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江苏医药》2012,38(3)
目的 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STK1)水平变化在鼻咽癌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CL点印迹免疫-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28例鼻咽癌患者(A组)放疗前后的血清STK1水平,结果与49名健康体检者(B组)比较.结果 A组患者放疗前血清STK1水平为(1.93±0.63)pmol/L,显著高于放疗后的(1.58±0.40) pmol/L和B组的(1.36±0.86)pmol/L(P<0.05).A组放疗前STK1阳性率显著高于放疗后和B组(39.13% vs.9.52%和10.20%)(P<0.05).结论 检测STK1对于鼻咽癌患者的筛检、诊断、治疗效果评估等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STK1)水平变化在恶性肿瘤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意义。方法收集不同病理类型、病种、临床分期恶性肿瘤患者103例放疗前、中、后的血清样本,采用印迹免疫-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STK1水平。取49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结果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前STK1水平为(2.21±0.85)pmol/L,显著高于放疗后的(1.59±0.48)pmol/L和对照组的(1.36±0.86)pmol/L(P<0.05)。放疗前STK1阳性率为56.41%,显著高于放疗后的16.90%和对照组的10.20%(P<0.05)。放疗前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STK1水平为(1.99±0.64)pmol/L,显著低于胸腹部恶性肿瘤的(2.51±1.1)pmol/L(P<0.05)。放疗后部分缓解患者STK1水平为(1.67±0.47)pmol/L,显著高于完全缓解患者的(1.40±0.48)pmol/L(P<0.05)。放疗后,急性皮肤黏膜反应为Ⅱ度及以上组的STK1水平为(1.76±0.37)pmol/L显著高于I度及以下组的(1.50±0.52)pmol/L(P<0.05)。结论 STK1是恶性肿瘤辅助检查的可靠指标,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筛检、诊断、治疗效果评估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胸苷激酶1(TK1)、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在恶性淋巴瘤诊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4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L组)、38例健康对照者(C组)血清TK1、β2-MG的水平。结果 L组血清TK1和β2-MG水平分别为(5.46±3.39)pmol/L和(3.60±1.45)mg/L,显著高于C组的(0.83±0.31)pmol/L和(1.82±0.47)mg/L(P<0.01);血清TK1阳性率为91.1%,明显高于血清β2-MG阳性率62.2%(P<0.01)。3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血清TK1、β2-MG水平显著下降(P<0.01),并与C组相仿(P>0.05)。结论血清TK1、β2-MG检测对恶性淋巴瘤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判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检测对肺癌患者诊断与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63例肺癌患者(A组)和14例健康体检者(B组)血清TK1水平。24例术后获随访6-18个月。其中,无肿瘤复发15例(无复发组),肿瘤复发9例(复发组);随访期同时检测了其他相关肿瘤标记物。结果 A组血清TK1水平明显高于B组[(2.37±3.74)pmol/Lvs.(0.32±0.42)pmol/L](P<0.01)。A组手术治疗后血清TK1水平显著降低(P<0.05)。复发组血清TK1均较术前升高;无复发组中1例血清TK1升高,其余14例均较术前降低。TK1与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提高了预后评估的准确性。结论血清TK1水平升高对肺癌有辅助诊断价值,连续跟踪监测有利于肺癌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江苏医药》2012,38(3)
目的 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检测对肺癌患者诊断与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63例肺癌患者(A组)和14例健康体检者(B组)血清TK1水平.24例术后获随访6-18个月.其中,无肿瘤复发15例(无复发组),肿瘤复发9例(复发组);随访期同时检测了其他相关肿瘤标记物.结果 A组血清TK1水平明显高于B组[(2.37±3.74) pmol/Lvs.(0.32±0.42) pmol/L](P<0.01).A组手术治疗后血清TK1水平显著降低(P<0.05).复发组血清TK1均较术前升高;无复发组中1例血清TK1升高,其余14例均较术前降低.TK1与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提高了预后评估的准确性.结论 血清TK1水平升高对肺癌有辅助诊断价值,连续跟踪监测有利于肺癌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清胸苷激酶1(STK1)用于中老年人群肿瘤风险筛查的体检意义。方法选取中老年体检对象2210例,采用高灵敏度点印染免疫增强发光检测系统,检测血清TK1浓度,根据检测结果把研究对象分为阳性组(STK1>2 pmol/L)和阴性组(STK1≤2 pmol/L),进行分析比较,并对阳性组结合临床情况和其他体检结果进行评估分析。结果阳性组106例,阳性率为4.8%,STK1为(7.63±5.27)pmol/L,阴性组2104例,STK1为(0.92±0.67)pmol/L,两组STK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TK1检测结果阳性组和阴性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阳性组中,恶性肿瘤5例占4.7%,细胞增殖性疾病49例占46.2%,脂肪肝10例占9.4%,炎症或病毒性疾病30例占28.3%,其他12例占11.3%。结论 STK1与细胞增殖有明显的相关性,STK1可以用于中老年体检人群筛查恶性肿瘤,对恶性肿瘤相关性细胞增殖疾病(癌前疾病)的早期风险筛查具有重要体检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在恶性肿瘤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39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101人次的血清TK-1水平,并结合其他肿瘤标志物和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进行疗效综合评估.结果 Ⅱ期肿瘤患者组血清TK-1水平高于Ⅳ期患者组[(2.37±2.59) pmol/L vs.(1.11±0.77) pmol/L](P<0.05).血清TK-1与RECIST诊断符合率为71.8%,高于其他肿瘤标志物与RECIST诊断符合率(P<0.05).结论 血清TK-1是评估恶性肿瘤疗效和预后的有效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李洪林  李洪猛  李波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208-3209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水平变化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方法 120例恶性肿瘤患者按照疾病类型分成A组(胃癌)、B组(食管癌)、C组(肝癌)和D组(鼻咽癌),以2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四组患者血清Hcy及CysC水平.结果 A组、B组、C组和D组恶性肿瘤患者血清Hcy浓度分别为(19.71±3.40) μmol/L、(23.27±9.57) μmol/L、(21.37±0.38) μmol/L和(16.27±1.24)μ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A组、B组、C组和D组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CysC浓度分别为(19.71±3.40) mg/L、(19.71±3.40) mg/L、(19.71±3.40) mg/L和(19.71±3.40) 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胃癌血清Hcy及CysC水平与癌胚抗原(CEA)水平具有正相关性(r =0.9643、0.9842),食管癌、肝癌和鼻咽癌患者血清Hcy及CysC水平与胃癌患者血清CEA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Hcy及CysC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上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并研究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2例乳腺癌患者(A组),2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B组)和15例健康人(C组)血清中IGF-1和IGFBP-3的含量。结果 A组血清中IGF-1水平为(628.25±124.50)μg/L,B组血清中IGF-1水平为(435.46±116.86)μg/L,C组血清中IGF-1水平为(413.65±104.12)μg/L,A组明显高于B、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血清中IGFBP3水平分别为(3596.12±1056.32)μg/L、(3856.12±1142.39)μg/L和(3912.65±1153.14)μg/L,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化疗有效的患者,化疗2周期后IGF-1水平较化疗前明显降低,而IGFBP3水平呈高表达(P<0.05)。结论血清IGF-1和IGFBP-3含量变化有助于乳腺癌的辅助诊断和化疗疗效预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HE4)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32例盆腔肿物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测结果分成良性肿瘤组(A组, n=72)和恶性肿瘤组(B组, n=60),同时将100例健康血样标本归入对照组(C组),对比三组受试者血清中HE4水平及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记录其对卵巢癌的诊断指标差异。结果①B组HE4及CA125平均水平分别为(298.20±158.32)pmol/L和(449.23±201.92)pmol/L,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所在A组及C组检出水平(P<0.05);B组HE4及CA125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00%及81.67%,明显高于A、C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E4检出率优于CA125(P<0.05);②对卵巢癌患者给予HE4联合CA125检测,灵敏度可达89.92%,高于单项检测灵敏度(P<0.05)。结论对疑似卵巢癌患者给予HE4和CA125水平检测,可有效提升该疾病早期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王飞江  蒋明 《江苏医药》2012,38(7):785-787
目的评价周剂量奈达铂化疗同步放疗治疗复发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复发性鼻咽癌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周剂量奈达铂同步放疗组(实验组)和单纯放疗组(对照组)。奈达铂剂量25mg/m2,每周一次;放疗均采用调强放疗,总剂量60-66Gy,2Gy/次,5次/周。结果治疗结束的MRI评价:实验组总有效率86.7%(13/15),高于对照组的60.0%(9/15)(P<0.05)。实验组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3.3%(11/15),高于对照组的40.0%(6/15)(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周剂量奈达铂联合调强放疗治疗复发鼻咽癌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2.
张秀萍  黄赖机  张林德  邓瑾  何海涛  梁颖  李健 《中国药房》2007,18(14):1091-1093
目的:比较BPP方案同期放化疗加辅助化疗和PF方案诱导化疗加放疗加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的效果与毒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接受放化结合治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其中74例采用BPP方案同期放化疗加辅助化疗(A组);80例采用PF方案诱导化疗加放疗加辅助化疗(B组)。放疗采用常规技术。结果:全程治疗结束后3mo肿瘤疗效评价:A、B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7·3%、88·8%(P<0·05),3a总生存率分别为79·7%、76·4%(P>0·05),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2·8%、74·9%(P>0·05),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1·7%、66·7%(P>0·05)。A组和B组2~3级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47·3%、57·5%(P>0·05),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43·3%、27·5%(P<0·05),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3·0%、87·5%(P<0·05),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2%、86·2%(P<0·01)。结论:采用BPP方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近期疗效优于PF方案。3a生存率2组无差异。A组血液毒性较高,B组皮肤黏膜反应较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老年(45岁以上)体检人群,用血清胸苷激酶1(STK1)作为筛查肿瘤、癌前病变的广谱肿瘤标志物。方法选取中老年体检人群620例,采用高灵敏度点印染免疫增强发光检测系统,检测血清TK1的浓度,与常规体格检查平行进行,对中老年人肿瘤、癌前病变早期风险进行评估。结果阳性组STK1为(6.72±4.05)pmol/L,高于阴性组(0.86±0.35)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K1检测结果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K1阳性病例35例,阳性率5.6%(35/620),阳性组疾病有:恶性肿瘤2例,良性肿瘤18例,癌前病变5例,非肿瘤增殖性疾病5例,其他感染性疾病5例。结论 STK1作为肿瘤标志物检测具有广谱性,可作为肿瘤、癌前病变的普筛;符合检测成本-效果,中老年人需要做全身肿瘤的预测时,可作为价格不算贵且检测方法不复杂(通过血清学检测)的项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用药疗程小剂量(0.25 g·d-1)阿奇霉素口服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将165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3组:用药3个月(A组)、用药6个月(B组)和用药12个月(C组),每组55例。比较3组治疗前后最大呼气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率(FEV1/FVC%)、6 min步行距离(6 MWT)、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SGRQ)、呼吸困难评分(MRC)、急性加重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3例患者脱落,共有152例患者(A组、B组和C组分别有52例、51例和49例)完成本研究。3组患者PEF、FEV1、FEV1/FVC%、6 MWT、SGRQ评分和MRC评分、急性加重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B组和C组患者的PEF、FEV1、FEV1/FVC%、6 MWT、SGRQ评分、MRC评分和急性加重次数与A组比较,差异分别为(0.62±0.18) L和(0.71±0.13) L、(0.39±0.09) L和(0.45±0.08) L、(5.92±1.18)%和(7.98±1.53)%、(83.69±11.27) m和(87.93±14.54) m、(15.57±3.37)分和(16.64±4.12)分、(-1.17±0.23)分和(-1.32±0.28)分、(0.67±0.09)次/年和(0.71±0.12)次/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PEF、FEV1、FEV1/FVC%、6 MWT、SGRQ评分、MRC评分和急性加重次数的差异分别为(0.09±0.03) L、(0.06±0.04) L、(2.06±0.87)%、(4.24±1.75) m、(1.07±0.68)分、(-0.15±0.11)分和(-0.04±0.01)次/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69%、9.80%和18.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3种用药疗程均能显著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但用药6个月是最佳疗程。  相似文献   

15.
卜林  陈艳  孙东 《江苏医药》2012,38(11):1277-1279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来氟米特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贝那普利10mg/d联合来氟米特20mg/d;对照组30例,单用贝那普利10mg/d。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25/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20/30)(P<0.05)。治疗组治疗后尿蛋白定量为(0.62±0.24)g/24h,低于对照组的(1.62±0.46)g/24h,血清白蛋白为(40.36±10.32)g/L,高于对照组的(32.86±10.31)g/L(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来氟米特治疗IgA肾病能提高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减少蛋白尿。  相似文献   

16.
陈森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9):1466-1467
目的 分析评价晚期(N2,N3期)鼻咽癌放疗加辅助化疗的疗效.方法 86例N2,N3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放化组(A组,46例)和单放组(B组,40例),均首先接受根治性放疗,其后放化组46例接受辅助化疗(LV+5Fu+DDP)3~4个疗程.结果 放化组5年生存率43.5%,单放组37.5%(P>0.05);放化组远处转移发生率19.6%,单放组45%(P<0.05);放化组远处转移发生时间平均放疗后18.3个月,单放组7.8个月;放疗后达到CR的放化组与单放组的5年生存率为42.9%、56.5%(P>0.05),非CR的放化组与单放组的5年生存率为44.4%、11.8%(P<0.05).结论 放疗加辅助性化疗N2,N3期鼻咽癌有助于延缓远处转移发生时间,减少远处转移;对于根治性放疗后未达CR者,辅助化疗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药奈达铂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2008年5月—2010年7月收集的10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鼻咽癌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奈达铂组)53例、对照组(顺铂组)47例。采用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每次200 cGy,1日1次,1周5日。同期化疗随机采用奈达铂或顺铂30 mg,每周1次。结果:放化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生3级以上急性治疗毒性反应分别为32.1%(17/53)、40.4%(19/47)(P>0.05);2组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6.2%、83.6%(P>0.05);2组2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1.2%、85.1%(P>0.05);2组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0.9%、81.3%(P>0.05);2组2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6.5%、95.5%(P>0.05)。结论:奈达铂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能达到与顺铂相同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