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潘子月 《现代保健》2010,(14):196-196
1病例介绍 患者,男,72岁,3个月前无意发现左大腿后侧有一肿物,触之不痛,下肢无不适。近1周自觉消瘦、乏力,肿物变大故来笔者所在医院检查。专科检查:左大腿后侧中上段有一大小约5.0cm×5.0cm肿物,质软韧,圆形,表面较光滑,活动度尚可,无压痛,左下肢运动及感觉无障碍,足背动脉搏动良。  相似文献   

2.
常怡勇 《健康》2011,(7):52-53
老刘是位高血压患者,由于他长期坚持服药,血压一直控制得比较稳定.但今年入夏以来,尽管他还是按时按量服药,但血压屡屡出现波动,他常常觉得头晕、头胀、胸闷、乏力.上周末,气温高达40℃,老刘中午骑自行车外出办事,回到家已是满头大汗,他急忙跑进开着空调的屋子,  相似文献   

3.
病例报告患者男,16岁,住院号6947.于1979年7月6日入院。入院前4小时被人推倒头部下地,俯卧位胸腰部被其双腿夹住,并抓住头部向后猛拉。事后颈部运动障碍,左上下肢不能活动。诊断脑挫伤。检查:体温38.5℃,呼吸30次/分,脉搏120次/分,血压120/70毫米汞柱,神志清楚,瞳孔右侧0.8毫米,左侧0.5毫米。对光反射均正常,左鼻唇沟稍变浅,左眼睑部轻度下垂。两侧颈肌无痉挛。颈椎1~2棘突处压痛,有凹陷现象.左上下肢运动呈弛缓性瘫痪。左上肢肌力0级,下肢1~2级。左肢体浅感觉存在,深感觉与位置觉消失。左上肢痛觉过敏,左下肢巴氏征阳性。右上下肢肌力4~5级,痛觉迟钝,位置觉存在,无病理反射。X 线摄片检查:示环椎向前半脱位,伴  相似文献   

4.
年七旬的李大爷患高血压10多年了,同时,他还有高脂血症和动脉硬化症,长期服用降压药,但血压控制得并不理想。最近,他经常感到头晕乏力,行走、站立时症状加重,卧床休息时消失,去诊所一量.血压为185/125毫米汞柱。他加倍服用了氢氯嗟嗪,想快速降血压。1小时后,他的血压降至120/75毫米汞柱。可是不久他头晕加重,伴有心慌、乏力、出汗等症状,且右侧肢体无力、偏瘫,就诊后被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5.
中学校长许老师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刚退休清闲半年,左下肢却给他频添了麻烦。原是风平浪静的左小腿,突然由下而上疼痛、麻木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变本加利,不仅麻痛范围扩展,而且肢体乏力,僵直,走路有如踩棉花感。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于是来到县医院求医,经摄拍CT片后,医生诊断为腰椎椎间盘突出。他接受了按摩、服药两个月后,病情有增无减,不得不孤注一掷。同意了医生的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正>下肢冰凉动脉栓塞80岁高龄的魏大爷原来就有心脏病房颤,这几天感觉左下肢发凉不舒服,以为是老寒腿又犯了。这天下午,魏大爷感觉左下肢疼痛难忍,麻木、皮肤发凉。家人陪他来到医院。医生看到他左膝关节以下肢体皮肤紫绀、温度减低,立即让他做了血管B超检查,随后接着做了血管造影。结果显示:魏大爷左侧股动脉主干栓塞,血流阻断。必须立即开通血管恢复血流,否则左下肢会因缺血坏死,面临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对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的影响.方法 分析266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CT影像,记录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在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发生率、CT特征及其主要的治疗方式.结果 266例患者中142例诊断为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占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53.4%(142/266).29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同时行抗凝溶栓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是导致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治疗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应重视对左髂总静脉压迫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6岁,哈族,1986年5月20日入院。2年前开始口渴,多饮多尿,日饮水量及尿量均在4000—6000ml左右,伴纳差,乏力,便秘,四肢软弱,左下肢跛行。症状重时,双上肢不能上举,下肢行路困难。查体:身高94cm,体重11.5kg。发育营养差,消瘦,面色苍黄,皮肤弹性稍差。心率100次/分,双上肢抬举无力,左下肢跛行,左膝关节稍肿胀。血K 2.6mmol/L,Na~ 130mmol  相似文献   

9.
正坐在轮椅上的孩子叫小木,10岁了。据小木的父母说,孩子1岁时,他们发现他腰骶部有一个软膨出物,到医院检查确诊为先天性脊柱裂。小木两岁时做了手术,但效果不好,4岁那年孩子出现左下肢乏力、疼痛以及左足下垂等症状,后来就出现了小便失禁。这两年在上述症状基础上反复出现发热、恶心、便秘等  相似文献   

10.
患者十余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下肢肿胀增粗,伴葡萄酒色斑形成,色斑起初为大腿内侧一块,切除后左下肢其余位置多发色斑形成.现患者左下肢重度肿胀,皮温较右下肢高,为求进一步诊治来医院就诊,结果被诊断为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78岁,滨州军分区离休干部.2001年5月,患者出现左侧上肢怕冷、麻木、乏力症状,测双上肢血压,右侧:145/70mmHg,左侧70/40mmHg,给予彩色多普勒及二维超声检查示:左锁骨下动脉近端管腔结构欠清,内膜增厚不光滑,腔内见多个微小斑块回声,左上肢动脉血流速度减低,频谱形态失常(提示左锁骨下动脉近端重度狭窄).  相似文献   

12.
杨锋 《家庭健康》2009,(4):44-45
近些日子,年逾花甲的老高左下肢肿胀加重,皮肤变得乌紫,别说走路,连站着都疼痛剧烈。儿子陪他到市医院检查,确诊为左下肢深静脉炎合并血栓形成,需要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56岁,主诉"发烧(体温39.8 ℃)、嗓子痛",就诊时血白细胞计数14×109/L,中性粒细胞76.5%.给予头孢美唑钠抗感染治疗.入院后第一天体温正常,但仍感头痛、四肢乏力.第5天出现排尿费力,胸背部疼痛.病程第7天时主诉胸闷、气短,双下肢无力.随后2 d肢体无力加重,伴精神差、嗜睡、纳差.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能够清晰问答,颅神经未见异常.双上肢肌力5级,左下肢肌力4级,右下肢3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研究应用腰硬联合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下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行下肢手术的100例患者,根据麻醉方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实验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2组患者麻醉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临床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实验组术中血压和心率与对照组变化无明显差异;实验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时间、总阻滞时间以及苏醒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 腰硬联合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下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具有显著作用,在麻醉应用中占有关键性地位.  相似文献   

15.
年近七旬的王师傅患高血压20多年了,并伴有高脂血症和动脉硬化症等,长期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尚可。入冬后他经常感到头晕乏力,行走、站立时症状加重,卧床休息时消失。去诊所一量血压:165/103mmHg!他赶紧找出两片硝苯地平(心痛定)舌下含化,再加服复方降压片、北京0号,想快速降血压。半小时后,他的血压降至120/70mmHg,他心满意足。但随后头晕加重,心慌、乏力、出汗,且右侧肢体无力、半身不遂,口齿不清……家人急叫120,到医院一查,被诊断为“缺血性中风”。王师傅不解:我只是把血压降到了“正常”,怎么会中风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高密度小剂量左布比卡因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7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左布比卡因组383例和布比卡因组373例.观察两组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感觉和运动阻滞的情况.结果 左布比卡因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5.9±1.4)、(11.7±3.0) min,均明显晚于布比卡因组的(4.2±0.3)、(9.1±3.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布比卡因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为(152.8±17.5) min,明显短于布比卡因组的(195.4±18.7)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布比卡因组最高运动阻滞评分为(1.1±0.3)分,明显低于布比卡因组的(2.3±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布比卡因麻醉效果虽略逊于布比卡因,但高密度小剂量左布比卡因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因其麻醉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稳定、感觉和运动阻滞恢复快,用于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7.
膈疝3例报告     
病例1.男,45岁,车祸致头、胸、左下肢外伤20 h,呼吸困难30 m in入院,有短暂昏迷史。外院X片提示创伤性湿肺,左胫腓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查体:心率106次/m in,呼吸30次/m in,血压140/90 mmHg,患者一般情况差,烦躁不安,呼吸困难,无明显紫绀,气管无明显移位,左下肺呼吸音低,右侧呼吸  相似文献   

18.
从水、土壤以及腐败的肉、鱼和奶制品中已分离出腐败假单胞菌。据报告,该菌引起过少见的软组织感染、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尿道感染和败血症。本文报告一例因于海滩沙浴后由腐败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患者75岁、男,因发热、寒战和左下肢出现红斑而入院。患者曾患慢性心绞痛,5年前从左下肢采取大隐静脉作冠状动脉搭桥术。此后,左下肢长期轻度水肿,静脉采取部位偶见红斑,但红斑从未与全身症状有关,且局部处理后即消退。入院前一周,左腿红斑增多,并出现疼痛、寒战和发热。体检:体温38.7℃,脉率54次/分,血压120/60 mmHg,呼吸率18次/分;左下肢见有红斑,发硬,有热感,静脉采取部位有触痛,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WBC10000/mm~3,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82岁,因左下肢小腿肿胀半年,加重2d入院.患者自诉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小腿肿胀,无疼痛,行走后略感左小腿不适,未到医院检查.  相似文献   

20.
正年近七旬的王大爷患高血压20多年了,同时还患有高脂血症和动脉硬化症等,长期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并不理想。最近他经常感到头晕乏力,行走、站立时症状加重,卧床休息时消失。去诊所量得血压185/125亳米汞柱。他想快速降血压,赶紧找出价廉的利尿药双克(双氢克尿塞)加倍服用,结果血压降至120/75亳米汞柱,但随后他头晕加重,还伴有心慌、乏力、出汗,且右侧肢体无力、偏瘫,到医院被诊断为“缺血性脑中风”。王大爷不解,我把血压降到了“正常值”怎么会脑中风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