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医临床医学现代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辉 《东南国防医药》2006,8(3):161-163
中医现代化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理论体系、诊疗技术和中药现代化[1]。大量的事实已经证明,中医学在许多方面将面临突破,朝着现代化的目标迈进。笔者认为中医临床医学现代化是整个中医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步骤,中医临床医学现代化实现与否关系到中医学的生死存亡,它也是检验中医学是否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因此,紧紧抓住时代赋予中医学发展的契机,正确把握中医现代化方面的有效突破,尤其是把握中医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步骤——中医临床医学现代化,对于学科的发展将起积极的推进作用。本文对中医临床医学现代化作一思考。1辨证论治的突破中医学…  相似文献   

2.
张士舜 《中国药业》2002,11(6):37-38
实践证明,创新是时代精神的聚焦,是社会发展的永恒动力。江泽民总书记1995年就已经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古老的中医学来说,也是如此。中医发展的动力在于不断的创新。 (一) 中医学的创新离不开时代背景。二千年来,祖国的中医发展史中,人才辈出,都为中医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时至今日,中医学发展的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医学的现代化。什么是中医学的现代化?那就是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这是一个长期的  相似文献   

3.
中医控制工程学是近年来多学科向中医学渗透结合的产物,它标志着中医学的发展已达到一个新阶段。开展这项研究,是继承、整理、发扬中医学的好办法,尤其在继承,发扬老中医经验、解决中医后继乏人的问题上,它有独特的作用。这项研究,使中医学在宏观和微观、定性与定量、静态与动态方面不断扩大、深化,使中医辨证论治的逻辑思维向着更高级阶段发展,有助于提高诊疗水平;这项研究,在加快中西医结合,实现中医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医控制工程学基础一、概说定义:所谓中医控制工程学,是以中医为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是我国建立在五千多年的临床经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在继承传统中医理论精华的基础上,该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理论和研究方法,使中医学朝着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这是中医学与现代医学接轨的必然途径。本研究介绍了模糊数学理论、量化分析方法、计算机技术在现代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医在国内外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如何发展中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妇科临床实践中常出现一些疑难杂症,促使人们探索中医学在现代妇科中的发展道路。中医学内容的丰富、整合及后续发展的升华均需中医学各学科在实践中的创新。1整改中医学,促进优秀人才培养国内中医与西医地位平等,同时合法地享受医疗、教学和科学的调研活动。而在国外甚至是在我国香港地区,医疗等方面的限制常年困扰着当地的中医学者,科学的研究也随之受到限制。海外中医在如此环境下发展更为艰难。  相似文献   

6.
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精华与瑰宝[1],在中国两千年历史中发挥着主要作用.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以"望闻问切"为诊疗手段,以"整体观"为指导思想.随着时代进步与我国现代化发展,中医学不断为现代人所重视并发展壮大.将中医融入社区医疗服务中,完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不仅是社会需要,更是中医之责任.  相似文献   

7.
韩伟啟  陈蕾  孙丛 《家庭医药》2016,(7):286-287
目的:探讨中医学要想发扬光大必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之中。方法:本文作者从中医融入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在当代中国教育中被边缘化及坚守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复兴的根本之路三方面着手。具体方法:让经典读物回归课堂、加强传统思想道德教育、坚持传统学习培养模式,向经典学习,努力推广师承教学模式。结果: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与学习,才能掌握中医学博大精深的科学内涵。结论:中医学要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发展核心,以现代疾病谱系的变化为发展导向,以现代科技知识为发展手段,将临床疗效作为发展目的,遵循其特有的发展规律,在自我完善中不断创新发展,宏扬中医之要旨。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生命科学正在迅猛发展,它为中医的发展提出了机遇和挑战。因而振兴中医、实现中医现代化是当务之急,大势所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1中医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传统的中医学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逐渐形成发展的一门科学,既有极其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又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几千年来,它对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繁荣昌盛及世界医学的进步起了重大的作用,它是我国人民长期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由于中医形成在远古年代,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受古代最大学术流派儒家思想的影响及受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中药学与中医学共同构成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中药的现代科学化是现代中医学的需要,也是中西医药学结合的需要,中西药学结合和中西医学结合的实现才能最后实现中西医药学的结合,才能振兴祖国的中医药事业,使中医药学更好地为全人类的健康服务,而中药现代化的途径之一是实现中药西药化,将传统的中草药进行现代化的剂型改革,制成适应现代医学需要的新制剂。中草药注射液的研制、开发和临床使用也是促进中药西药化的重要方法之一。我院是一家有中医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性医院,又是中草药注射液临床验证基地,同时又是省中草药ADR监…  相似文献   

10.
造就新的一代中医人才,是祖国医学发展的需要。如果没有人才,也就谈不上中医学的独立发展,人才兴旺标志着中医事业的兴旺。现在我国已有一支中医药队伍,但要完成继承发扬祖国医学,实现中医现代化这一时代所赋予的重任,仍然存在数量不足、水平偏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所以对中医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是当前中医界的一个大问题。从我国历史  相似文献   

11.
李宝仓 《医药世界》2004,(12):50-50
中医学与西医学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孕育诞生和发展的,在当代疾病防治以至全人类的卫生保健事业中,各有所长,互为补充。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的进步更使得人们对医药卫生和保健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人们已经不仅仅要求防病治病,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是要求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上的完美状态。这就告诉我们:现代中医的发展必须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使之与不断变化的社会的人类需求相适应,与中医学的自身发展相适应,与中医走向世界的需要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方剑春 《首都医药》2003,10(9):9-12
今天,在教育大热的中国,没有哪一个学科像中医学一样处境尴尬。从1956年全国第一所中医高等学府——北京中医药大学成立至今,40多年来围绕中医教育的效果评价可谓褒贬不一。史料显示,从1950年至今北京市中医从业人数增长了近7倍;大批受过系统中医教育的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走上临床岗位,中医教育在扩展其规模,培养中医从业人员方面功不可没。然而,另一个事实同样引人注目,拥有骄人高学历的现代中医在临床治疗水平与中医学术造诣上很少有人能望老中医项背,今天的博士生虽满腹经纶其中医造诣却达不到昔日肖文龙、孔伯华、施今墨等名医的三、四成。高学历庸医现象已成为中医教育最大的悲哀。有人断言,下个世纪中医学将成为明日黄花,因为今天中医教育培养的是中医掘墓人。—位年逾八旬的老中医则一语道破天机:“现代教育与中医学抵触颇多,中医教育应该像国粹那样从娃娃抓起,立志投身中医学的人要从研读《四书五经》开始。”  相似文献   

13.
厉学  曲寿河  李野  石磊 《北方药学》2011,8(8):85-86
中医学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集传统哲学与科学属性于一体的医学体系.从哲学角度去认识和理解中医学的理论意义,从科学角度去体会和实践中医学的临床应用,我们才能有效地发展中医,实现中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中医学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在应用中医对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诊断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条件,笔者现就中医诊断量化研究的现状进行阐述,结合中医学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理论与现代人体功能态模型进行分析,以中医学本身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为基础,同时结合合适的现代科学方法,将定性与定量的研究结合起来,所有的中医科诊断均在这个框架内进行,将量化诊断的各种信息溶入人体功能态模型内进行定性归位,使之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的高科技信息发展使人类的生活、学习包围在多层面、多元化、综合渗透的复杂体系之中,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科学及新医学模式层出不穷,中医学要走发展、创新、建设新的医学模式的道路,首先要实现中医信息现代化。在中医药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加强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就是实现中医信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精准医学"强调现代医疗中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而祖国传统中医学在辨证论治中就提出个体化治疗,而辨证论治亦是中医学的精髓所在,本文结合"精准医学"理念的内涵,探讨其与中医辨证论治观点的高度统一性,寄希望于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吸取,规范中医标准,让精准化的中医乘着"一带一路"的翅膀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吴深涛 《药品评价》2009,6(12):474-476
中医学有关糖尿病(DM)的病机,自古至今虚与热的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尽管现代医者不断地研究和发展了病机理论如重视血瘀、痰湿等,但仍以阴虚燥热学说影响之重。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特别是通过对DM胰岛素抵抗和糖、脂毒性机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病机理论及相关的现代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8.
建立中国文化医药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基础上成长到今天,中医现代化、中西医结合等话题不断,但在现代化的旗号下我们走的是一个忽视中医的文化属性和文化功能的纯结构主义道路。笔者强调中医研究必须以中国文化为大背景进行人文型研究,从而提出建立中国文化医药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用科学理论及科学发展模式探讨中医学生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有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和诊断、治疗方法。由于社会历史原因,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医学却滞后了,尤其在诊断方法论方面出现了对中医的信任危机。中医学如何生存发展,如何振兴中医药事业,是当代中医药界同仁共同关心和探讨的重大课题。笔者就科学理论和科学发展模式对中医学生存与发展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与其现代化刍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讨论了中医学的学科属性及其与现代化的关系。认为中医学应属于融入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自然科学的范畴;中医学是医学科学,不是自然哲学;坚持中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将有助于中医学自身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医学的生命学说、精气理论及天人相应观具有自然科学属性,与中国古代哲学或宗教的生命本原说、精气学说以及“天人相应”观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