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牙周膜干细胞(PDLSC)成牙骨质向分化过程中mir-30a-wnt/β-catenin信号轴调控组织蛋白酶K(CTSK)表达的功能作用。方法极限稀释法分离培养PDLSC,釉基质蛋白衍生物(EMD)诱导细胞成牙骨质向分化。在细胞分化过程中,通过microRNA芯片筛选差异表达的microRNA。首先,给予不同分组细胞EMD诱导和/或抑制microRNA表达等处理,无干预组细胞作为对照。利用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首先验证差异表达的microRNA是否能够调控CTSK的表达。之后,将细胞膜片复合陶瓷支架材料植入裸鼠皮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成牙骨质细胞标记蛋白CAP和CEMP-1的表达变化,明确受microRNA调控的CTSK表达变化是否参与了PDLSC成牙骨质分化。在此基础上,从蛋白学水平观察wnt信号通路在microRNA调节CTSK表达过程中是否发挥了相应功效。结果EMD诱导PDLSC成牙骨质向分化过程中,多种microRNA表达发生变化,其中miR-30a表达出现特异性上调(P<0.05)。表达上调的miR-30a进一步调节CTSK的表达(P<0.05),促进PDLSC异位形成类牙骨质样结构,高表达成牙骨质细胞标记蛋白CAP和CEMP-1。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miR-30a对CTSK的表达调控作用出现相应减弱。结论EMD可能通过上调miR-30a的表达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经mir-30a-wnt/β-catenin信号轴调控CTSK诱导PDLSC向成牙骨质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κb(NF-κB)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MPTP)激活小胶质细胞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和机制,进而对神经元的影响。方法慢病毒MIF-shRNA感染Bv-2细胞,敲低MIF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PP+干预的Bv-2 NLRP3和MIF表达水平、转染病毒后细胞NLRP3、p65、caspase-1表达水平及细胞核、浆蛋白p65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IL-1β、IL-18表达水平。将细胞培养上清液作为条件培养基培养MN9D细胞,Western blot检测TH蛋白表达水平。C57BL/6小鼠腹腔注射MPTP构建PD小鼠模型,向中脑黑质致密部立体定位注射腺相关病毒MIF-shRNA(AAV-MIF-shRNA)敲低MIF表达。对小鼠进行旷场实验、爬杆实验、悬挂实验行为学评估,组织免疫组化检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数目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小鼠黑质MIF、NLRP3及TH表达情况。结果感染病毒的细胞MIF mRNA(P < 0.001)和MIF蛋白(P=0.014)明显降低。Western blot显示,0.2 mmol MPP+使Bv-2细胞NLRP3(P=0.012)和MIF(P=0.019)表达增高。与MPP组比较,MIF-shRNA组NLRP3(P=0.042)和caspase-1(P=0.003)表达减少,细胞总蛋白中p65表达没有差异(P=0.978)。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发现MIF-shRNA组较MPP组IL-1β(P < 0.001)、IL-18(P=0.002)水平降低。与MPP组比较,MIF-shRNA组核蛋白p65表达降低(P=0.016),浆蛋白p65表达升高(P < 0.001)。相较于MPP+的条件培养基,MN9D细胞在MIF-shRNA条件培养基中TH(P=0.01)表达增加。与MPTP组比较,注射MIF-shRNA的小鼠爬杆实验(P=0.024)和旷场实验(P=0.026)评分显著降低,悬挂实验评分显著升高(P=0.001)。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相较于MPTP组,AAV-MIF-shRNA组小鼠TH阳性神经元细胞数量增多(P=0.004),小胶质细胞数量减少(P=0.049)。MIF(P=0.033)、NLRP3表达减少(P=0.045),TH蛋白明显增多(P=0.043)。结论抑制MIF表达可以减少MPP+/MPTP干预所引起的小胶质细胞NLRP3炎症小体表达和炎症因子释放,减轻小胶质细胞激活,减轻炎症反应,改善MPTP引起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在帕金森病神经炎症方面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miR-424通过调控ATG14表达影响自噬和肝癌细胞增殖。方法收集肝癌患者因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采用qRT-PCR法检测肝癌组织中miR-424-5p,ATG14的表达。培养人肝癌细胞系HepG2、SMMC-7721、Huh-7、MHCC97H、HCCLM3和人正常肝细胞LO2,qRT-PCR法检测上述各细胞系的miR-424-5p表达,选取表达量较高的Huh-7和表达量较低的HCCLM3肝癌细胞为研究对象,Huh-7细胞实验分组(n=3):干扰miR-424-5p表达阴性对照组(in-NC组),干扰miR-424-5p表达组(in-miR-424-5p组);HCCLM3细胞实验分组(n=3):过表达miR-424-5p组(mi-miR-424-5p组),另设过表达miR-424-5p阴性对照组(mi-NC组);过表达miR-424-5p阴性对照+过表达ATG14阴性对照组(mi-NC+NC组);过表达miR-424-5p阴性对照+过表达ATG14组(mi-NC+ ATG14组);过表达miR-424-5p+过表达ATG14阴性对照组(mi-miR-424-5p+NC组);过表达miR-424-5p+过表达ATG14组(mi-miR-424-5p+ATG14组)。q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验证各组miR-424-5p和ATG14的转染情况。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的ATG14和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和P62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424-5p和ATG14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在肝癌组织和细胞中ATG14高表达,miR-424-5p低表达。与相应对照组相比,过表达miR-424-5p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P < 0.05);干扰miR-424-5p表达及过表达ATG14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和抑制凋亡(P < 0.05);miR-424可能通过靶向ATG14发挥抑癌的作用。干扰miR-424-5p表达及过表达ATG14均能提高肝癌细胞自噬体标志蛋白LC3-ΙΙ/LC3-Ι、Beclin1的表达水平(P < 0.05),降低自噬受体蛋白P62的表达水平(P < 0.05);过表达miR-424-5p则降低肝癌细胞自噬体标志蛋白LC3-ΙΙ/ LC3-Ι、Beclin1的表达水平(P < 0.05),提高自噬受体蛋白P62的表达水平(P < 0.05)。结论miR-424调控ATG14表达影响自噬,从而抑制肝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ax抑制因子1(BI-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使用β磷酸甘油和氯化钙诱导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建立钙化模型。将模型分为对照组(使用常规培养基)、BI-1过表达组(过表达BI-1蛋白后使用常规培养基)、钙化组(使用钙化培养基)、钙化+BI-1过表达组(过表达BI-1蛋白后使用钙化培养基)4组。运用茜素红S染色测定血管平滑肌细胞钙沉积,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水平。结果(1)随着钙化诱导时间的延长,BI-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结果具有明显差异性(P=0.001);(2)使用质粒转染方法过表达BI-1蛋白后,细胞钙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P=0.0006),Runt相关转录因子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明显下降(P=0.0001),血管钙化减轻;(3)钙化诱导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率增加,而过表达BI-1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P=0.0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水平下降(P=0.0003)。结论BI-1抑制细胞凋亡、钙磷沉积和细胞骨型分化起到减轻血管钙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T)抗炎抗纤维化是否是通过影响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2(CHK1/2)来发挥。方法SD大鼠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模型组(DM)和氧化苦参碱治疗组(OMT),6只/组,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5 mg/kg)复制糖尿病模型。HE、Masson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HK1、CHK2、p-CHK1、p-CHK2的表达部位;ELISA检测肾组织上清中IL-6和IL-1β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CHK1、CHK2、p-CHK1、p-CHK2、Ⅲ型胶原(Col-Ⅲ)、Ⅳ型胶原(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蛋白的表达水平;NRK-52E细胞按处理方式分为正常糖对照组(NG组)、高糖模型组(HG组)、正常糖用药组(NG+OMT组)、高糖用药组(HG+OMT组)、正常糖空载组(NG+con组)、正常糖敲低组(NG+siCHK1/2)、高糖空载组(HG+con组)、高糖敲低组(HG+siCHK1/2),Western blot检测CHK1、CHK2、p-CHK1、p-CHK2、Col-Ⅲ、Col-Ⅳ、F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OMT可降低大鼠血糖、血肌酐和24 h尿蛋白(P<0.05);DM组大鼠肾脏已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化表型,OMT组有所改善;OMT有明显抗炎作用(P<0.05);CHK1/2主要表达在肾小管胞浆及胞核,DM组CHK1/2磷酸化水平高于NC组、OMT组;大鼠肾组织和NRK-52E细胞中经OMT治疗后p-CHK1、p-CHK2、Col-Ⅲ、Col-Ⅳ、FN蛋白表达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敲低CHK1/2后p-CHK1/2、Col-Ⅲ、Col-Ⅳ、FN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OMT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发挥抗炎、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CHK1、CHK2的表达从而影响其磷酸化水平,减少下游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细胞外基质的分泌和沉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蛋白2(NRG2)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GEPIA数据库比较分析与人正常对照组相比,低级别胶质瘤(LGG,n=518)和胶质母细胞瘤(GBM,n=163)样本中NRG2和GFAP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并分析LGG和GBM样本中两个分子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以及两个分子表达相关性。获取人胶质瘤组织芯片样本,包含癌旁正常组织10个、LGG组织48个、GBM组织20个;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不同级别人胶质瘤组织芯片样本中NRG2表达水平变化情况,并使用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NRG2与GFAP的共定位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kt抑制剂Perifosine对NRG2调控GFAP表达的影响。结果 NRG2在LGG和GBM样本中均存在高表达,以LGG较为显著(P < 0.01)。GBM样本中,低NRG2水平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在30月之后略高于高NRG2水平患者。在LGG样本中,NRG2与GFAP基因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 < 0.01),而在GBM样本中则呈正相关(P < 0.0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LGG样本中NRG2与GFAP多共定位于同一肿瘤细胞,而在GBM样本中则多表达于不同肿瘤细胞。NRG2促进U-87 MG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中GFAP表达,该作用可被Akt抑制剂Perifosine显著抑制(P < 0.01)。结论 NRG2可高表达于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中,可能部分通过Akt信号调控胶质瘤细胞GFAP表达,影响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ELF4促进胰岛素瘤细胞增殖与抗凋亡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构建稳定高表达ELF4的胰岛素瘤细胞BON-ELF4,以及载体对照组细胞BON-Vector。采用MTT法检测胰岛素瘤细胞BON-ELF4和BONVector各组细胞的生长情况。采用0.1 μmol/L化疗药物表阿霉素处理BON-ELF4和BON-Vector细胞24 h后,检测细胞凋亡相关指标,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肿瘤细胞中凋亡通路关键因子caspase-9,caspase-8和PARP切割带的表达水平;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胰岛素瘤细胞BON-ELF4和BONVector细胞中Akt磷酸化水平。结果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BON-ELF4细胞中ELF4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细胞BONVector(P=0.013),稳定高表达外源性ELF4蛋白的细胞系BON-ELF4构建成功。稳定高表达ELF4的细胞系BON-ELF4生长明显较快(P < 0.05)。相比较于载体对照组BON-Vector,BON-ELF4细胞在0.1 μmol/L表阿霉素处理24 h后caspase-8,caspase-9的蛋白前体降低,而caspase-8,caspase-9切割成熟体升高(P < 0.05);同时,相应的PARP切割带随着ELF4的高表达而降低(P < 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22.90%的载体对照组BON-Vector细胞呈现出Annexin V阳性、PI阴性的早期凋亡结果,6.03%的BON-ELF4细胞组呈现出Annexin V阳性、PI阴性的早期凋亡结果。外源高表达ELF4的肿瘤细胞中Akt的磷酸化显著升高(P < 0.05),而Akt总蛋白的水平基本未受影响(P>0.05)。结论ELF4能通过激活Akt通路而促进胰岛素瘤细胞增殖和抗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人参皂苷Rh2(G-Rh2)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纤维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DN组以及G-Rh2药物干预组。DN和G-Rh2药物干预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DN大鼠模型,Control组大鼠给予等量的柠檬酸缓冲溶液注射。待DN大鼠模型构建成功后,G-Rh2药物干预组给予G-Rh2(20 mg·kg-1·d-1)连续灌胃12周,Control和DN大鼠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HE染色和PAS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形态,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纤维化程度,TUNEL染色观察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肾组织CollagenⅠ、CollagenⅢ、Cleaved-caspase-3、Bcl-2、DDR1表达水平;免疫组化定位检测肾组织DDR1表达情况。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DN组肾组织纤维化程度加重,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 < 0.01),CollagenⅠ、CollagenⅢ、Cleaved-caspase-3、DDR1表达上调(P < 0.01),Bcl-2表达下调(P < 0.01);与DN组相比,G-Rh2药物干预组肾组织纤维化程度,细胞凋亡指数,CollagenⅠ、CollagenⅢ、Cleavedcaspase-3、DDR1表达均显著降低(P < 0.05或P < 0.01),Bcl-2表达显著升高(P < 0.05)。结论G-Rh2抑制糖DN肾纤维化和细胞凋亡可能与下调DDR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免疫抑制剂治疗中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 SSc) 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 细胞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而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SSc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使用免疫抑制剂的32例SSc患者(SSc组)和30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外周血T、CD4+T、CD8+T、B、NK细胞数量及比例,比较SSc组与HC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SSc其他实验室及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HC组相比,SSc组中T、CD4+T、CD8+T、B、NK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P<0.05),同时,NK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也明显降低(P=0.004);此外,使用免疫抑制剂的SSc患者中65%以上外周血存在各淋巴细胞亚群细胞数量减少。CD4+T淋巴细胞数量降低组与正常组相比,其出现雷诺现象的比例明显升高(P=0.024),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也明显升高(P<0.001,P=0.018);CD8+T淋巴细胞数量降低组与正常组相比,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升高(P=0.022);B淋巴细胞数量降低组与正常组相比,发生指尖溃疡的风险明显增高(P=0.019);NK细胞数量降低组与正常组相比,发生指尖溃疡的风险明显增高(P=0.033),而体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M水平明显降低(P=0.049)。相关性分析可见,红细胞沉降率与总T淋巴细胞(r=-0.455,P=0.009)、CD4+T淋巴细胞(r=-0.416,P=0.018)、CD8+T淋巴细胞(r=-0.430,P=0.014)、B细胞(r=-0.366,P=0.039)数量呈负相关。结论使用免疫抑制剂的SSc患者外周血中T、CD4+T、CD8+T、B及NK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某些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能与雷诺现象、指尖溃疡的发生有关,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呈明显负相关,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SSc中应定期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矮小同源盒基因2(SHOX2)对人膀胱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和干细胞特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分析TCGA肿瘤数据库中SHOX2基因在膀胱癌标本和癌旁对照标本的表达情况,利用GEPIA网站对TCGA膀胱数据中的SHOX2基因表达量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并利用GSEA软件预测其可能的生物学功能。选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膀胱癌细胞T24,采用SHOX2 shRNA及SHOX2过表达质粒分别敲低、过表达SHOX2基因,用Western blot检测SHOX2蛋白表达量,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悬浮成球、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干细胞特性。在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标志分子E-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和TGF-β信号通路重要组件TβR-I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癌旁膀胱组织相比,SHOX2基因在TCGA膀胱癌组织中表达升高(P=0.01),在配对的膀胱癌组织中明显升高(P=0.001),SHOX2基因表达与总生存率呈负相关(P=0.01);GSEA显示SHOX2基因表达与EMT(P=0.002,P=0.03)及干细胞特性(P=0.006,P=0.008)呈正相关。在膀胱癌细胞T24中,两种不同的SHOX2 shRNA均能降低SHOX2的蛋白表达水平(shSHOX2-1,P=0.004;shSHOX2-2,P=0.03),SHOX2过表达质粒则能提高SHOX2的蛋白表达水平(P=0.007)。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抑制SHOX2表达后膀胱癌细胞的迁移(P < 0.001,P=0.02)、侵袭(P=0.002,P=0.003)能力明显降低,而SHOX2过表达则提高膀胱癌细胞的迁移(P < 0.001)、侵袭(P=0.004)能力。悬浮成球、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抑制SHOX2表达后明显减弱膀胱癌细胞的干细胞特性(P=0.002,P=0.007,P < 0.001);而SHOX2过表达则增强膀胱癌细胞的干细胞特性(P=0.002,P < 0.001)。此外,抑制SHOX2表达可使细胞发生上皮样形态改变,而SHOX2过表达可使细胞发生间充质样形态改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抑制SHOX2表达可使膀胱癌细胞中的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 < 0.001),Vimentin(P < 0.001,P=0.01)、TβR-I(P=0.03,P=0.0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而SHOX2过表达可使膀胱癌细胞中的Vimentin(P=0.04)、TβR-I(P=0.00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SHOX2在膀胱癌中扮演致癌基因:SHOX2增强膀胱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和干细胞特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GF-β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的EMT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Mage-D1与活化后p75NTR的结合及对外胚间充质干细胞(EMSCs)矿化的调控。方法取孕19.5 d SD大鼠牙胚,组织贴壁法获取E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设置实验分组:空白对照组(NC),100 ng/mL NGF刺激组(100 ng/ mL NGF)、慢病毒干扰Mage-D1组(SH-Mage-D1)。邻位连接技术检测Mage-D1与经NGF活化后p75NTR结合的变化,并比较不同分组间的结合强度差异。茜素红与ALP染色观察染色,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ALP、Runx2、OCN、BSP、OPN、Col1、Msx1及Dlx1的表达水平。结果组织块贴壁法获得孕19.5 dE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结果为CD44、CD90、CD29、CD146,CD105高表达,CD45低表达;邻位连接法检测Mage-D1与经NGF活化后p75NTR的结合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多,且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结合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茜素红与ALP染色结果显示矿化结节与碱性磷酸酶与强度变化一致;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ALP、Runx2、OCN、BSP、OPN、Col1、Msx1及Dlx1在100 ng/mL NGF组最高(P<0.05)。结论Mage-D1在外胚层间充质细胞中可与经NGF活化后的p75NTR直接结合,且二者的结合对EMSCs的矿化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CCN5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究其对子宫内膜基质细胞(HESCs)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并比较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组织与正常对照组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CCN5的表达水平;利用重组腺病毒Ad-CCN5构建过表达CCN5的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采用si-RNA构建敲低CCN5的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利用CCK-8实验检测不同表达水平CCN5对HESCs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不同表达水平CCN5对HESCs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处理组HESCs中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标记物E-cadherin、Ncadherin,snail-1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结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组织中CCN5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在位子宫内膜显著降低(P < 0.01);过表达CCN5可以抑制HESCs的增殖、迁徙及侵袭能力;EMT标记物E-cadherin表达升高,N-cadherin、Snail-1和Vimentin表达降低,EMT受到显著抑制(P < 0.01)。而敲低CCN5的表达可以显著增强HESCs的增殖、迁移及侵袭(P < 0.01),降低E-cadherin表达,升高N-cadherin、Snail-1和Vimentin表达,促进HESCs发生EMT转化。结论CCN5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可能通过调控HESCs的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及影响EMT,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fumarate hydratase-deficient renal cell carcinoma,FH-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9例60岁及以下不同类型肾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延胡索酸水合酶(fumarate hydratase,FH)的表达情况,分析FH-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筛选出11例FH-RCC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16~53岁(平均36.7岁)。4名女性患者均有子宫肌瘤病史,仅1例患者的一级亲属有肾癌家族史,所有患者均无皮肤平滑肌肿瘤的病史及家族史。肾细胞癌的肿瘤直径2.1~12.0 cm(平均8.83 cm),9例患者有肾窦或肾周脂肪侵犯,6例有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内瘤栓形成,7例有淋巴结转移,4例侵犯肾上腺,1例侵犯脾脏被膜。11例患者中7例(7/49例,14.3%)原诊断为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2例(2/9例,22.2%)原诊断为集合管癌,2例(2/51例,3.9%)原诊断为未分类型肾细胞癌。肿瘤组织病理学大多表现为乳头状、管囊状、实性片状等不同结构的混合,最常见的组织结构为乳头状(9/11例,81.8%)及管状(8/11例,72.7%)结构,3例伴有肉瘤样分化。肿瘤细胞均可见灶状分布大而明显的嗜酸性核仁(WHO/国际泌尿病理协会Ⅲ~Ⅳ级)及核周空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癌组织CA9、CD10、CK7染色大多阴性,2例TFE3阳性表达的病例经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结果显示TFE3基因均未发生易位或扩增。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11~82个月,确诊后患者平均生存期为24个月,其中5例于术后9~31个月(平均19个月)因肿瘤远处转移而死亡,6例存活患者中已有5例发生了远处转移。结论FH-RCC在组织形态学上与多种肾细胞癌有重叠,乳头状及管囊状排列方式的混合存在是FH-RCC最常见的生长方式,癌细胞中灶状出现大而明显的嗜酸性核仁是该类型肾细胞癌的重要组织学特征,F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明确诊断。对于患有平滑肌瘤的年轻女性肾细胞癌患者,需警惕FH-RCC的可能。部分FH-RCC的诊断缺少临床证据,应根据组织病理学特征进一步行基因检测以确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伴与不伴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并分析两组患者牙周基础治疗与白细胞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无系统性疾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32例(CP组),伴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27例(CP+DM组)。所有患者行全口牙周检查和空腹血液检查,记录患者入院时的数据作为基线资料,包括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 AL)、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 B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 PLI)、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计数和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CP+DM组额外记录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 HbA1c)。对所有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重复入院时的所有检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牙周临床指标及血液指标的变化差异,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WBC与牙周临床指标及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牙周炎症和破坏程度一致,但CP+DM组WBC水平显著高于CP组[(7.14±1.99)×109/L vs. (6.01±1.26)×109/L, P=0.01]。牙周基础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全口平均PD、AL、BI及PLI均显著低于入院时基线水平,且6个月时CP+DM组的PD比3个月时仍有进一步降低[(3.33±0.62) mm vs. (3.61±0.60) mm,P < 0.0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相比,两组各项牙周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DM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基线水平[(7.09±0.79)% vs. (7.64±1.16)%,P < 0.05;(7.06±0.78)% vs. (7.64±1.16)%,P < 0.05],6个月时的FBG显著低于基线水平[(7.35±1.14) mmol/L vs. (8.40±1.43) mmol/L,P < 0.05]。CP组的WBC水平在治疗后3个月时显著低于基线水平[(5.35±1.37)×109/L vs. (6.01±1.26)×109/L,P < 0.05],CP+DM组的WBC水平在治疗后6个月时显著低于基线水平[(6.00±1.37)×109/L vs. (7.14±1.99)×109/L,P < 0.05]。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显示,WBC水平与PD及FBG呈一定程度正相关。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均能有效改善伴与不伴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状况,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但糖尿病患者的牙周指标及WBC水平对牙周基础治疗的反应慢于不伴糖尿病的患者,WBC在糖尿病与牙周炎的相互关联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NOXS/ROS/NLRP3信号通路探讨獐牙菜苦苷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痛(DPN)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法构建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第1、7、14天分别按大鼠体质量腹腔注射干预制剂。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DPN模型组、獐牙菜苦苷治疗组、NOXS抑制剂治疗组。空白对照组:给予10 mL/kg生理盐水;DPN模型组:给予10 mL/kg生理盐水;獐牙菜苦苷治疗组:给予5 mg/kg獐牙菜苦苷;NOXS抑制剂治疗组:给予10 mL/kg二苯基氯化碘盐。在给药完毕30 min后,对各组大鼠进行触觉过敏试验,采用ELISA检测NOXS/ROS/NLRP3以及炎性因子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的NOXS/ROS/NLRP3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PN模型组大鼠在造模后出现痛觉过敏(P < 0.001),促炎因子TNF-α以及IL-6表达升高(P < 0.001),抑炎因子TGF-β表达下降(P < 0.001),NOXS/ROS/NLRP3通路各因子表达升高(P < 0.001)。獐牙菜苦苷干预后有效减轻触觉过敏(P < 0.001),且抑制促炎因子TNF-α(P=0.03)以及IL-6(P=0.002)的表达,促进抑炎因子TGF-β的表达(P=0.04);并且下调NOXS(P < 0.001)、ROS(P < 0.001)以及NLRP3(P= 0.002)通路各因子的表达水平。獐牙菜苦苷对炎性因子及NOXS/ROS/NLRP3通路各因子的表达影响与NOXS抑制剂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獐牙菜苦苷有效缓解触觉过敏,治疗DPN,通过抑制NOXs/ROS/NLRP3信号通路表达,纠正DPN炎性因子失衡是其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x;   &#x;   í¬      &#x;   Ê      ¬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1,41(10):148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三阴性乳腺癌肿瘤干细胞的调控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Oncomine数据库、UALCAN数据库及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库分别验证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VEGF表达与不同分子亚型的关系,利用在线数据库分析VEGF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选取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加入外源性hVEGF165通过体外微球形成实验观察体外成球能力,并利用Western blot、RT-qPCR等方法检测肿瘤干细胞相关标志物CD44、cMyc、Nanog、ALDH1的表达以及相关通路的激活情况。结果利用Oncomine、UALCAN、HPA数据库分析显示,VEGF在乳腺癌中表达较癌旁组织增高(P<0.0001),其表达与分子亚型相关,三阴性乳腺癌中VEGF表达显著升高。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结果提示高表达VEGF的乳腺癌患者预后更差,总生存期OS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与VEGF低表达患者相比,VEGF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无远处转移生存期以及复发后生存期均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体外实验发现加入外源性的hVEGF165后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成球能力显著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9)。Western blotting、RT-qPCR结果表明乳腺癌MDA-MB-231微球体中VEGF/NRP-1及肿瘤干细胞相关标志物CD44、Nanog、c-Myc的表达量显著升高。加入外源性的hVEGF165促进了肿瘤干细胞相关标志物CD44、c-Myc、Nanog及ALDH1的表达,而CD24的表达量则显著下降,上述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Western blotting实验提示加入外源性的hVEGF165能够激活三阴性乳腺癌细胞ERK/MAPK通路。结论VEGF可能通过激活ERK/MAPK通路促进了三阴性乳腺癌肿瘤干细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保肝宁对肝纤维化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1部分:按0.6 mL/(kg·d)予以腹腔注射25% CCl4(CCl4∶橄榄油=1∶3)的方式诱导野生型小鼠建立肝纤维化病理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保肝宁低、中、高浓度组,10只/组。造模给药8周后处死小鼠,取小鼠血清检测AST、ALT水平。另取肝组织做HE、天狼星红染色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化染色并检测吲哚胺2, 3-双加氧酶1(IDO1)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肝脏树突状细胞(DCs)及T细胞的数量和表型变化。第2部分:按3×1011 v.g/只尾静脉注射IDO1过表达腺相关病毒,取正常野生型小鼠随机分为腺相关病毒阴性对照(AAV9-NC)干预组、IDO1过表达腺相关病毒(AAV9-IDO1)干预组及高浓度保肝宁+IDO1过表达腺相关病毒联合干预组,6只/组。干预4周后,取肝组织做IDO1免疫组化染色并检测小鼠肝脏树突状细胞(DCs)及T细胞的表型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保肝宁高浓度组能有效降低肝纤维化小鼠血清中AST、ALT水平(P < 0.01);改善肝组织病理损伤,减少肝纤维组织的形成及α-SMA和IDO1的沉淀(P < 0.05)。保肝宁高浓度治疗组肝纤维化小鼠肝脏中CD11C+DCs、CD11C+CD80+DCs、CD11C+CD86+DCs、CD11C+CD40+ DCs、CD11C+MHCII+ DCs细胞和CD3+T、CD3+CD4+T细胞比例与模型组相比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P < 0.05)。高浓度保肝宁干预后可显著降低IDO1过表达腺相关病毒干预小鼠肝脏中IDO1的表达水平及上调CD11C+CD40+ DCs、CD11C+MHCII+ DCs和CD3+CD4+T细胞比例(P < 0.05)。结论保肝宁对CCl4所致小鼠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肝组织中IDO1的表达水平继而促进肝脏中DCs表型成熟使DCs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和经血源性干细胞(MenSCs)联合治疗对小鼠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5只SPF级实验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POF组(腹腔注射120 mg·kg-1·d-1 CTX)、MenSC+POF组(CTX损伤处理后注射移植含2×106 MenSCs的细胞悬浮液)、GnRHa+POF组(造模前14 d注射丙氨瑞林0.1 mg·kg-1·d-1,第15天开始CTX注射)、MenSC+POF+GnRHa组(按MenSC+CTX组和GnRHa+CTX组方案联合用药),每组9只。HE染色观察小鼠卵巢组织病理变化情况,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抗苗勒管激素(AMH)和雌二醇(E2)的含量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卵巢颗粒细胞中KI-67、Bcl-2、BAX、caspase 9、caspase 3、cleaved-caspase 9、cleaved-caspase 3、p-PI3K、PI3K、p-Akt及Ak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POF组小鼠卵巢纤维化明显,闭锁卵泡数增多,血清中LH和FSH的含量水平极升高(P < 0.01),AMH和E2含量水平降低(P < 0.01),BAX、cleaved-caspase 9/caspase 9、cleaved-caspase 3/ 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 < 0.01),KI-67、Bcl-2、p-PI3K、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 < 0.01);与POF组比较,GnRH激动剂和经血源性干细胞联合治疗可抑制小鼠卵巢闭锁卵泡的产生,降低小鼠血清中LH和FSH的含量水平(P < 0.01),提高AMH和E2的含量水平(P < 0.05或P < 0.01),抑制小鼠卵巢颗粒细胞中BAX、cleaved-caspase 9、cleaved-caspase 3蛋白的表达(P < 0.05或P < 0.01),促进KI-67、Bcl-2、p-PI3K、p-Akt蛋白的表达(P < 0.05或P < 0.01)。结论GnRH激动剂和经血源性干细胞联合治疗可能通过上调PI3K-Akt信号通路表达,减少卵巢闭锁卵泡的产生,提高小鼠卵巢的储备功能,从而达到对卵巢修复和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褪黑素(MT)对2,2'',4,4''-四溴联苯醚(PBDE-47)所致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异常自噬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一系列浓度梯度MT(12.5、25、50、100、200 μmol/L)预处理PC12细胞2 h后,并联合浓度为20 μmol/L的PBDE-47染毒细胞24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25 μmol/L MT用于后续实验。实验分组为:溶剂对照组(0.5‰ DMSO)、20 μmol/L PBDE-47处理组、20 μmol/L PBDE-47+25 μmol/L MT处理组、25 μmol/L MT处理组。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自噬体标志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阳性着色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自噬关键蛋白自噬相关蛋白7(ATG7)、自噬选择性底物p62、LC3-Ⅱ水平,以及凋亡相关蛋白活化型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3(active caspase-3)和剪切型多(ADP-核糖)聚合酶(cleaved PARP)水平。结果CCK8结果表明,PBDE-47处理组细胞活力相比对照组有所下降(P=0.001);与PBDE-47处理组相比,PBDE-47+25 μmol/L MT处理组细胞存活率上升且在80%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3)。与对照组相比,PBDE-47处理后PC12细胞LC3蛋白阳性着色增强;此外,PBDE-47处理组PC12细胞ATG7蛋白水平下降,p62、LC3-Ⅱ、active caspase-3、cleaved PARP蛋白水平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01)。与PBDE-47处理组相比,PBDE-47+MT处理组LC3蛋白阳性着色减弱;此外,PBDE-47+MT处理组ATG7蛋白水平上升(P=0.034),p62蛋白水平下降(P=0.048),LC3-Ⅱ蛋白水平下降(P=0.018),active caspase-3蛋白水平下降(P < 0.001),cleaved PARP蛋白水平下降(P=0.032)。结论PBDE-47可通过诱导PC12细胞自噬损伤引起自噬体蓄积,并能促进细胞凋亡,从而降低细胞存活;褪黑素可改善PBDE-47所致PC12细胞异常自噬与凋亡,进而提高细胞存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芦荟苷对乳酸诱导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胃癌BGC-823细胞常规培养,实验分为对照组、乳酸组、不同浓度芦荟苷和乳酸联合组,分组处理后的BGC-823细胞,EdU实验检测胃癌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CyclinD1、CyclinE1、PCNA、Ncadherin、E-cadherin、MMP-2、MMP-9和HMGB1的表达;ELISA检测HMGB1的释放。HMGB1干扰质粒和阴性对照质粒分别转染BGC-823细胞,转染48 h后用乳酸刺激细胞24 h,EdU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EdU结果表明,芦荟苷明显抑制乳酸诱导的胃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结果表明,芦荟苷和乳酸联合处理的胃癌细胞,细胞克隆数目显著少于乳酸处理组(P < 0.05);划痕和transwell结果均表明,芦荟苷能够抑制乳酸诱导的胃癌细胞迁移(P < 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芦荟苷能够下调乳酸诱导的Cyclin D1,E1,PCNA,N-cadherin,MMP-2,MMP-9和HMGB1的表达;逆转乳酸对E-cadherin表达的抑制作用;ELISA结果发现,芦荟苷有效阻止了乳酸诱导的HMGB1释放(P < 0.05)。EdU和划痕结果表明,敲除HMGB1的BGC-823细胞,乳酸诱导的增殖和迁移与阴性质粒转染组相比明显下降。结论芦荟苷通过下调乳酸诱导的HMGB1表达、释放以及增殖和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乳酸诱导的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