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慢性肝病合并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抗肝性脑病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分别检测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氨浓度及肝性脑病分级计分,评价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血氨浓度,降低肝性脑病分级计分值(P<0.01)。结论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能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促进患者清醒,治疗慢性肝病合并肝性脑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正>肝性脑病是各种重症肝炎和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常见的并发症和致死原因。血氨升高是肝性脑病的主要发病机制,门冬氨酸鸟氨酸通过参与鸟氨酸循环,降低血氨浓度,可明显缓解肝性脑病患者的各种精神神经症状,乳果糖减少肠内毒素的生成及吸收,两者联合使用是治疗肝性脑病的理想  相似文献   

3.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乳果糖在重症肝炎并肝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我科2008年至2010年收治的62例重肝并肝性脑病患者按常规治疗及加用乳果糖口服、灌肠治疗的疗效观察及采用酶法测定62例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氨含量比较。结果乳果糖治疗2周后能显著降低重肝患者血氨水平。乳果糖口服及灌肠使用对治疗重肝、肝性脑病、降低血氨较常规治疗更有意义。结论血氨增高在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血氨监测对重肝及肝硬化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乳果糖治疗2周后能显著降低重肝患者血氨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8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64例,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对照组64例只予内科综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的临床症状、血生化指标、不良反应及转归情况.结果 治疗组,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精神、食欲好转,乏力及腹胀明显改善,血生化ALT、TBiL、血氨数值下降较显著.对急性、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合并肝性脑病,治疗组治愈好转率分别为66.7%,78.6%,41.7%;对照组为16.7%,18.2%,15.4%,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人工肝血浆置换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生化指标,特别对重型肝炎合并肝性脑病者疗效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药物性重症肝炎10例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桂兰 《河北医药》2006,28(12):1211-1212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药物性重症肝炎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对10例药物性重症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测定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氨及血糖的改变.护理措施包括治疗前做好相关健康教育,治疗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并发症发生,治疗后做好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结果 经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后高胆红素血症得到明显缓解,血液中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有明显下降,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食欲增加,精神好转,肝性脑病缓解.结论 对药物性重症肝炎患者应用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效果明显,而完善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重型肝炎、肝硬化并肝性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鸟氨酸,对照组30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乙酰谷酰氨,治疗7d后观察疗效。监测治疗前后血氨、肝功能及神志变化。结果治疗组降低血氨、总胆红素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刘天昭  彭虹 《贵州医药》2009,33(6):519-521
肝性脑病是各种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血氨升高是肝性脑病的主要发生机制,门冬氨酸鸟氨酸通过参与鸟氨酸循环,降低血氨的浓度,可明显缓解肝性脑病患者各种精神神经症状,是治疗肝性脑病的理想药物之一。我科自2006年2月至2008年10月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与谷氨酸钠对照观察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重型肝炎或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静脉滴注,乳果糖口服液灌肠;对照组给予精氨酸注射液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灌肠,两组疗程均为7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指标及血氨水平,比较临床疗效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TBX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LT、TBil及血氨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P<0.01),差异显著.结论 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口服液对改善肝功能、治疗肝性脑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PE/HP)治疗重症肝炎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系统回顾33例重症肝炎患者,在综合性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及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化指标等的变化.结果:33例重症肝炎患者经PE联合HP后,临床症状显著减轻,肝功能明显好转.总有效率100%.结论:PE/HP是抢救严重肝病患者的有效措施之一,治疗效果良好,应尽早使用.  相似文献   

10.
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拉克替醇治疗肝性脑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拉克替醇散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选择45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拉克替醇为治疗组,给予精氨酸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氨水平,肝功能指标以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两周后治疗组在血氨水平下降,肝功能指标恢复以及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拉克替醇能有效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氨,显著提高肝性脑病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乳果糖与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口服乳果糖、门冬氨酸鸟氨酸静脉滴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总胆红素、转氨酶)及血氨值的变化;比较两组有效率。结果治疗组降低血氨和改善肝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肝性脑病分级计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和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果糖与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治疗肝性脑病可明显提高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是目前治疗肝性脑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培菲康及乳果糖口服液对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数字连接试验及血氨、肝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基础治疗,包括合理饮食,服用复合维生素B,益肝灵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培菲康胶囊及乳果糖口服液,二者分别于4周后观察数字连接试验及血氨、肝功能。结果 4周后治疗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功能改善方面未见差异。结论培菲康联合乳果糖口服液能改善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试验指标,对于预防其发展为肝性脑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5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将110例肝性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54例,治疗组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20 g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乳果糖口服液30 ml保留灌肠,疗程均为10 d.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程度、计算能力、行为异常等的恢复,扑翼样震颤变化.治疗前后分别查空腹血氨和肝功能等.结果 两组血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且治疗组患者血氨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门冬氨酸鸟氨酸能有效降低肝性脑病患者的血氨水平,缓解各种精神神经症状,改善肝性脑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ARS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0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同时,加用MARS人工肝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氨、凝血酶原时间、电解质、血常规的改变并进行比较。结果经MARS治疗后,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肌酐、尿素氮、血氨、凝血酶原时间明显降低(P〈0.01),肝性脑病清醒率78%。结论MARS人工肝能有效地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促进肝细胞再生以及为肝移植争取了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64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门冬氨酸鸟氨酸,观察治疗前后和两组间患者的肝功能,血氨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氨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肝性脑病是肝功能衰竭时的常见并发症,部分患者预后较差。测定肝性脑病患者的血气和血液流变学,旨在探讨肝性脑病的治疗措施。1 临床资料肝性脑痛住院患者57例,男43例,女14例,年龄27~70岁,平均46.4岁。肝炎后肝硬化32例,酒精性肝硬变25例,所有病例均无心肺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入院时即急查静脉血氨和动脉血气分析,次日早上抽静脉血5ml做血液流变学检查。  相似文献   

17.
组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组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价值、组合模式。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血浆置换组、组合型人工肝治疗组。组合型人工肝治疗组分治疗 1组、2组。记录每只乳猪分离出的肝细胞的数量和活性 ,观察各组患者临床表现的改变及转归 ,检测治疗前后TBil、DBil、PT、血氨等指标。结果 每只乳猪收获肝细胞 1 0 0~ 1 50g ,细胞数为 0 76~ 1 1 4× 1 0 1 0 ,活细胞占 92 % ,体外培养 1 2小时后活细胞占 90 % ,治疗结束后活细胞占 80 %。组合型人工肝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血氨下降 ,昏迷程度减轻 ,肝性脑病苏醒率 (50 % )高于其它两组 ;肝功能改善 (血清TBil、DBil、TBA低于治疗前 ,P <0 0 5) ;PTA高于治疗前 (P <0 0 5)。治疗 2组晚期重型肝炎存活率 40 0 % ,高于人工肝治疗 1组 (2 0 0 % )、血浆置换组 (2 0 0 % )、对照组 (0 )。结论 由血浆置换、血浆灌流和生物人工肝组成的组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组合模式能部分替代肝脏功能 ,治疗过程安全有效 ,能提高晚期重型肝炎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拉克替醇对亚临床肝性脑病(HE)及临床肝性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7例肝硬化并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患者应用拉克替醇治疗,服药前后分别进行数字连接试验(NCT)、血氨检查、扑翼样震颤等检查。结果:拉克替醇能显著地改善肝性脑病患者的神志、扑翼样震颤及降低血氨(P<0.05)。结论:拉克替醇在肝性脑病治疗中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用普通血液透析机进行人工肝(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型肝炎并发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收集重型肝炎并发肝性脑病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8例肝性脑病2期和1例肝性脑病3期患者神志转清,肝功能正常或好转出院;1例肝性脑病4期患者治疗后昏迷程度好转,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1例因经济困难自动出院。结论做好人工肝治疗的监测与护理,包括术前正确预冲管路、做好心理护理,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建立体外循环、做好患者安全护理、预防感染,以及详细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才能保证治疗的安全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尿毒症脑病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头孢他啶后出现尿毒症性脑病6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透析充分性,并且及时给予营养、心理支持、控制感染等相应的护理措施。监测血磷、甲状旁腺素(PTH)。结果 6例尿毒症性脑病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提高透析充分性。结论血液透析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可显著降低血磷、血PTH等,并且能够增进食欲,改善睡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