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rrjk》2014,(17)
<正>"春捂秋冻"是人们维护身体健康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秋冻"就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但是并不是人人都适合秋冻。糖尿病患者不宜秋冻秋季温差变化很大,糖尿病患者局部供血较差,如果血管一下子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很容易发生血管痉挛,使血量进一步减少,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在加上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常常伴发,冷空气刺激更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2.
崔玉艳 《健康文摘》2009,(10):33-33
老话常说“春捂秋冻”,就是让自己冻一冻,这样才更健康。 但是专家提醒大家,秋冻应该有个度,有些部位如脚、脖子、腹部和肩膀,应该多注意保暖。  相似文献   

3.
正虽然说"春捂秋冻"有利于人们的健康,但也有些人不宜秋冻。由于秋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气压、风速等气象要素变化很大,冷暖夹杂,患有下述疾病的人容易受寒引起旧病复发,或者诱发新的疾病,因而需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心脑血管病人深秋季节气温变化大,温差、风速、大气压都处于较大的波动状态。这种变化多端的  相似文献   

4.
肖祥云 《现代养生》2002,(10):19-19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我国民间的一条保健谚语.从气候学和养生学的角度分析,它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相似文献   

5.
<正>"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自古以来就流传着的养生保健谚语。秋天进行秋冻锻炼,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虽然"春捂秋冻"是我国民间的一条保健谚语,但从气候学的观点来分析还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春与秋虽都是过渡季节,但仍有差异。我国通常把3~5月称为春季,9~11月称为秋季。最高气温的平均值春季高于秋季;平均最低气温秋季则高于春季。这说明虽然春季白天的温度高了一些,但是早、晚温度还是比较低的。另外,春季是回暖期,室内温度的回暖速度不及室外,所以在春季虽然室  相似文献   

6.
<正>60多岁的老王非常注重养生,深信"春捂秋冻"的道理,所以一直坚持秋冻。前几天气温骤降,老王仍旧穿着短袖汗衫外出锻炼,没想到却冻感冒了。生活中,像老王这样的老年人还真不少。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指的就是秋季不要过早过多地添加衣服,适当地冻一冻,激发身体逐渐适应寒冷的气候,可预防冬季多种疾病。因为秋天人体的毛孔跟夏天一样,是张开的。随着气温的  相似文献   

7.
季楠 《健康》2010,(10):12-13
我国民间素有"春捂秋冻"的习俗,适当"秋冻"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预防呼吸系统疾病。但"秋冻"要考虑自已的体质,千万不要盲目地"冻"。  相似文献   

8.
正问我老伴从年轻时就很爱美,自从退休加入了老年舞蹈队后,她的爱美之心不减当年。每年到了秋季天气转凉,她总是不能及时添加衣服,我担心她这个患有高血压的老人出问题,可她还有她的道理,说这叫"秋冻"。那么"秋冻"到底对健康有没有益处?(辽宁杜先生)  相似文献   

9.
民间素有"春捂秋冻"的养生之说。秋冻真的有助于养生吗?在进行秋冻的时候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甘洁明 《健康天地》2009,(10):70-72
<正>古话说,"冻九捂四"指的是在乍暖还寒的四月不要急于减少衣服,不妨捂一捂;相反到了九月不必急于增加衣服,不妨冻一冻。因此,也有"春捂秋冻"的说活。"秋冻"可以保证机体从夏热顺利地过渡到秋凉,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抗寒能力。这样的防寒  相似文献   

11.
李文 《健康世界》2012,(10):58-59
民间有种说法:“春捂秋冻”,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秋天该冻到何种程度。有些人盲目秋冻,从初秋一直冻到深秋,结果把感冒、肺炎都冻出来了。究竟该如何秋冻呢?  相似文献   

12.
"春捂秋冻,不爱生病"是自古流传于民间的谚语,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意思是秋天天气逐渐凉爽,不要过早地增加衣服而应进行适当的耐寒锻炼,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但是,"秋冻"也有讲究,否则会适得其反,危害健康。  相似文献   

13.
秋天,气温一天天低了,早晚温差也大了,有俗语说"春捂秋冻",这对糖尿病病人是不是适用呢?专家提醒:糖尿病病人应随时依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不宜秋冻。因为,长期或间断高血糖使人体白细胞的吞噬能力下降,以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季节交替,冷暖忽变,糖尿  相似文献   

14.
古话说,"冻九捂四","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指的是在乍暖还寒的4月不要急于减少衣服,不妨捂一捂;相反到了9月不必急于增加衣服,不妨冻一冻。《黄帝内经》指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古往今来,"秋冻"是中医一直强调  相似文献   

15.
正很多人喜欢冬季冬泳来锻炼自己的耐寒能力,认为可以养生保健。但是,很多部位不是你想冻就能冻的。在此提醒大家冬季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六个部位要避开寒气。脖子受冻易感冒冬季寒风阵阵,大家在两栋楼中间走时会感觉风特别火,这就是所谓的过堂风过堂风很容易吹到我们的后脑勺和脖子,这个部位的防风措施大家也很容易忽略。后脑部位分布着丰富的神经和毛细血管,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因此我们要少在楼间隙的  相似文献   

16.
"春捂秋冻"是一句由来已久的卫生谚语,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特别是对老年人来说,更具有积极意义。所谓"秋冻",是指立秋之后,虽然天气转凉,但不要急于增添过多的衣服,而要有意识地让身体适当冻一冻,以逐渐适应天气的变化,增强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提高皮肤的耐寒、抗寒功能,以进一步适应即将到来的冬季严寒,同时可促进人体的抵抗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我们知道,人是恒温动物,体内有一  相似文献   

17.
秋冻有讲究     
<正>"秋冻"是我国从古至今代代相传的一种养生方法。传统医学认为,即使秋凉了,也先别忙着添加衣服。"冻一冻"顺应了自然收敛的养生需要,可以保证机体从夏热顺利地过渡到秋凉,提高身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抗寒能力,激发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对各种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能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因此,在日夜温差变化不是很大的初秋,别忙着加衣,特别是青壮年,要有意识地让身  相似文献   

18.
<正>春捂秋冻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特点在穿衣方面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充分体现了中医预防保健的智慧。·春捂秋冻符合自然舰律春捂秋冻符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阳气运行规律。冬藏越深、夏长越充分,人就越健康。所谓冬藏就是减少户外活动,像狗熊一样蜗居在室内,即使出门也要把自己包裹起来。春捂就是要延长冬藏,使阳气潜藏。夏长则要注重户外活动,  相似文献   

19.
钱伟 《药物与人》2012,(11):54-54
生活中,很多老年人早上4时就出门晨练,不少人依旧只穿一件单薄的短袖。他们依据传统医学中"春捂秋冻"的古训,愈到冷秋,愈是衣服穿得少,认为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锻炼效果。其实,秋冻不仅要因人而异,还要掌握好"冻"的度。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秋天气候多变,早晚温差悬殊。这时候,不要急添厚衣,应有意识地从事一些适当的耐寒锻炼,从而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这就是民间所说的“秋冻”。秋冻能对机体产生良好的健康效应:(1)不断刺激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促使它保持体温平衡;(2)增加人体骨胳肌的产热量,加快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对寒冷的抵御能力;(3)改善人体心肺系统功能,提高呼吸道和肺部的耐寒能力;(4)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糖元储备增多,肠道对葡萄糖吸收明显加快,这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独特的作用;(5)促进脂肪代谢。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