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6 毫秒
1.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因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致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12例。结果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患者手术成功率高,12例患者左锁骨下动脉血流完全通畅、椎动脉血流方向恢复,局部并发症少,其中1例采用经肱动脉和股动脉双入路交换导丝贯通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结论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是一种创伤小、疗效满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导丝、球囊技术在左锁骨下动脉闭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导丝、球囊技术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1 1例左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结果 冠状动脉导丝、球囊技术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手术成功率高,10例左锁骨下动脉血流完全通畅,椎动脉正向血流方向恢复;局部并发症少.结论 冠状动脉导丝、球囊技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效果可靠,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价值。方法对13例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患者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其中左锁骨下动脉近段重度狭窄7例、闭塞6例。结果 13例患者锁骨下动脉均成功置入内支架(均为自膨胀支架),术后患侧桡动脉、肱动脉搏动恢复正常,原有窃血现象消失,椎动脉顺行显影良好,4例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患者采用经患侧肱动脉逆行法穿刺置入支架。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头臂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头臂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患。方法  8例头臂动脉阻塞性疾病患者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 ,分别选用自展式Wallstent及热变形记忆合金式Angiomed、Symphony血管内支架。结果  7例成功施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其中颈总动脉 4例 ,锁骨下动脉 3例 ,共置入血管内支架 7枚。术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或消失。 1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的患者未成功。在 1~ 2 4个月的随访中 ,1例颈总动脉血管内支架术后 9个月闭塞。结论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有效解除头臂动脉阻塞所致的血液循环障碍 ,因其技术简便 ,可成为治疗头臂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患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大动脉炎血管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大动脉炎所致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大动脉炎所致锁骨下动脉、颈动脉及肾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治疗。结果26例患者中25例成功地施行了1次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其中颈总动脉5例,锁骨下动脉3例,腹主动脉1例,肾动脉16例,共置入支架25次,病变血管均获得满意的开放或扩张。结论介入性血管内成形术可有效的治疗大动脉炎所致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杂锁骨下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治疗的特点。方法回顾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治疗的92例复杂锁骨下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病变特点、腔内手术治疗成功率、联合入路应用、术后症状改善等。结果将复杂锁骨下动脉闭塞性病变分为3型:Ⅰ型为左侧锁骨下动脉长段闭塞,Ⅱ型为右侧锁骨下动脉开口处狭窄或闭塞,Ⅲ型为伴有椎动脉开口病变或影响椎动脉开口的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本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82.6%。27.2%患者选用股动脉和肱动脉联合入路,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术后患者症状改善率为81.6%。结论上肢动脉入路能够提高左侧锁骨下动脉长段闭塞的开通率,保证右锁骨下动脉开口处支架的准确定位。锁骨下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手术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椎动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内机械再通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32例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观察再通率及疗效。结果32例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中,用不同方法成功完成血管内机械再通后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全部患者后循环缺血症状和上肢缺血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采用适当方法行机械再通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锁骨下动脉狭窄的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及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评价并比较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及内支架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及大动脉炎所致锁骨下动脉狭窄梗阻性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13例锁骨下动脉狭窄梗阻性病变患者,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7例,大动脉炎6例。其中锁骨下动脉狭窄8例,完全闭塞5例,均实施了介入治疗。6例单纯行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6例置入血管内支架,1例介入治疗失败。结果 12例行经皮血管内成形术(PTA)或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获成功,6例分别置入Str  相似文献   

9.
经皮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性疾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0例11支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8支锁骨下动脉狭窄病变(狭窄率大于70%)成功置入支架,3支闭塞锁骨下动脉中1支成功置入支架,2支闭塞锁骨下动脉未能开通。7例经股动脉置入支架,1例经肱动脉逆行置入支架。锁骨下动脉支架成功置入后肱动脉及桡动脉搏动良好,伴有盗血现象的5例患者症状消失。随访2~24个月发现1例锁骨下动脉支架置入后9个月再狭窄,后再置入1枚支架,血管开通良好。1例患者双侧锁骨下动脉狭窄同时置入2枚支架后2个月突发脑出血死亡。结论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望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中导丝无法回入真腔时应用双向内膜下技术——顺逆行内膜下动脉成形术(SAFARI)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1例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67(61~74)岁,均于开通闭塞血管失败后通过SAFARI技术重建锁骨下动脉。结果 10例患者通过SAFARI技术实现了锁骨下动脉再通并一期植入支架(平均长度46.4 mm),1例失败,技术成功率为90.9%。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电话随访6~36个月,未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SAFARI技术治疗钙化严重、阻塞较长的锁骨下动脉闭塞安全有效,可进一步提高血管内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