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过量,或对糖尿病诊断不十分明确的老年人随便使用降糖药物常常引起低血糖,严重者可出现致命的低血糖昏迷。现将我院收治的12例由于降糖药使用不当所引起的低血糖昏迷患者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7例、女5例,年龄58~78岁,平均69岁,其中昏迷前确诊为Ⅱ型糖尿病患者9例,3例诊断不明确仅只有尿糖(+),后经检查皆非糖尿病,12例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2例出现癫痫样抽搐,昏迷前8例服用消渴丸,2例服用消渴丸+降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患者在应用降糖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低血糖反应,严重时会发生低血糖昏迷,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观察1999-01~2004-05门诊及住院患者41例。男36例,女5例。年龄60~87岁,平均74岁。均为2型糖尿病。其中合并糖尿病肾病6例,合并冠心病29例,合并高血压病12例。均长期服用降糖药控制血糖.其中,服优降糖5~10mg/d者17例;服优降糖5~7.5mg/d加降糖灵50~75mg/d者11例;服消渴丸30~45粒/d者5例;服达美康160~240mg/d者6例;服二甲双胍1 000~1 500mg/d者2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口服降糖药致低血糖昏迷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对近年来于广州市番禺区新造医院住院治疗的28例年龄65岁以上的口服降糖药致低血糖昏迷的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及救治情况。结果本研究中28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主要表现为突发性昏迷、抽搐、偏瘫等症状,酷似脑血管疾病,对每名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给予静注50%葡萄糖、静滴10%葡萄糖液等治疗后,28例患者血糖值均恢复正常,类脑血管症状消失,心电图表现回复正常。结论 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应用口服降糖药治疗要特别注意用药安全性,时刻监测血糖值变化,及时给予适当的用药调整及血糖纠正,保障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使用降糖药物失当等原因,发生低血糖昏迷者屡见不鲜,且易误诊漏诊,值得引起警惕。现将我们诊治的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32例的情况作一临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本组32例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60~80岁,平均73.8岁。病程8~15年8例,16~20年9例,20年以上15例。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共17例,合并高血压13例,合并冠心病22例,合并脑梗死17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8例。1.2糖尿病治疗方式与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关系全组患者发病前,注射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者…  相似文献   

5.
马德 《河北医药》2001,23(5):379
药物性低血糖昏迷主要由医源性因素所致 ,只要充分注意 ,大多数可以避免 ,及时发现和处理 ,预后良好。如有延误 ,则可致命或遗留不同程度的脑损害。 1989~ 1999年 ,作者先后遇到 3 0例降糖药物所致的低血糖昏迷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院内科收治药物性低血糖昏迷 3 0例。男 11例 ,女 19例。年龄2 1~ 78岁 ,平均 (60± 12 )岁。确诊为糖尿病 2 7例 ,其中 1型糖尿病 6例 ,2型糖尿病2 1例。误诊为糖尿病 3例。单独使用磺脲类药物所致 15例 ,磺脲类加双胍类药物所致 10例 ,胰岛素所致 5例。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先有…  相似文献   

6.
低血糖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 ,严重者可致意识障碍 ,甚至死亡。本科 1991年 1月— 2 0 0 0年 1月收治 60例糖尿病性低血糖病人 ,现报道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60例中男 4 2例 ,女 18例。年龄16— 79岁 ,平均年龄 55岁。I型糖尿病 12例 ,Ⅱ型糖尿病 4 8例。低血糖发生的原因为用胰岛素者 2 0例 ,每日剂量普通胰岛素 12— 36u ,口服降糖药 4 0例 ,其中服消渴丸 10例 ,单服磺脲类降糖药 18例 ,磺脲类降糖药合并双胍类降糖药 12例。有合并症者4 4例 ,其中 2 0例并发糖尿病性肾病 ,12例并发高血压病 ,8例并发冠心病 ,4例并发周围神…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每日2次诺和锐30联合中餐前加服格列美脲治疗需长期维持口服糖皮质激素的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低血糖的风险.方法 将30例需长期维持口服糖皮质激素的类固醇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在保持原有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前提下,应用诺和锐30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联合中餐前加服格列美脲1~3 mg,3个月后与加服格列美脲前诺和锐30联合中餐时嚼服阿卡波糖50 mg对照.结果 治疗后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糖、HbA1c与加服格列美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血糖波动减小、低血糖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 诺和锐30联合格列美脲治疗需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的糖尿病可以减少中餐及晚餐前、后血糖波动,血糖控制达标,同时清晨及中餐前低血糖反应无增加,故在不愿意接受3次/d或4次/d注射胰岛素而要求2次/d注射胰岛素的需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的类固醇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可考虑中餐时加用格列美脲.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伴偏瘫1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低血糖血症,甚至低血糖昏迷伴偏瘫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我院2001~2005年共收治15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伴偏瘫患者,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伴偏瘫患者中,男11例,女4例。发病年龄50~70岁。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5例,合并高血压病史5例,冠心病3例,脑血管病史2例。长期应用胰岛素2例,长期单独口腹格列苯脲(商品名:优降糖)2例。优降糖与二甲双胍合用8例,优降糖与达美康合用1例,单独口服达美康2例,…  相似文献   

9.
优降糖是目前常用的降糖药,其副作用主要是低血糖反应,对高龄患者易引起低血糖昏迷,甚至死亡。作者遇到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自1990年10月~1992年10月来自急诊或住院期间发生的口服优降糖致低血糖昏迷6例,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54~80岁,平均年龄65岁。有明确糖尿病史2例,病程分别为4年、13年。3例首次发现。服药前5例查空腹血糖8.0~11.2mmol/L,尿糖++~+++。本组病例并发症多,每例1~2种,如营养不良、心肌梗塞、心衰、脑血栓形成、严重  相似文献   

10.
1例82岁男性患者,有2型糖尿病痛史15年,一直服用消渴丸5粒,3次/d治疗.3个月前开始改服二甲双胍0.25 g,2次/d治疗.近1周患者开始出现乏力,入院前5 h突然出现意识不清,四肢痉挛、抽搐,眼球上翻、牙关紧闭等症状.查体:浅昏迷,颈部及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血糖:1.70 mmol/L,头颅CT检查仪示老年性脑改变.诊断为低血糖昏迷.立即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30 min后患者抽搐停止,意识逐渐恢复.停用二甲双胍,给予阿卡波糖,患者血糖波动在5.6~10.8 mmol/L,未再出现低血糖症状.  相似文献   

11.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诱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中  李颖 《首都医药》2002,9(4):68-68
本组共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56~75岁,糖尿病程2个月~16年,均为Ⅱ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或降糖药治疗过程中引发低血糖昏迷,经抢救无一例因低血糖死亡.其诱发因素为药物相互作用、肾功能不全、节食过度、用药量过大.本文对药物相互作用等诱因引发的低血糖昏迷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陈贺 《中国实用医药》2014,(36):158-159
目的:观察优泌乐50治疗口服降糖药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口服降糖药物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研究组应用优泌乐50控制血糖治疗;对照组应用诺和锐30控制血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控制血糖的疗效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3个月后疗效:研究组患者在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空腹血糖、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次/d皮下注射优泌乐50治疗口服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好,餐后血糖控制满意,低血糖反应无增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患者发生昏迷除考虑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和非酮症高渗昏迷外,应想到低血糖昏迷的可能性。我院对近年来收治的糖尿病并低血糖昏迷的10例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0例均为住院患者,男2例,女8例,年龄30~77岁,平均年龄55岁,大于50岁者6例,根据 WHO 标准确诊为糖尿病,Ⅰ型糖尿病2例,Ⅱ型糖尿病8例,病程1个月~15年,  相似文献   

14.
1997年以来 ,我院共救治 2 3例重度低血糖昏迷患者 ,均达到快捷诊断、迅速缓解的目的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2 3例 ,男 10例 ,女 13例 ;年龄 42~ 78岁 ,年均 6 1岁。 18例为诱导性低血糖昏迷 ,其中 16例由降糖药应用不当所致 ,2例为酒精性低血糖昏迷 ;3例为胰岛 β细胞瘤 ;2例系其它原因所致。2 方法和结果所有患者除必要病史、体检外 ,立即用快速血糖测定仪(名称 :ONE TOU CH ,厂家 :CIFESCAN,INC,U .S.A)检测血糖 ,血糖值均在 0 .5~ 2 .1mmol/ L。确诊后即予 5 0 %G.S40~ 80 ml静脉推注 ,5~ 2 5分钟逐渐清醒 ,随后…  相似文献   

15.
陈云  冯晋光 《首都医药》2009,16(16):49-50
目的比较甘舒霖30R与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及低血糖风险。方法6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舒霖30R组和口服降糖药组,进行为期4周的观察。比较空腹及餐后2h血糖、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低血糖事件的差异。结果甘舒霖30R组和口服降糖药组治疗后,血糖均较前明显下降,4周后甘舒霖30R组餐后2h血糖低于口服降糖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水平无明显变化,甘舒霖组低血糖发生次数高于口服降糖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白蛋白明显下降,两组相比,甘舒霖30R组优于口服降糖药组(P〈0.05)。结论Ⅱ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甘舒霖30R对降低血糖、减少尿微量蛋白更有效,低血糖风险与口服降糖药相同,是糖尿病肾病患者较好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低血糖昏迷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年至2006年间永年县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低血糖昏迷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6例,女34例,平均年龄63岁,60岁以上共40例,占总数的67%。结果 30例患者均意识转清,29例观察3~7d出院,1例因服消渴丸出现低血糖昏迷的62岁糖尿病肾病患者,经治疗6h神志转清,观察24h坚持出院,于第2天晨再度昏迷入院,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应重视低血糖昏迷,及时检查血糖,减少误诊与漏诊,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预混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预混胰岛素对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2006年收治的80例初诊2型糖尿病,随机分成口服降糖药治疗组40例和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30R组4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糖达标天数、低血糖发生率,经济费用和体重变化。结果预混胰岛素30R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低于口服降糖药治疗组(P〈0.05);胰岛素组血糖达标时间平均(14.6±1.5)d,口服降糖药组平均(27.2±2.1)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胰岛素组发生低血糖1例(占2%),口服降糖药组低血糖0例。结论预混胰岛素30R治疗可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缩短血糖达标天数。  相似文献   

18.
应用葡甘聚糖治疗经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的 2型糖尿病 (NIDDM )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来自门诊及住院病人 ,共 60例 ,其中男 2 6例 ,女 3 4例 ;年龄 3 5~ 67岁 ;病程 1~ 12年。糖尿病诊断依据 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均为NID DM。所有病例经饮食控制和口服降糖药治疗 ,血糖控制不理想 ,空腹血糖 8 6~ 12 2mmol/L ,餐后 2h血糖 11 6~16 7mmol/L。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3 0例 ,男 12例 ,女 18例 ;平均年龄 5 2 41± 4…  相似文献   

19.
由于减肥不当及糖尿病患者不合理用药,致使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患者增多,有的甚至出现低血糖脑病,如不及时治疗将导致残疾甚至死亡。现将诊断明确的10例低血糖脑病患者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本组男4例,女6例。年龄20~78岁,平均56岁。发病时间:凌晨发病4例,上午发病1例,下午发病2例,晚上发病3例。既往有糖尿病史2例,均为2型糖尿病。病前有感染史3例;进食少7例,其中4例为减肥节食。临床表现:有精神症状2例,表现为烦躁,语言增多,语无伦次;昏迷5例;癫痫发作2例,其中1例为癫痫持续状态;一侧肢体瘫痪1例,双下肢体瘫痪1例,双下肢巴宾斯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血糖昏迷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42例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患者容易发生低血糖昏迷,占69.0%(15/24);糖尿病低血糖昏迷占83.3%(18/24),病因以用药不当为主;非糖尿病低血糖昏迷占16.7%(4/24),包括2例席汉氏综合征及1例酒精性低血糖。21例低血糖昏迷患者早期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应加强预防低血糖的知识宣传,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建议将血糖检测作为昏迷患者的常规检测项目,以利于快速确立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