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用于下肢骨折手术对芬太尼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行下肢骨折开放性复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P组和C组,每组各30例;P组:手术结束前15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B组:采用盲法手术结束前15min静注生理盐水2ml。两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术后接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术后2、4、6、12、24小时VAS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包括无效按压)及镇痛泵以外芬太尼静脉追加剂量,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24小时两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6、12小时两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评分低于C组。术后24h内芬太尼追加次数和镇痛泵自控按压次数,P组少于C组(p<0.05)。P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能减少下肢骨折手术芬太尼静脉镇痛的用量和相关不良反应,可安全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与帕瑞昔布钠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及血清炎性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月在该院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氟比洛芬酯组(A组,62例)、帕瑞昔布钠组(B组,62例),A、B组药物分别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于手术切口关闭时及术后12 h后两次给药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 h、6 h、12 h、18 h及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24 h静脉自控镇痛(PCIA)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应激指标变化。结果 A组患者术后2 h、6 h 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术后12 h、18 h及24 h VAS评分高于B组(P0.05); B组患者术毕、术后12 h、术后24 h血清TNF-α、IL-6、IL-8及PCT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P0.05); B组患者24 h PCIA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A组(P0.05); B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29%,略低于A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16.13%(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与帕瑞昔布钠均可明显减轻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帕瑞昔布钠可减轻患者术后血清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晏丽  陈武荣  苏喆 《现代保健》2011,(34):46-47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联合硬脊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60例18~64岁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帕瑞昔布钠组(A组)于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生理盐水2ml稀释)+PCEA;对照组(B组)单纯使用PCEA,均于手术结束离室时启用PCEA镇痛(罗哌卡因15mg+吗啡0.5m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0m1)。两组术后4、8、12、24h进行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记录术后48h镇痛药用量、镇痛泵(PCE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2、4、8、48hVAS评分A组低于B组(P〈0.05或P〈0.01),48hPCA按压次数、镇痛药用量及不良反应A组均低于B组(P〈0.01或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PCEA对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舒芬太尼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择期全麻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舒芬太尼2 μg/kg组(Ⅰ组),舒芬太尼2.5 μg/kg组(Ⅱ),舒芬太尼2 μg/kg+帕瑞昔布钠组(Ⅲ组).记录术后2 h(T1)、6 h(T2)、12 h(T3)、24 h(T4)、36 h(T5)和48 h(T6)患者静止和运动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PCA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Ⅰ组比较,Ⅲ组T4~T6静止VAS评分降低,T3~T6运动VAS评分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T4~T6静止VAS评分降低,T3~T4运动VAS评分降低(P〈0.05).T3~T6 Ⅲ组PCA按压次数少于Ⅰ组和Ⅱ组;Ⅱ组术后各时点舒芬太尼用量高于Ⅲ组(P〈0.05).Ⅱ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Ⅰ和Ⅲ组(P〈0.05).Ⅲ组患者满意程度高于Ⅰ和Ⅱ组(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优于单独应用舒芬太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舒芬太尼在妇科开腹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72例择期妇科开腹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镇痛组(实验组)和单纯PCIA组(对照组),两组术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实验组关腹后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分别于术后各时间点观察患者的VAS评分、Ramsay评分、BCS评分,记录PCIA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药物的不良反应、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及生命体征。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VAS评分、Ramsay评分、BCS评分、PCA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明显下降,镇痛效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两组患者药物的不良反应、术后生命体征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优于传统PCIA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帕瑞昔布钠和地佐辛三种不同配伍方案用于腰椎内固定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需行腰椎内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三组:地佐辛-地佐辛组(Ⅰ组)、帕瑞昔布钠-帕瑞昔布钠组(Ⅱ组)和帕瑞昔布钠-地佐辛组(Ⅲ组),各40例。分别于按预案实行术后镇痛。观察并记录每位患者复苏的情况及苏醒后、6、12、24、48 h各时间点的VAS镇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术后镇痛期间的不良反应等。结果Ⅰ组于术后的镇痛镇静最强,拔管耗时最长,镇痛并发症较多;Ⅱ组的术后镇痛效果最差,术后发生躁动和需追加镇痛药的病例最多;Ⅲ组术后镇痛评分与Ⅰ组相当(p>0.05),但镇静评分明显低于Ⅰ组(p<0.05),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地佐辛于腰椎内固定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值得推介。  相似文献   

7.
李松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2):3704-3705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帕瑞昔布钠是否能在妇科手术中达到超前镇痛的作用.方法:80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帕瑞昔布钠组,将帕瑞昔布钠40 mg溶入2 ml生理盐水,于手术开始前7~15 min静脉滴入.B组(对照组):不给任何镇痛药.分别于腰椎2~3间隙穿刺行腰硬联合阻滞,两组蛛网膜腔均用0.5%罗哌卡因2.8 ~3.0 ml,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5 ml,0.5%罗哌卡因10ml,于手术结束时接静脉镇痛泵.观察镇痛效果(采用VAS评分).结果:A组各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而且首次按压(PCA)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在妇科手术中可达到超前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不同年龄骨科下肢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骨科下肢择期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A组与B组,再按帕瑞昔布钠使用时间进一步分为A1、A2、A3、B1、B2、B3组,A1、B1组:术前30 min给予40 mg帕瑞昔布钠静脉推注;A2、B2组:手术结束后给予40 mg帕瑞昔布钠静脉推注;A3、B3组:在术前、术后均不使用帕瑞昔布钠,观察两组的疼痛程度(VAS评分)、镇静深度(RSS评分)等。结果使用帕瑞昔布钠比未使用帕瑞昔布钠的术后VAS评分要低;帕瑞昔布钠使用总量比较A1组0.05)。结论在骨科下肢手术中利用帕瑞昔布钠镇痛,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于成年、老年患者,超前使用帕瑞昔布钠镇痛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帕瑞昔布钠(Parecoxib)联合布托啡诺(Butorphanol)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患者围术期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 拟在全麻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分为3组,每组20例:B组为布托啡诺加安慰剂组,P1组为术后帕瑞昔布钠复合布托啡诺组、P2组为术前帕瑞昔布钠复合布托啡诺组,于麻醉诱导前(T1)、术毕(T2)、术后6 h(T3)、术后12 h(T4)、术后24 h(T5)、术后48 h(T6)采中心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IL-6、IL-10浓度.结果 P2组T2-4时IL-6水平升高(P<0.05);B组T2-3时IL-6水平升高(P<0.05),T6时降低(P<0.05),与B组比较,P1、P2组围术期IL-6水平较低,T3-4时IL-10较高(P<0.05).结论 术前帕瑞昔布钠联合布托啡诺行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镇痛效果好,下调IL-6水平而促进IL-10的分泌,对预防因炎症反应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帕瑞昔布钠(Parecoxib)联合布托啡诺(Butorphanol)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患者围术期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 拟在全麻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分为3组,每组20例:B组为布托啡诺加安慰剂组,P1组为术后帕瑞昔布钠复合布托啡诺组、P2组为术前帕瑞昔布钠复合布托啡诺组,于麻醉诱导前(T1)、术毕(T2)、术后6 h(T3)、术后12 h(T4)、术后24 h(T5)、术后48 h(T6)采中心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IL-6、IL-10浓度.结果 P2组T2-4时IL-6水平升高(P<0.05);B组T2-3时IL-6水平升高(P<0.05),T6时降低(P<0.05),与B组比较,P1、P2组围术期IL-6水平较低,T3-4时IL-10较高(P<0.05).结论 术前帕瑞昔布钠联合布托啡诺行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镇痛效果好,下调IL-6水平而促进IL-10的分泌,对预防因炎症反应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异氟醚与丙泊酚维持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Ⅱ级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静脉组(A组n=30)、静吸复合组(B组n=30)。两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芬太尼2μg/kg、依托咪酯0.2mg/kg、阿曲库铵0.5mg/kg诱导插管,分别以瑞芬太尼5~8μg/kg和丙泊酚6~8mg/kg、1.0MAC的异氟醚和丙泊酚6~8mg/kg维持麻醉,分别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6,12,24,48h认知功能MMS值的变化。结果全静脉组在术后1~12h三个时间点MMS值降低(p<0.05),24h及48h与术前无差异(p>0.05);静吸复合组在术后1~24h四个时间点MMS值降低(p<0.05),48h与术前无差异(p>0.05);在术后1,6h两个时间点静吸复合组相比全静脉组MMS值降低(p<0.05)。结论在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方面,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用于老年病人麻醉较异氟醚与丙泊酚更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保留自主呼吸快通道静脉全身麻醉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使用1%盐酸利多卡因沿乳腺后间隙进行局部浸润麻醉。B组:静脉缓慢推注0.3mg/kg氯胺酮,1mg/kg利多卡因,0.15μg/kg舒芬太尼,然后将氯胺酮丙泊酚按照体积比1:10进行混合,按照丙泊酚4~6 mg/(kg·h)的速度泵注。结果 A组患者的T1、T2、T3时SBP、DBP、HR较T0有明显的升高,与T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SBP、DBP、HR组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T1时SpO2有所下降,与T0、T2、T3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1、T2、T3的SBP、DBP、HR平稳。A组患者的麻醉镇痛效果差,患者的满意度低,与B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丙泊酚联合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在保留自主呼吸的快通道静脉全身麻醉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具有镇静镇痛完善,对循环和呼吸影响轻微,术后镇痛完善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充回流试验法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硬膜外麻醉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为预充回流试验法组,B组为空白对照组。A组行硬膜外麻醉时向硬膜外腔预充注入生理盐水3 ml,观察1 min玻璃注射器内有无回流液及回流液性状。B组行常规硬膜外麻醉。结果 A组麻醉起效时间较B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0 min、1 h、2 h、4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中,恶心呕吐和头痛的发生率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充回流试验法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硬膜外麻醉能有效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减轻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知己健康管理”在社区糖尿病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对4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知己健康管理”进行糖尿病相关指标记录并进行个体化的指导,3个月后对管理前后指标的变化情况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实施个体化管理3个月后,发现所有患者在体重(t=4.954,P〈0.05)、体重指数(t=4.729,P〈0.05)、腰围(t=6.357,P〈0.05)、收缩压(t=4.515,P〈0.05)、舒张压(t=4.085,P〈0.05)和餐后2小时血糖(t=2.170,P〈0.05)等可变危险凶素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男性在降低体重(t=3.002,P〈0.05)、体重指数(t=2.829,P〈0.05)、腰围(t=4.484,P〈0.05)方面效果显著;女性在降低体重(t=3.874,P〈0.05)、体重指数(t=3.731,P〈0.05)、腰围(t=4.559,P〈0.05)、收缩压(t=4.292,P〈0.05)和舒张压(t=3.901,P〈0.05)疗效明显;年龄≥60岁者在降低体重(t=5.560,P〈0.05)、体重指数(t:5.200,P〈0.05)、腰围(t=5.242,P〈0.05)、收缩压(t=3.771,P〈0.05)、舒张压(t=3,640,P〈0.05)和餐后2小时血糖(t=2.229,P〈0.05)方面有效;年龄〈60岁者在降低腰围(t=3.557,P〈0.05)、收缩压(t=2.716,P〈0.05)和三酰甘油(t=2.438,P〈0.05)方面有效。结论根据“知己健康管理”相关内容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能有效地降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进而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跟踪研究帕瑞昔布钠对于腹腔镜下胃肠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腹腔镜下胃肠切除手术患者80例,ASA评分为Ⅰ~Ⅱ级,体重在50kg的青中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40例,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5ml0.9%NS。B组为对照组40例,静脉注射0.9%NaCl溶液5ml。如果患者术后不能耐受疼痛,单次肌内注射盐酸哌替啶50mg。记录各组患者术毕清醒拔管后10、40、80、120、160min后VAS评分。手术后160min哌替啶的用量和所追加的次数,并观察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术后160min患者对镇痛的满意程度。结果术后160min内AB两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满意度较B组高,镇痛效果好,用药副反应少。结论应用帕瑞昔布钠40mg对腹腔镜下胃肠切除手术后镇痛有很好效果,且不增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钢丝加强聚脲胺酯硬膜外导管与聚氯乙烯硬膜外导管,在剖宫产麻醉时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160例拟行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聚氯乙烯硬膜外导管组(A组,n=80)和钢丝加强聚脲胺酯硬膜外导管组(B组,n=80),常规行腰硬联合阻滞操作,各组置入相应的硬膜外导管。记录硬膜外置管通畅情况、置管时感觉异常、回抽见血或脑脊液、穿刺误入血管、注药遇阻、拔除硬膜外导管难易情况、拔管后出血、术后感觉异常及术后1周内硬膜外血肿的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硬膜外置管时感觉异常、回抽见血或脑脊液、注药遇阻和术后感觉异常的发生率降低(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硬膜外血肿压迫症状。结论采用钢丝加强聚脲胺酯硬膜外导管可降低剖宫产产妇置管时损伤神经及血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硬膜外自控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两种术后镇痛方式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旨在选择一种适宜于产妇的术后镇痛方式。方法选择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硬膜外自控镇痛组(n=50),B组为静脉自控镇痛组(n=50)。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运动神经阻滞评分(Bromage评分)、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的发生情况、24h内哺乳次数、人工喂养添加率。结果 A组VAS评分在4h、6h、12h、24h时点明显低于B组(t值分别为4.17、2.80、4.21、18.24,均P<0.01)。两组Bromage评分在2h、4h、6h、12h、24h、48h各时点均无明显差异(t值分别为0.00、0.51、1.25、0.28、0.39、0.56,均P>0.05)。 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A组(χ^2=5.10,P<0.05),两组皮肤瘙痒和尿潴留发生率无明显差异(χ^2值分别为0.61、0.84,均P>0.05)。 A组48h内母乳喂养次数明显多于B组(t=3.04,P<0.01),人工喂养添加率低于B组(χ^2=4.40,P<0.05)。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为更适合于剖宫产的术后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不同给药方式对腹腔镜胆囊术切除术(LC)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60例ASAI~II级择期行LC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三组患者麻醉维持采用持续静脉泵注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A组在术毕时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B组在气管插管后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C组在气管插管后和术毕时各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观察三组患者术后4、8、12、2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记录麻醉苏醒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及术后镇痛药使用等情况。结果C组术后4、8、12、24hVAS明显低于B组(P〈0.05)和A组(P〈0.01);术后要求使用镇痛药的时间,C组明显长于B组(P〈0.05)和A组(P〈0.01);使用镇痛药的比例,C组明显少于B组(P〈0.05)和A组(P〈0.01),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前及术毕时各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可以产生较好的术后镇痛,减少阿片药的用量,同时不影响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