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按摩结合中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30例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以腹痛、腹泻和粘液脓血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为特点。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直肠和结肠的浅表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为主的肠道疾病。现代医学认为与人体的免疫功能减退,以及细菌式病毒感染,饮食失调,过度疲劳,腹部受凉,精神刺激等诸多因素有关。笔者采用按摩结合中药治疗本病13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在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方面作用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治疗与研究危北海100010北京市中医研究所溃疡性结肠炎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发生于结肠的粘膜,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也可遍及整个结肠。主要症状有:腹泻、脓血便、腹...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艳华 《天津护理》2007,15(3):180-180
溃疡性结肠炎亦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与黏膜下层,以腹痛、腹泻、脓血便为主要表现。本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2003年10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5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倪嫣  沈志香 《全科护理》2011,(14):1256-1256
溃疡性结肠炎亦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与黏膜下层。主要症状有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腹痛,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巨结肠、直肠结肠  相似文献   

5.
中药气压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 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韵慢性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常规滴注和灌注的方法很难使药液达到乙状结肠以上的病灶部位,影响了治疗效果。我科2006年10月-2007年11月期间使用DGY-2电脑灌肠治疗仪治疗UC32例,通过一定的气压将中药液灌注到整个结肠,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药气压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 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韵慢性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常规滴注和灌注的方法很难使药液达到乙状结肠以上的病灶部位,影响了治疗效果。我科2006年10月-2007年11月期间使用DGY-2电脑灌肠治疗仪治疗UC32例,通过一定的气压将中药液灌注到整个结肠,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在直肠和结肠和感染无直接关系的慢性炎性疾病,临床以慢性反复发作或持续性腹痛、腹泻、解粘液脓血便为主要症状,发病年龄一般在20~50岁,病程较长,较易复发,易被误诊,治疗不及时进一步发展为不完全性肠梗阻、结肠大出血,预后较差。笔者应用补脾益肠丸治疗87例溃疡性结肠炎,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疾病。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中医学认为,本病源于脾胃本虚,浊瘀毒标是其病的关键[1]。我院根据李佃贵教授  相似文献   

9.
正溃疡性结肠炎(UC),又名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结肠和直肠的炎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感染及精神方面因素相关[1]。UC病变主要侵袭结直肠的黏膜层和黏膜下层,临床以溃疡和炎症为主要症状,多累及远端结肠和直肠,甚至整个结肠[2]。保留灌肠可利用肠黏膜对药物的直接吸收提高治疗效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直肠和结肠的一种原因尚未明确的慢性炎性疾患。局部病理以结肠黏膜充血、糜烂和溃疡为主,病变以远端结肠为主,但常累及整个结肠,其临床的主要症状可见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等,且病程长,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本病主要可以参照中医的“下利”、“痢疾”、“腹泻”等病证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疾病,以大肠(直肠和结肠)黏膜与黏膜下炎症病变为主要特征。由于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缺乏根治性措施,临床上常用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SASP)及皮质类固醇治疗,由于其易发生不良反应,疗效不明显。我院2002年1月~2004年6月对15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给予中西药复合灌肠治疗,使药物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起到消炎、解毒、收敛、愈合作用。现将灌肠方法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药口服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黏膜层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与大肠癌的发病有一定关系,临床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为主要特征,病情缠绵,易复发。笔者运用中药口服兼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的进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溃疡性结肠炎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系原因不明的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主要累及直肠黏膜、乙状结肠黏膜、甚至可逆行到全结肠及回肠末端。药物保留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使药物与病变部位直接接触,增加药物生物利用度,发挥疗效。临床证明,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范围多累及远端结肠、直肠,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1-2],病情轻重不一,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药物保留灌肠是其重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改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局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1].  相似文献   

16.
舒适护理应用于保留灌肠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确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位于大肠(直肠和结肠)黏膜与黏膜下层。药物保留灌肠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利用肠黏膜吸收药物达到治疗效果。长期的灌肠治疗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适及心理压力,也给开展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带来挑战。舒适护理模式是使人在生理、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简称,为一种原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过程。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或特发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消化系统常见病。病变主要局限于直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呈连续性非节段性分布,以直肠和乙状结肠受累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  相似文献   

19.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lerative colitis,UC)是指直肠结肠因各种致病原因导致肠道的炎性水肿、溃疡、出血病变。主要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也可侵及其他部位或全部结肠。临床表现是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目前,对UC的特异性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认为是感染、免疫失调、遗传、精神心理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近几年来研究表明:中药保留灌肠对治疗慢性结肠炎比较有效。现就有关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护理干预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或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局限于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炎性反应过程.该病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溃疡性结肠炎病因不明,与感染、免疫失调、精神因素等有关.下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溃疡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常见血便或黑便等.溃疡性结肠炎因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因此治疗比较棘手.我院对溃疡性结肠炎合并下消化道出血采用中医药治疗并加强临床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