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通过定量调查和定性访谈,了解城市青少年流动人口健康现状、对门诊服务的需求、寻求和获得健康咨询及服务时遭遇的困难.方法 对我院门诊接诊的青少年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以及深入访谈,对调查结果及访谈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相对身体健康人群,青少年流动人口更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对门诊服务的需求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但不懂得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获得健康服务.结论 应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对青少年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为他们提供公平的社会保障和机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流动孕产妇和儿童的健康、营养、保健服务利用情况,以及医疗保健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情况。方法:采用社区及医疗保健机构调查、个人问卷调查、访谈和座谈的方法,调查朝阳区的经济、社会、人口等基本情况;对1100名5岁以下流动儿童监护人及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对卫生部门和流动人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与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座谈。结果:在京流动儿童《母子健康档案》或定期体检卡的建卡率为59.1%,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收入影响儿童建卡率(P<0.001);流动孕产妇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水平低是影响孕妇建册率的主要因素(P<0.05);流动妇女儿童的保健服务已纳入本地管理,但保健机构的人员、房屋及设备配比不足,对流动人口信息掌握不够准确。结论:流动人口孕产妇和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低,相对贫困,缺乏卫生保健的知识,保健意识淡薄,影响保健服务质量,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保健意识,实现资源共享,准确掌握流动人口信息。同时还需加大医疗保健设备及人员的投入,以满足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介绍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在世界卫生组织资助的昆明市西山区“促进流动人口生殖健康项目”中的尝试与实践。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的引入显著提高了流动人口生殖健康促进活动的针对陛和有效性。通过为流动人口提供生殖健康服务、求职谋生及城市生活适应服务、婚姻家庭服务、法律服务和青少年服务等,促进这个社会群体的能力提高、行为改变、心理稳定和社会及家庭关系改善,从而促进社区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张轶勋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9):2643-2645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流动孕产妇和儿童的健康、营养、保健服务利用情况,以及医疗保健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情况.方法:采用社区及医疗保健机构调查、个人问卷调查、访谈和座谈的方法,调查朝阳区的经济、社会、人口等基本情况;对1100名5岁以下流动儿童监护人及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对卫生部门和流动人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与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座谈.结果:在京流动儿童<母子健康档案>或定期体检卡的建卡率为59.1%,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收入影响儿童建卡率(P<0.001);流动孕产妇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水平低是影响孕妇建册率的主要因素(P<0.05);流动妇女儿童的保健服务已纳入本地管理,但保健机构的人员、房屋及设备配比不足,对流动人口信息掌握不够准确.结论:流动人口孕产妇和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低,相对贫困,缺乏卫生保健的知识,保健意识淡薄,影响保健服务质量,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保健意识,实现资源共享,准确掌握流动人口信息.同时还需加大医疗保健设备及人员的投入,以满足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介绍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在世界卫生组织资助的昆明市西山区“促进流动人口生殖健康项目”中的尝试与实践。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的引入显著提高了流动人口生殖健康促进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为流动人口提供生殖健康服务、求职谋生及城市生活适应服务、婚姻家庭服务、法律服务和青少年服务等,促进这个社会群体的能力提高、行为改变、心理稳定和社会及家庭关系改善,从而促进社区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社区公共健康教育对流动人口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169910份样本,使用Logistic和Probit模型分析对流动人口职业病防治、性病/艾滋病防治、生殖健康与避孕、结核病防治、控制吸烟、心理健康、慢性病防治、妇幼保健/优生优育等九方面进行健康教育及健康知识普及后对其自身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对流动人口进行社区公共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改善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β=0.051,P<0.001),社区公共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改善年龄超过60岁老人(β=0.069,P<0.001)、女性(β=0.061,P<0.001)、高中以下学历(β=0.057,P<0.001)、流动到省外(β=0.051,P<0.001)、地处东部地区(β=0.053,P<0.001)的流动人口健康水平。此外,社区公共健康教育通过政府公共卫生服务配置作用于流动人口的健康行为,采用互联网数字平台教育(β=0.063,P<0.001)和面对面的教育方式(β=0.057,P<0.001)的健康教育对流动人口健康影响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国流动人口接受健康教育的现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均等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接受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累计分析154 586例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接受控制吸烟(51.5%)、妇幼保健/优生优育(51.2%)、生殖健康与避孕(50.5%)健康教育服务的比例较高,接受职业病防治(33.4%)、结核病防治(33.7%)以及心理健康(35.8%)的比例较低。女性、年龄较低、文化程度较高、在婚、省内流动、流动时间较短、收入较低、中西部地区、城市、自我评价健康、已建立健康档案、未患慢性疾病的流动人口接受健康教育的水平更高(P 0.05)。结论流动人口接受健康教育的水平较低,应将年龄较大者、文化程度较低者、跨省流动者作为重点干预对象,同时强化对东部、东北地区流动人口密集区域及农村社区健康教育资源的投入。  相似文献   

8.
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到其他地方居住的人口,多指农村移向城镇.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迅速增长,到2010年已达1.6亿,其中青少年流动人口占据绝对数量优势.由于生理、心理发展处于关键阶段,过早远离乡土文化游离于城市体制边缘使得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出现隐忧.调查表明,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常驻青少年[1].  相似文献   

9.
在健康中国视域下,青少年健康素养促进应从单纯医疗卫生健康促进向非医疗性健康干预与生物医学干预相结合的方向转型.围绕背景、思路、框架、流程等问题进行研究,试图构建“体医结合”青少年健康素养促进模式.研究认为,青少年健康素养促进主要由学校、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和实施;以“3(基础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6(安全与急救、科学健康观、健康信息、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基本医疗)”健康素养评价体系为主要内容,突出运动与医学促进措施;通过学校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服务、医疗健康服务多元化途径提升青少年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国流动人口的健康不平等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流动人口健康公平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大样本调查数据,采用SPSS 21.0进行回归分析,测算健康集中指数并对其分解。结果:流动人口存在亲富人的健康不平等,但是程度小于农村人口和所在城市户籍人口,收入是影响健康不平等的最主要因素。结论:人口流动有利于促进城乡居民健康平等,促进流动人口的健康平等需要重点关注低收入、女性、年龄较大、教育程度较高和已婚等人群。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Maori participation in the 1991 health care reforms is considered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ir involvement in health reforms since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Throughout this period Maori have consistently sought autonomous health care. Traditional indigenous healers have provided healing for Maori as they have for other indigenous people, such as Aborigines, Pacific Islands people and Canadian Indians. Maori, including western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submitted that healers should be included among the health care services personnel providing core health services. They argued this on the basis of their health status and of their rights with respect to the Treaty of Waitangi. The influence of the 1977 WHO resolution, concerning the role of traditional healers in attaining 'Health for All by the Year 2000', is considered in relationship to Maori health initiatives and how the 1991 health care reforms may impact upon them, and the bicultural policy that has guided Maori health developments over the last decade. Evaluating Maori health and the health care reforms in terms of Maori participation, the status of traditional indigenous healers and the future of Maori health initiatives leaves Maori in no doubt that they have some hard work ahead to maintain the position they held prior to the reforms.  相似文献   

17.
18.
19.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health in Brazil, with the aim of analyzing the present process of decentralization of health care. The authors argue that the neoliberal or conservative position is unable to offer a reasonable solution to problems in the health care system. On the other hand, the reformist position concentrates its attention on the health system and its administration, taking as its model a positivistic approach to natural and administrative sciences. The authors further argue that only a radical change in the prevailing medical paradigm and a predominance of social over biological aspects would meet the health needs of the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