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森雄  谢嵘 《安徽医药》2010,14(12):1443-1445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30例)和肠外营养组(PN,30例)。检测手术前和手术后第四天、第十天营养指标和肝功能等变化,详细记录血糖变化,观察临床恢复情况。结果术后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波动较肠外营养组平稳(P〈0.01)。术后第四天EEN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和肝功能指标恢复明显高于PN组患者(P〈0.01)。并发症发生率EEN组少于PN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胃肠肿瘤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是一个较好的方法,方便血糖调控,同时可促进机体康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胃癌根治术后分成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EEN组其肛门排气时间[(3.64±1.23)d、住院时间[(10.23±4.67)d】明显少于PN组[(5.89±1.53)d,(13.56±4.51)心P〈0.05);EEN组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PN组(P〈0.05)。EEN组并发症发生率(3.3%)明显低于PN组(26.7%)(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糖尿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促进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5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50例,肠内营养(EN)N25例,PN组给予静脉营养,EN组在给予静脉营养的基础上,术后24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经鼻饲管输注肠内营养乳剂(瑞素),量由500ml/d至1000ml/d,分别于术前1d及术后第7d抽取外周血,测定免疫指标。结果术后EN组术后第7dCD3+、CD4+.CD4+/CD8+,lgX、lgG较术前1d明显增多(P〈0.05);PN组术后7d与EN组术后7d相比,TNF-α、IL-6值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EN组与PN组相比,HSP-70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低机体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不同营养方式在胃癌根治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全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联合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58例,随机分成TPN组和PN+EN组,各29例。2组患者手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肠外营养或者肠内营养支持。于手术前ld和手术后第8天检测体质量、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术后体质量、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N+E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少于TPN组(P〈0.05),感染发生率少于TPN组(P〈0.05)。结论2组营养支持均可改善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营养状态,但是,EN与PN相比,对患者肠道的康复和减少感染发生率有好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与全肠外营养(TPN)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76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术后患者按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分为EEN组和TPN组,EEN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法,TPN组采用全肠外营养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肝功能以及营养指标、血糖变化、胃肠道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第4dEEN组肝功能以及各项营养指标的恢复水平均远高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d内TPN组患者血糖波动水平较EEN组大,且波动值高于E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俨〈0.05)。EEN组肛门排气时间远低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无一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术后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不仅能维持血糖平稳,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亮  张凯  秦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3,(30):339-340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手术后患者肠内和肠外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上消化道手术后患者,肠内营养组(EN组)45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40例,此较两组营养指标、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EN组术前、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PN组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o.05);EN组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小于PN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可改善上消化道手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利于术后恢复,可作为术后首选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7.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在维持机体营养、预防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作用。方法68例胃癌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均采取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第1天开始行肠内营养。PN组术后第1天开始行中心静脉营养支持。监测2组患者术前1d、术后8d的化验指标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尿素氮等上无差异。在术后预防并发症发生方面,EN组明显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研究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按照数字表法将2010年1月~2013年4月本科行胃癌根治术的66例患者分成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各3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肠内营养组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肠外营养组,两组比较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营养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术后1周营养指标与肠外营养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应用肠内营养对改善术后胃肠功能、促进快速康复以及改善营养状态的效果好于肠外营养,而且肠内营养更经济和安全,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9.
李疆 《中国药业》2013,22(3):31-31
目的探讨胃癌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联合应用并给予患者细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胃癌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分为肠外营养(PN)组、肠内和肠外联合营养(EN—PN)组,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结果PN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EN—PN组(P〈0,05)。EN—PN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问及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PN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胃癌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并给予细节护理,能改善患者术后一般状况和提高免疫功能,加快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在胃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肠外营养(PN)与术后早期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对患者应激和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进行胃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EEN+PN组(22例)和TPN组(24例),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24h开始等热量、等氮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周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差异。结果TPN组术后7d CRP显著高于EEN+PN组(P〈0.05)。TPN组术后7d TNF-α组与EEN+PN组相比无明显增高(P〉0.05)。结论EEN+PN在改善应激指标方面优于TPN,可成为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首选的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行全胃或次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及护理,并比较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机体恢复情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因胃癌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术中经鼻置空肠营养管术后早期予以肠内营养治疗与护理,并与肠外营养患者的治疗护理进行比较分析,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并于术前1d和术后第1、7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CD8+及NK细胞活性。结果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组患术后通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少于肠外营养组(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7d上述指标迅速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而肠外营养组术后7d内持续处于低水平,并显著低于早期肠内营养组(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使患者机体恢复快,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肠内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分析。方法将邯郸市第一医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之间收录的58例胃癌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19例患者采取肠内营养方法给予补充,B组19例患者采取肠外营养方法给予补充,C组20例患者采取肠内肠外联合的营养方法给予补充,观察三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c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和胃肠的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术后并发症情况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三组给予营养支持8d后的患者体内的转铁蛋白和血清白蛋白以及前白蛋白均明显的高于治疗后1d的情况,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营养支持8d后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胃癌手术后的患者采取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方法支持能够有效的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和缩短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并且安全可靠.操作简单.佰得临床中府用和椎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老年糖尿病患者胃肠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血糖的影响。方法7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行胃肠手术后随机分为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术后第2天起分别给予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支持,并根据血糖情况配合胰岛素治疗。每天监测血糖,于术后第4、8天测各项营养、生化指标,观察临床恢复情况。结果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P〈0.01)。术后第4天观察,营养指标(HGB、Alb、TP)EN组较PN组改善(P〈0.01),生化指标(TF、ALT、TBIL)EN组较PN组术后第4天升高(P〈0.01)。患者均可耐受术后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胃肠肿瘤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不会引起血糖较大波动,方便血糖调控,同时可促进体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骶骨肿瘤术后发生脑脊液漏患者行肠内营养(EN)及肠内+肠外营养(EN+PN)对营养代谢、切口愈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30例骶骨肿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随机分为2组(EN+PN组、EN组),采用不同的营养支持方法直至术后第7d。观察各组患者术后营养代谢指标、消化道反应、感染发生率、切口愈合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术后营养代谢指标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EN+PN组和E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感染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EN+PN组少于EN组(P〈0.05)。结论静脉高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骶骨肿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营养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 EN组)与肠外营养组( PN组)各33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的营养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氮平衡及免疫功能指标:T细胞亚群( CD4+;CD8+)、免疫球蛋白IgM、IgG。结果治疗7d后EN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氮平衡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EN组CD4+细胞、CD4+/CD8+比值、IgM、IgG水平高于PN组,CD8+细胞低于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营养指标,增强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肠外谷氨酰胺(Gin)对危重患者营养状况、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ICU危重患者中,Gin组30例给予肠外营养及Gin.对照组30例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8d后.观察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炎症反应(CPR、IL-6、TNF-α)及免疫功能指标(IgG、IgA、IgM)变化。结果 (1)两组支持前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明显减低,第8天时Gin组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炎性反应指标均明显升高,营养支持后Gin组较对照组降低(P〈0.05)。(3)营养支持后出现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和高血糖,对照组有13例(43.3%),Gin组5例(16.7%)(P〈0.05);至14d时对照组死亡5例(16.7%),而Gin组2例(6.7%)(P〉0.05)。结论 重症患者使用肠外谷氨酰胺有助于强化肠外营养支持效果,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7.
罗娟  李晓燕  文玉  张磊 《云南医药》2011,(2):160-162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对于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意义。方法将37例胃癌行全胃切除的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组,n=18)及完全肠外营养组(PN组,n=19)进行对比。EN组在术后1~2d均通过复尔凯空肠营养管输注肠内营养液;PN组通过中心静脉给予静脉营养。2组按热量30kcal.kg-1.d-1,氮量为0.12g.kg-1.d-1给予营养。结果①EN组营养住院费用少于PN组(P〈0.01);EN组肛门排气时间少于PN组(P〈0.01);EN组住院天数少于PN组,但无统计学差异;②术后7d:EN组营养指标均高于PN组,但2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③术后7d:EN组免疫指标均高于PN组,2组间比较IgM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IgA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与PN支持相比较,EN可促进肠功能的恢复,降低住院费用,有效地改善全胃切除患者的免疫状态及改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8.
吴树堂 《黑龙江医药》2011,24(6):977-978
目的:研究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的效果。方法:将38例胃大部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检测营养支持前后营养指标,氮平衡,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营养支持费用、各种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2组患者之间的营养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营养支持费用较PN组降低(P〈005).2纽观察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给予EN比PN更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天数,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硬化肝切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35例合并有肝硬化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EN组于术后24 h内开始实施肠内营养;PN组于术后使用目前认为对肝硬化患者合理的肠外营养溶液,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费用等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术前后肝功能、临床营养指标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N组术后8 d前白蛋白和白蛋白已恢复到术前水平,与营养支持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PN组,但较PN组轻.EN组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较快,平均营养费用低于PN组.结论 对肝硬化肝部分切除患者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改善肝硬化患者肝叶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肝脏蛋白质合成代谢,加快胃肠蠕动功能恢复,降低临床营养费用,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开放手术后肠外营养对机体恢复情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胃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腹腔镜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和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行开放手术和肠外营养.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期间的肠胃功能恢复情况、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住院天数.测定术前和术后1天、7天的肝功能、电解质、营养指标(体重、血清总蛋白、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和免疫指标(外周血CD4、CD8、CD4/CD8).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肝功能损害比对照组轻,而血清前清蛋白、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结论 腹腔镜手术和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胃癌患者术后的肠胃功能恢复,对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和促进免疫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能缩短术后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