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多数糖尿病 (DM )患者往往存在凝血和血小板功能的改变。近期研究发现 ,餐后代谢紊乱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起着更重要作用。我们同步测定了 3 5例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血脂、凝血酶 抗凝血酶复合物 (TAT )、D 二聚体 (D Dimer)、血小板 α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的水平 ,并与对照组比较 ,以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血脂对凝血、纤溶及血小板活性的影响。对象与方法1.对象 :(1) 2型糖尿病组 :3 5例 ,均为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9月我院内科住院患者 ,年龄 43~ 78岁 ,平均年龄 (60 .0 4±7.60 )岁 ,…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孟加拉国初发糖尿病 ,尤其是营养不良性糖尿病 (MRDM)患者血清镁和尿镁的状态。对象与方法 选择新近诊断的无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 4 0例 ,年龄 1 5~ 3 0岁。患者病情根据WHO研究小组标准诊断并分类 ,以体重指数 (BMI,kg/m2 ) <1 9作为MRDM的分界点。所选病例中 ,胰腺纤维结石糖尿病 (FCPD) 1 3例 (女 4 ,男 9) ,蛋白质缺乏性糖尿病(PDDM) 1 3例 (女 4 ,男 9) ,2型糖尿病 1 4例 (女 1 0 ,男4 )。选择无糖尿病史对照者 2 6例 ,其中BMI≥ 1 9为健康对照组 1 3例 (女 4 ,男 9) ,BMI<1 9为营养不良对照组1…  相似文献   

3.
直到最近 ,2型糖尿病 (DM )的治疗仍然是以降低血糖水平及减轻症状为主要目标。然而近年的一些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大系列的荟萃分析结果表明 ,70 %的 2型DM患者死于心血管病 ,而其中约一半死于冠心病。 2型DM者心血管病死亡危险性较非糖尿病者高 2~ 4倍。 2型DM冠心病死亡危险性与非DM者急性心肌梗死后 1年内的死亡危险性相同[1] 。 2型DM的微血管病变与血糖的关系已经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研究 (DCCT) [2 ] 及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 (UKPDS) [3] 等所证实。然而 ,其大血管病与血糖的关系尚未十分明确。但是…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 (DCCT)结果证明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接受日多次注射法 (MDI)或胰岛素皮下连续注射法 (CSII)强化治疗均可获得良好代谢控制及预防慢性并发症的效果。本研究观察了一组青少年 1型糖尿病患者以评估CSII和MDI两治疗方案的临床和心理社会治疗效益。病人和方法 青少年 1型糖尿病患者 75例 ,年龄1 2~ 2 0岁 ,均有 1a以上胰岛素治疗史。近期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7.0 %~ 1 4 % ,近 6个月严重低血糖反应事件 <2次 ,除外其它疾患。其中 2 5例应用CSII治疗 ,50例采用MDI接受强化治疗 ,随访 1…  相似文献   

5.
西洛他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 (DM )神经病变是DM常见的并发症 ,目前治疗手段非常有限。西洛他唑 (Cilostazol)是磷酸二脂酶 3抑制剂 ,是一种兼有扩张血管平滑肌作用和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本组病例用西洛他唑 (商品名为培达 ,中国大冢治药有限公司生产 )治疗 6个月 ,观察其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 :患者均为选自在我科就诊的DM患者 ,1型DM8例、 2型DM 2 7例 ,共 35例。男 2 2例 ,女 13例。年龄(5 1.7± 8.8)岁 ,糖尿病病程 (7.5± 4.2 )年。入选条件为血糖基本稳定 ,空腹血糖 <9.0mmol/L ,餐后 2小时血糖<12 .0…  相似文献   

6.
老年糖尿病 (DM )患者冠心病(CHD)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DM ,其原因与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因素有关。本文测定老年DM合并CHD患者神经肽Y(NPY )、P物质 (SP)水平 ,旨在探讨 2者在糖尿病CHD中的作用。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正常对照组 2 0例 ,年龄 60~ 71岁 ,平均 61 5岁 ,经详细询问病史 ,体格检查及化验肝肾功能和血糖均未见异常。DM合并心绞痛 (AP)组 2 2例 (无高血压病 ,在AP发作 3d内留取血标本 ) ,年龄 60~ 79岁 ,平均 72 3岁 ,符合WHO ( 1979年 )的AP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纤溶活性及血小板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栓机制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及其抑制物 (PAI)是冠状动脉 (冠脉 )血栓形成的危险性标志。血小板表面糖蛋白 (GPIIb、GPIIIa)是血小板在体内活化的重要标志物 ,它与血栓形成也有密切关系。本研究旨在探讨AMI患者tPA、PAI 1、GPI Ib、GPIIIa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AMI组选择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在我院住院的Q波型AMI患者 4 9例 ,其中男 33例 ,女16例 ,年龄 (6 5 .8± 10 .4 )岁 ;未进行溶栓 ,近 2周…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 2 0 0 0年 6~ 1 1月使用抗CD2 0 + 单克隆抗体 (商品名 :美罗华 )治疗 7例复发性淋巴瘤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7例患者均系住院患者。男 6例 ,女 1例 ,年龄2 2~ 86岁 ,平均 5 3岁。病程 0 .5~ 1 5年。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参照文献〔1〕。和以下标准选择患者 :① 7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均使用过联合化疗 (包括CHOP、CHOP加Bleo、CHOP加VP 1 6等 ) ;②化疗后复发 1次 3例 ,复发 2次以上 4例 ;③病理组织学 (包括淋巴结或活体组织 )证实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且为CD2 0 + 者。详细临床资…  相似文献   

9.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已报道许多细胞因子参与糖尿病肾病 (DN)的发生、发展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 1,MCP 1)为其中之一。MCP 1的增多使肾小球中单核 /巨噬细胞浸润 ,导致细胞外基质 (ECM)在肾小球和肾小管中堆积 ,从而参与DN的发生、发展。本实验检测不同时期的糖尿病(DM)患者血、尿MCP 1的水平 ,以探讨MCP 1和DN的关系。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 :2型DM患者 31例 ,系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均符合 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的诊断标准。排除心、肝疾病 ,排除泌尿系感…  相似文献   

10.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纤溶活性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来的研究表明 ,胰岛素抵抗 (IR)可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 ,即所谓CHAOS〔1〕。本文以组织型血浆酶原激活剂 (t PA)、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 1 (PAI 1 )的活性及抗原、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为主要的检测指标 ,观察老年冠心病 (CHD)患者中纤溶功能的变化 ,对血清胰岛素水平与t PA、PAI 1活性的关系 ,并分析了相关的临床意义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从 2 0 0 0年 3月~ 2 0 0 1年 5月上海瑞金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中 ,选择老年患者 (≥ 60岁 )共 1 44例。以下病例不入选 :①糖尿病 (DM )应…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的遗传背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肾病 (DN)的发生受遗传背景影响 ,这一概念最早是从临床观察中得出来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 ,无论是 1型还是 2型糖尿病 ,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会发生DN ,其中只有 4 0 %的患者在病程中并发DN ,而且很多患者DN的发生不完全与高血糖直接相关。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DCCT)以及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 (UKPDS)的结果都表明 ,在一些长期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中同样能发生DN ,表明除高血糖这个因素外 ,DN的发生还与个体对DN的易感性有关。另外 ,DN的发生在糖尿病发病后的 17年内呈逐渐增高的趋势 ,此后其发生率不再增…  相似文献   

12.
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组参与细胞外基质 (ECM)降解的内肽酶超家族 ,其中MMP 1为人类间质胶原酶 ,它最重要的底物是Ⅲ型胶原。在糖尿病肾病 (DN)的ECM中 ,原来无表达的Ⅲ型胶原沉积于系膜区 ,为肾小球硬化的标志〔1〕。本研究旨在探讨胰岛素抵抗 (insulinresistance,IR)对MMP 1表达调节的影响〔1〕。一、对象和方法1.受试对象及分组 :2型糖尿病组为符合 1999年WHO诊断标准确诊的 2型糖尿病患者 6 0例 (男 2 9,女 31) ,年龄(5 9.5± 11.4 )岁…  相似文献   

13.
1998年和2001年亚洲糖尿病防治研究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报告介绍亚洲糖尿病防治研究 (1998年和2 0 0 1年 )的结果。这项研究中中国的病例数相当多 ,是一项重要的资料收集方面的研究。在此研究之前 ,有关许多国家糖尿病防治方面的资料还很少。该研究在资料收集的某些方面虽然还不完美 ,但真实地代表了临床实践中的情况。亚洲 2 0 0 0年糖尿病患病情况 ,图示亚洲糖尿病患病人数占全球的 5 0 %。图 1 亚洲的 2型糖尿病1 糖尿病防治资料收集项目1997年 ,糖尿病防治资料收集项目 (DiabCareDataCollectionProject,DCDCP)在 6个地区进行了试点研究 ,1998年这一研…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与心血管病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糖尿病 (DM)与心血管病 (CVD)均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两者的致残致死率高 ,且密切相关 ,冠心病 (CHD)居人类死因之首 ,而 3 /4的T2 DM患者最终死于CVD。我国现有DM患者 4千余万 ,且每年以 1 0 %速度递增。目前我国DM检出率只有 2 0 % ,DM与CVD均以老年为多 ,我国老年DM患者达1 2 % ,但近年来中青年患者日趋增多 ,可能与经济发达 ,工业化的生活方式及人口老龄化有关 ,美国每年用于DM的支出为 1 0 0 0亿美元 ,其中约 3 /4用于DM的心血管事件。2 0 0 1年美国学者提出及最近发表的美国胆固醇教育 (NCEP)…  相似文献   

15.
112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 2型糖尿病 (DM )发病率的逐年增高 ,防治骨质疏松症 (OP)对于DM患者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本研究对 112例DM的骨密度 (BMD)进行测定 ,以探讨DM和OP的关系。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1)DM组 :根据 1985年WHO的DM诊断标准确诊为DM的住院和门诊病人 112例 ,其中 1型DM 14例 ,2型DM 98例 ,均行双能X线吸收法 (DXA)测定 ;男 5 2 ,女6 0 ;年龄 (5 4.0± 11.6 )岁 ;病程 (8.6± 6 .7)年 ;女性绝经年龄(5 2 .0± 4.3)岁 ,绝经年限 (8.6± 4.5 )年。 (2 )健康对照组 :均为长期居住天津市 2 0年以上各种…  相似文献   

16.
很多有严重冠脉狭窄的糖尿病 (DM)病人是无症状的 ,在无心脏症状和体征但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DM病人 ,发现 1 0 %~ 2 9%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非选择的DM病人中3 0 %~ 70 %发现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CAN)。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但无症状的DM病人SMI和CAN对心脏事件的预示价值。方法 所有DM病人符合以下标准 :①无心肌梗死或心绞痛 ;②休息时ECG正常 ;③ 1型DM病程 >1 5年 ,2型DM病程 >5年 ;④有至少 2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血脂异常 ,BP >1 4 0 /80mmHg( 1mmHg =0 1 3 3kP…  相似文献   

17.
上消化道大出血致急性心肌损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66岁。因中上腹疼痛 6余年 ,复发伴黑便 2月 ,昏厥一次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心前区疼痛等病史 ,贲门癌术后 6年 ,呈消瘦贫血貌。血常规示Hb 70g L ,心电图正常。临床诊断贲门癌术后 ,上消化道出血 ,休克原因待查 ,动态心电图 (DCG)检查 ,监测中患者有大量黑便并再次出现休克 ,死亡。使用美国DMSDCG 6 0 2 ,模拟V5、V1 、aVF导联自上午8∶5 5时出现窦性心动过速 (ST) ,ST段正常。 9∶0 1时P -P频率减慢 ,CMF 条ST段渐进型抬高至直线向上 ,CM1 、CMF 条T波直立增高 ;9∶0 3时ST段抬高仍以…  相似文献   

18.
高甘油三酯 (TG)血症是 2型糖尿病 (DM )常见并发症 ,而且是其并发冠心病 (CHD)的独立危险因子 ,其机制尚未阐明。本研究旨在探索 2型DM患者脂蛋白脂酶 (LPL)基因多态性与血脂及CHD的关系。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 :2型DM患者 2 16例 (2型DM组 ) ,年龄 (5 8±12 )岁 (4 0~ 89岁 ) ,男 114例 ,女 10 2例 ;77例并发CHD(伴CHD组 ) ,年龄 (5 9± 11)岁 ,男 40例 ,女 37例 ;139例不伴CHD(不伴CHD组 ) ,年龄 (5 7± 14)岁 ;正常人 6 3例作为对照。2 .方法 :(1)空腹新鲜血标本测定空腹血糖 (FBG)、总胆固醇 (TC…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膜蛋白CD62P、CD63表达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照威  周建方 《肝脏》2001,6(4):251-252
血小板表面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 (CD62P)、血小板溶酶体膜蛋白 (CD63 )的测定对血小板活化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 ,可作为体内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指标。肝硬化与血小板活化之间关系研究较少。为此 ,本文测定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表面CD62P、CD63 ,探讨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一、对象肝硬化患者 32例 ,均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男性 2 5例 ,女性 7例 ,年龄 35~ 6 8岁 ,平均 ( 5 1± 15 )岁。按 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订的标准 ,依据临床表现、肝功能、B超及CT等综合诊断。按Child Pugh分级 ,A组12…  相似文献   

20.
活化血小板诱导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内皮细胞释放黏附分子 ,促使循环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向局部黏附聚集 ,由此引发的炎症反应可造成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发生破裂 ,继发血小板活化与血栓形成、并导致急性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1 ] 。新近研究发现 ,血小板在其活化的同时尚可表达炎性介质CD1 54分子[2 ] 。提示除了参与血栓形成外 ,活化血小板也有可能通过CD1 54 CD4 0 信号途径主动介导炎症反应 ,但这一假设尚未被证实。为此 ,我们对血小板活化与其表达CD1 54间的确切关系进行了探讨。一、材料与方法1 .血小板的制备及诱导活化 :静脉血取自健康献血者及志愿者 (1 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