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掌握布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动态,正确评价防治效果,不断完善防制对策和改进防制措施,按照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司、农业部畜牧兽医司(1990)农(牧防)字第33号文件精神,1995年继续在全国14个省(区)的15个市(州、盟)设立了布病监测点,各监测点卫生、畜牧部门密切配合,基本完成了本年度的布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
我国布病监测工作及流行病学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按照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司、农业部畜牧兽医司(1990)农(牧防)字第33号文件精神,1990~1997年连续8年,在14个省(自治区)的15个地(市、州、盟)布病全国监测点,开展了监测工作,同时全国各省(市、区)均开展了疫情调查工作,现将我国布病监测工作及流行病学发展趋势报道如下。1 监测工作1.1 主要成绩1.1.1 建立健全全国布病监测系统 监测工作开展8年来,各监测点在当地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下,卫生、畜牧部门共同协商,成立了相应的布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或工作队,并据当地疫情现状,合理设置监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动态,预测疫情趋势,科学评价防治效果,改进防治措施,按照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司、农业部畜牧兽医司(1990)农(牧防)字第33号文件精神,自1990年起在全国14个省(区)的15个地(市、州、盟)设立布病监测点。5年来,在各级党政部门的领导下,经过卫生、畜牧部门的密切配合,较好地完成了各年度的监测任务,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受农业部畜牧兽医司、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司的委托,由中国兽药监察所和全国鼠疫布氏菌病防治基地共同主持的“全国布病监测点布病监测工作经验交流会”,于1994年6月21~24日在辉县市召开,会议主要内容是各监测点进行了1992~1993年布病监测工作总结、互相交流经验、听取了有关专家的学术报告,提出了对今后布病监测工作的要求。全国14个省(区)15个布病重点监测点的卫生、畜牧部门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正式代表70人。农业部畜牧兽医司刘齐处长、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司侯培森处长以及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党政和有关业务部门的领导光临了会议,并做了重要的讲话。卫生部布病专家咨询组组长尚德秋教授到会讲授了“布鲁氏菌病监测与特异性实验检测技术”的专题报告。全国鼠疫布氏菌病地防治基地张士义副所长、中国兽药监察所所长邱振远分别在会上做了工作报告和工作总结。  相似文献   

5.
布氏菌病全国重点监测点1990—1995年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按照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司,农业部畜牧兽医司(1990)农(牧防)字第33号文件精神,1990~1995年连续6年,在14个省(自治区)15个地(市、州、盟)的全国重点监测点开展了布病监测工作,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全国15个重点布病监测点,监测内容与方法,按二部颁发的“布鲁氏菌病全国监测点监测工作试行方案”要求。人畜各种血清学检验和病原分离方法,按二部合编“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规定的方法。监测开始卫生和畜牧部门分别办全国重点  相似文献   

6.
我国近年来布鲁氏菌病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为了掌握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动态,科学评价防治效果,改进防制措施,按照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司、农业部畜牧兽医司(1990)农(牧防)字第33号文件精神,1990~1996年连续7年,在14个省(自治区)15个地(市、州、盟)的全国监测点开展了布病监测工...  相似文献   

7.
全国布病学术交流会于9月7日到10月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这次会议是受卫生部地病司、农业部畜牧兽医司的委托,由全国鼠疫布病防治基地、布病专家咨询组和中国兽药监察所共同主持的。何家栋所长代表主持单位和会议主席团致开幕词、卫生部地病司沈尔礼处长、农业部畜牧兽医司刘琦副处长、辽宁省和大连市有关领导亲自参加会议,表示关心和支持。这次会议代表人数众多,总计160人,是全国十多年来布病防治和研究成果的大型学术活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我国部分地区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疫情呈回升趋势,局部地区出现暴发点,严重地影响了病区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引起了卫生、农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前布病疫情动态,掌握新形势下布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和落实全国布病防治“九五”规划提供可靠依据,卫生部地病办与农业部畜牧兽医司联合组成2个调查组,于1996年5月23日至6月1日,分赴河北、山西、辽宁、吉林四省12个疫区县、市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组每到一地,首先听取当地主管部门的情况汇报、查阅有关资料,并深入疫区县、乡、村。走家串户现场访问,获得了原始材料,现将此次调查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及时掌握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动态和流行趋势,正确评价防治效果,1998年继续在全国14个省(区)的15个重点监测点按照布病监测标准要求开展了布病监测工作,结果如下。1 基本情况 在监测范围内,确定固定监测县(市、旗)14个,非固定监测县(市、旗)15个,其中固定监测乡(镇、苏木、场)61个,非固定监测乡(镇、苏木、场)81个。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患者尿液蛋白进行通量化鉴定,发现与诊断布病相关的候选标示蛋白,并挖掘其参与的信号通路和生物标志物应用信息。方法 收集布病患者及非布病患者尿液样本各10例,采用基于质谱的非标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发现与布病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通过高通量生物信息学软件深入挖掘,确定差异表达蛋白参与的疾病相关通路并筛选生物标志分子。结果 本研究定性鉴定到1 817个蛋白,以| Fold Change (log2)|>1.5和BH法校正P<0.05为标准,发现尿液中布病相关差异表达蛋白185个(13个蛋白表达上调,172个蛋白表达下调),其中有17个蛋白在人的尿液中首次发现并呈现疾病表达差异;布病尿液样本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缺失表达,其与蛋白CD300分子样家族成员f(CD300LF)、血清类粘蛋白1和2(ORM1,ORM2)、富含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SH3结构域谷氨酸富集样蛋白3(SH3BGRL3)、半胱氨酸丰富跨膜BMP调节剂1(CRIM1)和谷氨酸氨连接酶(GLUL)是潜在的诊断布病、预测布病并发症的尿液标示蛋白。结论 通过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布病患者尿液中差异表达的蛋白,为布病的快速诊断、发现药物靶点提供了新的生物标志分子,同时也为布病发病机制的揭示提供了分子线索。  相似文献   

11.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典型人、畜共患传染病,解放后西安市布病发病集中在从事家畜养殖、屠宰、加工等行业中,经卫生、畜牧数十年积极防制,布病已得到有效地控制.20世纪80年代末期经陕西省卫生厅、农业厅组织的考核,西安市10个疫源区(县)已达国家布鲁氏菌病基本控制区(县)标准.此后布病报告发病率一直处于低水平.1997~2003年西安市已连续7年无布病发病报告.  相似文献   

12.
慢性布病对人体的损害是多方面的。除了以运动系统的损害为主外,对于男性患者的泌尿生殖系统的损害也不可忽视。作者选择了30例男性慢性布病有轻重不同的沁尿生殖系统变化的患者(其中睾丸肿痛21名、阳萎症9名)进行了治疗观察。1 病例选择 在选择病例时以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司、农业部畜牧兽医司主编的《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为依据,有明显的流行病学接触史、发病过程和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病程1~30年,年龄20~69岁。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人间布鲁杆菌病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是属于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20世纪20- 40年代,布病在世界范围内大流行,有近170个国家、地区向世界卫生组织(WHO)上报布病疫情。我国在建国后的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阳原县布鲁杆菌病(布病)的流行规律,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布病防控措施制定提供依据,2012年将该县作为国家级布病监测点开展布病监测工作,现将2012-2014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1对象与方法1.1监测点设置根据《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的技术要求,依据近年来有疫情爆发和流行的乡(镇)或过去曾经发生过布病疫情的乡(镇)设立布病监测点,设立4个固定监测点,3个非固定监测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控制新疆人间布鲁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疫情,客观评价施行中央补助地方布病防治项目以来新疆人间布病疫情现状、疫情动态及流行影响因素制定,为新疆布病综合性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中央补助地方布病防治项目部署、按照《新疆人间布病监测实施方案》和《全国布病监测方案》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69-2007)《布病诊断标准》方法进行监测,对45个监测点上报的统计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和血清学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布病流行病学调查97 877人,检测数(血检数)44 702份,阳性数1 778份,阳性率3.98%,患病数1 606例,患病率1.64%,新发病人1 421例。结论新疆人间布病疫情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布氏菌病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卫生部疾控司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卫生部布氏菌病(简称布病)专家咨询组部分成员于12月4~8日赴辽宁省,对该省布病疫情回升原因进行调查。调查组在辽宁省卫生、畜牧部门的配合下,听取了省、市卫生、畜牧部门情况介绍,与专业人员座谈,走访屠宰场,并赴营口市盖州市暖泉镇方屯村进行现场考察。  相似文献   

17.
1991年以来 ,甘肃省肃南县通过布鲁氏菌病 (简称布病 )监测和个案调查 ,确诊布病患者 182例 ,现将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与家畜及畜产品有密切接触的重点人群。1.2 方法 :1991年~ 1998年按照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司、农业部畜牧兽医司颁布的《布鲁氏菌病全国监测点监测工作 (试行 )方案》进行。1999年~ 2 0 0 0年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进行。首先对可疑者作皮内变态反应 ,注射 4 8h观察结果 ,对皮变阳性者静脉抽血 4 m L做血清学检查 [1] ,血清凝集试管实验 (SAT) 1∶ 10 0以上者…  相似文献   

18.
吉林地区1996—1998年布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吉林地区布氏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动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布病的流行和发生,3年来我们对全地区从事畜牧及畜产品加工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血清学检验,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1 人间布病疫情分布 布病在我地区已流行多年,经统计我地区现有慢性布病患者165人,分布在永吉县、蛟河市、桦甸市、磐石市、舒兰市及市区(船营区、昌邑区、龙潭区、丰满区等9个县(市、区)。  相似文献   

19.
呼伦贝尔盟(呼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辖13个旗(市)有4个牧业旗,草原面积约9.2km~2,人口25.3万人, 饲养牛43.7万头,羊160.2万只。历史上曾有布氏菌病(布病)发生与流行,1956~1964年(高峰年)有新发患者2776名,慢性患者万余人,布病普查人间感染率平均为7.2%。曾因布病导致母牛、羊大批流产,流产率高达15.9%和7.8%,牛、羊布氏菌感染率高达19.5%和17.4%。经多年防治,80年代初期基本控制了流行,只限局部零散发生布病,连续5年未有新发患者,重点调查人感染率在1%以下,牛羊感染率为2.5%和1.14%。有1个旗经自治区验收已达到国家控制标准。但1988年后,又出现新发患者,特别是在1991年后,每年都有5个以上苏木(乡)有人、牛、羊的布病发生,至1995年已先后有21个苏木发生布病,其面积占45%,现将1991~1995年呼盟牧区布病疫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布鲁氏菌病疫情现状与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氏菌病 (简称布病 )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 ,患病牲畜的毛、皮、乳、肉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新疆是以羊种布鲁氏菌、牛种布鲁氏菌为主的牧区型布病疫区。从 50年代开始至 80年代末 ,新疆一直为国内布病重点疫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以下简称兵团 )十三个师 (局 )均有布病的报道。经过科研防治工作者不懈的努力 ,至 80年代末布病的年发病人数一度从 50年代的 6 50 0多例下降至 30 0余例 ,绝大多数病区达到了当时的部颁控制标准。但从 90年代开始 ,我区布病疫情出现了明显的回升趋势 ,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