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黄连酊治疗骨外固定器针眼炎症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外固定器作为治疗骨折的一种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治疗广泛性软组织损伤及缺损的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多发性骨折、有感染创面的骨折及其他骨折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和价值,但它在临床应用中也常发生一些并发症。其中穿针部位炎症较为常见,我科自2003年6月起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应用自制黄连酊治疗骨外固定器针眼炎症,效果显著,现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黄连酊对骨外固定器针眼炎症的防治效果。方法:将47例病人312个有炎症针眼完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173个针眼用黄连酊针眼换药,对照组17例139个针眼用75%医用酒精针眼换药,2个疗程后进行二者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95%)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74.10%),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酊治疗骨外固定器针眼炎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撬拨复位加外固定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撬拨复位加外固定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Hohl分型为Ⅱ、Ⅲ、Ⅳ型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 17例 ,均以骨牵引、撬拨复位、外固定器固定等方法联合治疗。结果 优良率 88% ,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结论 以骨牵引、撬拨复位、外固定器等方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可以克服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保守治疗的缺点 ,而疗效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当。  相似文献   

4.
骨外固定器疗法,作为治疗骨折的三大疗法之一,有其独特优越性,它以手法整复、几何穿针、弹性固定、折端加压、早期锻炼为特点,从根本上改善了患者长期卧床疗伤、石膏固定、床上消极等待骨折愈合的治疗状况。70年代具有我国特色的外固定器相继问世,理论体系也初步形...  相似文献   

5.
骨折外固定器疗法是在小夹板基础上对外固定材料,固定方式向准确性、科学性、性能优化、自动可控性、材料优选性发展的一次重大尝试。尚天裕教授创建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在世界医学领域里是一大创举。它总结出治疗骨折的新疗法,提出了新的整骨八法,对骨折的固定确立了只固定局部,不包括骨折的上下关节及动静结合的原则。巧妙地解决了骨折治疗过程中的固定与活动、骨与肌肉、局部与整体、医患合作及内因与外因的关系。骨折外固定器治疗骨折,有限手术、损伤小、病人痛苦少,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外固定器采用一种特殊的固定形式,结构新颖、简洁,并且骨折端受力不受干扰,是一种限时功能替代的外固定器疗法。遵循动静结合、筋骨并重等治疗骨折的四大原则,同时又具有可测性、可调性、可控性,是治疗骨折、矫形、骨病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6.
外固定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适用于不能耐受内固定手术的患者。常用的外固定器包括三维多功能外固定器、带空心螺纹针外固定器、多维快速操作型单臂外固定器、双螺旋加压钉柱角外固定器、单侧成角度进针骨外固定器、起重式外固定器及通用型外固定器。外固定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虽然优点众多,但是存在外固定物护理不便、不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缺点,如何研制出固定强度更高、护理更为简便的外固定器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骨盆骨外固定器的改进及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满足骨盆骨折脱位的救治需要,为临床提供使用简便、力学合理的骨盆骨外固定器。方法:基于国内孙锡孚骨盆支架,对其不合理因素进行了改进,研制出改良骨盆骨外固定器。并在8个模造耻骨联合分离及经骶骨纵形骨折模型的成人骨盆标本上,对改良骨外固定器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检测。结果:改良骨盆骨外固定器对聘骨联合分离的固定刚度与孙氏骨盆支架相当,但对经骶骨纵形骨折的固定作用明显强于孙氏骨盆支架;改良后梯形架的摆放位置对其固定刚度影响甚小。结论:①改良骨盆骨外固定器能较好地将来自梯形架的压力传递给骨盆后环。可用于治疗骨盆前后环破裂。②针夹上设置的三个不同承接点便于临床根据骨折不同类型灵活选用。③改良后梯形架的摆放位置对其固定刚度影响不大,有利于临床腹、盆腔损伤手术。改良骨盆骨外固定器在临床治疗应用中比孙氏骨盆支架更为简便,力学上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8.
骨外固定器在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骨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护理经验。方法利用骨外固定器对胫腓骨骨折进行固定治疗,术前准备及制定术后护理计划,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即进行膝踝关节的主动、被动运动,逐渐增加功能锻炼的时间、次数、幅度。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适时调整骨外固定器,防止其松动、针道感染、断针、再骨折等。结果经过3~10个月的治疗,经X线片复查,102例达到了骨性愈合,1例未愈合。结论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及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骨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早期愈合及肢体功能恢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骨外固定器合小夹板固定治疗重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外固定器合小夹板固定治疗重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518052)李康养朱通伯胡培贤主题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治疗骨折固定术骨外固定器小夹板固定临床研究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是目前临床骨科中的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尤其是对Ⅱ、Ⅲ度开放性骨折...  相似文献   

10.
应用骨外固定技术治疗股骨骨折是较常用的治疗方法。与钢板及髓内钉内固定相比较,在开放性骨折及儿童股骨骨折的治疗方面,骨外固定器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是多数病例在骨外固定术后出现膝关节屈曲活动受限、僵直,给患者的功能恢复带来不良影响,甚至留下残疾。为减少或避免此类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1.
苏昶  李涛  付伟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6):101-102
目的:总结外固定支架在治疗老年人四肢骨折的应用方法、实际效果和注意事项。方法:通过对50名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四肢骨折的老年人进行观察。结果:50例患者中,正常愈合47例,1例针眼处渗血,1例针眼处感染,1例螺钉松动。结论:外固定支架在治疗老年人四肢骨折虽然可能发生并发症,但只要加强护理,病人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纵轴可调式外固定器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该外固定器主要包括连接杆、固定夹及骨针,可组合成单平面单边形和双边形等结构。连接杆可施行加压、牵伸或中和力,固定夹有双针道并可多维方向转动。从1993年10月至1995年9月,应用该外固定器治疗各类下肢骨折82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42周,无骨不连和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这表明,该外固定器具有良好的力学强度及稳定性,且使用安全,方便及灵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技术及疗效。方法:对1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单臂外固定器治疗,术后两周调整外固定器于腕关节功能位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20个月,无骨髓腔感染及骨折不愈合发生,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应用单臂外固定器能保证骨折复位固定,恢复正常关节位置,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察看骨外固定器治疗严重胫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003年10月-2008年1月对100例胫骨骨折病惠应用骨外固定器治疗。结果:病患随访证实均获得良好愈合。结论:骨外固定器治疗胫骨骨折,尤其是针对开放骨折伴有骨缺损病患,在一期外固定器固定术中,让骨缺损两断端相互接触,对骨折行短缩对位,大概2周后,采用外固定器调节装置行骨延长术。此方法在创面处理同时,一期完成骨折诊治和骨缺损修复,最大限度恢复患肢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骨外固定器治疗严重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10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103例胫骨骨折患者应用骨外固定器治疗.结果:患者随访证实均取得良好愈合.结论:骨外固定器治疗胫骨骨折,特别是对于开放骨折伴有骨缺损的病人,在一期外固定器固定术中,使骨缺损的两断端互相接触,对骨折行短缩对位,约2周后,利用外固定器的调节装置行骨延长术.此方法在创面处理的同时,一期完成了骨折的治疗和骨缺损的修复,最大限度地恢复了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16.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固定是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常用方法。自2002年11月~2005年10月,作者采用外固定器(山东维坊三维骨科医疗器械研究所)结合小切口1枚或数枚螺丝钉固定治疗胫腓骨骨干骨折6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骨外固定治疗中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20年来骨外固定已成为现代骨科一种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它以其方法简便,疗效高,并发症少,病人痛苦小,恢复快和费用低等优点,是治疗骨折、骨缺损、肢体短缩、骨与关节畸形和某些骨疑难病的最佳方法,在骨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很好的研究和开发价值。但在治疗期间,始终存在着针孔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和骨折不愈合等严重并发症,这无疑是广泛应用外固定器治疗的主要障碍之一,急需研究防治方法,提高外固定治疗的安全性。1 临床资料我院自1990年~1996年共选择外固定治疗46例,平均年龄42岁(16~68岁)。分…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临床骨折外用固定器材的大量使用,医生应正确掌握手术指征和选择外固定器,严格掌握穿针技术,了解骨外固定条件下的骨愈合的生物学与生物力学,以及适时配合其他治疗,可使并发症的发生降至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探讨穿刺复位固定器治疗胫腓骨开放性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意义,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选择自2003年4月~2007年12月在我院就诊并且应用固定器治疗胫腓骨开放性不稳定骨折的患者130例,将患者分成两组,包括外固定组和内固定组,每组各65例,术后对比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术后定期随访观察4~30个月,其中正常骨愈合者120例,约占95%.延迟愈合者6例,有3例骨不连,有1例患者是畸形愈合.其中内固定组临床骨折愈合时间平均是50周,外固定组临床骨折愈合时间平均是23周.内固定组有5里出现不愈合现象,经治疗后有4例患者发生浅表感染,2例患者深部感染,未出现骨髓炎.结论:通过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地比较,表明了骨科穿刺复位外固定器疗法有着明显的优势,能够使骨折和开放创面在同一时期治疗,实践性的将开放感染与骨折治疗原则合为一个整体,在同一时期的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种治疗相对程度的增大了对开放不稳定骨折的治疗范围,使治疗更加简便,增快了骨折愈合的速度,提高了功能优良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外固定治疗股骨远端复杂性骨折的适应症及疗效。方法:采用镶嵌式骨外固定器结合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部复杂性骨折15例。结果:本组15例全部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5个月(4~7.5个月)。膝关节功能优8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93.3%。结论:镶嵌式骨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复杂性股骨髁部骨折的安全、可靠、患时功能恢复满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