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分析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优良率分别为66.67%、40.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咽红肿总有效率分别为98.25%、84.21%,观察组、对照组咽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6.49%、85.96%,观察组的咽红肿总有效率、咽痛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开始退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风热型证侯患儿,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急性期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利巴韦林+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2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口腔溃疡消退、皮疹消退、咽痛消失的时间,总体疗效,血清炎症因子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口腔溃疡消退、皮疹消退、咽痛消失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01)。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IL-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IL-17水平显著上升(P均<0.01),但对照组各炎症因子水平无显著变化。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可显著缩短手足口病患儿退热及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抑制炎症反应,提高综合疗效,且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3.
白小莉 《新中医》2015,47(7):209-211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手足口病患儿1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A组51例患儿单独给予利巴韦林颗粒口服治疗,B组52例患儿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颗粒口服治疗,而C组55例患儿则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以及利巴韦林颗粒口服治疗。观察3组患儿相关症状的消退时间,比较3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并发感染率。结果:C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口腔溃疡、皮疹、咽痛消失时间均短于A组、B组2组,其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2.73%,高于A组、B组的74.51%、82.69%;而C组的并发感染率仅为1.82%,低于A、B组的15.69%、5.77%,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成药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良好,并发感染率低,其中以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的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喷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和蒲地蓝口服液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53.3%,治疗组有效率为97.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退热和手足口皮疹消退或溃疡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症状改善时间及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TNF-α)、6(IL-6)水平均明显降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效果较好,可快速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儿症状,且用药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蒲地兰消炎口服液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予利巴韦林15 mg/(kg.d),连用7天,并根据病情予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蒲地兰消炎口服液和小儿豉翘清热颗粒7天。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体温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例数均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6.72%,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蒲地兰消炎口服液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小儿手足口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周国华  胡小红  陈迪  程德勇 《新中医》2018,50(4):124-126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2组均治疗5天。评估2组临床疗效,记录患儿退热时间及咳嗽、鼻塞、咽喉红肿消失时间。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1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退热时间及咳嗽、鼻塞、咽喉红肿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有效缩短患儿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清热口服液治疗小儿感冒表热里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小儿感冒表热里实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实验组患儿给予清热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的7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退热起效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口服液可明显提高小儿感冒表热里实证临床疗效,缩短起效时间、退热时间,降低患儿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潘云芳  胡晓红 《新中医》2016,48(6):159-160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普通型手足口病风热感冒夹滞证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2例采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观察组74例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统计2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治愈时间,并统计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发热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皮疹消失时间、咽痛消失时间、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2组患儿均未见呕吐、腹泻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风热感冒夹滞证患儿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手足口病7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2组患儿发热及皮疹消退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较对照组短,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可缩短病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风热夹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风热夹滞证)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以利巴韦林联合布洛芬治疗,观察组54例在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基础上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分析两组患儿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9%(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咽喉红肿消失、咳嗽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风热夹滞证)效果显著,可更快退热,促使患儿症状改善,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周期均为7 d,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流涎停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手足口病小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给以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疗程结束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88.3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79.07% (P< 0.05);治疗组患儿发热、口腔溃疡消退、疱疹消退时间以及总病程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佐治小儿手足口病能明显缩短发热、疱疹、口腔溃疡等症状消退时间,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使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小儿季节性流感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134例季节性流感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单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及血清炎性因子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在体温恢复正常、咳嗽缓解、流涕缓解及咽痛缓解等时间指标上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一周后两组患儿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但实验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 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小儿季节性流感患儿,采取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的治疗方法可促进症状缓解,同时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47例。治疗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治疗5 d后评估其疗效及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和7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治疗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可靠,安全性高,用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天阳  肖铭澍 《新中医》2020,52(3):103-105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9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治疗组使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观察2组总体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均更短,总体疗效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可缩短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的时间,增加总疗效率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比传统抗病毒治疗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手足口病(HFMD)的疗效。方法:10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发热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较好可快速缓解发热、皮疹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配合推拿治疗小儿风热感冒夹滞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口服,治疗组加用推拿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伴随症状消退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配合推拿治疗小儿风热感冒夹滞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袁飞东 《光明中医》2023,(8):1415-1418
目的 分析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依据用药方法分为利巴韦林合布洛芬组、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组(利巴韦林合布洛芬治疗基础上加入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统计分析2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等。结果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组患儿的体温、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利巴韦林合布洛芬组(P<0.05)。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利巴韦林合布洛芬组(P<0.05)。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时间低于利巴韦林合布洛芬组(P<0.05)。2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症状改善时间。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分析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实施干扰素雾化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上栗县人 民医院 2017 年 1 月至 2020 年 8 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 60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给 予单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观察组开展干扰素雾化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愈时间、临床症状 (皮疹、口腔溃疡、发热)消退时间和总体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发热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 皮疹消退时间、病情治愈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应用干扰素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手足口病有利于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 缩短病情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