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复方氯沙坦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每天服复方氯沙坦 1~ 2片 ,观察降压疗效和对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影响 ,在治疗 1、2、4、6、8周末记录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服药 1周血压即下降 ,收缩压 /舒张压由治疗前的 (15 0 0± 16 8/10 3 2± 5 6 )mmHg降至 (138 6± 13 3/93 3± 6 9)mmHg ,8周后降至 (12 9 2± 12 6 /87 4± 7 8)mmHg ,心率无明显改变 ,不良反应少。结论 复方氯沙坦每天 1次口服 ,能有效控制血压 ,作用平稳 ,不良反应少 ,服药方便  相似文献   

2.
治疗方法:骨碎补12克,补骨脂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两次后,将两次的煎汁混合,分两次服。一般服药1~3剂临床症状即可减轻或消失,严重者需服药15剂。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其治疗方法各有千秋。笔者自1988~1990年以化瘀通络法治疗17例该病患者,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一、一般资料:女性11例,男性8例,其中20岁以下1例,20~30岁7例,30~40岁7例,50岁以上2例;病程一年者3例,1~4年者5例,5~10年者6例.10年以上者3例。12例曾间断服用过“布洛芬”、“消炎痛、”“强的松”均无效。全部病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的诊断标准。二、治疗方法:协定方:制川草乌各6克、川芎8克、炙乌梢蛇10克穿山甲8克、全虫6克、制马钱子1~2克、雷公藤去皮30克、威灵仙15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煎汤内服,早晚各一次。在给药期间可据患者病情予局部热敷、  相似文献   

4.
作者报道22例水痘病人,年龄16月~10岁,设立对照组,两组均采用VitB_(12)、吗啉胍、扑尔敏治疗,剂量统一。治疗组加用甲氰咪胍,15mg/kg/日,分三次口服,共5天,于服药后第2、4、6、8天复诊1次,盖痂完全脱落时复诊1次。结果,治疗组患者退热时间、斑丘疹隐退时间、全部疱疹干涸结痂时间、皮疹出现至全部盖痂脱落时间均比对照组短,经  相似文献   

5.
为了预防肝炎,盲目滥服板兰根现象极为普遍。现报告12例因服用板兰根而发生消化系统并发症患者。一、临床资料: 本组12例均系门诊病人。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最大者43岁,最小者4岁。服用时间25~33天不等,平均14天。12例中服板兰根煎剂者3例(每天15~30克,水煎服),服板兰根冲剂者8例(每天2~6袋不等,每袋15克袋),服板兰根注射液者 1例每天  相似文献   

6.
作者运用自拟“升胃汤”治疗胃下垂108例,疗效比较理想。108例病例均经钡餐透视确诊为胃下垂。药物组成:黄芪10~30克、自术10克,陈皮10~15克,太子参10~30克,升麻6~9克,柴胡9~12克,枳壳10~18克,砂仁10克,大黄(后下)3~12克,制马钱子2~4克,甘草3~6克。加减:纳差、  相似文献   

7.
中药治疗小儿哮喘1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粟  马立新 《临床荟萃》1997,12(16):760-760
小儿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疾患。春秋两季的发病率较高,易反复发作,常由气候变化、外感、饮食、劳倦及过敏源接触等因素诱发。临床使用止咳祛痰剂或抗过敏治疗,疗效欠佳,易反复发作,使用中药治疗,往往能达到很好的疗效。现就1995年10月~1996年2月间在河北省中医院诊治的15例患儿,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5例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3~11岁,平均7岁;病程最长1年,最短1天。 1.2 临床表现 临床以咳嗽、气促、喉间哮鸣明显,甚则呼吸困难,双肺布满哮鸣音等表现为主要特征。其中因气候变化、外感引发者14例,因饮食所致者1例。以上患儿均符合1992年全国第三届小儿呼吸疾病哮喘诊断标准,确诊为哮喘的患儿。 1.3 治疗方法 内服炙麻黄6~8g,杏仁10~12g,甘草6g,五味子10g,老鹳草12~15g,苏子10~12g,地龙9~12g,穿山龙12~15g,清半夏10g,细辛4g,徐长卿12~15g,白鲜皮8~10g,茯苓12~15g,枳壳10g。每剂水煎2次,将2次药汁混合浓缩至60~90ml,分2次,1日2次,于饭前30分钟温服。疗程1~2周。  相似文献   

8.
治疗方法治疗组(3例):服滋肾宁神汤。处方:生地10克,丹皮10克,泽泻9克,远志12克,枣仁15克,桂枝3克,莲子15克,地骨皮12克,甘草6克,山英肉10克。加减:兼下焦湿热加土在答30克,车前子20克;兼肝郁气滞加柴胡12克;心肾不交、心烦失眠,去桂枝加肉桂3克,川连3克;兼瘀血阻络加丹参15克。每日1剂,水煎服,两周为一疗程,连续服药3个疗程判断疗效。对照组(30例):服用安定2.5毫克,每日3次;谷维素20毫克,每日3次。疗程及治疗时间同治疗组。治疗结果疗效评定: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排尿恢复正常,连续观察半年以上无复发…  相似文献   

9.
柴葛解肌汤实为三阳合治而设,是治疗外感热病的有效方剂。我们自1984年以来运用本方加减治疗流感高热158例取得较好效果。处方:柴胡15g、葛根20g、二花12克、石膏30g、羌活、白芍各10g、黄芩10g、白芷10g、防风10g、苏叶6g、半夏6g、大青叶10g。水煎服,一日一付,先泡后煎为宜。药物起效时间:服药后3小时汗出热退者38例,占24%;服药后24小时内退热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方马齿苋对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作用及对其载脂蛋白和血液流变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04/05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及潍坊市人民医院保健科就诊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120例,均自愿参加观察。随机分为2组,复方马齿苋组和对照组各60例。复方马齿苋组口服复方马齿苋冲剂(马齿苋40g,草决明15g,炒山楂15g,葛根15g,赤勺12g,川芎12g)3次/d,2袋/次(每袋10g,相当于生药15g)。对照组口服地奥心血康胶囊200mg,3次/d。两组均服药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及6周末,采空腹12h静脉血。①血脂测定: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应用酶法;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用比浊法。②载脂蛋白A1,B测定: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③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检测体外血栓干重、湿重及长度用XSN-R血栓形成仪;测定红细胞压积应用Wintrrob试管;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应用比浊法。疗效评估:显效为血清总胆固醇下降≥20%或三酰甘油下降≥40%,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0.26mmol/L;有效为血清总胆固醇下降10%~20%或三酰甘油下降20%~40%,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0.104~0.260mmol/L;无效为未达到有效标准。结果:12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比较:在用药第3,6周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用药前显著降低(P<0.05~0.01),用药第6周后两组患者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高于用药前(P<0.01)。用药第3,6周后,复方马齿苋组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载脂蛋白水平的比较:治疗6周后复方马齿苋组载脂蛋白B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0.01),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治疗6周后两组比较,复方马齿苋组低切变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血栓干重、湿重及长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2.16~5.32,P<0.05~0.01)。④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疗效比较:用药3周末,复方马齿苋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犤78.3%,61.7%(χ2=3.96,P<0.05)犦;用药6周末,复方马齿苋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犤91.6%,71.7%(χ2=8.01,P<0.01)犦。结论:复方马齿苋具有降血脂、改善血液高黏滞状态的作用,对原发性高脂血症具有良好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笔者自1989年以来,运用清热利湿法自拟清淋汤治疗急性泌尿道感染32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性8例,女性24例,男女比例1:3。其中年龄20岁以下3例,21~40岁29例,病程最长12天,最短2天。二、病例选择:32例均经小便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部份病例并有红细胞(见附表)。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小便频数,热涩刺痛,淋沥不畅,小便短少而黄浊,或小腹胀满疼痛,或腰痛,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数或弦数。临床诊断为急性泌尿系感染者。三、药物组成及使用方法:清淋汤:车前草15~20克,白花蛇舌草20~30克,金钱草20~30克,瞿麦12~15克,木通12~15克,滑石20~30克,薏苡仁15~30克,黄柏12~15克,甘草6~9克。少腹胀痛  相似文献   

12.
一、口疮方处方及制法:生地6克、川连1.5克、淡竹叶6克、连翘6克、石斛10克、生草梢3克,水煎服。用法及疗效:日服一剂,2~3次分服。为减少服药时刺激口疮而疼痛,可采取凉服的办法。一般服药2~3剂,症状可以消失,口疮渐趋愈合。注:口疮指口腔溃疡和糜烂,相当于西医的卡他  相似文献   

13.
我们用上感灵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以下简称上感)45例,获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方剂组成:板蓝根30克、银花12克、连翘12克、黄芩10克、蒲公英20~30克、荆芥6~10克、桑叶10克、桔梗10克、杏仁10克、淡竹叶10克、芦根12~15克、甘草6克。以上为成人剂量,儿童酌减。2.加减法:咽痛者加牛蒡子12克;声嘶或失音者加蝉衣6克、麦冬10克、生地10克、玄参10克;咳嗽  相似文献   

14.
消渴证是以多食多饮多尿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我们在门诊工作中遇到4例,全部用中药治愈,现报告如下: 【例1】张××,男,3岁。病史:口渴喜饮尿频2年,于1973年10月23日初诊。病中每日饮水10多次,夜间饮水4~5次,每次约300毫升,但食量正常,大便时干时溏,尿频每于1小时左右1次,每次80~200毫升,间有遗尿。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肌肤松软,舌尖、边深红,舌苔薄灰,脉沉数,尿检比重1.009,尿糖阴性。辨证:胃肠积滞,热灼津液。立法:清热化滞,育阴增液。方药:葛根6克花粉12克石斛12克麦冬6克元参9克生地9克玉竹12克黄连3克焦山楂9克  相似文献   

15.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 15 5例与复方丹参治疗比较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15 5例均为住院病人 ,男 90例 ,女 6 5例 ,年龄 35~ 82岁 ,平均 5 8 5岁。其中合并高血压 5 4例 ,急性心梗 12例 ,陈旧性心梗 7例 ,糖尿病 8例 ,不同程度的心衰 17例 ,脑梗 3例。对照组 5 0例 ,男 2 1例 ,女 2 9例 ,病情合并症与治疗组无显著差异。1 2 方法 灯盏花注射液 1次 12ml,每日一次 ,10~ 14天为一个疗程 ,用药前后做心电图、常规检查。两组有合并症者均给予相应的治疗与护理。2 结果灯盏花组 5 4例症状消失 ,心电图ST -T…  相似文献   

16.
作者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和外治疗法治疗带状疱疹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21~77岁,病程1~15天。疱疹类型:出血性2例,出血坏死性3例,坏死性5例,余11例为普通型。治疗方法:①内服龙胆泻肝汤加减:柴胡、黄、岑、云苓、丹皮、泽泻、车前子各10克,龙胆草、木通各6~10克,生地15~30克,金银花、板蓝根、生  相似文献   

17.
急性胰腺炎发作,外分泌酶进入血循环而引起脑损害,合并出现谵妄或意识模糊状态等神经精神症状时称胰性脑病。临床较少见,笔者近年曾遇到2例,采用大柴胡汤加味解毒清胰透窍和抗生素、激素、5-Fu治疗,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一、治疗方法1.中医中药:中药以解毒清胰,透窍安神为主,基本方为大柴胡汤加味:柴胡12克,白芍12克,黄芩10克,大黄5~10克,半夏10克,枳实10克,木香5克,菖蒲15克,郁金10克,煅牡砺30克(先下),磁石30克(先下),生姜3克,大枣5枚。每日1剂水  相似文献   

18.
笔者自1985年以来自拟百鱼汤治疗肺部感染120例,均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于下:方药组成及用法:方药组成:百部9~12克、鱼腥草20~30克、黄芩12~15克,银花20~30克、连翘10~15克、光杏仁10~12克、葶苈子10~12克、川贝母1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重者每日二剂。加减法:1.伴发高热者加生石膏30克,知母12克;2.伴咳嗽痰多加苏子12克、半夏10克、莱菔子30克;3.喘甚者加炙麻黄6克、五味子9克、地龙9克;胸闷加全瓜蒌12克,陈皮12克。典型病例:李某,男,56岁,退休工人,就诊日期1988年  相似文献   

19.
病例选择凡在本次治疗前连续发作二周以上,经抗组织胺制剂和维生素、钙剂、激素、胎盘组织浆等治疗无效者,列为本组治疗对象。共计55例,男28例,女27例。以上病例均连续服本药达二周以上。治疗方法四物汤:当归10克,川芎6克,赤芍10克,生地15克,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利血平:0.125毫克(半片)每日3次,与中药同时服或不同时服。服药1周有效者继续服用4~5周  相似文献   

20.
药物及方法:自拟柴胡柿蒂汤由柴胡,广木香、甘草各6克,柿蒂、乌梅、合香、大腹皮、栀子、陈皮各10克,芦根20克组成。取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渣,加金银花露100ml熬和1日1剂,2次服完,治疗结果:服药1剂即愈29例,服药2剂即愈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