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肾脏移植术为无数垂危的晚期肾脏衰竭的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然而,随着我国肾脏衰竭患者的不断增加,器官资源的供求差距日益扩大。为此,政府正在积极推进器官捐献这一伟大工程。今年第七个世界肾脏日以“捐献肾脏延续生命”为主题,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来支持器官捐献,使更多肾脏衰竭的患者获得移植的机会,让爱点亮生命之光。  相似文献   

2.
苯乙烯亚慢性肾脏毒性实验研究李汇华,乔赐彬,林瑞存,张秀玲,乔建伟,姚庆强苯乙烯是一种神经毒剂,主要损害神经系统,其次为血液系统和肝脏[1]。有关苯乙烯肾脏毒性的研究报道甚少。近年来,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苯乙烯吸入或灌胃染毒后肾脏中含量最高,肾脏可能...  相似文献   

3.
刘彩霞 《医疗装备》2010,23(10):90-92
肾穿刺,即经皮肤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法(简称肾穿刺),是肾脏病病理诊断的唯一方法。用穿刺针刺入机体的肾脏,取出少量肾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肾脏活体组织检查是获取肾脏病理标本的重要手段,对肾脏疾病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肾脏是人体内废物排泄的主要器官,其中一些废物可能是药物的代谢物,可对肾脏造成损害。随着年龄增大,老年人肾脏排毒功能明显下降,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出现肾功能衰竭。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发生肾脏损害的几率明显增加。所以老年人应预防药物性肾损害。  相似文献   

5.
在中医门诊,经常可以听到医生说某患者“肾亏”。不少人以为“肾亏”就是肾脏有病,以致忧心忡忡,四处求医。可是,经检查并未发现肾脏异常,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中医讲的“肾亏”与西医讲的肾脏有病是两回事。中医的肾脏与西医的肾脏虽然名称相同,但二者在生理、病理上的含义都不同。在祖国医学中肾脏不单纯是解剖学的概念,它包括西医的生殖、泌尿、神经、运动、呼吸等系统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而西医所说的肾脏则只是泌尿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那么,“肾亏”是怎么回事呢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具有…  相似文献   

6.
易鸣 《保健医苑》2006,(8):40-40
肾脏是人体内药物、毒物代谢和排泄的主要器官,它像一个“过滤器”,把体内产生的垃圾通过肾脏从尿液排出体外。随着年龄增大,老年人肾脏的代谢和排毒功能明显下降,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出现肾功能衰竭。目前许多药物在老年人中广泛应用,这使得老年人发生肾脏损害的几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镉肾脏毒作用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目前研究较多的镉肾脏毒作用的病理改变,致病机理,早期监测指标及剂量-反应关系四方面作一综述报道。镉肾脏毒性的主要病变部位是肾近曲小管,严重时可累及肾小球,镉肾脏毒作用机理是一综合过程,其中金属硫蛋白在镉肾脏毒作用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尿β2-MG尿TBP及尿NAG是镉肾脏损害主要的早期监测指标;镉接触与肾脏损害间存在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但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肾脏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肾脏损害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328例SAP患者并发肾脏损害147例(合并肾脏损害组),其中急性肾功能衰竭(ARF)10例,未并发肾脏损害181例(元合并肾脏损害组)。对SAP并发肾脏损害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 SAP发病后72h内为发生肾脏损害的高峰期,患者的年龄、CT评分、APACHEⅡ评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持续时间、是否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高脂血症为危险因素;合并肾脏损害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腹腔间室综合征、休克及感染的发生率较高,预后不良。结论 SAP并发肾脏损害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与血流动力学紊乱、胰酶释放、炎症介质、细胞因子以及SAP合并MODS有密切关系,早期液体复苏、控制病情发展、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是预防SAP并发肾脏损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黄薏 《大众医学》2012,(4):26-27
2012年3月8日是第7个“世界肾脏日”,今年的主题是“捐献肾脏,延续生命”,旨在呼吁全社会支持器官捐献,让更多肾功能衰竭患者有机会接受肾脏移植,重获新生。  相似文献   

10.
以血浆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为突出表现的脂质代谢紊乱,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重要的伴随症状,更是引起和促进肾脏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由高脂血症导致的慢性肾脏疾病,常伴发心血管疾病,由此引起的患者死亡率也明显升高。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高脂血症导致的多种风险,已应用于治疗慢性肾脏疾病,并取得很多临床成果,  相似文献   

11.
氟喹诺酮类药物致肾脏严重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了解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肾脏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资料。方法 查阅国内检索类中文医药期刊,归纳有关氟喹诺酮类(FQs)肾脏不良反应的报道。结果 FQs肾脏主要不良反应有血尿、间质性肾炎或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结论 FQs的肾脏严重不良反应少见,但较严重,用药期间需密切观察肾功能。  相似文献   

12.
子琦 《健康文摘》2010,(10):41-41
不爱喝水 大部分男人对喝水都没多大兴趣,甚至觉得它并不重要,其实这样很容易造成身体上的重大伤害。人体内新陈代谢的废物主要由肝脏和肾脏处理,仅占人体体重1%的肾脏需接受全身25%的心输出量,每分钟会有1-2升血液经过肾脏,因此,肾脏接受的废物远远多于其他脏腑器官。  相似文献   

13.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有两个肾脏,左右各一、位于腰背部。肾脏有重要的生理功能首先是泌尿功能,排出多余的水分和有毒的代谢废物,维持人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还具有内分泌功能,有助于调节血压、促进红细胞的产生、调节钙和磷的吸收。因此,一旦肾功能受到损害,就必然影响身体健康。由于人体有两个肾脏,具有很强大的代偿功能,单侧肾脏的病变,一般不会引起肾功能衰竭;往往是双侧肾脏的病变,随着病变的进行性加重,出现程度不同的氮质血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染铅过程中大鼠肾脏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的变化。方法:Wistar大鼠经饮水加0.0,18.4,184.0mg/L醋酸铅(PbAc)方法染毒,结果:高剂量组大鼠肾脏NOS活力30d后低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染铅组大鼠肾脏NOS活力60d后低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染铅组肾脏NO含量在各时间点上均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大鼠肾脏NO含量在60d,90d后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铅可导致肾脏NOS活力降低,NO含量降低,可能是铅对肾脏产生细胞毒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肾脏移植—尿毒症病人的根本出路外科教授刘永锋何为尿毒症尿毒症是各种原因所致肾脏病变的终末期。简单他说,就是肾脏失去了功能。正常肾脏有以下功能:1.过滤体内废物;2.排除多余水分;3.维持酸碱平衡;4.制造激素(如红血球生成素)等等。肾脏一旦失去功能,...  相似文献   

16.
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而且经常是无特异性的,患病初期可以无任何不适的感觉,很容易被忽视,而一旦确诊,往往已经到了晚期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其实,在肾脏疾病发展到尿毒症之前,常有一些“异常的信号”。了解这些“异常信号”,有助于肾脏疾病的治疗和保养,有助于延缓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所以,一旦发现下列“异常信号”,应尽旱到肾脏专科就诊。  相似文献   

17.
心血管疾病的加速是肾脏疾病的常见并发症。慢性肾脏疾病促进高血压及脂质异常。后者又进一步参与肾脏疾病的进展。此外,糖尿病肾脏疾病是发展中国家肾功能衰竭的第一病因。高血压、脂质异常及糖尿病三者是内皮功能不良和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3个主要的危险因子。肾脏疾病患者的炎症介质常升高,RAS常被激活。  相似文献   

18.
《健康必读》2009,(7):28-28
药物性肾损害,是指肾脏对治疗剂量药物的不良反应,或因药物过量或不合理应用而导致的毒性反应。肾脏,作为机体的主要代谢器官之一,除担负着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以外,大多药物的排泄也是以肾脏为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19.
各种急慢性肾病在发展为末期肾衰时,只能借助于肾脏替代治疗透析和肾移植,而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了各种干细胞对肾脏疾病治疗的潜在价值,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最有应用潜力,可能通过多种机制修复急性肾损伤和预防慢性肾病的纤维化,从而为肾脏疾病的治疗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综述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肾脏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影响肾脏的危险因素 肾脏是比较娇弱的,许多原因如感染、药物、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痛风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都会影响到肾脏,导致急性或慢性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