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勇  陈道文  陈晨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9):2196-2197,2202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65例(大面积脑梗死39例,腔隙性脑梗死26例)、脑出血患者50例和健康者50例,患者在发病后72h内抽取静脉血抗凝,所有研究对象均未接受任何止血凝血药物,检测其PLT、MPV、PDW及Fib水平。分析脑梗死患者和健康者、脑出血患者和健康者、脑梗死患者和脑出血患者、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在Fib及血小板参数四项指标上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PV、PDW、Fib明显升高(P<0.05),PLT明显降低(P<0.05);脑出血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PV、PDW、Fib明显升高(P<0.05),PLT明显降低(P<0.05);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比较PLT、MPV、Fib、PDW四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脑梗死组与腔隙性脑梗死组比较PLT、MPV、Fib、PDW四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体积增大、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发生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观察四项指标变化对病情诊断和病情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NS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D-二聚体(D-D)、纤雏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等指标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及t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NS组的PT、APTT、Fib、D-D、FDP、MPV、PDW等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S患者早期检测凝血4项、血小板参数、D-D及FDP指标,对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参数在急性白血病疗效观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小婵  卢冬  潘云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10):870-871,873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在急性白血病(AL)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K-45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24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静脉血进行PLT、MPV、PDW的检测,并以100例健康人PLT、MPV和PDW的结果作正常对照。结果急性白血病各组PLT比健康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0.01);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MPV、PDW比健康对照组增高(P<0.01);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PV、PDW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降低(P<0.05)。各白血病组经治疗后,完全缓解组PLT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增高(P<0.01),MPV、PDW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未缓解组与治疗前相比,PLT显著降低(P<0.05),MPV、PDW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定期观察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对AL预后的判断、疗效的观察以及预防出血发生等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霞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9):1065-106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深圳迈瑞BC580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60例冠心病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大血小板比率(P-LCR),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PLT、MPV、PDW及P-L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PV、PDW和P-LC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PLT则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临床上动态监测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变化,对冠心病的预防、诊治及预后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小板(PLT)及其参数在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组和健康对照组进行hs-CRP、Hcy及血小板参数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治疗前PLT为(173.1±84.2)×109/L、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为(10.93±1.36)fL、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为17.34%±0.86%、Hcy为(17.49±4.10)μmol/L、hs-CRP为(10.91±4.86)m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治疗前PLT减少明显(P<0.05),MPV、PDW、Hcy及hs-CRP明显升高;治疗后PLT升高,MPV、PDW、Hcy及hs-CRP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测定血清Hcy、hs-CRP水平及监测PLT和MPV、PDW,是了解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常规检测中血小板计数(PLT)及相关参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压积(PCT)]对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及疗效观察,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四类血小板减少患者115例,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7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2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5例,采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PLT、MPV、PDW、P-LCR、PCT,并与健康者及治疗前后对比.结果 初诊时ITP组PLT、PC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MPV、PDW、P-LC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A组PLT、PCT、MPV、P-LCR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S组PLT、PC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PDW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MPV、P-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初诊时与治疗后缓解组比较,PLT、PCT明显升高(P<0.01),MPV、PDW、P-LCR明显降低(P<0.01).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疗效观察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COUCTER .MAXM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6 6例冠心病患者 [分为两组 :心绞痛组 (AP组 ) :33例 ;急性心肌梗死组 (AMI组 ) :33例 ]及 30例健康体检者 (正常对照组 )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 )及血小板比容 (PCT)。结果 :AP组和AMI组MPV、PDW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5 ) ;AP组和AMI组PLT、PC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 <0 .0 5 ) ,且MPV与PLT呈明显负相关 (r =0 .387,P <0 .0 5 )。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测定 ,对其疾病的预防、诊治和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小板参数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稳定型心绞痛(AP)患者80例,及健康体检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研究对象静脉血并用GEN-S System2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测定血小板4项参数。结果心肌梗死组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等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变化,PLT和PCT降低,而MPV、PDW升高;在AMI组中随着MPV的升高,血小板计数逐渐下降,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小板体积变大和活化可能与急性心肌梗死、血栓形成有关,临床可监测血小板参数指导冠心病诊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NE-1500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56例ALL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骨髓抑制期、骨髓恢复早期、完全缓解期的PLT、MPV、PDW,并以50例健康人的PLT、MPV、PDW作为对照。结果ALL患者的PLT、MPV比健康对照组降低(P0.01),而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化疗后骨髓恢复早期,PLT、MPV、PDW比骨髓抑制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完全缓解期,PLT、MPV、PDW升高,与治疗前、抑制期、恢复早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完全缓解组的PLT比治疗前和骨髓抑制期升高(P0.01),MPV、PDW比健康对照组升高(P0.01);未缓解组PLT比治疗前下降(P0.01),MPV、PDW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T、MPV、PDW的变化在ALL治疗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是治疗后效果观察、预后判断的预示性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对80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检测。并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另一组为肝硬化无上消化道出血组,两组分别进行PLT、MPV、PCT、PDW测定。结果肝硬化组PLT、MPV、PCT分别为(93.2±38.3)×109/L、(9.27±0.95)fL、0.11%±0.06%,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肝硬化组PDW为14.30%±1.65%,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PLT、MPV、PCT分别为(87.6±20.7)×109/L、(8.08±0.95)fL、0.09%±0.03%,与无出血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PDW变化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可反映血小板的功能变化,判断有无出血倾向,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容(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效果评估、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该院收治的60例NSCLC患者(均行化疗)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该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PLT、MPV、PCT和PDW变化,并进行12个月的随访,检测不同预后的NSCLC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结果化疗前观察组PCT、PLT、MPV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P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观察组PCT、PLT、MPV水平均显著低于化疗前和对照组(P0.05),两组P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完全缓解患者PCT、PLT、MPV水平均低于部分缓解患者和未缓解患者(P0.05)。观察组中好转患者PCT、PLT水平均显著低于未愈/死亡患者(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在NSCLC患者化疗效果评估、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在肝硬化、脑梗死、尿毒症3种疾病中的变化情况。方法对238例不同疾病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4项参数测定,并与96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肝硬化组PLT、PC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MPV、PDW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硬化出血组PLT、MPV、PCT低于无出血组(P0.05),PDW无明显变化。脑梗死组PLT低于健康对照组,而MPV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PDW无明显变化。脑梗死组治疗后MPV比治疗前降低(P0.05)。尿毒症组PLT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DW、MPV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CT变化不明显。结论血小板参数的联合监测对3种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观察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病过程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及血小板(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意义及与梗死面积的相关性。方法检测53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NO、NOS、PLT、PDW、MPV的含量。结果脑梗死急性期MPV、NOS显著增高(P<0.05);PDW、NO显著增高(P<0.01);PLT显著减低(P<0.01)。NO、NOS分别与PDW、MPV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PLT呈负相关。结论PDW、MPV、NO、NOS的变化值随梗死面积的增加而增加,PLT则随梗死面积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在2型糖尿病早期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单纯糖尿病组66例及合并血管病变组37例)和58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有血管病变组与单纯糖尿病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MPV、PDW、PLT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糖尿病组MPV、PDW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糖尿病组PLT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小板参数的监测对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减少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世巧  冯文莉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9):2073-2074,2076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意义。方法选取三类血小板减少患者102例,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4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29例,急性白血病(AL)26例,采用SysmexXS-1000i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PLT)及相关参数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并与健康对照及治疗前后对比。结果初诊时ITP的PLT、PC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PV、PDW、P-LC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A、AL组患者的PLT、PCT、MPV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A组PDW高于对照组。AL、AA与ITP比较,PLT,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V、PDW、P-LCR明显低于ITP组(P0.05)。治疗后缓解组ITP、AA、AL的PLT、PCT明显升高(P0.05),ITP组MPV、PDW、P-LCR明显下降。AA、AL组MPV、P-LCR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于血小板减少的鉴别诊断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AMI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梗患者(50例)和正常对照(100例),分析参与者的临床信息,检测并统计分析两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体积(MPV)、体积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等指标的差异,分析各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分析各指标的临床意义。结果 AMI患者抽烟比例、血脂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AMI组MPV和P-LC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LT和PDW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ROC曲线分析发现MPV和P-LCR均具有成为AMI前期指标的潜能。结论血小板在AMI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MPV和P-LCR可作为AMI诊断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放疗和化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XE-2100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38例结肠癌患者治疗前后以及30例健康人的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和血小板压积(PCT),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肠癌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小板参数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放疗和化疗后3dPLT、MPV、PCT、P-LCR、PDW明显低于放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放疗和化疗后10d,MPV、PDW上升明显,与放疗和化疗后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MPV、PCT、P-LCR虽有所升高,但与放化疗后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测定可作为结肠癌患者放疗和化疗前后评价骨髓造血功能较好的指标,其中MPV、PDW为更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凝血四项和血小板指标检测在重症肝病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110例重症肝病患者[43例急慢性重症肝炎患者(A组),36例肝硬化患者(B组)和31例肝癌患者(C组)]、38例非重症肝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RBP、凝血四项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和血小板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检测。结果重症肝病中A组、B组和C组RBP、Fib和PLT水平低于对照组和非重症肝病组,PT、APTT、TT、MPV和PDW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非重症肝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非重症肝病组RBP、Fib和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T、APTT、TT、MPV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BP、凝血四项和血小板指标是重症肝病辅助诊断中的重要检测指标,临床应加强对重症肝病患者以上指标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亢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通过Sysmex XT-2000i测定甲亢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小板总数(PLT),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比容(PCT)等各项参数。结果甲亢患者的P-LCR、MPV、PDW及PLT与健康体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甲亢患者其大血小板比率增大,可能会引起血管阻塞。因此,检测甲亢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可以作为评价其诱发血栓的危险性参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在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间变化差异以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收治的脓毒症患者,对患者入院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和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一般资料进行记录。分别检测入院24 h内和72 h后的血小板相关参数,根据其病情分为A组(脓毒症休克患者)和B组(脓毒症患者)。对两组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进行比较与分析,应用ROC曲线分析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对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 (1)入院24 h内,A组患者的PLT低于B组(P0.001),而A组患者的MPV(P=0.001)和PDW(P0.001)均高于B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而于入院72 h后,两组的PLT(P0.001)、MPV(P0.001)和PDW(P0.001)差异均更为明显;(2)入院24 h内,脓毒症患者的MPV(r=0.57,P0.001)和PDW(r=0.54,P0.001)均与预后呈正相关,而PLT计数则与预后呈负相关,而于入院72 h后,各个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均增强,且PLT计数与预后的相关性明显增强(r=-0.81,P0.001);(3)入院24 h内,PLT、MPV和PDW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98、0.833和0.856;入院72 h后,PLT、MPV和PDW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73、0.951和0.944,且此时PLT判断预后的敏感度为94.82%,特异度为82.38%。结论随着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加重,血小板相关参数发生改变,而入院72 h后的血小板计数与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或许可有效地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