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毒蛇咬伤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OCS)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在345例毒蛇咬伤病例中,有27例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按其中性别、年龄、伤后就诊时间、伤情严重性、治疗过程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诊治延误、伤情严重程度及年龄均是OCS发生的高危因素。27例毒蛇咬伤并发OCS患者均行彻底切开减压,20例痊愈,6例遗留功能障碍,1例截肢。结论对毒蛇咬伤肢体伤情准确判断,早期诊断,及时充分减压,是对蛇伤并发OCS的最主要预防与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骨筋膜间隔室综合征(Osteopascia Compartemet Syndrom,OCS)是肢体骨折和挤压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骨筋膜间隔室压力持续增高的病理改变足肌肉缺血坏死和肾小管肌红蛋白阻塞,少尿或无尿。形成以肢体肿胀、肌红蛋白尿、高血钾为特征的急性。肾衰(ARF)。现将OCS并发ARF4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骨筋膜室综合征(OCS)是肢体创伤后的常见并发症,若延误诊断和治疗,将产生严重后果.故本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极其重要[1].我院急诊创伤外科对骨筋膜室综合征易感患者实行早期筛选、综合治疗的处理方案,在护理工作中对OCS的病程实行"三分期"法,强调护理协作,早期干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小腿骨折并发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组选取40例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进行切开减压以及VSD治疗,对照组36例患者采用切开减压及传统换药治疗。结果实验组在感染发生率、截肢发生率、肿胀消退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可以有效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口部位感染,促进切口愈合,降低住院成本,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5·12”地震中56例骨筋膜室综合征(OCS)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OCS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科此次地震伤致骨筋膜室综合征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非手术治疗17例。手术治疗39例,其中截肢6例。结论:OCS临床以创伤后小腿多见,早期诊治能有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负压封闭引流辅助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骨折科急症,常需要切开减压.传统方法是切开后敷料覆盖换药,费时费力且易发生创面感染,患者痛苦较大.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应用于感染、溃疡、皮瓣供区、植皮区、断肢(指)再植创面均取得较好的效果[1],少见应用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2005年1月-2008年1月,我们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15例,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早期监护及康复训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骨筋膜室综合征(OCS)是四肢骨折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四肢的肌肉和神经都处于由筋膜形成的间隔区之中,当其中的压力增高时会影响血液循环及组织功能,最后导致肌肉坏死、神经麻痹,若能早期监护和康复治疗,可避免或降低肢体的致残率。本院2004年7月至2007年6月,对56例OCS患者采取早期的动态监护措施及康复训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骨筋膜室综合征(OCS)是骨科急性并发症之一,较常见于前臂与小腿,发生在其他部位的少见,容易漏诊、误诊而造成患者终身伤残。我院自1984年以来收治了前臂及小腿以外的OCSS例,早期误诊率达sop,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将8例OCS诊治过程报道如下。亚临床资料8例OCS发生在骼肌筋膜室2例,臀中肌筋膜室1例,腕手部筋膜室2例,足筋膜室3例。所有患者均有外伤史,发生在手足部者合并有脱掌骨或附路骨骨折脱位。本院患者住院期间发生6例,外院转入2例。确诊至受伤时间最短16h,最长32d,早期确诊4例,晚期确诊4例。8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骨筋膜室综合征减压创面的疗效.方法 选择骨筋膜室综合征19例,切开减压,VSD材料覆盖减压创面,5~7 d后去除VSD材料,二期缝合切口或植皮.结果 本组伤肢肿胀消退快、无感染,去除VSD材料后,11例二期缝合切口,8例植皮,创面均愈合.结论 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可以降低骨筋膜室压力、减少感染、促进创面愈合,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毒蛇伤害126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分析,总结提高毒蛇咬伤的综合防治经验。方法2002—01,2005—12共收治126例毒蛇咬伤患者,对所有蛇伤患者均记录其性别、年龄、职业状况、受伤时间及就诊时间、受伤部位、受伤后的局部症状及全身反应情况、治疗过程及预后,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毒蛇咬伤病例集中于夏秋湿热季节,以青壮年发生率最高(占69.0%),50.8%的病例延迟至受伤6h后就诊,毒蛇种类认知率很低(4.8%),按照Downey系统分类,3、4类重型蛇伤患者所占比重较大(占60.3%)。毒蛇咬伤后,局部可出现伤口感染(7例)、血栓性静脉炎(1例)、横纹肌溶解(3例)、局部坏死伴组织缺失(4例)、骨筋膜室综合征(9例)、截肢或截指(3例)等并发症,也可导致全身并发症如意识障碍(7例)、急性肾衰竭(2例)、心肌损害(6例)、呼吸衰竭(5例)、低蛋白血症(7例)以及凝血功能障碍(2例);均进行了针对性的综合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加强知识教育,早期诊断,强化监测,早期综合对症处理可有效降低毒蛇咬伤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小腿骨筋膜室断层解剖与超声显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超声对小腿骨筋膜室显像的可行性及方法 ,为超声应用于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 (OCS)的诊断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制作并观察 5例不同年龄小腿中 1/ 2位置断层解剖标本 ;对 30例不同年龄小腿进行超声检查 ;将声像图与解剖断面进行比较 ,重点观察骨筋膜室位置、边界及构成。结果 小腿断层解剖标本中 ,前室、外侧室、后深室及后浅室清晰可辨 ;超声声像图所反映的解剖结构和关系与断面解剖标本一致 ;骨间膜、前间隔、后间隔和肌间筋膜是各骨筋膜室的分界标志 ,胫前、胫后动脉和胫骨外缘、腓骨前后缘是重要定位标志。结论 超声显像能清晰显示小腿骨筋膜室解剖结构 ,可运用于小腿 OCS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术后治疗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对本科2010年1月—2014年3月26例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在行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术后,行 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7 d~20 d。除去一般护理方法外,对引流管、引流量、负压吸引力、漏气状况进行了全面观察、记录及相应的护理。[结果]每2 h观察 VSD负压封闭装置情况可以及时地为主管医生提供病人的最新病情,而 VSD负压维持在-0.04 MPa~-0.01 MPa可以达到有效负压吸引。[结论]负压封闭术在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中效果显著,转变了传统换药、引流方式,减轻了病人痛苦,提高了治疗率。但术后护理也很关键,特别是对引流量、负压吸引力、漏气状况的相应护理,对最终的康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筋膜室综合征(OCS)发生的危险因素、生理病理以及护理。方法:对166例OCS患者的患肢进行密切观察及护理,注意术前、术后的症状体征变化,预防和控制OCS的发生。结果:166例中有153例患肢功能恢复正常,13例采用保守治疗而治愈,12例有部分肌肉坏死,术后肌力不同程度减弱,1例患者因延误手术时机而截肢。结论:对高危患者早期监测骨筋膜室压力,发现异常及时切开减压是抢救OCS成功的关键。对OCS患者的预后,护士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小腿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灰阶超声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小腿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OCS)灰阶超声表现,评价超声在急性OC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小腿急性OCS的超声检查资料.结果 21例患侧小腿皮下层均增厚,13例皮下层与肌肉之间见液性无回声,骨筋膜室增厚,深筋膜完整,室内肌肉肿胀,回声不均匀增强,肌纹理不清或消失,15例肌间出现液性无回声或血肿.小腿皮下层及骨筋膜室变化范围越大,小腿OCS病变程度越重.结论小腿急性OCS灰阶超声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检查可作为临床诊断OCS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一种处理各种复杂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最先用于骨科领域治疗软组织缺损和感染性创面.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骨折部位骨筋膜室压力增加致室内肌和神经缺血水肿、血液循环障碍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2007年1月~2009年1月,我们收治了32例胫腓骨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急诊行切开减压术,利用VSD加内固定或外支架固定,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田颖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4):92-93
骨筋膜室综合征(OCS)是由骨、骨间膜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血管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1]。2006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共收治  相似文献   

18.
冉维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741-3741
目的 通过20例毒蛇咬伤患者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术后的疗效观察和护理.方法 应用VSD负压密封引流治疗毒蛇咬伤20例患者,其中上肢毒蛇咬伤9例,下肢毒蛇咬伤11例.结果 保证了有效的引流,可加快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结论 VSD封闭负压引流术在治疗毒蛇咬伤时,通过护士正确使用,细致观察和全方位护理,保证了有效的引流,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上肢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弓I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8例上肢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经切开减张后应用VSD负压引流。手术前后进行心理护理,术后做好VSD负压引流的护理,对患者的疼痛、患肢肿胀程度及肢端血运情况进行认真仔细地观察。结果7~10d后拆除VSD。其中2例有皮肤缺损,二期行游离桂皮术;其余16例均行二期清创缝合术。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无缺血性肌挛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周到、精心的护理是采用VSD负压引流治疗上肢骨筋膜室综合征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下肢动脉栓塞常见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当,可导致肌肉坏死、神经麻痹、肢体残废,甚至死亡,小腿是其好发部位.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应尽早行减张手术,深筋膜切开术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唯一正确的方法[1-2].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1992年2月~2005年7月共收治37例下肢动脉栓塞后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采用微小切口切开减压,结合高渗脱水、伤口延期缝合,术后加强护理和康复锻炼,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