昌大学医院2011—2013年193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身体各器官或系统的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3例ADR报告中,16-29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涉及的药品有61种,其中抗感染药品引发ADR占61.14%;静脉给药引发的ADR占59.59%,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5.96%)为主。结论临床必须重视ADR,加强ADR的监测与报告工作,促进合理用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集上报的110份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由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高(46.15%),其次为循环系统药物;临床表现主要为药物性皮疹、瘙痒、胃肠道反应,其次为发热、寒战、头痛、头晕等;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81.8%)。结论: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进一步加强ADR的监测、通报和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不良反应报告情况,为临床提供安全、合理的用药参考。方法:对我院2001年~2008年120例不良反应报告归纳、分析、总结。结果:120例ADR报告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ADR,占75例(62.50%);年龄在60岁以上人群更易发生ADR,占37例(30.83%);中药制剂引起的ADR最多,占50例(41.67%);ADR表现以皮肤、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58例次(40.85%);给药途径中,以静脉滴注给药引起ADR最多,占52例(42.33%);ADR发生的时间以0.5h~24h发生的最多47例(39.17%)。结论:加强ADR监测力度,安全、合理、有效使用药品,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综合分析评价某三级甲等医院2012-2013年度药品不良反应(ADR)呈报的基本情况,掌握该院药品不良反应特点、规律和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ADR报告表填写项目录入Microsoft Excel XP电子表格,根据统计药品ADR发生的患者年龄、ADR表现的分布情况等情况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568份报告中,其中ADR发生较高的分别是抗菌药物、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引起ADR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33.63%,其次是消化系统,占23.24%。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力度,增强ADR呈报意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即不包括中毒、过量、选药错误或方法不当所导致的反应。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1〕。在我国,  相似文献   

19.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资料表明,ADR发生率为5%~20%,住院患者又有10%~15%发生ADR。2009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站共收到有效报表83例,现对83例ADR报表进行汇总分析。  相似文献   

20.
赵向东  柴林青 《护理研究》2006,20(10):2656-2658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是通过总结ADR个案,研究ADR的发生发展规律、临床特钲、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的一种方法,对药品不良反应的防治和临床安全用药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