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患者与手术的成功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术前访视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消除了患者术前紧张、恐惧的心理,排除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能平和、积极地配合手术治疗;密切了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护士三者之间的工作配合;改善了护患关系。自2002年以来对手术患者实施术前访视,予以健康指导,取得满意效果。现将访视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手术治疗是外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而需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普遍存在着担扰,恐惧和缺乏手术配合的知识,因而导致睡眠不佳,食欲不振等护理问题,甚至引起血压升高等影响手术进行的生命体征变化,这势必增加术前、术中、术后的难度。因此,手术室护士有责任参与围手术期的护理。加强手术前的指导,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减轻对手术的困感和恐惧,积极应对手术的刺激,配合手术治疗,增强康复的信心。  相似文献   

3.
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慧玲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0):1439-1439
手术治疗是外科系统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它是一种应激源,常常导致患者产生强烈的生理心理的应激反应,产生对麻醉和手术紧张和恐惧感,对自己所患疾病的预后感到焦虑或忧伤,甚至悲观、绝望从而影响手术的效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术前访视成为解决问题的措施之一,我室对160例开展了术前访视工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手术会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紧张和恐惧,对患者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常导致患者产生紧张和焦虑等心理应激反应。过于强烈的应激反应,不仅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而且会干扰手术和麻醉的顺利实施,影响治疗效果。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配合手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增加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术前访视,可使患者以最佳的状态迎  相似文献   

5.
围术期应激反应是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焦虑和紧张等心理反应以及手术麻醉的生理干扰共同导致的心身综合征。术前高度焦虑可导致术后心理精神的改变,表现为术后疼痛加重,对止痛药需求增加,痛阈减低,恢复期延长等。将心理治疗应用于手术麻醉,旨在运用心理学方法调整患者的情绪,减轻手术应激反应。我们对本院84例妇科择期手术患者进行围术期心理干预、健康教育,收到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6.
手术会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紧张和恐惧,对患者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常导致患者产生紧张和焦虑等心理应激反应.过于强烈的应激反应,不仅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而且会干扰手术和麻醉的顺利实施,影响治疗效果.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配合手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增加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术前访视,可使患者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手术,可见术前访视在围术期护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院手术室在对患者实行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行术前访视,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疼痛的恐惧和对手术的安全性的担忧,是患者术前最常见的心理特征。老年患者更是如此,由于患者多合并其它系统疾病,同时认知能力降低,加上对手术疼痛和手术过程和预后的惧怕与不确定。导致思者在术前对手术、麻醉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从而加重机体应激反应,造成心血管并发症的增加,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因此对于围手术期的镇痛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对60例70-95岁的高龄患者,术前采取超前镇痛治疗,不仅减轻了疼痛本身对机体的影响,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和应激反应过度,减少了麻醉危险性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术前个性化护理对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大连市友谊医院手术的60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取普通护理,试验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术前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害怕疼痛、恐惧、对手术室环境了解、对麻醉方式的了解。结果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试验组害怕疼痛、恐惧情绪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手术室环境了解、对麻醉方式的了解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患者采取术前个性化护理,可以明显缓解患者对手术的恐慌,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手术治疗足外科治疗的重要方法,然而麻醉、手术是术前患者异常心理的主要应激源,致使神经、内分泌紊乱和行为异常,出现焦虑、抑郁、恐惧、孤独等情绪变化,影响围术期的处理和康复。为了解心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本文对择期手术患者作了术前心理干预,以期为患者提供正确的心理疏导提供依据。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患者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手术治疗是外科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它是一种应激源,常常导致患者产生强烈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产生对麻醉、手术紧张和恐惧感,对自己所患疾病的预后感到焦虑或忧伤,甚至悲观、绝望从而影响手术的效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术前访视成为解决问题的措施之一,我们对160例患者开展了术前访视工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术前护理访视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瑞兰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0):2162-2163
开展术前访视让患者及其亲属了解手术治疗的基本情况、围手术期注意事项、手术环境,一方面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减轻手术治疗给其带来的思想顾虑和恐惧,指导病人主动配合麻醉和手术等;另一方面对了解术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及留存相关客观、核实的“证据”,避免或减少医疗纠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手术是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而麻醉是手术成功时先决条件。无论手术大小,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害怕等负性心理反应。而不正常的心理活动会导致生理上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必将影响围麻醉期患者的生命体征,带来一定的危险性,甚至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做好患者围麻醉期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手术是外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会给患者造成轻重不同的生理创伤。外科手术可以通过心理上的恐惧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心理活动,并由此对手术后的康复产生影响。患者精神处于紧张状态下会使机体适应环境的内分泌系统受到损害,当人过度焦虑时会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为解除或减轻术前手术患者的不良情绪,配合医生的手术治疗及手术康复。我们于2011年12月对本院普外科接受手术的145名患者进行术前采用住院患者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妇科腹腔镜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于2001-12~2003-04应用腹腔镜对异位妊娠、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良性肿瘤、不孕症等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5例,年龄21~45岁。其中异位妊娠21例,不孕症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7例,卵巢囊肿11例,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1例。手术时间为30~120min,平均60min。手术中采用全身麻醉,所有患者手术经过顺利,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48~72h后均康复出院。2护理2.1术前护理术前使患者及家属对腹腔镜治疗技术和麻醉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介绍手术概况,术前注意事项,给予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的心理。同时向…  相似文献   

15.
术前访视中减轻手术患者负面心理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手术室护士实施术前访视,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疏导,可使患者感到被尊重和关心。最大限度地减轻紧张焦虑,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手术。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患者,护理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术前访视。结果:访视后,其对手术室环境不再陌生,手术时紧张焦虑情绪有所减轻。30例患者经过访视.知道了手术的姿势的重要,术中能积极正确配合手术体位。20例患者访视后对自身疾病有了正确的认识,坚定了手术治疗的信心。两组结果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访视可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坚定患者手术治疗的信心和勇气,协调了护患关系。同时术前访视能使患者掌握相关疾病的健康知识,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的体位配合麻醉及手术,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确保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手术患者情绪反应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择期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按常规术日晨进行术前准备及护理。试验组拟定手术后,手术室护士提前2~3d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干预和"自我训练"的方法进行心理调节,每天至少1h。术后观察2组恐惧、紧张、焦虑、心率加快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试验组紧张、焦虑、恐惧、心率加快等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低于对照组的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心理干预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的护理,改善了患者对手术的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为手术与麻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青春期甲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春期甲亢手术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围手术期实施心理护理的作用。方法观察29例甲亢手术治疗的青春期患者,分析其心理特点,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29例患者各种情感障碍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全部患者都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术中脉搏、血压平稳,减少了麻醉药物的使用,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术后疼痛反应轻.恢复快.缩短了住院时间。结论青春期甲亢手术患者情感较脆弱,对疾病的应对能力较差.对手术治疗存在着明显的紧张、恐惧、焦虑心理,对其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能使患者从身心两方面主动配合手术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似文献   

18.
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一种严重的应激,可以对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因而人们常常对手术产生强烈的恐惧反应,这些应激反应过于强烈,不仅会给患者造成痛苦,而且会干扰手术与麻醉的顺利实施,影响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甚至导致后遗症。笔者对所在医院肝胆外科住院手术的患者进行多形式护理干预,包括语言交流、观看幻灯片等,并观察干预后患者术前焦虑程度的变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手术室环境特殊 ,清醒病人进入手术室时 ,往往有恐惧、焦虑、紧张等较强的心理反应 ,以进入手术室至麻醉前这段时间尤为明显 ,严重恐惧可降低手术病人对医疗护理的依从性 ,影响其对疾病和住院的适应 ,使之不能有效减轻住院手术所导致的压力。影响病人生理功能及免疫功能 ,不利于麻醉与手术的顺利进行。此外 ,医疗恐惧还可带来诸如加重心灵创伤 ,延迟身体康复等负面影响。因此 ,了解病人术前的医疗恐惧心理状况 ,进行有针对性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1 术前病人的心理特点无论什么手术 ,病人都受到一种极强的心理紧张刺激 ,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20.
余乐国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149-150
目的对运用芬太尼与罗哌卡因对接受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术前麻醉后的效果和对应激反应所产生的影响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92例接受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6例。在手术之前分别采用罗哌卡因和芬太尼与罗哌卡因联合进行麻醉。结果 B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的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明显长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由于麻醉药物所导致的并发症。结论运用芬太尼与罗哌卡因对接受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术前麻醉后的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