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作者在读到伤寒论中关于“苓桂甘枣汤和苓桂术甘汤”这两个方子时,提出了个人的疑问和体会。首先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和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为什么是白术和大枣的加减。作者根据《伤寒论》中记载这两个汤是由桂枝甘草汤转换来的。而桂枝甘草汤中的桂枝在这里入心经温通阳气,配伍甘草补虚而益气,故基本上适合心阳虚的,而伤寒论中“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发汗后,心阳虚,心头不足,肾阳不得温化肾水,肾水不化邪上犯心,  相似文献   

2.
“欲作奔豚”出自《伤寒论》第6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创杂病诊治体系,立辨证论治法则,为历代医师所推崇。其辨证精神,不仅体现在辨析脉证与制方之中,亦贯穿于方药的煎服法中。笔者就此浅析如下。 一、煎法: 《金匮》根据证治要求,不同汤方选用不同的煎药用水。如百合病属心肺阴虚有热,故百合地黄汤用泉水煎之,取其下热气而利小便。欲作奔豚之证为心阳虚而肾水欲动,故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以甘澜水煎之,取其去水寒之性,不助水邪。胸痹之证属胸阳不振,阴干阳位,故栝萎薤白白酒汤、栝萎薤白半夏汤以白酒煮药,取白酒之辛散,行药性而助药力,通阳气而去阴浊;而枳实薤白桂枝汤虽亦治胸痹,但病已涉及胸胁心下,阴寒之气走窜冲逆,故煎药不用酒而  相似文献   

4.
<正> 疾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转归的过程。现代医学把这一过程概括为前驱期、进展期、极盛期、衰减期。祖国医学叫“病势”。从病势病程角度看,《伤寒论》有一套完整的治疗规律可循。一、细察先兆,详审病机,预测治疗。在疾病的前驱期,常可出现一、两个先兆症状。根据观察、审视疾病得来的先兆症状,经过细致的分析、周密的推论、合理的判断,预测其病变趋势,投以相应的方药,以控制疾病于欲发未发之际。这种治疗方法,我们叫它“预测治疗”。“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获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就是典型的预测治疗。奔豚,其证气由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此证脐下悸动,是因汗后心阳不振,水气上犯,欲作奔豚。仲景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利水止悸,是避免奔豚的  相似文献   

5.
在《伤寒论》的太阳病中篇,载有“发汗后,共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在《金匮要略》一书中,也载有类似的条文。即“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在以上两条原文中,均提到了“脐下悸”这一症状。 所谓“脐下悸”是指,当用指尖按压脐下约两横指处时,立即感到腹主动脉的搏动,这个就叫做“脐下悸”。  相似文献   

6.
<正>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论》。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四味药组成。功能温阳健脾利水,主治因脾阳受损,而气不化水,聚湿成饮。《伤寒论》曰:“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饮为阴邪,阻遏阳气,若水饮留于胃,胃失和降,则呕吐清水痰涎,若饮邪下流,走于肠间则漉漉有声,若水气上冲于胸,自有胸闷憋气,心悸不安之象、若水饮蒙蔽清阳,则发为眩晕,清窍失子温养,则见耳鸣、耳聋、目视不清之证,苓桂术甘汤,其善治水气,又治痰饮内留之证。方用苓术健脾利水;桂枝以温阳化气,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共奏通阳化气,健脾利水之功。因此,以本方加减治疗眩晕、心悸、胃病、耳病、目疾等属于中阳不振、痰饮不逆之证,其疗效显著。兹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许生  黄笛  夏娟娟  谭颖颖 《中医学报》2020,35(7):1408-1411
"水郁折之"原义为水气之运郁滞不畅,当以分利水郁之邪。《伤寒论》六经病中亦多见水郁之证,如太阳外感里饮证和太阳蓄水证;少阳枢机不利,饮停阳郁证;少阴之阳虚水泛证和阳虚有热、水气不利证等。"折之"者,伐而消之也,以分消、疏散水郁之邪。仲景涵水郁证于诸经之中,治法上虽有不同体现,均蕴含"折之"之义,如小青龙证之辛而散水法;五苓散证之化而行水法;真武汤证之温而利水法;生姜泻心汤证及茯苓甘草汤证之和胃消水法;十枣汤证、大陷胸汤证及牡蛎泽泻散证之泻而逐水法;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及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之平冲降水法;猪苓汤证之育阴利水法;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之和解枢机宣水法等。  相似文献   

8.
奔豚汤为治疗肝气奔豚的代表方,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条文中所诉症状气上冲胸,乃邪气上逆;腹痛乃木克脾土、气机不畅;往来寒热,乃热郁少阳、邪正交争. 原方中君药李根白皮专治肝气奔豚病,入肝经,清热泻火、下气降逆;黄芩、生葛根清肝泄热;川芎、当归、芍药养血调肝;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散结;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全方具有养血平肝、清热降逆之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何谓奔豚气病?奔豚气病与肾积奔豚有何不同? 答:《金匮要略》所论述的奔豚气病,从其命名来看,奔即奔突,指上冲之势。豚是小猪之称(也有的认为是指江豚)。由于这种疾病,发作时少腹气撑作痛,继而气从少腹向上冲至胸咽,其气上冲如惊猪奔跑之急(江豚上冲之势),故而得名。此病的发生与心、肝、肾有关,其气上冲之机理,与冲脉有联系。临床特征:“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 《金匮要略》所论之奔豚气病,重在“气”字,发作时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咽喉,此时,病人极端痛苦,但待冲气渐平,则不留任何症  相似文献   

10.
1麻黄汤类案例《医宗金鉴》说:“名曰麻黄汤者,君以麻黄也。麻黄性温,味辛而苦,其用在迅升;桂枝性温,味辛而甘,其能在固表。证属有余,故主以麻黄必胜之算也;监以桂枝,制节之师也。杏仁之苦温,佐麻黄逐邪而降逆;甘草之甘平,佐桂枝和内而拒外。欲入于胃,行气于元府,输精于皮毛,斯毛脉含精,溱溱汗出,在表之邪,必尽去而不留,痛止喘平,寒热顿解,不须啜粥而借汗于谷也。必须煮掠去上沫者,恐令人烦,以其轻浮之气,过于引气上逆也。其不用姜、枣者,此生姜之性横散于肌,碍麻黄之迅升;大枣之性泥滞于膈,碍杏仁之速降。此欲急于直达,少缓则不迅,横散则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