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是反映新生儿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很多研究表明孕前体质量、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有重要影响[1,2]。本文旨在同时考虑孕前体质量及身高这两个因素,采用身体质量指数(BMI)作为衡量妇女体质量的指标,探讨低出生体质量儿及巨大儿发生率与孕前体质量、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孕期体质量的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0月医院足月单胎妊娠孕妇(37@41周)730例。根据孕期体质量增加程度分为低体质量组(A 组)210例、正常体质量组(B 组)302例和超体质量组(C 组)218例。收集孕妇临床资料,包括姓名、年龄、孕前身高、体质量、月经史、孕产史等,并对3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儿体质量与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孕期体质量增加呈正相关(r =0.352、0.315,P ﹤0.05)。3组各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孕期体质量增加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有关,根据个体差异不同应合理进行营养补充,减少剖宫产率和巨大儿出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我国不同孕前BMI孕期理想的热能供给降低医学指征的剖宫产率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2003年7月—2006年7月济南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既往无心、肝、肾疾病,无慢性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及遗传性疾病的单胎初产妇1003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1258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孕前或孕12周前体重指数(BMI)分组,分别为正常体重组(BMI 18.5~22.9)、超重组(BMI23.0~24.9)、肥胖组(BMI≥25.0),研究组、对照组孕妇的年龄及BMI均无显著差异。根据孕前或孕12周前BMI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热能供给方案,对照组热能供给不限制。指导孕妇进行轻体力劳动,以上各组孕期进行系统的产前检查,定期B超检查,分别观察胎儿增长规律、孕期体重、孕期体重指数增加幅度、孕期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研究组的医学指征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娩方式经单因素筛选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孕前体重、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长幅度、孕期体重指数增长幅度与有正相关性。结论对孕前不同BMI孕妇,给予不同的热能供给方案,对降低医学指征的剖宫产率等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孕期个体化的热能供给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孕前体重和孕期体重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等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837例正常足月单胎产妇,回顾性分析其孕前体重、孕期中体重、分娩时体重,记录新生儿出生时的身长、体重、胸径、头围等数据,探讨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等影响。结果经过分析后得知,孕前低体重产妇的新生出生身长、体重、胸径、头围均明显低于理想体重、超重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增重过多产妇的巨大发生率、胸径、头围均明显大于增重不足、增重正常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增重越多,新生儿身长越长、体重越大。孕前低体重、正常体重产妇,若孕期的体重增加,新生儿出生的身长、体重、胸径、头围会显著增大。结论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和新生儿出生身长、体重有关,孕妇应按照自身实际条件,调整孕期增重范围,获取良好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研究影响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因素。结果出生体质量在不同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孕前体检次数、孕前健康教育、孕前BMI、孕期增重的人群中存在差异(P<0.05);低出生体质量组与正常出生体质量组比较,结果显示:接受孕前教育(OR=0.80,95%CI:0.59~0.94),孕前BMI指数1~24组(OR=0.74,95%CI:0.49~0.86)为保护性的因素。巨大儿组与正常组比较,结果显示:孕期增重>20(OR=1.30,95%CI:1.11~1.68)为巨大儿的危险因素。结论为降低低出生体质量和巨大儿的发病率,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需要加强对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孕妇体质量指数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将420例单胎初产妇按体质量指数(BMI)分为孕前肥胖组(24≤BMI<27)30例、产前肥胖组(产前BMI≥27)30例和正常组(产前BMI<24)360例.孕产妇分娩情况及新生儿出生时情况按调查表进行调查.比较3组分娩情况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 孕前肥胖组总产程长于正常组,产程异常率及剖宫产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前肥胖组新生儿平均体质量大于正常组,巨大儿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育龄妇女应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加强围生期保健,控制孕期体质量,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曹潇君  彭军 《黑龙江医药》2021,34(4):747-749
目的:分析孕前超重与孕期增重过多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155例本院单胎分娩的孕妇,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I)水平分为正常组及超重组.根据孕期增重情况,分为增重不足组、增重正常组、增重过多组.分析孕前超重及孕期增重过多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超重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增重过多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出生异常率高于增重正常组(P<0.05);两组剖宫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巨大儿率均分别高于正常组及增重正常组(P<0.05).结论:孕前超重、孕期增重过多增加了妊娠、分娩风险及新生儿不良结局风险,加强孕前及孕期体重的把控,优化妊娠结局,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妇孕期体质量增加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分娩结局的影响,以为临床围产期的保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420名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分析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体质量增长等情况,并比较孕妇孕期体质量增加对分娩结局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结果孕前超重组孕期体质量增加明显低于孕前低体质量组及正常体质量组(P<0.05);孕前超重组巨大儿的发生率高于其他2组;孕期体质量增加过多孕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巨大儿出生率及剖宫产率明显高于体质量增加适宜组及过少组,体质量增加适宜孕妇明显高于体质量增加过少孕妇(P<0.05);孕期体质量增加过少孕妇低体质量新生儿出生率明显高于体质量增加适宜及过多孕妇(P<0.05),孕妇最佳体质量增长区间为16.0kg。结论适宜的孕期体质量增加对于孕妇改善分娩结局,控制新生儿状况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孕期体质量增加变化与孕期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单胎妊娠并足月分娩的正常初孕妇女180例,根据孕前体质量指数( BMI )分为正常(20kg/m2<BMI <24kg/m2)、超重组(24kg/m2≤BMI<28kg/m2)及肥胖组(BMI≥28kg/m2)各60例,按孕前BMI分级后,将孕期增重分为增重不足(孕期增重<P15)、增重适宜(P15~P85)与增长过多(>P85)3个亚组各20例。孕晚期末孕妇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及血清脑钠肽( BNP)检查。比较不同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不同体质量变化对孕期妇女心力衰竭发病率。结果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显示孕前体质量指数与孕期增重变化均为妊娠期妇女心力衰竭患病率增加的危险因素。两因素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孕前体质量指数超重及肥胖与孕期增重过多均显著影响妊娠期心力衰竭发病率。结论孕前肥胖及超重、孕期体质量增加过多孕妇心脏负荷增加,心力衰竭发病率高。保持孕妇孕期适宜体质量增加有助于控制孕期心力衰竭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对521例单胎初产妇测定了BMI并随访了妊娠结局,孕妇BMI和新生儿出生体重均以第10至第90百分位数为正常值范围。结果:(1)低体重孕妇SGA发生率显著增加;超重孕妇妊高征、LGA、手术产等发生率显著增加;(2)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妇身高呈显著正相关。提示:(1)孕妇BMl可作为预测妊娠结局的方法之一;(2)不同身高孕妇的新生儿出生体重的诊断标准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妇体重增加幅度与孕期血糖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系统产前检查单胎产妇2058例,按孕前体重指数(BMI)、整个孕期BMI的增幅、孕期体重增长绝对值不同指标分组,监测全部观察对象孕早期空腹血糖、孕中期糖筛查(GCT)、血糖异常者的糖耐量(OGTT)。统计孕前BMI、孕期BMI增加幅度、体重增加绝对值与孕期血糖异常的关系。结果孕前BMI超重或肥胖、孕期BMI增幅过多、体重绝对值增幅过多者血糖异常比例高于正常孕妇。结论应控制孕前超重或肥胖、孕期BMI增加过多、体重绝对值增加过这几项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指数(BMI)对孕妇体内25-OH维生素D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作产前检查的398例单胎初产妇,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三组,体质量正常组(BMI〈25kg/m^2);超重组(25〈BMI〈29.9kg/m^2);肥胖组(BMI〉30kg/m^2)。采用放免法分别在4—22孕周和产前(37~41孕周)测定孕妇体内25.OH维生素D的含量,并校正孕妇年龄、孕周、维生素使用情况、基础血压等之后,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评估孕妇体重指数(BMI)与25-OH维生素D的相关性。结果肥胖组体内25-OH维生素D含量显著低于体重正常组(P〈0.05);孕妇BMI与血清25-OH维生素D在4—21孕周(r=-0.22,P〈0.001)和产前(r=0.19,P〈0.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孕期25-OH维生素D含量下降与孕妇肥胖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妇体重指数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行定期产检并住院分娩单胎孕妇216例,依据成人BMI标准,将71例BMI<18#.5 kg/m2孕妇作对照组,75例BMI为18.5~24.9 kg/m2孕妇作研究A组,70例BMI≥25.0 kg/m2孕妇作研究B组,比较3组孕妇的孕期体重增幅、新生儿发育情况与新生儿生后异常结局的情况。结果研究A组身长、出生体重与生长指数均比对照组高,研究B组的出生体重比对照组重,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B组孕妇的巨大儿与大于胎龄儿检出率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过少增长孕妇的小于胎龄儿检出率比其他两组高,过多增长孕妇的巨大儿与大于胎龄儿检出比其他2组高,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孕前BMI、孕期体重增幅与巨大儿、大于胎龄儿的检出率呈正相关性,孕期体重增幅与小于胎龄儿的检出率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孕妇体质量指数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420例单胎初产妇按体质量指数(BMI)分为孕前肥胖组(24≤BMI<27)30例、产前肥胖组(产前BMI≥27)30例和正常组(产前BMI<24)360例。孕产妇分娩情况及新生儿出生时情况按调查表进行调查。比较3组分娩情况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孕前肥胖组总产程长于正常组,产程异常率及剖宫产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前肥胖组新生儿平均体质量大于正常组,巨大儿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育龄妇女应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加强围生期保健,控制孕期体质量,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赵采云  华绍芳 《天津医药》2019,47(3):284-287
目的 分析出生体质量≥2 500 g小于胎龄儿(SGA)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其围产结局。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日—2018年4月8日于本院产科出生的体质量≥2 500 g SGA 183例为病例组,另择同期出生的≥2 500 g适于胎龄儿(AGA)183 例为对照组,比较 2 组影响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主要相关因素,包括母亲因素[孕妇体质量指数(BMI)、合并症等],胎儿因素(性别、胎次等),胎盘脐带因素;并对围产期是否发生胎窘、羊水减少、新生儿疾患等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病例组孕母BMI低于对照组,脐带胎盘异常、女婴和第1胎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盘脐带异常、女婴、第 1 胎是导致≥2 500 g SGA 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孕母高 BMI 是≥2 500 g SGA 的保护因素;≥2 500 g SGA 围产期羊水过少、胎儿宫内窘迫、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明显高于≥2 500 g AGA(P<0.05)。结论 ≥2 500 g小于胎龄儿的危险因素及围产结局具有特殊性,有望通过加强孕期、围产期筛查与指导,密切监控高危因素,以减少其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王艳 《现代医药卫生》2014,(3):337-338,341
目的描述妊娠期妇女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孕期心理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0t2年1月至2013年6月安徽省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门诊定期产前检查并拟在该院分娩的50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贝克焦虑量表(BAI)、流行病学调查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于孕中、晚期对孕妇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跟踪至产房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孕妇在孕晚期焦虑、抑郁程度高于孕中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孕晚期焦虑、抑郁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身长呈负相关(P〈0.05),随着焦虑、抑郁程度的增高,孕妇出现分娩并发症的风险也越大(P〈0.01),未发现孕期心理因素与分娩方式的关系。结论孕期心理健康对妊娠结局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应加强围生期保健工作,提高妊娠质量.以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7.
体重指数、妊娠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可  林静吟 《江西医药》2005,40(9):500-503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BMI增加值(△BMI=分娩期BMI-孕前BMI)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糖耐量异常(GIGT)、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333例单胎孕妇按孕前BMI随机分为消瘦组(158例)、正常组(152)及肥胖组(23例),对GDM、GIGT、PIH的发生率及妊娠结局作前瞻性分析.结果肥胖组妊娠期GDM+GIGT及PIH发生率较正常组及消瘦组明显升高(P<0.01),肥胖组及消瘦组的GDM发生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阴道自然分娩率与剖宫产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肥胖组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发生GDM、GIGT及PIH孕妇的孕期△BMI与无并发症者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终止妊娠者孕期△BMI的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发生巨大儿与未发生巨大儿者孕期△BMI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产后出血的发生与孕前BMI及孕期BMI增加值均无明显关系.结论孕前BMI与妊娠期GIGT、PIH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之间有密切关系,孕前控制体重可减少PIH、GDM和巨大儿的发生,而控制整个孕期体重增加更可减少巨大儿发生.  相似文献   

18.
杨卫卫  张娟丽 《贵州医药》2023,(6):1004-1005
目的 探究孕期营养指导联合健康宣教在预防妊娠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孕期检查的单胎妊娠女性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孕妇接受常规孕期检测,研究组孕妇接受孕期营养指导联合健康宣教,对比两组孕妇孕期血糖、体质量及BMI的变化,比较两组孕妇糖尿病发生率以及分娩结局。结果 孕13~27周和孕28~30周两个时间点上,研究组孕妇的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P<0.05);孕27周和孕30周时,研究组孕妇的体质量和BMI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孕妇孕期妊娠糖尿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孕妇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孕期女性联用营养指导与健康宣教能够较好的对其孕期血糖水平、体质量及BMI进行控制,对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还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赵枫  雷莉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3):3194-3196
目的探讨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生长发育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巨大儿的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与巨大儿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选择同期出生的体质量正常的208例新生儿为对照组,并随访记录两组婴幼儿3、6、9、12、18、24、30、36个月等各监测点的两组体质量、身长,采用CDCC测试并计算两组婴幼儿智力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DI),通过统计学分析进行比较。结果Logistic~归分析显示孕妇年龄、孕前身高、孕前体质量、孕期增重、营养状况、活动情况、家族肥胖及父亲体质量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巨大儿组体质量和身长在30个月以内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但到36个月时,巨大儿组与对照组之间身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组MDI、PDI值分别为(107.33±7.29)、(104.71±6.93),与对照组的(112.58±7.61)、(109.09±7.1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8、5.33,均P〈0.01)。结论巨大儿发生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在婴幼儿期巨大儿的体质量大于正常出生体质量儿;巨大儿智力和运动发育均落后于正常出生体质量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近年来,妊娠期糖尿病级糖耐量异常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妊娠女性在孕期特殊生理环境下本就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胰岛素抵抗。妊娠和肥胖均可使体内出现一定程度上的糖脂代谢异常,使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加重,促使糖耐量异常及糖尿病的发生。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抚顺矿务局总医院就诊的单胎宫内孕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及整个孕期体质量增长指数(△BMI)对妊娠期血糖升高的影响。来诊询问患者年龄、孕周、产次等一般情况和孕前体质量及孕期体质量增长水平。当晚12点后禁食水并于次日清晨测空腹身高、体质量并抽取5 m L空腹肘静脉血送入检验科测空腹血糖。血糖监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检测。结果妊娠期体质量指数的增长△BIM≥6的孕妇血糖升高概率明显高于4≤△BIM<6及△BIM<4的孕妇。结论通过分析孕妇孕前BMI及孕期体质量增长水平与孕晚期发生血糖升高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孕前及孕期营养过剩所致的超重肥胖对于妊娠期血糖的影响,为妊娠期糖耐量减低及糖尿病的预防和诊疗工作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