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宋代盛行的茶宴又促进了另一种更为大众化的品茗艺术——斗茶的发展。宋人唐庚在《斗茶记》中曾对斗茶做了较为详尽的描述。斗茶常在名茶产地和寺院举行。“二三人聚集一起,煮水烹茶,对斗品论长遭短,决出品次。”斗茶用茶。必“以新为贵”,斗茶用水,必“以活为贵”。用水质较软的江河活水,冲泡当年采制的新茶,相得益彰,回味无穷。 斗茶可以说是宋代茶宴的发展,由于增删了内容,简化了  相似文献   

2.
酒有酒令,众所周知。但是,说到茶令可能就鲜为人知了。茶令是我国古代先贤创造出来的一种饮茶助兴作乐的游戏,是我国茶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茶叶是我国最古老的中药,这种风流文雅、睿智隽永的茶令就产生于人们的饮茶生活当中,它最早流行于盛产茶叶的江南一带。笔者翻阅《中国风俗辞典》,其中有此记载:"茶令流行于江南地区。饮茶时以一人令官,饮者皆听其号令,令官出难题,要求人解答或执行,做不到者以茶为赏罚。"我想,在我们这个饮茶大国,逢年过节、婚庆喜事、亲朋相聚用茶待客时,若能将茶令推陈出新,推出一些健康有趣的新茶令,真能使人其乐融融,其情悠悠,增加茶事活动的喜悦气氛。  相似文献   

3.
《中国风俗辞典》有这样一段叙述:“茶令流行于江南地区。饮茶时以一人令官,饮者皆听其号令。令官出难题,要求人解答执行,做不到者以茶为赏罚”。  相似文献   

4.
茶香墨香     
<正>饮茶作为一件雅事,是和生活中的许多雅事相联相通的,都是由性灵而发、与清雅为伍;所以饮茶时辅以其它雅事或是以饮茶辅以其它雅事,都是可以助清兴、助雅兴的……宋代张舜民撰《茶墨》一书时论茶文曰:"……司马公云,‘茶墨正相反。茶  相似文献   

5.
学友 《健康天地》2009,(2):56-56
<正>中外历史上有"斗鸡"、"斗牛"。可在中国古时还有"斗茶"之事。饮茶向艺术方向发展,成为品茶;品茶又进一步发展成为斗茶。斗茶始于唐代,据考创造于出产贡茶闻名于世的福建建州茶乡。每年春季是新茶制成后,茶农、茶客们比新茶优良次  相似文献   

6.
<正>世界上喜欢"叹茶"的国家和民族为数不少,远者有英国、日本和印度等。近者有中国大陆和香港及澳门地区,都很懂得"叹茶",每天上茶楼品茗及到咖啡室叹下午茶者,大不乏人,"叹茶"几乎成了每个人生活习惯的一部分。处于欧亚之间的土耳其,想不到也是一个"嗜茶"及喜欢"叹茶"的民族,在伊斯坦布尔市内,无论大街小巷,甚至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古就是产茶、饮茶大国,这种国情民俗至唐代达到了鼎盛期,从那以后,有关茶的诗话、趣闻迭出。 以饮茶闻名的唐代文人卢同,在《谢孟谏议寄新茶》一诗中写道:“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此诗世称卢同“七碗茶”,可谓将茶之奇妙功能描写得淋漓尽致。 宋代出现了“斗茶”风。古书中记  相似文献   

8.
饮茶贵在新     
每年清明前后,人们总要兴高采烈地弄些新茶来尝鲜,并把“明前茶”当作高雅之礼品赠予亲友。当你闲暇时,泡上一杯新茶,欣赏着碧汤之中那一朵朵嫩芽悠然浮动,好似金鱼在水中游弋,就会倍感心旷神怡。 常言道:饮茶要新,喝酒要陈。这是人们从长期饮茶的实践中得出的经验。宋代唐庚的《斗茶记》中曾提到:“吾闻茶不  相似文献   

9.
<正>茶盏在唐以前已有记载,《博雅》说:"盏杯子。"宋代时开始有"茶杯"之名。陆游就曾写过,"藤杖有时缘石瞪,风炉随处置茶杯"的诗句。宋代茶盏非常讲究陶瓷的成色,尤其追求"盏"的质地、纹路细腻和厚薄均匀。据宋蔡襄《茶录》载:"茶白色、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纣黑,纹路兔毫,其杯微厚,熁火,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依这段史料,可以看出,如盛白叶茶,就选用黑色茶盏,说明  相似文献   

10.
品茶悟廉     
<正>《茶经》最经典的一句话是:"茶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这可以说是饮茶人的最高精神境界。如果我们再联想到《易·否象传》中"君子以俭德避难"的说法,也就不难理解"君子之交淡若水"的真正寓意。看来最宜饮茶者,君子也。为何古人把茶提到如此高度?茶之性,俭也。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待客以礼,清茶一杯,俭而不奢,乃茶事之基本内涵。茶之味,甘也。叶苦味甘、啜苦咽甘、苦尽甘来,  相似文献   

11.
董芳 《健康天地》2010,(9):79-79
<正>一沉一浮,三泡一饮。尽敛苦涩,散发清香。茶为何物?唐人陆羽《茶经》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撮之,其树如爪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拼搁,叶如丁香。根如胡桃。"这一连串形象化的比喻,显示了中  相似文献   

12.
<正>有人说,林清玄的作品意境"最清明",声音"最玄妙"。多年喝茶,林清玄慢慢从茶道中悟出了生活之道。在林清玄看来,每天的生活其实就像一杯茶,大部分人的茶叶和茶具都很相近,然而善泡者泡出来的茶更有清香的滋味,善饮者饮到更细腻的消息;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这正如他在《大茶壶与小茶壶》中所写:"一个能在泡茶时专心的人,工作也会专心。因此,泡茶给人喝  相似文献   

13.
林淳 《健康天地》2011,(9):58-58
<正>六安产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六安茶始于唐代,扬名于明清。早在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有"扬子江中水,齐云顶上茶"之赞语。宋代时,其有茶中"精品"之誉,而在明清时代亦为贡品。慈禧膳食单上规定月供"齐山云雾"瓜片14两,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中记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  相似文献   

14.
辽凝 《健康天地》2011,(11):15-15
<正>很多人会长途跋涉前往孟加拉东北部寂静的小镇斯里蒙戈尔镇,为的只是喝上一杯"七层茶"。罗梅什·拉姆·古尔就是这种"七层茶"的发明者。效仿者们虽已琢磨出"五层茶"的泡法,却至今没有一个人能弄明白古尔"七层茶"的秘密。古尔将当地4种不同品种的茶叶——3种红茶和一种绿茶,泡好之后倒在一起,再加上牛奶和各种调味  相似文献   

15.
《健康大视野》2009,(23):108-109
人们爱茶,除了爱茶的味道,更爱的是喝茶时的种种乐趣——斗茶时的交锋,器具与水的选择,环境心境的交汇。  相似文献   

16.
<正>《红楼梦》四十一回贾母在栊翠庵品茶说:"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道:"知道,这是老君眉。"这"老君眉",被懂茶又识得茶趣的曹雪芹往《红楼梦》中这么一写,竟成了万人瞩目的茶事了!二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嗜茶者,在追寻它的足迹?不知又有多少人在品味着曾被贾母享受过的"老君眉"?我也效法过。但是,当我每次看到红学家告诉我不同的"老君眉"时,我又茫然了。听父辈说,君山银针就是"老君眉"。所以每年春天都要买几两喝。随意翻看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红楼梦鉴  相似文献   

17.
<正>大家知道,茶的采摘时间每年基本相同。晋代著名学者郭璞曾说:"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现代研究也表明,早茶与晚茶的营养成分有很大的区别,这都由茶树的生物钟控制的。与茶树一样,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为了适应自然界,人的生理、行为和形态也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这是由人的生物钟控制的。  相似文献   

18.
<正>宋代的罗大经曾写过一首茶诗云:"松风桧雨到来初,急引铜瓶离竹炉。待得声闻俱寂后,一瓯春雪胜醍醐。"第一句就是说水沸时声如松桧林中的风雨。另一首古诗则更写出了煮茶水时的天籁之声:"砌虫唧唧万蝉催,忽有千车捆载来。听得松风并涧水,急呼缥色绿瓷杯。"于是我试着静下心来听茶,慢慢地听到了茶音。磁炉上,烧上一壶开水,水底漾起极小的气泡时,取出一撮茶放  相似文献   

19.
<正>茶,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茶,产于江南的明山秀水之间,与青山、云雾为伴,以清风、明月为侣,聚山川之灵气,集天地之风露,含英咀华,吐香蕴玉,无愧于大自然的"珍木灵芽"。云雾缭绕的天际,是茶与世人交汇的地带。在茶的世界里,淡淡茶香,清新纯净,凝神深吸一口,便触摸到了灵魂久违的颤  相似文献   

20.
<正>闽南人把茶叶称为‘茶心’,可见茶在闽南人中占据着非同小可的地位。居家过日子的‘柴油盐米酱醋茶’,文人雅仕则是‘琴棋书画诗酒茶。以茶会友,以茶待客,唯茶是缘,更是不在话下了。水为天下至清之物,而茶则是水中至情之味。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也";茶则是:"品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所以呢茶可以修身养性一点也不假。所谓茶心,茶可清心也!一曲悠扬琴音,一屡芬芳茶香。在这浮华的世界里,一切皆是过往浮云。品茶犹如品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