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在1983年由lsaacson和Wright首先提出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一种独特类型。其概念指原发于胃部而起源于黏膜下层的淋巴组织的恶性淋巴瘤,是结外型淋巴瘤最长累及部位,占40%,男性多见,多属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所以诊断较为困难。近年有增长及年轻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道2例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并结合文献探讨其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例肠道MALT淋巴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及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近几年国内文献报道的肠道MALT淋巴瘤的临床及超声声像表现。结果肠道MALT淋巴瘤临床及超声特征为:①年龄在50岁以上,病程长,进展缓慢;②肠壁明显增厚或肠壁肿块样回声,局部回声均匀减低,内部彩色血流异常丰富。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MALT淋巴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并可在该病与其他肠道疾病的鉴别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六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报告6例胃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并结合文献探讨其影像学表现。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MALT淋巴瘤6例,其中来源于胃4例,十二指肠及回肠各1例,所有病例均经胃肠钡餐造影(GI)、CT或MRI检查。并复习了近几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胃肠道MALT淋巴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根据该组病例临床及影像学所见,胃肠道MALT淋巴瘤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为:(1)年龄在50岁以上,多为I-Ⅱ期低度恶性肿瘤,病程长,进展缓慢,症状轻,疗效好;(2)绝大多数幽门螺杆菌阳性,特别是胃MALT淋巴瘤;(3)GI示胃小区不规则增宽,多发性黏膜下小结节和多发边缘模糊的浅表溃疡,胃肠道黏膜皱襞粗大、紊乱迂曲,晚期呈多发息肉样结节、肿块及较大溃疡。CT及MRI表现为胃肠道壁环形光滑或小结节样增厚,肠MALT淋巴瘤可致肠腔狭窄。多发细小黏膜下病灶及多种征象共存是该病最重要的影像学特点。结论 典型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表现,可作出胃肠道MALT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作者复习了1995-1998年间3家研究机构病理证实的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的B细胞淋巴瘤(BALT)。男女各5例,平均60.6岁,均行CT扫描。7例无肺部症状者胸片检查异常。余3例分别有咳嗽、呼吸困难、发烧、寒冷及咳痰。1例诊为BALT淋巴瘤前曾患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1例证明为胸腺内MALT淋巴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CT影像表现。结果 21例MALT中,双侧肺分布14例(66.7%),单侧肺病灶7例(33.3%)。病灶形态呈斑片及实变影16例(76.2%),结节形或肿块样4例(19%),弥漫性间质性改变1例(4.8%)。结节状病灶、实变病灶及斑片状病灶内有较粗大的支气管充气征12例,粗大蜂窝状改变2例,MALT病灶边缘较清晰,不规则15例,伴毛刺样改变的5例,胸膜凹陷的3例,伴胸腔积液的4例。结论肺MALT淋巴瘤CT表现多样,可为单发结节影、斑片状影及实变影,亦可弥漫性间质性改变,病灶内常伴有粗大的支气管充气征,病灶周边不规则,伴毛刺及胸膜凹陷改变,上述影像表现要考虑MALT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6月~2014年11月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9例患者MS(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CT表现由两名影像科医师共同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中,病变为单发4例,多发为5例。共检出肺实变、结节、磨玻璃影及肿块病灶24个,其中肺实变伴支气管充气征为最常见表现,共计14例。肺结节、磨玻璃影及肿块病灶分别为3个、5个及2个。6例可见"血管漂浮征"。增强扫描呈轻至中度均匀强化,所有患者未见胸腔积液,纵膈及双侧肺门未见肿大淋巴结。结论肺MALT淋巴瘤在CT上多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实变影伴支气管充气征,亦可见表现为结节、磨玻璃影或肿块,对于以上影像表现并且临床病程发展缓慢,抗炎效果不佳,应该考虑肺MALT淋巴瘤的诊断,MSCT在肺MALT淋巴瘤的临床诊治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胃是结外淋巴瘤最常侵犯的器官之一.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胃镜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的15例胃淋巴瘤患者的18F-FDG PET/CT资料,探讨其影像学特征.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资料.15例胃淋巴瘤患者,男12例,女3例,平均年龄56 9岁;均为NHL,其中DLBCL 12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2例,NK/T细胞淋巴瘤1例;PET/CT显像前均未进行相关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描述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lymphoidtissue,MALT)淋巴瘤影像学表现并探讨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例胃MALT。淋巴瘤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4例均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查和胃肠钡餐造影(GI)、CT及胃镜检查。分析病变部位、范围和浸润深度。结果4例均感染幽门螺旋杆菌。GI见胃内壁局限性或多个类圆形充盈缺损,黏膜破坏。CT表现见胃壁增厚或见小结节状突起。胃镜见胃黏膜明显增厚、充血,皱襞粗大、紊乱迂曲,并见多个小结节样增生及边缘模糊的浅表溃疡。结论 胃MALT淋巴瘤影像学表现虽没有特异性,但如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时,应考虑到胃MALT淋巴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54例胃MALT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情况,并对其中48例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2~159个月.结果 胃MALT淋巴瘤临床表现以腹痛和腹部不适常见,术前胃镜及病理活检确诊率达 85.2%(46/54),幽门螺杆菌检出阳性率88.9%(48/54),全组手术切除率87%(47/54),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7.1%和72.9%.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MALT淋巴瘤存在一定关联.胃MALT淋巴瘤无特异临床症状,术前诊断均依靠胃镜及活检.对于胃MALT淋巴瘤,根除Hp治疗,外科手术切除原发灶,联合术后化疗或放疗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CT征象.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细胞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17例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CT表现.结果 单肺与双肺病灶分别为6、11例,单发与多发分别为4、13例,肺内病灶总数30个,其中包括14个肺实变影、9个肿块影和7个结节影,支气管充气征和小囊腔14例,胸腔积液4例,淋巴结肿大7例.结论 CT对诊断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临床特征、内镜特点及治疗,提高诊断率。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2月~2012年8月收治的6例MALT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内镜特点、病理资料和治疗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MALT淋巴瘤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误诊率高(3/6)。以上腹痛多见(3/6),内镜下以溃疡型多见,病理类型为B细胞型淋巴瘤,治疗多行手术治疗(4/6),配合抗HP、放化疗。结论早期需提高对胃MALT淋巴瘤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抗HP治疗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眼眶小B细胞淋巴瘤组织病理学与免疫表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眼眶小B细胞淋巴瘤病理诊断与肿瘤的分类、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特性.方法 对12例小B细胞淋巴瘤全部行CD3、CD43、CD20、CD79a、CD5、CD10、CD23、cyclin D1、Bcl-2、Bcl-6、Ki-67、TdT、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并按WHO肿瘤新分类标准重新阅片诊断.结果 12例淋巴瘤均呈示B细胞系免疫表型,12例中有8例为结外边缘区淋巴瘤中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例套细胞淋巴瘤,1例滤泡性淋巴瘤,2例为弥漫性B小细胞淋巴瘤.结论 66.7%眼眶小B细胞淋巴瘤是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免疫组化分析在眼眶小B细胞淋巴瘤诊断中重要的协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MALT淋巴瘤的CT表现,影像观察指标为病灶的数量、分布、形态、密度及伴随征象.结果 12例MALT淋巴瘤中共检出肺实变、肺肿块、肺结节、磨玻璃样病灶32个,病灶单发2例,多发10例;多发病例中单肺多发2例,双肺多发8例.肺实变10例共21个病灶,其内均可见支气管充气征,1例2个病灶内见支气管扩张;肺肿块或结节影3例共5个病灶,3个病灶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磨玻璃样改变2例共6个病灶;1例伴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 MALT淋巴瘤CT上常表现为双肺多发、含有支气管充气征的肺实变、肿块、结节样或磨玻璃样改变;上述影像表现及相对缓慢的病变过程提示MALT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腮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MALT淋巴瘤的CT表现。7例患者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仔细观察其CT图像上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7例患者中以中年女性多见。有5例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以干燥综合征最多见(4例)。CT检查表现,7例患者的病灶均位于颈部腮腺区,病灶边界尚清晰,大多数边缘规则;7例肿瘤均呈实性软组织密度,其中6例密度不均伴有小囊样低密度灶,但均未见到出血或钙化灶,增强后实性成分呈中等程度以上的强化,但病灶内小囊样低密度灶未见到明显强化。7例病灶均未突破包膜向邻近组织侵犯。7例患者颈部均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结论 CT表现在腮腺MALT淋巴瘤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再结合其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最多见)密切相关,有助于提高对该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粘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ALT)的肺内原发淋巴瘤罕见,它起源于在组织学上与真正的肺内淋巴结有明显差别的支气管相关性淋巴样组织(BALT)。由于其顽固的病程及相对的组织学良性特点,过去被描述为假性淋巴瘤。作者回顾了13例经组织学及临床诊断的MALT淋巴瘤的放射学表现。年龄44~75岁,女11例,男2例。8例临床表现咳嗽,5例早期无胸部症状。开胸术及肺切除组织标  相似文献   

16.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收集 2 4例原发于胃的MALT淋巴瘤 ,石蜡切片 ,HE染色 ,组织病理学观察 ,免疫组化S -P法检测。结果 :本组发病男女比为 2∶1,年龄 19~ 82岁 ,平均 5 1.5 6岁。术前均作胃镜活检。形态学表现高恶性 3例 ,低恶性 2 1例中 2例临床为高恶性。结论 :胃MALT型淋巴瘤临床表现、胃镜与影像学检查不能与胃癌鉴别 ,正确诊断依赖病理活检。早诊断早治疗 ,包括外科治疗、放疗、化疗 ,同时辅以抗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n ,HP)治疗 ,以提高患者生存期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上呼吸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7年8月间经临床病理确诊的6例上呼吸道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其中5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2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6例上呼吸道MALT淋巴瘤中,1例位于鼻咽部,1例位于口腔左侧上腭部,1例位于右侧会厌,1例多发位于两侧面颊部及左侧上腭部,1例位于左侧声带下方,1例位于右侧舌根;MRI表现:相对肌肉信号,T_1WI 4例呈等信号,1例呈稍高信号,T_2WI 5例均呈高信号,T_2WI和T_1WI所有肿瘤均信号均匀,增强扫描肿块中度均一强化;CT表现:与周边肌肉密度比较,平扫肿块呈等密度,其内密度均一,增强扫描肿块强化均一,强化程度明显,无坏死、囊变及出血的表现。结论上呼吸道MALT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尤其当中老年患者表现为上呼吸道局限性肿块,信号或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中度或重度强化,强化均匀,囊变、坏死出血少见,提示MALT淋巴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列为Ⅰ类致癌物[1]。目前已经确认Hp与胃肠道疾病中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PDE4B、BCL-2在不同类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 cell non-Hodgkin Lymphoma,B-NHL)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3例不同类型B-NHL和1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PDE4B、BCL-2的表达,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DE4B、BCL-2在不同类型B-NHL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PDE4B在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滤泡性淋巴瘤(FL)、边缘区淋巴瘤(MZL)表达较高;伯基特淋巴瘤(BL)均为阴性表达,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FL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LBL)、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各组表达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DE4B在DLBCL的GCB亚型、non-GCB亚型阳性表达分别为61.54% (16/26),31.43% (1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E4B、BCL-2在不同类型B-NHL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二者在B-NHL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PDE4B表达与B-NHL的恶性程度和侵袭性可能存在负相关;BCL-2是诊断FL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的认识及诊断能力。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7年4月经病理确诊的9例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患者(男性6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59岁)的临床资料及18F-FDG PET/CT显像资料,记录病灶的部位、数量、密度、大小、形态及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以及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等情况;分析影像信息并同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结果 9例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患者18F-FDG PET/CT表现分为3型:实变型4例、肿块型3例、弥漫肺炎型2例。实变型表现为大小、受累范围不等的实变影;肿块型表现为单发或多发、边缘毛糙的实性肿块影;弥漫肺炎型表现为肺叶内或双肺弥漫的斑片、团块样软组织密度影。在9例患者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8例(部分伴有支气管扩张)、三角型灌注征3例、病灶向中心聚拢4例、钙化2例、胸腔积液2例、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所有病灶18F-FDG 代谢不均匀增高,中位SUVmax为6.0(2.6~8.3);2例弥漫肺炎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18F-FDG摄取异常增高,SUVmax分别为13.0、4.7。 结论 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的18F-FDG PET/CT表现常为斑片状致密影,多见实变影,内部常见支气管充气征,18F-FDG轻度摄取,结合相对缓慢的病程,可考虑为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