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3 毫秒
1.
目的:使用2×4技术对13例替牙期前牙错(牙合)畸形进行矫治,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2×4技术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的模型,照片、头颅侧位片和全景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矫治疗程4~24周.矫治完成后所有病例均解除反覆(牙合),反覆盖,排齐前牙,对齐中线,建立中性或偏近中的磨牙关系.结论:在替牙期应用2×4技术矫正前牙的错(牙合)畸形,可以多方向控制牙齿的移动,不仅疗程短,而且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用2×4技术对13例替牙期前牙错牙合畸形进行矫治,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2×4技术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的模型,照片、头颅侧位片和全景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矫治疗程4~24周。矫治完成后所有病例均解除反覆牙合,反覆盖,排齐前牙,对齐中线,建立中性或偏近中的磨牙关系。结论:在替牙期应用2×4技术矫正前牙的错牙合畸形,可以多方向控制牙齿的移动,不仅疗程短,而且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T4K矫治器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前牙深覆盖伴前牙拥挤,采用T4K矫治器进行矫治.结果T4K矫治器可以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矢状关系不调,而且可以改善前牙突度及轴倾度.结论T4K矫治器可用于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2× 4”矫治技术以其特有的悬梁结构产生的独特的力学特征 ,为替牙期的错牙合畸形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笔者利用“2× 4”矫治技术对几种替牙期错牙合畸形的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材料 本组 2 1例病例中 ,男 9例 ,女 12例 ,年龄 7~10 .5岁 ,平均年龄 9.2岁 ,均处于替牙期。其中 :⑴前牙反牙合8例 ,反覆牙合覆盖不超过 2mm ,下颌可以退至对刃关系 ;⑵上中切牙间多生牙至前牙拥挤、异常覆牙合覆盖 5例 ;⑶前牙拥挤、侧切牙舌侧错位导致下颌后缩 4例 ;⑷内倾性深覆牙合导致下颌后缩 4例。2 方法(1)取模 ,拍全颌曲面断层片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4"矫治技术对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矫治效果.方法 16例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采用"2×4"矫治技术进行治疗,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矫治后所有患者反(牙合)解除,覆(牙合)覆盖正常,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结论 "2×4"矫治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解除替牙期前牙反(牙合).  相似文献   

6.
2×4矫治技术结合hé垫矫治替牙期前牙反hé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叶慧芬  刘波 《口腔医学》2004,24(2):124-124
目的探讨2×4技术结合磨牙(牙合)垫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效果及特点.方法通过对25例7~11岁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儿采用2×4技术结合磨牙(牙合)垫矫治,观察治疗前后颅面硬组织X线测量值的变化.结果 SNA角增加1.87°,ANB角增加2.82°,U1-NA角增加2.61°;SNB角减少1.13°,LI-NB角减少1.24°,MP-SN角减少1.1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2×4技术结合磨牙(牙合)垫能有效地调整上下颌矢状方向的生长,是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2×4矫治技术结合垫矫治替牙期前牙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 2× 4技术结合磨牙牙合垫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效果及特点。方法 通过对 2 5例 7~ 11岁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儿采用 2× 4技术结合磨牙牙合垫矫治 ,观察治疗前后颅面硬组织X线测量值的变化。结果 SNA角增加 1 87°,ANB角增加 2 82°,U1-NA角增加 2 6 1°;SNB角减少 1 13°,L1-NB角减少 1 2 4°,MP -SN角减少 1 14°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2× 4技术结合磨牙牙合垫能有效地调整上下颌矢状方向的生长 ,是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2×4”矫治技术以其特有的悬梁结构产生的独特的力学特征,为替牙期的错(牙合)畸形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利用“2×4”矫治技术对几种替牙期错(牙合)畸形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儿童功能矫治前后上气道的改变.方法选择腕骨片示生长发育为FG阶段儿童37例,其中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儿童18例,正常(牙合)19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组选用矫治器为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时间平均11.9个月,正常(牙合)观察12个月.分别测量矫治前后及观察前后头颅X线侧位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组功能矫治后上气道PAS显著增加,和正常组无差异;UMPW也有显著增加,但未达到正常;舌骨测量中H-MP显著减小,H-VL显著增加.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组功能矫治可使舌骨前上移位;增加上气道口咽段间隙,特别是舌根后气道间隙.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AngleⅡ1错(牙合)病例单颌拔牙矫治前后硬软组织的变化及对面部侧貌的影响.方法对10例AngleⅡ1错(牙合)病例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AngleⅡ1错(牙合)病例矫治后组织改变主要表现为上切牙突度,上唇突度,U1-SN角减小,U1-L1角、鼻唇角增大,上唇厚度增加.结论AngleⅡ1错(牙合)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矫治,主要是利用拔牙间隙减小上前牙唇倾度来改善面部侧貌,对面部骨骼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十堰地区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325例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患者的记存模型,分别测量上、下颌全牙量和前牙量,计算Bolton指数值及Bolton指数不调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安氏Ⅰ类和安氏Ⅲ类错(牙合)前牙Bolton指数及全牙弓Bolton指数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安氏Ⅰ类错(牙合)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及安氏Ⅱ类2分类,安氏Ⅲ类错(牙合)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病例的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正畸治疗前进行Bolton指数分析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2 × 4 "技术在替牙期反(牙合)矫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摸索缩短解除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时间,尽快恢复正常咬(牙合)关系的方法,解除反(牙合)对颌骨正常发育及面容的影响,达到反(牙合)尽早矫治.方法:应用"2×4"矫治技术治疗替牙期反(牙合).并追踪观察1~2年.结果:完成的100例全部成功,患者反(牙合)解除,前牙覆盖正常.结论:在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中应用"2×4"技术,既缩短了疗程,减少复诊次数,又明显提高了疗效,对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是一种理想的矫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5,21(3):177-178
目的通过对伴有口呼吸习惯的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的双期矫治,探讨其矫治效果.方法10例具有典型下颌后缩面形的患者,替牙期用Bionator矫治器矫治,恒牙初期以牙弓夹板型快速扩弓联合Tip-Edge矫治,观察其颌骨X线头影测量值的变化.结果第一期矫治后下颌前移并生长,第二期矫治不仅改善了面形,而且对上下前牙的倾斜度及牙合关系进行精确调整.结论双期矫治对伴有口呼吸习惯之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的面形及牙合关系改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改良Twin - Block矫治器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的矫治作用.方法选择27例替牙期或恒牙早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应用改良Twin - Block矫治器进行矫治,通过测量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矫治后磨牙调整为中性关系或轻度近中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上下颌关系及软组织侧貌协调.结论 改良Twin - 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疗效显著,能促进下颌生长,改善下颌后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戴用改良式肌激动器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名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 合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改良式肌激动器进行矫治,对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和比较.结果 治疗后,患者ANB角均达到正常范围,前牙覆牙 合、覆盖正常,磨牙和尖牙达中性关系;患者戴用肌激动器的时间为平均每天10 h;总疗程平均为(5.3±1.4)个月.结论 改良式肌激动器能够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  相似文献   

16.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4,18(4):314-316
目的验证应用"摇椅形"弓丝配合前牙区垂直牵引矫治开(牙合)畸形的效果.方法建立包括牙周膜、牙槽骨在内的(牙合)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分析矫治力作用在牙体及牙周组织的应力大小及分布以及牙体的位移情况,认清牙齿移动的机理.结果利用"摇椅形"弓丝配合前牙区垂直牵引矫治开(牙合) 67畸形可以使后牙远中直立并压低,前牙在垂直牵引力作用下会抵消"摇椅形"弓丝对其的压低作用而(牙合)向移动.但要注意"摇椅形,,弓丝的弧度不能太大.结论应用"摇椅形"弓丝配合前牙区垂直牵引符合开(牙合)畸形治疗机理前牙(牙合)向移动,后牙直立及压低.可以取得与应用多曲方丝弓治疗开(牙合)的同样效果,建议临床推广应用治疗开(牙合)畸形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215;4矫治技术在矫正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中的作用、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2&#215;4矫治技术配合上颌后牙[牙合]垫和Ⅲ类牵引矫正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结果2&#215;4矫治技术可以改正前牙反[牙合],缩短疗程。同时还可以减少患者复诊的次数。结论2&#215;4矫治技术矫正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口腔正畸2×4矫治技术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 2× 4矫治技术对替牙期的各类错的矫治。方法 :运用 2× 4矫治技术通过在弓丝上弯制V形曲产生的不同力学系统 ,治疗安氏Ⅱ类 1分类错、前牙反。结果 :V形曲位置的改变可导致前后牙受力方向的改变 ,正确应用V形曲产生的力系统对替牙期安氏Ⅱ类 1分类错、前牙反可取得良好疗效。结论 :2× 4矫治技术是矫治替牙期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固定矫治器结合后牙垫高(实验组)矫治前牙反牙合与单纯固定矫治器(对照组)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前牙反牙合病例38例.实验组20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结合后牙垫高进行矫治,配合早期Ⅲ类牵引,前牙反牙合解除后逐步磨除垫高材料,对照组18例按常规直丝弓矫治步骤进行矫治.选择11项X线头影测量指标,对两组患者矫治前后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矫治后上中切牙角增大的量较对照组小,下中切牙角减小的量也较对照组小,差异有显著性,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反牙合解除时间和总体治疗时间,实验组均比对照组短,两者有比较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固定矫治器结合后牙垫高矫治反牙合具有矫治时间短,不依赖患者主动配合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2×4"技术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软硬组织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2×4"矫治技术对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矫治作用.方法 18例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采用"2×4"矫治技术合并Ⅲ类牵引矫治,对治疗开始和完成时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及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其软硬组织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上下颌相对于颅底未见显著变化.下颌相对于上颌的矢状位置(ANB角、Wits值)发生显著改善,下前面高(ANS-Me)增大.治疗后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明显.软组织面凸角(Ns-Sn-Pos)明显变小、上唇基角(S-N'-Sn)明显变大、H角变大,软组织凹面形改善.结论早期采用"2×4"技术合并Ⅲ类牵引可以有效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改善下颌相对于上颌的矢状位置关系及凹面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