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牵拉骨生成技术是一系列骨延长方法,为一些先天性肢体短缩及后天外伤引起的肢体短缩提供了不需要植骨的外科治疗方法.随着外固定器的发展及该技术的成熟 [1].牵拉骨生成技术已经被广大骨科医师所接受并应用.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的广泛应用,很多并发症包括骨不愈合及延迟愈合、针道感染、关节屈曲僵硬、肌无力、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等被报道 [2].骨骼损伤后可完全再生已经得到证实,并且在该技术中可以得到控制 [3-4],但周围软组织变化包括神经、血管,肌肉等则很难控制,然而常常都是由于这些组织的损伤导致骨延长的中止.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本文就牵拉骨生成技术中周围软组织的研究进展方面综述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2.
牵拉骨生成技术是一系列骨延长方法,为一些先天性肢体短缩及后天外伤引起的肢体短缩提供了不需要植骨的外科治疗方法.随着外固定器的发展及该技术的成熟 [1].牵拉骨生成技术已经被广大骨科医师所接受并应用.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的广泛应用,很多并发症包括骨不愈合及延迟愈合、针道感染、关节屈曲僵硬、肌无力、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等被报道 [2].骨骼损伤后可完全再生已经得到证实,并且在该技术中可以得到控制 [3-4],但周围软组织变化包括神经、血管,肌肉等则很难控制,然而常常都是由于这些组织的损伤导致骨延长的中止.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本文就牵拉骨生成技术中周围软组织的研究进展方面综述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3.
牵拉骨生成技术是一系列骨延长方法,为一些先天性肢体短缩及后天外伤引起的肢体短缩提供了不需要植骨的外科治疗方法.随着外固定器的发展及该技术的成熟 [1].牵拉骨生成技术已经被广大骨科医师所接受并应用.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的广泛应用,很多并发症包括骨不愈合及延迟愈合、针道感染、关节屈曲僵硬、肌无力、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等被报道 [2].骨骼损伤后可完全再生已经得到证实,并且在该技术中可以得到控制 [3-4],但周围软组织变化包括神经、血管,肌肉等则很难控制,然而常常都是由于这些组织的损伤导致骨延长的中止.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本文就牵拉骨生成技术中周围软组织的研究进展方面综述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4.
牵拉骨生成技术是一系列骨延长方法,为一些先天性肢体短缩及后天外伤引起的肢体短缩提供了不需要植骨的外科治疗方法.随着外固定器的发展及该技术的成熟 [1].牵拉骨生成技术已经被广大骨科医师所接受并应用.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的广泛应用,很多并发症包括骨不愈合及延迟愈合、针道感染、关节屈曲僵硬、肌无力、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等被报道 [2].骨骼损伤后可完全再生已经得到证实,并且在该技术中可以得到控制 [3-4],但周围软组织变化包括神经、血管,肌肉等则很难控制,然而常常都是由于这些组织的损伤导致骨延长的中止.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本文就牵拉骨生成技术中周围软组织的研究进展方面综述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5.
牵拉骨生成技术是一系列骨延长方法,为一些先天性肢体短缩及后天外伤引起的肢体短缩提供了不需要植骨的外科治疗方法.随着外固定器的发展及该技术的成熟 [1].牵拉骨生成技术已经被广大骨科医师所接受并应用.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的广泛应用,很多并发症包括骨不愈合及延迟愈合、针道感染、关节屈曲僵硬、肌无力、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等被报道 [2].骨骼损伤后可完全再生已经得到证实,并且在该技术中可以得到控制 [3-4],但周围软组织变化包括神经、血管,肌肉等则很难控制,然而常常都是由于这些组织的损伤导致骨延长的中止.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本文就牵拉骨生成技术中周围软组织的研究进展方面综述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6.
牵拉骨生成技术是一系列骨延长方法,为一些先天性肢体短缩及后天外伤引起的肢体短缩提供了不需要植骨的外科治疗方法.随着外固定器的发展及该技术的成熟 [1].牵拉骨生成技术已经被广大骨科医师所接受并应用.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的广泛应用,很多并发症包括骨不愈合及延迟愈合、针道感染、关节屈曲僵硬、肌无力、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等被报道 [2].骨骼损伤后可完全再生已经得到证实,并且在该技术中可以得到控制 [3-4],但周围软组织变化包括神经、血管,肌肉等则很难控制,然而常常都是由于这些组织的损伤导致骨延长的中止.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本文就牵拉骨生成技术中周围软组织的研究进展方面综述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7.
牵拉骨生成技术是一系列骨延长方法,为一些先天性肢体短缩及后天外伤引起的肢体短缩提供了不需要植骨的外科治疗方法.随着外固定器的发展及该技术的成熟 [1].牵拉骨生成技术已经被广大骨科医师所接受并应用.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的广泛应用,很多并发症包括骨不愈合及延迟愈合、针道感染、关节屈曲僵硬、肌无力、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等被报道 [2].骨骼损伤后可完全再生已经得到证实,并且在该技术中可以得到控制 [3-4],但周围软组织变化包括神经、血管,肌肉等则很难控制,然而常常都是由于这些组织的损伤导致骨延长的中止.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本文就牵拉骨生成技术中周围软组织的研究进展方面综述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8.
牵拉骨生成技术是一系列骨延长方法,为一些先天性肢体短缩及后天外伤引起的肢体短缩提供了不需要植骨的外科治疗方法.随着外固定器的发展及该技术的成熟 [1].牵拉骨生成技术已经被广大骨科医师所接受并应用.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的广泛应用,很多并发症包括骨不愈合及延迟愈合、针道感染、关节屈曲僵硬、肌无力、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等被报道 [2].骨骼损伤后可完全再生已经得到证实,并且在该技术中可以得到控制 [3-4],但周围软组织变化包括神经、血管,肌肉等则很难控制,然而常常都是由于这些组织的损伤导致骨延长的中止.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本文就牵拉骨生成技术中周围软组织的研究进展方面综述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9.
牵拉骨生成技术是一系列骨延长方法,为一些先天性肢体短缩及后天外伤引起的肢体短缩提供了不需要植骨的外科治疗方法.随着外固定器的发展及该技术的成熟 [1].牵拉骨生成技术已经被广大骨科医师所接受并应用.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的广泛应用,很多并发症包括骨不愈合及延迟愈合、针道感染、关节屈曲僵硬、肌无力、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等被报道 [2].骨骼损伤后可完全再生已经得到证实,并且在该技术中可以得到控制 [3-4],但周围软组织变化包括神经、血管,肌肉等则很难控制,然而常常都是由于这些组织的损伤导致骨延长的中止.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本文就牵拉骨生成技术中周围软组织的研究进展方面综述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0.
牵拉骨生成技术是一系列骨延长方法,为一些先天性肢体短缩及后天外伤引起的肢体短缩提供了不需要植骨的外科治疗方法.随着外固定器的发展及该技术的成熟 [1].牵拉骨生成技术已经被广大骨科医师所接受并应用.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的广泛应用,很多并发症包括骨不愈合及延迟愈合、针道感染、关节屈曲僵硬、肌无力、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等被报道 [2].骨骼损伤后可完全再生已经得到证实,并且在该技术中可以得到控制 [3-4],但周围软组织变化包括神经、血管,肌肉等则很难控制,然而常常都是由于这些组织的损伤导致骨延长的中止.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本文就牵拉骨生成技术中周围软组织的研究进展方面综述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用外固定支架结合髓内钉治疗股骨化脓性骨髓炎后伴骨缺损及肢体短缩的骨不连。方法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髓内钉对14例儿童(平均年龄9.5岁)股骨化脓性骨髓炎后伴骨缺损及肢体短缩的骨不连行骨痂延长术,术前患肢平均骨缺损长度2.2(1.3~3.4)cm,患肢平均短缩8.9(3.5—16.5)cm。结果随访41~89个月(平均58个月),骨延长达7.0~19.5cm,平均外固定指数18.6(14.9~24.3)days/cm,延长段愈合指数平均37.8(30.7~51.6)days/cm。肢体长度得到比较满意的效果(肢体短缩〈2.0cm,肢体成角〈7°),骨不连接处全部愈合,无神经、血管损害,无股骨头缺血坏死及新骨骨折。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髓内钉是治疗儿童股骨化脓性骨髓炎后伴骨缺损及肢体短缩骨不连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2.
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畸形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lizarov环行外固定器用法变化很多 ,根据临床需要可进行骨延长、加压、矫正成角和旋转畸形等多种用途。尽管功能繁多、效果好 ,但临床应用中仍有许多问题和并发症发生 ,如肌肉挛缩、轴向偏移、神经血管损伤、加压克氏针对脱钙骨的切割、针道感染等。总结 12例患儿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经验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 10例 ,女 2例。年龄 2~ 12岁 ,平均 4岁 3个月。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6例 ,其中 4例有神经纤维瘤病并有假关节切除植骨手术史。小儿麻痹后遗症致肢体短缩3例。胫骨骨骺早闭肢体短缩 1例。…  相似文献   

13.
骺板是儿童骨骺与干骺端之间的生长活跃软骨区,具有纵向和横向生长的功能,骨折、感染、肿瘤、辐射均可导致骺板损伤。骺板损伤后可能在骨骺与干骺端之间的软骨区形成骨性连接即骨桥,使骺板全部或部分提前闭合,导致肢体短缩和(或)成角畸形。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针对临床表现的短缩和(或)成角畸形,采取诸如截骨矫形、骨骼延长或健侧骺板阻滞术等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分期矫正青少年股骨远端骨骺损伤所致成角和短缩畸形的方法,并总结近3年来这方面的治疗结果。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2年10月分期矫正治疗(即先做股骨髁上截骨矫形,矫正股骨远端成角畸形,同时做股骨远端全骺板阻滞,待截骨完全愈合、双下肢不等长逾4em时再做股骨中段截骨延长)的12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疗效。结果12例患儿中,11例获满意随访。11例患儿截骨端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9个月,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无畸形复发。12例患儿中,5例完成一轮成角和短缩治疗周期,4例不需做延长治疗,3例未及做延长治疗。5例二期延长病例中,3例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其外固定指数(EFI)平均为每厘米1.5个月;2例后期改换钢板内固定。2例发生针道感染。结论分期矫正成角和短缩作为股骨远端骨骺损伤所致畸形的一种治疗方法,能及时矫正股骨下端成角畸形,有利于保护膝关节功能,缺点在于需反复多次手术。对于治疗初期成角畸形明显,而下肢短缩不足4cm的生长期患儿较为适合。  相似文献   

15.
可注射性纳米组织工程骨应用于牵拉成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可注射性纳米组织工程骨注入骨延长区,观察其能否加速延长区的骨生成。方法用新西兰大耳白兔制作兔牵拉成骨模型,获得成功存活动物71只,分为4组,A:对照组,17只;B:注射共培养成骨细胞、内皮细胞组,18只;C:注射单纯胶体纳米材料组,18只;D:注射共培养成骨细胞、内皮细胞复合胶体纳米材料组,18只。术后5d行胫骨延长,速度1mm/d,共延长20d,延长完成后,A组不做其他治疗;B组将共培养成骨细胞、内皮细胞悬液2ml注入骨延长区,细胞总数量约1×107个;C组将单纯纳米材料2ml注入骨延长区;D组将可注射纳米组织工程骨2ml注入骨延长区,通过X线检测、骨密度(BMD)测定观察延长结束后第3、6、9周骨愈合情况。结果BMD和X线检测结果显示注射纳米组织工程骨组新生骨质量较高,骨愈合情况要优于其他组。结论可注射性纳米组织工程骨应用于牵拉成骨,可促进延长区骨生成,且优于单纯注射细胞或可注射性纳米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介绍假性软骨发育不全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详述2例假性软骨发育不全的临床表现、X线所见,其中1例在小腿近端进行截骨,通过Ilizarov技术矫正膝内翻的同时进行肢体延长。结果 双膝内翻矫正满意,肢体延长达7cm,骨的愈合速度正常。结论 Ilizarov技术是矫正假性软骨发育不全膝内翻及肢体延长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aylor空间支架(Taylor spatial frame, TSF)矫正儿童下肢畸形的临床疗效和精准度。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采用TSF矫治儿童下肢畸形5例,其中女4例,男1例;年龄4~15岁,平均8.2岁;特发性膝外翻及肢体短缩畸形1例,神经源性马蹄内翻足畸形1例,创伤后膝内翻及肢体短缩畸形1例,创伤后踝关节外翻及肢体短缩畸形1例,感染性膝外翻及肢体短缩畸形1例。术前常规拍摄标准双下肢全长或标准踝关节正位X线片,根据影像学资料全面评估双下肢或足踝的短缩、成角、旋转、移位情况,设计矫治方案及截骨平面。术中根据截骨平面按照穿针要求安装固定Taylor环,参考环垂直骨平面,安装TSF并测量支架的安装参数后,依据所定位截骨平面进行截骨。术后1周复查,拍摄标准的正侧位X线片以及大体照片,测量畸形参数,电脑软件系统中输入畸形参数和安装参数获得畸形矫正处方,依据新生成的电子矫正处方调整6个可伸缩连接杆,畸形矫治过程中每周复查X线片及外观照片,根据处方提示,必要时更换需要调整的连接杆直至畸形完全矫正。结果经过35~42 d的调节,2例经过1次处方畸形完全矫正,3例因残存畸形或过度矫治,经第二次或第三次2~6 d处方满意矫正畸形。截骨处新骨生成和矿化良好,术后1.5~6个月去除外固定架。随访时间6~29个月,畸形无复发。所有患者患肢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畸形得到纠正。术后1例发生针道切割和感染,应用敏感抗生素及局部换药治疗痊愈。无一例血管神经损伤、继发马蹄足畸形、关节僵硬及去除外固定后再发骨折发生。结论 Taylor空间支架矫正特发性、神经源性、外伤性及感染性畸形疗效确切,术后功能及外观恢复良好,精确度高,是儿童下肢畸形矫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儿童严重骨缺损不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儿童严重骨缺损不连的临床经验。方法:9例患儿接受治疗,8例既往曾植骨内固定失败。其中8例采用Ilizarov技术,1例采用Ilizarov与自体腓骨游离移植复合技术。结果:9例均获治愈,骨缺损得到补充,除1例外伴发肢体短缩得到矫正。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可在补充骨缺损的同时矫正肢体不等长,并适用于软组织条件差的肢体。假关节可以旷置或切除,有3种加压方法可供选择  相似文献   

19.
外展推移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内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转子间外展推移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内翻的远期疗效。方法:用转子间外展推移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内翻20例(27髋),平均随访14年。结果:所有股骨头骺板早期闭合,大转子上移,大部分髋臼发育不良,股骨头球形适应改变,肢体短缩。结论:手术可以使股骨头骺板处在正常位置上,但不能使股骨头骺板内部异常生长得到控制。股骨头骺板的早期闭合是骺板损伤后修复的结局,它维持头干角的稳定并引发周围形态的畸形  相似文献   

20.
骺板损伤早闭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骺板是儿童骨骼所特有的结构,它是骨骺与干骺端间生长活跃的软骨区,呈波浪状薄板样,具有纵向和横向生长的功能。其损伤会导致儿童长管状骨骨骺与干骺端之间形成骨性连接即骨桥,使骺板全部或部分提前闭合,造成肢体短缩和(或)成角畸形。近年来,由于对其病理、诊断和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关节镜、显微外科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临床治疗方面已相继取得了新的进展。现将其作一综述。骨折、感染、肿瘤、辐射等因素均会导致骺板的损伤。而骺板损伤所致早闭往往在受累肢体出现成角畸形或短缩时才被发现。根据X线平片上骨桥位于骺板的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